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江门市旅游

江门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立园A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立园,位于开平塘口镇北义乡,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为11013.99平方米。它是塘口镇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回来兴建的,历时十年,民国25年(1936年)初步建成的。立园既有中国园林的韵味,又吸收欧美建筑的西洋情调,将其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中国华侨私人建造的园林中堪称一流,也是中国目前发现较为完整的中西结合的名园。立园的布局,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别墅区、大花园区、小花园区。三个区用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巧妙地用桥亭或通天回廊将三个区连成一体,使人感到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亭台楼榭,布局幽雅,独具匠心,令人有巧夺天工之感。立园并没有列入“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一座华侨园林,园内只……[详细]
  明、清新会新会学宫位于新会市会城北门马山下。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元末毁于兵,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其后续有修葺。20世纪50年代重修时学宫内部分建筑曾有改变。现存建筑物自南往北依次有: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东庑和西庑、大成殿、尊经阁等。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殿顶脊饰清咸丰年间佛山石湾吴奇玉店烧造的“双龙抢珠”彩釉陶塑脊。殿身柱网为身内双槽,副阶周匝。建于石砌须弥座台基之上。前有月台,围以石雕望柱栏板。大殿下檐斗栱,外施七铺作单抄双插昂重栱计心造,里转七铺作重栱计心造。明间补间铺作两朵,次间、梢间各一朵。上檐则以穿插梁承托撩檐枋挑檐,梁下施……[详细]
  开平市博物馆位于梁金山公园内,用地面积7738.9平方米,主体建筑一栋,总建筑面积4115平方米,总投资约2376万多元。建有陈列展览区、公众服务区、藏品库房区、业务科研区等,是一座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五邑地区最大的博物馆——开平市博物馆新馆,目前开办的展览有:开平历史文化陈列、开平民风民俗展、馆藏陶瓷精品展等。参观者可以读懂开平历史文化,可以购买碉楼金山箱、双喜扇、马岗竹器等富有开平特色的文创产品。展馆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展厅为开平历史文化陈列展,第二展厅即碉楼(华侨)文化展,第三则是展厅临时展览。整馆全面展示了开平的历史发展、名人故事、人文风俗、碉楼文化等内容,充分表现出开平市作……[详细]
  恩平县公立图书馆旧址,俗称大钟楼,位于恩城街道办事处西门居委会沿江西路。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八年(1929年),初用作恩平县公立图书馆,后曾用作武装部办公室,2003年用作恩平市博物馆办公楼。坐北向南,砖混结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总长18.1米,总宽18.54,米,建筑占地面积335.57平方米,楼高18.34米,共3层。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恩平市博物馆是一所国有综合性博物馆,隶属于恩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现座落于恩平市沿江路8号。恩平博物馆于1984年6月正式设立,原馆址建在恩平鳌峰山顶。在1998年6月特大水灾导致位于鳌峰山顶的馆舍成为危房后,博物馆曾两度搬……[详细]
  新会林氏家庙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林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属于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体格局保存完整,是五邑地区规模罕见的岭南广府风格祠堂”(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语)。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其建设规模宏大,建筑布局大气,建筑艺术精湛,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当我们走进这座宏伟的古祠,便可体味昔日的匠心宏构与精心雕琢,想见它的历史辉煌。林氏家庙坐落在新会区罗坑镇石咀村,与民居连成一体,是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选址讲究风水布局,延请堪舆名家勘定,选择月山之麓,坐南向北……[详细]
  江门中山纪念堂位于江门市蓬江区仓后街道办事处范罗岗社区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是江门市为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于1927年兴建,1930年元旦落成,随后经过1950年、1965年、1980年三次修葺。2009年,民革江门市委会提出了重建修葺江门市中山纪念堂的建议后,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拨款450万元进行了第四次全面修葺,并于2011年7月22日修缮落成并正式对外免费开放。现建筑占地面积950平方米,由放影室、戏台、化妆间及观众坐席等组成,顶部原为工字钢梁结构,1950年重修后改为钢筋水泥结构。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清新会崖门炮台位于新会市古井镇崖门村崖门海口东边。建于清初,雍正后历代重修。炮台呈弧形,背山面海。炮位连绵伸展长达180米,组成级深3.5米、高5.5米的城墙状炮台。台基直下海边,基前垒石作防浪墙,基部用花岗岩砌筑,其上则用三合土夯筑。炮台分上下两层,下层炮位二十二个和二个门洞,炮眼尺寸有两种,一是1.4×1.5米;一是1.1×1.5米,遗有四千斤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铸造的铁炮三门。炮位间设隔墙,高均3.5米,宽呈倒梯形,上边2.2至3.2米不等,中部平均深2米,下边0.7米不等,下边壁上设放灯窗共17个,高0.55米、宽0.4米、深0.36米。第二层用条石置于隔墙上作通道,宽2米,……[详细]
  梅家大院(即汀江圩华侨建筑群)位于台山市端芬镇“一里三桥”的大同河畔,于1931年由当地华侨以及侨眷侨属创建。大院占地面积80亩,108幢二至三层带骑楼的楼房,呈长方形排列,鳞次栉比,整齐划一,中间有40亩专供商贩摆卖商品的市场空地,俨如一座小方城,由于当地梅姓股东占了一半以上,故有“梅家大院”之称,现列入省级文物保护重点。由于始建之初,其规划设计是业主将各自旅居国的风情和建筑特色融入于中华建筑艺术之中,因而大院的建筑物既表现出欧美国家的建筑风格,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虽然每幢楼宇规划整齐,但外型却各异,既领先于当时圩镇的建筑潮流,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年侨乡人民的思想和生活水平;整个大院……[详细]
  南楼位于开平市赤坎镇腾蛟村。1912年,司徒氏人为防盗贼而建此楼,楼高7层19米,占地面积2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设有长方形枪眼,第六层为瞭望台,设有机枪和探照灯。抗战时期,七名司徒氏自卫队队员曾在此坚守八天九夜狙击日军,最后被捕遭日军残暴杀害。1983年,开平县人民政府公布南楼为县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开平市人民政府筹资300多万元,在原址建成南楼纪念公园,增设纪念馆、雕像、牌楼等景致。南楼是开平赤坎一座极其普通的碉楼,它虽然没有特别出众的外表,但经过战火的洗礼和硝烟的熏染,弹痕累累,成了历史的见证。在日寇肆虐,硝然弥漫的年代,赤坎司徒氏七位抗日英雄在这里谱写了一曲精忠报国、气吞……[详细]
  良溪罗氏大宗祠位于棠下镇良溪村。建于明代,罗氏后人为纪念南宋时从南雄珠玑巷迁至定居的先祖罗贵而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重建,乾隆、道光年间曾进行修缮,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罗天池主持重修,光绪年间又作修缮,至今保持完好。宗祠占地面积2439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为硬山式砖木建筑,面宽三间,三进深,山墙櫊檩,为抬深式木结构。前后三进均为十三架梁。屋面船脊布瓦,绿琉璃贴边。大门及两侧均用青麻石砌制,门楣木匾以正楷刻有“罗氏大宗祠”5字。正门屋檐下墙砌有古代人物故事组画砖雕,两侧廊门书有“出弟”、“入孝”横眉。后座两旁廂廊墙上嵌有碑刻4块,记载始建、重修年代。祠内的青砖花窗、壁……[详细]
  开侨中学旧址位于开平市长沙街道侨园路开侨中学内,由广东省知名教育家吴在民先生牵头发动华侨捐资60万元港元办学,由开平新业堂出地。该楼于1927年兴建,1933年竣工,耗资38万港元,余款用于香港购置两幢楼宇作为永久校产,收租办学,以楼养校,成为了当时全国唯一的在香港拥有固定校产的侨校。该建筑占地2248平方米,建筑面积共5979平方米。坐北向南,中轴对称,南楼中部为4层钢混结构平屋顶建筑,东西两边为3层钢混结构平屋顶建筑,楼额“开侨中学”由何香凝女士题写。小礼堂为单层建筑,总高16米,东西面阔18.5米,南北进深22米,钢筋“金字架”、绿琉璃瓦顶;两层阶梯式座位,共有116张长座椅,696个座……[详细]
  张将军家庙,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豪山村。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光绪帝表彰张其光立军功赏银而建。抗日战争时期县政府曾搬此办公,后用作校舍,现已空置。坐西南向东北,三路三进,由中路建筑及东西两路建筑组成,通面阔25米,通进深58.6米,占地面积1465平方米,后堂高7.96米。硬山顶,筒板瓦屋面,灰塑龙船脊,人字封火山墙,青砖墙身。头门前有前院,地面铺石板,曾设有一对石狮(现在会城人民会堂),立有石栏围墙。头门石匾阴刻钟德祥书写的“张将军家庙”等红色楷字,前立面麻石勒脚,两侧有石包台。前天井中间为甬道,地面铺石板。两庑卷棚顶,承6檩。中堂前部有月台,三面踏跺上落,石栏杆。中堂三间三进……[详细]
  司谏进士坊,又称进士石牌坊,位于江门市江海区荷塘镇南村。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明世宗为表彰正德辛巳科进士余经所立。据《广东通志》记载,余经为当地南村人,字朝纲,号石龙,明代正德年间考取进士,曾任刑部给事中、福建漳浦县丞、瓯宁县令等官职,为官清廉,正直无私,弹劾奸臣,深受世人称颂。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的科第坊,仿木结构,全石砌筑,悬山顶,檐楼间加饰6赞斗拱,通高8米,面宽10米。正楼竖匾上镌刻“恩荣”二字,额枋镌刻有 “司谏”、“大行”等楷书大字及“正德辛正巳科进士余经第”及“嘉靖六年丁亥岁仲春吉日立”等楷书小字,饰以麒麟图案。牌坊等级和规格较高,目前为我市唯一明代石碑坊,具有较高的文……[详细]
  冯如故居位于恩平市牛江镇杏圃村。建于清代,为青砖砌筑的平房,一房一廊半厅(另一半为别人居住),屋宽5.5米、进深9.5米,建筑面积52平方米,硬山式,瓦木顶盖。现保存完好。冯如(1883━1912年),恩平县人,我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在此诞生,1894年随家人到美国三藩市谋生。1907年9月,在华侨集资支持下,在美国奥克兰市设厂研制飞机。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于1909年(宣统元年)9月制成第一架能够载人的动力飞机。在此基础上,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先后经历6次失败和挫折,克服资料贫乏、工厂火灾、资金奇缺等种种困难,终于1910年制成第七架双翼飞机,试飞成功,受到孙中山和旅美华侨……[详细]
  开平学宫为县学和文庙的总称,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苍城镇区东门街,占地面积6684平方米。清康熙八年(1669)建成大成殿,康熙二十年(1681)添建两庑、启圣公祠、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月台、戟门、泮池和棂星门等。整座建筑为石、木结构、悬山顶,采用金琉璃瓦,瓦当有龙凤纹,四方三层花岗古柱础,石板地面。县学设在大成殿,其时按礼部题定定额,从童生中考选文学、武学生员就读。县学生员享受公费读书,进而选送参加科举考试。光绪三十一年(1905)县学停办。清光绪年间,学宫曾经过一次重修和多次个别修葺、粉饰。民国二年(1913年)棂星门塌后改石建为砖建,民国十八年(1929年)奉命改大成殿为孔子庙。中华……[详细]
  卢边卢氏宗祠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潮连街道卢边村。潮连岛是西江下游的一个河岛,因四面环水,潮汐相连,故称“潮连”,总面积12.68平方公里,江岸线长18.6公里。从宋朝开始,即有居民在此居住。小岛上最多时拥有136座祠堂,目前还存有67座祠堂,仅卢边村一条街上即集中有10座卢氏祠堂,其中卢氏宗祠的楹联上写着“南雄分枝”、“珠玑启典”等内容;区氏祠堂中也有“珠玑启胤”、“宗出珠玑”等字样。卢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成代二十三年(1487年)。清道光七年(1827年),民国二十二年(1933)历有维修。坐面南向东北,广三路,面宽26.31米,进深41.27米,占地面积920米。为砖木石结构,,单檐布瓦硬山顶建……[详细]
  陈少白故居位于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南华里。由陈少白自行设计。故居分两处,隔河相望,以自桥连为一体。桥的一边是白园,另一边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居所。始建于1929年,1931年落成,占地面积两亩许。自少白逝世后,其家居多旅居外地,楼宇日久失修,渐显颓败。1991年春,外海镇政府拨出巨款?对白园和园内的莎萝坪、粥锅亭、瞻云台等建筑,以及三合院和院内的亚字楼等都一一进行了修复,并在故居内设立陈少白事迹陈列馆,陈列大量名人字画及历史文物。使故居还其原貌,焕发青春。1995年5月,陈少白故居被定为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4月,被定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交通:……[详细]
  翁家楼翁家楼位于台山市端芬镇庙边模范村,由旅港翁氏乡亲,于上世纪30年代初建成的五座豪宅组成,三座主楼称刘备楼、关公楼、张飞楼。它们风格迥异,展示出翁家楼迷人的魅力。庙边的田野茵绿一片,空气中荡漾着新翻泥土的清新气息,翁家楼若隐若现在苍郁的树林中,潺潺的溪流淌过翁家楼左旁,为它平添了几分幽静安逸之情。走近翁家楼,首先映入眼帘的玉书楼装嵌着各种形状的窗,圆形、方形、矩形、六角形、长方形、榄形,随意分布,不仅实现采光的良好效果,而且以窗装饰房屋外观的新颖设计,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穿越圆拱顶的外院大门,踏着青苔小路进入大楼客厅,顿觉四面玲珑,宽敞明亮,凉气丝丝,沁人心脾。与其余两座主楼一样,玉书楼……[详细]
  时代:1934年地址:恩平市牛江镇仕洞炯成楼(又名:子昌楼、红楼、大同成楼)冯相(安相),1897年出生,1906年出国南洋(马来亚),初被叔父合成收用,统管公司一切业务,后来叔父冯合成突然病故,冯相改行开采锡矿经营采矿业,他采矿地盘纵横几十公里,剥开地皮,不到两米深,尽是锡矿砂,因此,冯相很快成了南洋矿业巨子。1934年8月,冯相满载归家乡,托冯道存建这座炯成楼(冯相父亲“冯炯成,又名冯子昌”所以叫炯成楼、子昌楼)。此楼1934年冬季动工,1936年秋季落成,占地面积3仟平方米,正座楼16米,分三层,红墙绿瓦,四檐滴水,铁架水泥结构。两座附楼亦各三层,比主楼略矮。总建筑面积1仟平方米。在当时……[详细]
  官冲窑位于新会市古井镇官冲村瓦片岩(碗碟埔)与碗山两地。年代为唐代中晚期。1957年发现。1961年及1997年发掘。在碗山清理馒头窑多座,窑室有大有小,底部或平或斜,其结构由窑门、火膛、窑床、烟道四部分组成。窑顶已塌毁。有的窑壁是耐火土构筑,有的窑壁用砖砌,两种窑有打破关系,证明前者早于后者。瓦片岩多见废弃品堆积,厚达1.5米。产品均为青釉瓷器,属南方青瓷系统,多是日用器皿。但在窑址堆积出土者多为被废弃的残次品,火候多在1100°C以内,用泥块垫烧。器身多施半釉,釉层厚,易脱落。器类有釜、碗、碟、盏、豆、罐、盂、盆、钵、杯、壶、勺、砚以及人物塑像等。数量之多,为广东唐窑之最,其中以碗、碟类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