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顺德西山庙原名关帝庙,因建在顺德西山(凤山)山麓,故俗称西山庙。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历经重修、拓建。庙依山而建,面向东北,主体建筑沿纵轴线排列为山门、前殿、正殿二进,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山门面阔五间,脊顶通饰石湾陶塑双面组画,均为《三国演义》故事题材,人物古朴传神。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县西路西山(凤山)麓上开放时间:8:00-18:00门票/开放时间:5元,8:00-18:00开放。……[详细] |
![]() | 明远桥在杏坛镇逢简乡,按顺德县志记载,该桥为宋代李仕修建造。这是顺德梁式三孔石拱桥中,文献记录最早的一座。因经历代重修,现桥已难找宋代风貌,仅存明代的风格了。史料记载:李仕修,字建业,杏坛镇逢简人,宋代庆元已未(1199)科进士,任福建肃政廉访司佥事,升浙江行省参政,曾在乡筑大石桥数座,便利行人。该桥为梁式三孔石拱桥,红色沙岩石构筑。全长24.8米,顶宽4.7米,高4.5米。桥拱为纵联砌置法,桥栏华板刻有各种花纹图案。两旁望柱各十四条,柱头雕石狮一只,现仅存十只。该桥两边斜道不砌石级,行人来往象上下斜坡一样,古代车马过桥,可畅通无阻。站在桥上左右眺望,宽阔的河涌两岸,整齐的石砌墙紧靠河壁。蕉林……[详细] |
![]() | 梁士诒墓(LiángshìyíMù)在白坭镇冈头村九亩墩。梁士诒(1869——1933),白坭镇冈头村人。清光绪年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晚清邮传大臣,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北京政府国务院总理等职。墓为圆形土坟,墓地周围1500平方米,花木幽香。墓碑为叶恭绰撰写,碑前有石拜桌。墓前有石牌坊,正面写“梁氏佳城”,阴面为段祺瑞题“将相联辉”四字。墓地及各物现存完好。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 梁士诒墓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广东南海西南西樵山。1958年开始调查发掘。遗址是由二十多个地点组成的大规模石器制作场。年代约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当时在露天和山洞里开采原料,以霏细岩为原料制作磨制石器,有以双肩斧、双肩锛为代表的成品,还有半成品和大量碎块。或以燧石为原料制作细石器。因原料产地不同,两类石器地点基本上各自集中分布,但两者也常有共生的明确地层,可见是属于同时期共存的文化遗物。与石制品一起的堆积层中,还夹杂有人们食后的淡水贝壳及灰烬,有些地点发现少量陶片,但无人类长期定居生活的遗迹。……[详细] |
![]() | 明南海北涌亭原位于南海市里水镇新联村。始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清咸丰六年(1856年)和光绪九年(1883年)均重修,1998年迁建于里水镇城区沿江公园内。亭平面近似正方形,面积64平方米,重檐歇山顶。金柱为木柱,檐柱为八角石柱,外檐柱采用减柱的做法,故立面为单间。下檐出檐斗栱为七铺作三抄计心造,柱头与转角铺作合而为一,补间铺作五朵。上檐补间铺作为一朵。两山施悬鱼博风,上、下檐各垂脊、饯脊均灰塑花草尾脊饰。屋顶为布瓦灰沙碌筒。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良二千石”牌坊在南海九江镇下西村西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牌坊柱上抬梁,大青砖饰砌斗拱模样构筑,歇山顶,琉璃瓦滴水,四柱为西樵山粗面岩石打制,牌坊柱下镶嵌石雕抱鼓石,石板上有精致的龙凤浮雕,牌坊正面刻有“善应诸方”四字,字上石板饰人物砖雕,并有梅花、喜鹊、松竹、飞凤、狮子等浮雕。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 良二千石牌坊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冯氏贞节牌坊位于佛山顺德区北滘镇林头村。这座牌坊建于康熙37年,以粗面岩为石料,四柱三间,11脊重檐,脊端鸱吻形象生动。前后两面的结构,装饰图案、匾额文字相同。图案纹饰包括龙、凤、麒麟、云鹤、梅菊、萱草、西番莲等,手法遍用深浅浮雕、通镂和线刻刻工精细流畅,建构稳重。牌坊上“圣旨”“贞节” “顺德县知县何玉度”等字仍清晰可见。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 冯氏贞节牌坊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千里驹故居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三洲社区。2004年,千里驹故居在一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该建筑为一栋西式小洋房。千里驹的故居始建于清末民初,由于多年失修,现仅存一层,一厅三房。房子面积不算大,一厅一房还有一个小会偏厅,原来是两层楼的建筑,后来因年久失修,二楼倒塌,但屋里的雕花门窗和一座挂钟还是当年的原物。据了解,这间房子是千里驹成名后在祖居地上原址兴建起来的,是当时周围最特别的一座房子。千里驹散班时就会回来陪母亲小住一阵。……[详细] |
![]() | 苏氏大宗祠位于顺德区杏坛大街。为明代建筑(约1500年),清代有重修。坐北向南,进深三进,总面阔15.25米,总进深29.38米。硬山顶,青砖木结构,红砂岩石地脚。第一进面阔五间。前后包台共4个。前两包台有八角石柱6条,龙凤抱鼓石一对。后包台坤甸木柱4条,两边石台阶。明间设上、下两门。檐柱为八棱型石柱、六棱型石柱,覆盆式柱础,石质为鸭屎石,檐柱顶木架结构,用一斗两升承托前檩。第二进为抬梁式木构架结构,圆型木柱,覆盆柱础。石质为鸭屎石。上盖用驼峰、斗拱承托五架梁,驼峰足饰云水纹,上刻缠枝花,用一升两斗承托。后座为抬梁式蜀柱五架梁,圆型木柱。下为覆盆石柱础,石质为鸭屎石。祠堂是反映明代顺德祠堂建筑……[详细] |
![]() | 尊明苏公祠又名兹德堂,俗称“五间祠”,位于顺德区北滘镇碧江居委泰兴大街。为祀奉碧江苏氏南房十三世祖苏祉而建。约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原有五间三进,形制在民间祠堂中较为少见。现仅存头门、中堂。面阔32.45米,进深34.7米,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龙船脊,青砖墙,红砂岩石脚。头门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明间大门阔大。前廊梁架梁枋砍削成月梁,八角形砂岩柱有柱櫍,出三条插拱承托外檐,驼峰、斗拱纹饰如意纹饰简朴而细腻,保存有明末的风格。第二进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置麻石栏板。梁架梁枋成月梁状,驼峰、斗拱的纹饰细腻,前后为八角砂岩檐柱,金柱和檐柱均有柱櫍。中堂梁架……[详细] |
![]() | “慈悲宫”牌坊在南海九江下西村翘南约慈悲宫内,始建于明代,为山字形四柱三间楼式牌坊,通高6米。牌坊柱上抬梁,大青砖饰砌斗拱模样构筑,歇山顶,琉璃瓦滴水,四柱为西樵山粗面岩石打制,牌坊柱下镶嵌石雕抱鼓石,石板上有精致的龙凤浮雕,牌坊正面刻有“善应诸方”四字,字上石板饰人物砖雕,并有梅花、喜鹊、松竹、飞凤、狮子等浮雕。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 慈悲宫牌坊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简村绮亭陈公祠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为清代二进四合院式硬山顶建筑,木雕、砖雕、灰塑工艺精美。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1887年陈启沅创办机器缫丝厂致富后,为奉祀先人所建。陈启沅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位有浓郁爱国思想和科学创新精神之华侨民族企业家。祠堂取名“绮亭陈公祠”,是为了祭祀其承继祖父陈绮亭而建造的。经过100多年来的风雨洗礼,祠堂的基本框架虽保存完整,但一些精美的木刻、砖雕等都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1996年由南海博物馆主持将祠堂按原貌修缮一新,改建成陈启沅纪念馆,馆内设有桑叶种植园、蚕房,陈启沅生平事迹介绍和缫丝机模型展览。2002年公布为省文物保护……[详细] |
![]() | 村头村位于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西部约5公里处的百西社区。从南宋末年(公元1338年),始祖悦榕公从高明歌乐村迁徙至此,至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2012年5月,百西村头村成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村头村镬耳屋群古民居最具岭南古建筑魅力,村中现存历史建筑面积68000平方米,村内花岗岩石板街巷形成棋盘状分布,护村河似玉带环抱,拦河石坝建造工艺堪称一绝,小桥流水、古树、古井与古村相映交辉。村中最具代表性的“潘氏大宗祠”、“祥斋祖祠”、“仲宣祖祠”、“器斋祖家塾”、“经学祖家塾”、“文武古庙”、“六祖古庙”等,不仅彰显岭南古村建筑风韵,而且还具有更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曾有“小广州”之称的百西村头村,历代……[详细] |
![]() | 霍氏宗祠(含霍勉斋公家庙、椿林霍公祠、霍氏家庙、石头书院、忠烈墓)位于石湾区澜石镇石头村,是一处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霍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清嘉庆年间重修,是一组四座并列的大型建筑群落,前有广场,气势宏伟,庄重规整。从左至右依次为“霍勉斋公家庙”、“椿林霍公祠”、“霍氏家庙”和“石头书院”,均硬山顶,主体建筑的头门、前殿和正殿三进院落呈四合院式平面布局,后二进面宽进深各三间,抬梁为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总面积2484平方米。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中中间两座略高大,建筑形式一致……[详细] |
![]() | 黄氏大宗祠位于杏坛右滩村,始建于明代,它是明代万历状元黄士俊的家族祠堂。黄氏大宗祠占地1614平方米,为三门五间三进砖木结构硬山顶式建筑。历经重修,各时期建筑风格均有保留,极具珠江三角洲明清时期的典型艺术特点。大门两边有石砌包台,两侧门额上分别混雕花鸟饰纹和“兆启鳌头”、“徽流燕翼”,梁枋两端雕有人物、花鸟饰纹,祠堂木雕工艺极其精湛雅致。黄氏大宗祠2002年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建成顺德状元文化博物馆。……[详细] |
![]() | 明顺德何氏大宗祠位于顺德市乐从镇。是何姓厚本堂。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面阔三间,深三进,面积600平方米。头门是歇山式,莲花斗栱,四柱、底梁、华板所用石料均为砺石,木横梁雕瑞兽、花草,华板饰龙、马、麒麟浮雕,具有晚明雕刻特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91年顺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曹氏大宗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曹边村委会滘北村一巷6号。该祠又名南雄祖祠,始建于明。明崇祯九年(1636年)重建,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深三进,穿斗式木结构,硬山顶建筑。占地486平方米,装饰古朴典雅。保存了南方独特的蚌壳墙,对研究珠江三角洲古建筑有重要价值。2002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四峰书院遗址,明代建筑,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西樵山寺边村。明嘉靖二年(1523)太保霍韬创建。有崇礼堂、环翠楼、卧云楼、敦古堂、毓秀轩等。与云谷、大科、石泉书院并称明代西樵四大书院。霍韬讲学其中,强调“为学须刻励处恭,切当用功,从天理上思,便是穷理,穷理即所以养心”。曾有《心性图解》,以训导诸生。嘉靖后期,户部郎中叶春及曾掌教于此。后圮。……[详细] |
![]() | 顺德陈家祠位于顺德市沙窖镇。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为三进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木料采用酸枝、坤甸、柚木、花梨等良材,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木雕的槅扇、屏风、裙板等,或镂空雕刻,或嵌彩色玻璃,均极讲究精美。石雕栏板工艺精堪,灰塑瓦脊精细传神。堂柱高6米以上,两人合抱。长逾5米的木雕祭桌,兽首爪脚,古拙凝重。据说,当时每日近千人开工,用了五年时间完工。陈氏大宗祠规模庞大,用料精良,工艺精美,像广州陈家祠一样,其衬祠也是当年陈氏子弟读书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前夕是沙隆中心小学的校址,之后它的前座和中座为沙滘小学而后座则是沙滘中学一部分,正因为如此,该祠堂才在文革中免遭破坏,……[详细] |
![]() | 胥江祖庙位于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中心城区内,始建于1208年,内有北帝庙、观音庙、文昌庙、华山寺,集儒、释、道三教合一,与悦城龙母庙,佛山祖庙并列为广东省最有影响的三大古庙。胥江祖庙古朴神灵,并有“太婆山”、“仙人脚印”等美丽传说,蜚声海外,信众香客川流不息,香烟缭绕不断。 景点位置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