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梁园由当地诗书画名家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的“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式式俱全、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详细] |
![]() | 碧江金楼AAA ![]() 从宋代建村开始,繁荣的经济和深厚的文化为如今的顺德区北滘镇碧江社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碧江金楼古建筑群,就包括了七处古建场。金楼原名赋鹤楼,是碧江苏氏望族职方第中的藏书楼,以精美的木雕装修饮誉海内外。因晚清重臣佛山戴鸿慈之女嫁入苏家,故有“金屋藏娇”的传说。景区由金楼、泥楼、职方第大宅、后花园以及围墙外的亦渔遗塾、慕堂苏公祠、三兴大宅等古建筑组成。这些景点近年拂尘惊世,被专家和远近游客总结出古、博、精、真四大亮点。古:苏氏家族历代不停地修建祠堂经营宅第,清代典籍《五山志林》就有“俗以祠堂为重大,宏丽者莫盛于碧江”的记载。在幸存的古建群内,游客可穿越400多年的时……[详细] |
![]() | 桑园围始建于北宋,地跨佛山市南海、顺德两区,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围而成,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发挥着灌溉、防洪排涝、水运等效益。围堤全长64.8公里,围内土地面积265.4平方公里,农田灌溉面积6.2万亩。桑园围又名樵桑联围,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和顺德区境内珠江干流西江下游,分东、西围抵御北、西江洪水。围内是蚕桑业发达地区,故名。堤围相传始筑于宋徽宗年间,明、清、民国陆续筑建。明代“桑园围修筑的工程技术筑堤材料改泥为泥石并用”,鸡公分围改为石堤。民国十四年,筑西基狮颔口闸、东基龙江新闸和歌滘水闸,桑园围从开口围发展为闭口围。桑园围是珠三角著名大型堤围,一直发挥极为重要的水利作用,清代更被称为……[详细] |
![]() | 兆祥黄公祠位于祖庙街道辖区兆样路。建于1920年,是佛山著名中成药“黄祥华如意油”始创人黄大年的祠堂,由其子黄奕南等为其父按清代祠堂制式兴建的大型祠宅组合式建筑群。祠堂气势雄伟,设计精巧独到,装修豪华考究,是佛山现存祠堂式建筑的代表。主体建筑坐西向东,由纵轴线上排列的头门、拜亭、二进、三进、后进等建筑组成,为四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左右两侧还有由青云巷相间的四进厢房(住宅),左右对称,整齐划一。总占地面积3400平方米。头门上有“兆祥黄公祠”石刻门额,门廊梁架遍布雕缕精致的漆金木雕,前墙的水磨青砖整齐美观,拜亭利用二进建筑的前檐柱构筑而成。二进、三进的构架沿清制为瓜柱式抬梁结构,室内宽敞明亮……[详细] |
![]() | 大旗头村位于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乐平镇位于三水境东部,佛山一环和珠二环在乐平镇都设有出入口,大旗头村与三水城区及周边广州等珠三角城市的交通联系十分便捷。大旗头村是粤中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为清代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于光绪年间统一建造的古民居建筑群。2002年,该区民居建筑群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大旗头村古建筑群因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首批1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大旗头村古建筑群座西向东,以池塘前后为背景的总体布局,前面开阔,背面封闭,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是建筑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各个学科研究我国古代农业聚落文化和广东文化地理的实例,……[详细] |
![]() | 林家厅建于明代。初为林氏家庙。至清嘉庆年间(1796-1820),林绍光(嘉庆丙辰进士),林龙光(乾隆壬子乡试举人),林缙光(嘉庆戊辰乡试举人)兄弟三人将家庙改作居室,称为林家厅。深三进,相同小院,楼阁厢房等,是颇具特色的祠堂民居合一的建筑。林家厅附近一带的古民居群,为明清时代的建筑,具有岭南民俗文化的建筑特色,是古代建筑文明的遗产,至今保存完好,2002年成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设立了国际艺术家村,现已有30多名国内外的知名艺术家进驻,将来会有几百名艺术家、创意者长期在此生活、创作。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大岗山窑址(唐代龙窑遗址)位于交通便利、环境幽雅的游览景点“西江画廊”灵龟公园内(荷城街道沿江路283号)。区内每一趟公交车都可到达灵龟公园站。窑址逢周一闭馆,其余时间免费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上午9:00—12:00;下午2:30—5:30。联系电话:0757—88883320。窑址于195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当时《南方日报》曾以题为“广东发现的古窑址,高明县算最先”进行报道。1986年,在省博物馆的指导下开挖清理了1号窑,窑的前后段因修路和挖土已遭破坏,窑顶塌落,残存的窑长9.55米,前宽2.64米,后宽2.8米,倚山倾斜25°。窑床上可见经高温形成的一个个圆窝,窝内残存当年的陶器近百只,在窑……[详细] |
![]() | 顺德碧江村位于顺德区北滘镇碧江社区,在大良北面11公里,始建于南宋初年,因有一小山岗称碧岗而得名,后用同音字改称碧江。最鼎盛时期曾有3万多人口。该村人才辈出,据《顺德县志》载,自明景泰三年建县至清代中叶,碧江村出了17名进士,而中举仕子更达106名以上。这些仕人遍布京城和全国各地,他们告老还乡后,致力建造祠堂和宅第园林,因而在碧江村留下了大片特色十足的祠堂等古建筑。碧江村现存的祠堂、宅第、民居、书塾、园林等明清古建筑共有1万多平方米。由于经济与科名、文化的发达,碧江给后代留下了丰厚的古建筑资源。祠堂、书塾、古桥等处处可见。清咸丰《顺德县志》留下“俗以祠堂为重大,族祠至二三十区,其宏丽者,费数百……[详细] |
![]() | 外村真武庙位于顺德桂洲外村二街范围内,桂洲人又称之为“大神庙”。中国民间俗称的北帝,全衔是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其信仰源于古代对星辰的崇拜。古时将28宿分为四方: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北帝就是镇护北方之神,主司风雨。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祷雨济旱是国之大事,故此颇为“鱼米之乡”的顺德民间重视和信仰,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大神庙的始建年代已经无法考究,但据现存重修碑记所载,大神庙在明朝正德年间圮毁,神像被人闲置在狮山山麓,无人过问。在万历辛巳(1581年)春神诞日的那天,原来的庙址上空突现红云,祥光普照,恍现龟蛇,依稀是玄武神的身影,村民们纷纷称奇,围集议论。……[详细] |
![]() | 尢列故居是孙中山辛亥革命期间于南方的一个秘密据点,位于广东顺德杏坛镇北水村。尤列故居建于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是一座占地351平方米二进三间布局的砖木结构居民建筑,距今有160多年的历史,2002年,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尢家大宅始建于1837年,上世纪六十年代被破坏。以前尤家大宅占地几十亩,有新旧两个花园。1895年尤列与陆皓东、周昭岳等人回北水创办兴利蚕种公司,以经营优良蚕种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串联活动。孙中山多次在此议事,并为书问榜兴利在我,利归于农,陆皓东也在此绘出青天白日旗的初样。据当地老人介绍,孙中山、尤列等人在这里还差点出了事,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尤列与孙中山等人正……[详细] |
![]() | 钟边村钟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区大沥镇钟边社区。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钟氏大宗祠就“隐藏”在这里,像是躲避着世间的喧嚣。据宗祠门外的石牌介绍,钟氏大宗祠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宋朝,距今已有1012年的历史。宗祠总面积约1156平方米,为三进三间。祠堂内保存有典型岭南风格的砖雕、木雕和描述岭南风情的壁画。与一般年久失修、杂物堆积的古祠堂不同,钟氏大宗祠被打理得井井有条,这是因为一位“扫地僧”——钟锦垣多年如一日地在守护着它。在祠堂的第一进,两边墙壁贴满了钟氏后人的照片。其中有族人多年来的聚会合照,参加重要活动的纪念照片,也有钟边狮会的比赛合影。钟锦垣介绍起照片的背景时如数家珍,谈及取得一番成就的族人时,……[详细] |
![]() | 刘氏大宗祠位于杏坛镇逢简村,堂号“追远堂”。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天启年间扩建。清嘉庆年间及2002年多次重修。刘氏供奉至今已有二十二世了。当时称“影堂”,后改为:“追远堂”。是目前珠三角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明代祠堂。是逢简最大的祠堂,也是顺德五大祠堂之一。据传,逢简刘氏是中山靖王之后,与刘备同宗,是汉高祖的后裔。刘氏大宗祠是逢简古村“第一祠堂”,无论占地面积还是气势都是其他祠堂所无法比拟的。宗祠建于明永乐十三年,为刘氏五世祖率族建祠。明天启年间进行过修缮,扩建东西钟、鼓二楼及周边楼阁等。宗祠坐北向南,三路三进四合院式结构。硬山顶,龙舟脊,青砖墙。是顺德年代较为久远,造型较为独特……[详细] |
![]() | 陈铁军故居位于佛山城区福贤路善庆坊。是陈铁军出生和少年生活的地方。为佛山清代常见的两进院落式民居。尚有烈士住过的房间、使用过的家具、文具、印章和亲手刺绣的绣件等。陈铁军故居为清代民居建筑,座面向北,三间二进院落式平面布局,硬山顶,人字山墙,砖木结构。陈铁军烈士在此居住和生活。是佛山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详细] |
![]() | 河宕遗址位于佛山市澜石镇河宕旧圩。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遗址面积1万平方米。1977~1978年发掘750平方米。第二、三层为文化层。堆积中含大量贝壳。遗迹有红烧土硬面、灶坑、灰坑、柱子洞、墓葬等,清理墓葬77座。墓葬为东西向竖穴土坑,大部分无明显坑壁,人骨架作仰身直肢,生前有人工拔牙习俗,成年男性头向西,成年女性头向东,多数墓没有随葬品。出土陶器有釜、罐、壶、豆、盘、盂、纺轮,器形多见圈足器、圜底器,晚段出现圜凹底器。纹样以几何印纹陶为多,其中以曲折纹为主,其它有方格纹、叶脉纹、云雷纹、S形纹、凸点或凸格纹,已出现云雷与曲折或方格组合纹样,部分纹饰显然仿自青铜器。也有少量赭红色……[详细] |
![]() | 石器时代,西樵山是我国南方最大规模的采石场和新石器制造基地,北方只有山西鹅毛口能与之比肩,因此把它们并列为中国新石器时代南北两大石器制造场,并率先提出了考古学意义上的"西樵山文化”一词。以霏细岩双肩石器为代表的西樵山石器制造品在珠三角的广泛分布,意味着该地区“出现了社会分工与产品交换”,这些凝聚着人类早期智慧的工具,标志岭南农业文明时代的到来。后来的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认为,西樵山是“珠江文明的灯塔”。石燕岩采石遗址位于西樵山狮脑峰东南麓,为明清时期人工开掘石料而形成的矿冶遗址,因曾盛产石燕得名。石燕岩洞内人工采石痕迹明显,因长年累月开采,洞内容积不断扩大,日久受风化、雨水的侵蚀而积水成湖……[详细] |
![]() | 银洲遗址位于三水市白坭镇银洲村豆边岗。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后段至青铜时代早期。遗址面积2.5万平方米。1982年发现,1991~1993年发掘近775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部分堆积含大量的贝壳,主要是蚬和文蛤。清理墓葬78座,灰坑90个,房址5座。房址四周有基槽,底部排列密集的柱洞。文化内涵分三期。第一期陶器有釜、罐、豆、鼎,烧造火候不高,纹饰有细斜条纹、条纹、粗线叶脉纹。鼎类仅个别出现,是受石峡文化因素影响的产物。30号墓头顶上有一件已碳化的长条弧形木质饰物。第二期陶器有釜、豆、圜底罐、圈足罐、器座、纺轮等。纹饰以曲折纹为主,其它有云雷纹、叶脉纹、复线长方格纹等十多种。石器有长身、有肩或……[详细] |
![]() | 梁氏家庙位于乐从大墩。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清光绪丁酉年(1897年)重建,1991年维修。坐西向东,分左、中、右三路,两进一香亭。总面阔30米,总进深33米。镬耳山墙,脊有狮子、山水、花卉图案灰塑,蓝色琉璃瓦剪边,抬梁式木架构。内墙顶部绘有人物、山水、花鸟等画。两侧有青云巷、偏间,偏间为平房建筑。头进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人物及花卉雕刻梁架,惜人物头部已被砍掉。次间为包台,左右前檐柱上各有一木质红色麒麟相对。花岗岩石脚清水砖墙。大门对联内容为“新猷宏国治廉吏著家声”。后座正前“圣谕亭”,香亭呈正方形,正脊为灰塑花卉、鸟兽屋脊。瓦脊四角各有一只麒麟灰塑。亭由四石柱支撑,通花木梁架。后座为穿斗式木梁架……[详细] |
![]() | 七甫陈氏宗祠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七甫村。南海官窑七甫铁网坊南侧。祠堂前以石栏杆拦挡,俗称栏杆祠。明弘治十二年(1499)始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三进院落式布局,总面阔11.6米,总进深36.4米,建筑占地面积472平方米。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镶耳山墙硕大,明间耸立明式恩荣牌楼,以斗拱重叠出跳承托重檐庑殿顶,形态优美而别具一格。据说陈度在任南京扬州府如皋知县时,平定匪乱、治理有方受百姓拥戴,告老还乡时,皇上赐赠金钱给他建祠,故能建此恩荣牌楼。中、后堂施木构架,硬山顶。中堂保留清代乾隆五十八年正桁,檐柱为红砂岩石八角柱及柱础。后天井两侧建边廊。后堂保留明代弘治十二……[详细] |
![]() | 沙滘陈氏大宗祠奠基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离广州陈家祠建成不过1年。当初,族人商量筹建祠堂研究方案时,就以广州陈家祠为参照蓝本。因此,沙滘陈氏大宗祠是广州陈家祠的姐妹版,但建筑工艺上则更精细,一柱一梁,都值得驻足凝视。沙滘陈氏大宗祠是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两间最大的祠堂之一,建筑为面阔五间两路、深三进,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中轴进深80.23米),属典型的岭南抬梁式结构硬山顶建筑,布局按中国古代建筑形式集岭南风格之精髓。从2007年9月开始,乐从镇政府陆续投资近2千万元修缮沙滘陈氏大宗祠。现在陈氏大宗祠已经重焕往昔光彩,重现传统经典的三雕一塑(木雕、石雕、砖雕、灰塑),所造型的传……[详细] |
![]() | 云泉仙馆位于南海市西樵山白云洞。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原名攻玉楼,因附近有小云泉,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扩建时改称云泉仙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云泉仙馆依山势而筑,坐东南向西北,四周林木交荫,夏秋蝉鸣清脆,“攻玉听蝉”传为美景。为一座二进院落式、歇山顶建筑,有前殿、祖堂、帝亲殿和后殿厢房等。门前有石华表、石狮子各一对。护壁有壁画和浮雕。殿门左右是钟鼓台。前殿面宽三间15米、深3米,两侧是厢房,以券顶回廊联结,中为“放生池”。后殿为“赞化宫”,奉祀吕洞宾。面宽15米、深14米,抬梁式木构架,地面铺大方砖。正脊饰陶塑二龙争珠和鳌鱼图案。檐角饰陶塑狮子和灰塑狮子。殿堂俱……[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