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茶山绍德堂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灯塔村。绍德堂是迄今村中保存历史最久的建筑,建于明代,歇山式,是茶山村黄氏祠堂。绍德堂祠堂正立面。正面屋脊为内弧线的大坡面与举架明显高于后立面的构架,使堂屋气势恢宏。绍德堂历经风雨500年,占地4900余平方米,为歇山式单堂三横屋格局,面阔7开间,正脊前高后低,有唐代遗风,夯筑、灰瓦面、土木石结构,建筑造型源于后山为蝙蝠山,故形似蝙蝠,族谱记载为“蝙蝠挂墙”,金字堂牌“绍德堂”为著名书法家黄苗子手书。……[详细] |
![]() | 江东小筑系民国广东省主席罗卓英的故居,位于广东省大埔县湖寮镇岭下村的村头。是一座典型的客家民居围龙屋,整个建筑进深34.2米,面宽41米,占地面积1402平方米,建筑面积1091平方米。“江东小筑”是外门楼的屋名,进入大门有一外天井,外大门坐北向南。主体建筑名为“晓亭公祠”,座东向西,背山面水,正面是风景秀丽的梅潭河。该建筑属砖木结构,规模雄伟,气势宏大;布局合理,左右对称;前底后高,主次分明,座落有序。为上、下二堂,中横屋亦有内外天井。屋内梁架拱斗雕有龙狮花鸟等图案,工艺精美,屋脊中间和两端用灰沙塑有鲤鱼含草,颇为美观。大门两侧壁画彩绘甚多,古朴典雅。2020年3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详细] |
![]() | 中共南方局工作委员会机关旧址位于梅州市大埔县枫朗镇大埔角村,年代为1941年。2019年4月19日,中共南方局工作委员会机关旧址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曾国华故居位于梅州市五华县岐岭镇凤凰村,年代为民国,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0年3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曾国华故居为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丘逢甲墓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白湖村。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年(1913)。1983年7月由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1985年经蕉岭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坐东南向西北。由护岭、垄环、山手、挂旁、踢靴、墓堂、拜台、祭台等组成;灰沙夯筑,外水泥沙灰批荡;整个墓地形如交椅,总面宽约15米,总进深约16米,分布面积约240平方米。墓面宽约5.56米,进深约7.76米,分布面积约43平方米。墓碑为大理石质,碑身呈长方形,上部呈半圆形,碑高0.97米,宽0.48米,坟头顶部施帽形,碑正中阴刻“丘仓海先生墓”,上款:“民国贰年四月吉日”;下款“粤台八大房子孙立”(粤台八大房:琰、式、琮、琳、球……[详细] |
![]() | 赖寿官夫妇墓位于蕉岭县长潭镇长东村沙前岭。为陂角赖姓六世祖墓地,据《蕉岭县志》(1992年10月第一版)记载,建于明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十二年(1943)重修。坐东北向西南。由护岭、垄环、山手、挂旁、踢靴、墓堂、拜台、祭台等组成,一级护岭交椅墓,沙灰夯筑外批荡沙灰,总面宽约30米,总进深约45米,分布面积约1350平方米。坟墓面宽约9.4米,进深约15.7米,占地面积约147.58平方米。墓碑为麻石质,呈长方形,碑高0.88米,宽0.5米,顶部砌成半圆形状,碑阴刻“六世祖考恩荣文德寿官赖公妣慈惠□寿曾大孺人二位坟墓”。祭台底部灰塑云纹和菱形万字图案。左右护岭饰圆形柱墩。墓前约40米处有10条上部兽形……[详细] |
![]() | 汇城村华萼楼位于大埔县三河镇,年代为民国,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7年3月24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汇城村华萼楼为第五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外墙起,东至路面4米;西至路坎4.5米;南至路坎5米;北至门坪14米。……[详细] |
![]() | 平远石北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平远县东石镇灵水村毓秀书院,1928年5月,中共党员曾庆禄在毓秀书院秘密从事革命活动,成立石北乡农会和石北乡赤卫队,有40多人参加;8月建立了中共灵水支部;同年10月,中共平远县委成立后,县委机关设在毓秀书院。1929年3月17日,中共东石区委在毓秀书院成立;9月11日,在毓秀书院成立平远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一石北乡苏维埃政府。毓秀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为林姓19世裔孙萱秀公所建,一直作学校使用,亦称毓秀学校。书院坐东北向西南,面宽20米,进深15米。共10间5厅1舍2天井,泥砖墙杉木瓦面三合土地底,一进歇山顶,一、二进间东南厅设屏风,是典型的二堂一横客家围建筑。毓秀……[详细] |
![]() | 同怀别墅——红四军前委机关和军部驻地旧址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金星村第8村民小组49号。这里也是中央九月来信传达地。1929年10月中旬,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红四军三个纵队6000余人在军长朱德、参谋长朱云卿率领下从闽西挺进东江。第一纵队由纵队长林彪、党代表熊寿祺率领,从福建上杭出发,经武平象洞、蕉岭北礤,抵达梅县松源,发动五星桥战斗。第二纵队由纵队长刘安恭、党代表张恨秋率领,从福建上杭出发,经永定进入大埔青溪,在石下坝与敌军激战,纵队长刘安恭等20多名官兵牺牲。第三纵队由纵队长伍中豪、党代表蔡协民率领,从福建武平出发,经蕉岭南礤进入梅县松源。10月22日,红四军三个纵队集结于梅县松源,前委机……[详细] |
![]() | 恒云楼,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径南镇星耀村,始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旅印尼华侨罗云汉、罗云芳、罗云标兄弟出资合建,由建筑师周习元承建。恒云楼分布面积11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45米,进深24米,建筑占地面积1060平方米。 恒云楼坐东北向西南,为二堂两横外加一横杂房两层方形杠屋,门前有禾坪、斗门。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古民居。 2015年12月2日,恒云楼被兴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兴宁市特色古民居”保护单位。 2022年7月23日,恒云楼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
![]() | 作庐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连江村,属于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分类号Ⅴ-48,年代1942年),202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作庐坐北向南,平面布局为曲尺形,砖木二层结构,三合土夯墙,屋顶为悬山式与四面坡组合,主体建筑两侧用鹅卵石垒筑成硬山式炮楼,屋前还有水塘。2016年6月29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连江作庐为第四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干庐位于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锦鸡村,年代为1936年。2019年4月19日,干庐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缵诒堂中转站旧址位于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虎市村缵诒堂,年代为民国。2019年4月19日,秘密交通线缵诒堂中转站旧址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位于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年代为清,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0年3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为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槐岗继善楼位于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槐岗村,年代为清。2019年4月19日,槐岗继善楼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小树庐”位于广东省平远县仁居镇城南村,建造于1930年,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靠北朝南,依山而建,为两堂两横一围龙的客家围拢屋,于200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列为第五批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树庐”建造于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靠北朝南,依山而建,两堂两横一围龙,共35间7厅4舍3井1花台。“小树庐”由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师长的乡人严应鱼所建,解放初期曾是中共平远县委员会会址和县土改委员会会址。主屋外右建4间杂房,门坪外筑1.2米高照墙,左右伸手各有1房1厅与照墙相连,靠左建外门楼一座,屋前有梯形池塘,周围原建有围栏,屋前右侧建水井一口,布……[详细] |
![]() | 凌风塔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石正镇潭头村。始建年代不详。根据嘉庆十九年(1814年)潭头万安桥碑记载有到凌风塔的路线和凌风塔的风景分析,建塔时间不会晚于嘉庆年间。凌风塔平面八角形,外观七级,高35.5米。楼阁式砖塔,塔梯为壁内折上式。塔首层在西北方正面设门,每层均用菱角牙砖与挑檐砖叠涩出檐,各层每面均留窗洞。游人可循阶梯上至最高层。原塔内第二层设有魁星帝君塑像,已毁。相传清朝嘉庆年间,嘉应州官黄者虎,巡游到马山天吊岌时,发现石窟都,即现在的石正镇,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少见,肯定是藏龙卧虎人才辈出的好地方,于是命令手下在岌上停轿,并响锣三声,以示尊敬,身在盆地群山合围之中,却听不到大山之回音,甚感奇……[详细] |
![]() | 通议第位于湖寮镇新寨村,是新寨旅外侨胞蓝镜清在南洋做生意赚钱后,于清光绪33年(即1907)所建。通议第是典型的殿堂式围龙屋,坐东北向西南,硬山式,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阴阳瓦面,共有房间104间,总面宽58.5米,总进深52.3米,占地面积3100㎡。通议第的主人蓝镜清曾在该房屋创办学校,已培养输送近千名大学生在祖国各个岗位上工作。在蓝镜清的影响下,其后裔中有大学生28名、硕士16名、博士3名。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群丰大夫第位于梅州市梅县丙村镇群丰村。群丰大夫第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南北长87米,东西宽一百二十多米。整座屋宇有四进三堂八横三围,俨然一座庞大的古镇。它也是唯一被收入中国建筑学会编撰的巨著《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的客家围龙屋。群丰大夫第与其它客家围屋一样,由堂屋、横屋、围屋、化胎、池塘五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各具分工,中间部分是正堂,是族人祭祖、庆典、宴客之处,气势雄伟,具体又分上、中、下三个厅堂和四十八间房屋。上厅最高,中厅最大,可摆放二十台宴席。两边各有四行横屋,加上后面半圆形的围屋共有390多间房屋及近百的杂间,主要是卧室、厨房、……[详细] |
![]() | 元魁塔,俗称松口塔,位于距梅县松口镇8公里的梅江下游铜盘村境内,为明末翰林学士、东宫侍讲李二何倡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于崇祯二年(1629年),历时10年才竣工。其缘起据传是因二何中解元后曾先后四次上京会试皆受挫,觉得松口之梅溪出口处“山川文峰欠佳”,欲建塔以补“风水”之不足。建塔之地选择在松口河去水转弯之处。该塔属楼阁式,呈八角形,有7层,高40余米。塔的最顶端嵌有底径约1米半,重达万余斤的铁铸宝葫芦,至今无人说得清它是如何被置于塔顶之上的。塔底层以方块花岗石作基垫,其余各层则全为青砖砌筑。地址:位于距梅县松口镇8公里的梅江下游铜盘村境内类型:古迹古塔游玩时间: 建议3小时……[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