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荣定王墓 时代为明。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德山山麓。此墓原有的8方圹志是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重要实物史料。 该墓为拱券式结构的砖室墓,分前后两室,墓宽17米,进深13米,高6米,封土堆高10.6米。前室韦享堂,置石案石椅。后室为寝宫,分3小室,每室1棺床,两小一大。墓主人为明宪宗朱见深后裔,荣恭王的儿子翌珍及其二妃李氏、杨氏合葬墓。朱翌珍生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死于万历四十年(1612),万历二十六年(1598)受封为荣定王。 墓及随葬器物早年被盗。20世纪50年代文物考古人员清理时,只有石案及圹志八方(1966年有四方被破坏)。此墓制庞大,建筑结构雄伟,石棺床雕刻纹饰精细,圹志楷书刚劲……[详细] |
![]() | 花瓦塔 时代为宋。位于湖南省澧县宜万乡花瓦岗,此为省内现存最早的古塔建筑之一。 塔体单瘦,结构稳重坚实,并用黄沙泥作粘合剂,与岳阳慈氏塔极相似,应为宋代建筑,现寺毁塔存。塔为楼阁式建筑,除塔基外,主要用青砖砌筑,平面呈八面形,七级实心。塔身高22米,塔基高2.5米,直径6.1米,正北辟拱门,门高1.95米,宽0.9米,门道深1.05米,中有穹窿式藻井。一层底径5.5米,高3.2米,南北两面有假券门。二层以上逐层缩小,每层各面腰檐下均辟有佛龛。原供佛像,均已无存。塔身外壁转角处,均有倚柱,腰檐转角处的翘角作鸟翼形,上饰卷云纹,攒尖式塔顶。此塔从造型、用材、结构各方面考察,都具有宋代建筑的明显……[详细] |
![]() | 白云屋桥白云山海拔394.4米,孤峰矗立,形如旗帜,常有白云缭绕笼罩山顶,故名白云山。山南麓溪沟有一屋桥,即有名的白云桥,或称白云屋桥。该桥是连接皂市至磺厂进入慈利县境的古要道,建于清嘉庆年间。桥上木屋用优质杉木构成,小青瓦屋顶,格调高雅,坚固耐久,美观大方,别具风韵,至今完好无损。桥中间为走道,桥内两边设有木质长凳供行人在此歇脚,避风避雨又遮阳,故又名风雨桥。这桥也是当地人劳作后疲惫的身心彻底放松的天堂。特别是在炎炎夏日里,一天辛苦劳作后,或几人一堆在桥上唠呱着乐事,或躺在桥上的长凳上,让流水蛙声响在耳旁,让小溪的山风凉气吹在身上,让丰收的喜悦融进自己的梦中,莫不惬意。贺龙元帅率领红军曾多次……[详细] |
![]() | 笔架城在常德市武陵路的起点,雄伟的武陵阁旁耸立的一堵笔架城垛,巍然屹立在沅水岸边,笔架城因其状如笔架而得名,由并列的三角形五个城垛构成,中间一垛最高,为3.75米,两侧稍低,为2.75米,再两侧又低,为2.35米。 搁笔的文具,多为古代读书人所使用。笔架城下的现育英小学历来为宋儒学府和元文庙所在地。儒学府乃古代施教孔孟之道的所在,笔架城为儒学府的配套装饰建筑,以此鼓励莘莘学子勤习笔墨,攻读五经四书。笔架城曾多次修缮,有史可查的有七次。清同治《武陵县志》载:“崇祯十一年(1638),邑人杨嗣昌奏请加修,三年竣工,拆旧易新,极其壮固。” 1980年,常德市人民政府又拨款整旧如新。游人登临……[详细] |
![]() | 邹家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位于湖南省临澧县九里乡邱桥村,遗址对于研究澧水中游地区楚文化的发展渊源具有重要意义。 遗址于1984年全省文物普查中发现,长300米,宽60米,约18000平方米,就已采集遗址剖面出土的陶片及文化层观察,下层的双耳绳纹釜、镂孔圈足盘、红陶折沿釜,均系大溪文化时期的器物。另外的器形有双腹豆、盆、鼎、高足杯等,系屈家岭文化。上层有泥质灰陶鬲、罐、陶鬹等,为龙山时期的文化。再上层还有大量的东周遗物。该遗址叠压有3个时期的古文化层,且文化遗物极为丰富。就其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而论,它对研究澧水中游地区的古文化,尤其是楚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996年1……[详细] |
![]() | 鲁家山遗址系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文物点,位于澧县涔南乡文家村十组一高出四周约1——1.5米的台地上,西南距澧县县城约9公里。西北约0.8公里处为鸡叫城遗址,西南200米处郭家油榨遗址。遗址分布范围呈椭圆形,全为棉田,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85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遗址东、南、北三面被宽约10米的鲁家山堰环绕,西部有一宽约25米豁口与外相连。灰白色文化层,厚约1米,土质松软,距地表深约0.5米,并采集有夹砂红陶、泥质灰陶等石家河时期的陶片。该遗址保存完整,晚期人类破坏较少,遗址对了解澧阳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分期序列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为探索早期人类原始社会文明及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详细] |
![]() | 白龙泉汉墓群位于津市市区以南约5公里的新洲镇,石子岭东南麓,肖家湖以西,与雷家湾墓群隔湖相望,又与石子岭墓群绕山相接。该墓地于1986年在全省文物普查工作中调查发现。1992年配合湘北公路建设,在肖家湖西岸及山坡上清理两汉时期墓葬数十座,出土各类文物数百件。其中肖家湖17号西汉墓出土青铜礼器两套和精美的釉陶器数件。特别是该墓地东汉墓葬较密集,墓葬规格、形制较高。现沿石子岭南麓至山峪洼地还分布有三座较大封土堆。该墓地是迄今为止澧水中下游流域发现的两汉墓葬分布最密集,规格最高的墓地。如此密集和规格的两汉墓地也印证了新洲古城在两汉时期曾一度作为澧阳县治所在。为研究澧水中下游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地理变……[详细] |
![]() | 玲故居位于临澧县佘市桥镇蒋家村,距离临澧县城8公里。丁玲出生于湖南省临澧县佘市桥镇黑胡子冲(现蒋家村),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革命家,其文学作品和革命精神影响深远。其长篇著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斯大林文艺奖”,毛泽东同志曾亲笔写下《临江仙赠丁玲》词,高度评价她“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2015年6月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临澧县启动丁玲故居景区建设,该景区以打造名人故里、创作基地、精神家园为目标,主要包括丁玲故居、丁玲文学创作基地、文学会馆、景区道路、停车场和园林建设,核心区域50亩,整体区域500亩,总投资1.5亿元。2019年,丁玲故居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详细] |
![]() | 白马湖抗战碉堡属常德会战碉堡群,位于武陵区三岔路办事处长家山社区,现湖南文理学院体育馆西侧。 白马湖抗战碉堡是1943年中日常德会战国民党陆军74军57师保卫常德,防守西郊白马湖通往桃源,临澧一线的外围重要防御。碉堡系采用当时同盟国援助的高标号水泥掺以碎石浇注而成,受弹面厚度为50—80厘米,该碉堡及周围的防御调入为57师,170团邓鸿钧营部分官兵据守。在日军进犯常德的过程中,守军几乎全部伤亡, 但给日寇以重大的杀伤,为保卫常德赢得了时间。现碉堡的入孔被封,射孔在原战争中被破坏,堡体已破成四大块,只有西部保存最完整。 白马湖抗战碉堡于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津市苏维埃政府旧址(益泰绸布庄)其濒临澧水码头,在民国时期属于津市码头最繁华地段。“益泰绸布庄”系20世纪20年代初建成。益泰绸布庄整体建筑风格具有中西结合近现代建筑风格。分为南北两栋,建筑保存状况良好。益泰绸布庄原名“怡和洋行”,由英国人经营销售茶叶、绸缎、砂糖、煤油、五金等产品。“怡和洋行”是湖北鹤峰、湖南石门等地“宜红茶”运往汉口,经“万里茶道”远销英国、俄罗斯的经销商,也称“津庄”。后更名为“益泰绸布庄”。益泰绸布庄是津市仅存的一处革命旧址,是津市目前保存较好的民国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同时对研究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革命史和万里茶道茶文化传播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20……[详细] |
![]() | 唐林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祝丰镇唐林村北,西南距常德市约50公里,南距西洞庭管理区约3公里。遗址南接杭瑞高速,北近白芷湖,东距澧水约12公里。遗址所在地为平原地貌,周围河网、池塘、湖泊密布,水系发达,地表种植观赏树木、橘树及农作物等。2010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2012年定为常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3月,当地村民在遗址西部修建鱼塘,挖出大量新石器晚期石家河文化和西周、宋元时期的遗物,对遗址造成破坏,2016年4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对该遗址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2019年3月,唐林遗址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
![]() | 星星遗址位于澧县垱市镇星星村一处高出四周约1.5米小台地上,南距城头山遗址约4公里,属澧阳平原西北部地带,台地形状呈长方形,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245米,总面积约47119平方米,遗址北、南、西部均为水系围绕。遗址文化层堆积厚约2米,分别为屈家岭、石家河和商周时期堆积。采集屈家岭文化陶片有泥质灰陶、黑皮陶等,器形有碗、罐、杯、甑等,石家河文化陶片有泥质橙红陶、灰陶等,纹饰有篮纹、方格纹等,器形有釜、豆、罐等,商周时期陶片有夹砂红陶、灰陶等,纹饰有凸楞纹、短弦纹、回纹、绳纹等,可辨鬲、豆、罐等。遗址为研究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文化聚落分布,区域类型,文化谱系提供了重要资料。……[详细] |
![]() | 郑洞国墓1991年1月27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骨灰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2006年清明时节,根据郑老将军生前遗愿,郑氏亲属将其骨灰由北京八宝山迁回原籍石门,安葬于夹山南麓。4月5日,在风景秀丽的夹山国家森林公园,举行了隆重的郑洞国骨灰安葬仪式。墓地位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北考古工作站后山,占地近1亩,墓室用汉白玉石砌成,通往墓室的石台阶两旁种有松柏和桃树,墓地入口处立有“抗日名将郑洞国墓”大理石碑。石门人民恭迎将军魂归故里,墓地上高悬两幅挽联:将军名垂抗日史;猛士魂唱大风歌。乘清风明月 英雄魂兮归故里;忆铁马金戈 将军威哉写春秋。……[详细] |
![]() | 竹田湖商代墓地位于津市监狱四大队的一处台地上,是一处商代晚期墓地。1990年9月农场修建安全台时从淤泥下部深处挖出M1,出土铜觚、铜爵各一件,青铜器上饰饕餮纹、云雷纹等精美纹饰,造型和风格具有典型的中原商文化晚期风格,在墓葬填土中还发现有陶片。该墓地发现的商墓是湖南发现的第一座商代铜器墓。墓0-土的青铜器风格与中原地区同时期同类器一致,其组合形式也是中原商墓最基本的组合形式。竹田湖商代墓地对于研究商代文化对南方的影响,以及湘西北地区在我国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都有重要价值。2019年3月,竹田湖商代墓地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
![]() | 太和观,又名道德观,是湘西北道教圣地之一。创自唐,兴于明,为湘西北的名胜古迹。曾是中共湘西特委成立地的革命纪念地,也是常德会战的主战场、守城指挥部所在地。太和观及太和观周围所有殿宇堂祠,被日寇扔下的炸弹和燃烧弹付之一炬,毁于一旦。太和观前坪有尊战火中残存的大石龟。龟龄鹤寿,古今人之向往,故乌龟乃吉祥之物也。太和观前石龟,乃元末明初张三中隐居修道河洑山时所为。相传石龟立就后,常偷吃附近的大麦,后太上老君一气之下,用拂尘将石龟右眼打瞎,而神龟却变本加厉。明正年间,住观主持杨老道人便在石龟背上立石碑一块,镇之以法。时至今日,此物尚存。……[详细] |
![]() | 白马湖北抗战碉堡属常德会战碉堡群,位于武陵区南坪乡白马湖村七组。白马湖北抗战碉堡是1943年中日常德会战期间国军74军修建的城区周边防护部工亊之一,这里位于常德城区白马湖北侧,其南侧还有一座碉堡,是防护部从两侧突破57师于河洑山和黄土山等外国防护部据点主体的重要支撑据点。碉堡的主体为水泥碎石块浇筑而成,射孔向北,射孔的受弹向厚约70厘米,其顶部亦约70厘米左右,是采用二战中盟军所援助的详灰(水泥)和捣碎的碎石浇筑而成。白马湖北抗战碉堡于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翦八士墓位于桃源县枫树维回乡民族团结示范园清真古寺内。翦八士原名哈勒八十,原籍新疆回部哈密人。为朱元璋麾下一名得力干将,屡建奇功。后又征剿云、贵等处叛寇。由于在征战中,开疆扩土,功勋突出,朱元璋赐姓“翦”。翦八士是湖南常德一带维吾尔族始祖,其墓在枫树穆斯林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2011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初,对翦八士墓进行修缮,目前修缮工作已完成。……[详细] |
![]() | 荣庄王墓地址:常德市鼎城区大龙站乡时代:明荣庄王朱佑枢,是明宪宗的第十三子(公元1485-1539年),弘治十一年明孝宗封他为荣王(死后谥号庄,故称荣庄王),开府常德,传了五世七代。……[详细] |
![]() | 范家嘴遗址位于津市市保河堤镇民兴村九组。遗址于1986年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发现。文化堆积0.5~1米。包含物较丰富,陶片俯拾皆是。采集陶片陶系有泥质的红陶、黑褐陶、黄褐陶及灰陶等,纹饰有绳纹、蓝纹、方格纹、附加堆纹等;器形有鼎、高圈足盘、澄滤器、尊形器等。石器有斧、锛、杵等。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家河文化。该遗址某些器物有由石家河向着商文化过渡的迹象,其中假腹盘、扉棱鼎足、尊形器与早商同类器物有一定源流关系。范家嘴遗址分布面积较广,遗址保存较好。对于研究湘西北地区古文化遗存由新石器时代向商文化过渡有着重要价值。2012年12月该遗址被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范家嘴遗址是一处保……[详细] |
![]() | 桃源崖墓群地址:桃源县凌津滩、钟家铺、牛车河、黄石、龙潭、佘家坪等乡镇时代:汉~明……[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