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郴州市旅游

郴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风宪牌坊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嘉禾县车头镇荫溪村,此为精雕细刻的具有湘南文化特色的功德牌坊。牌坊始建于明代,位于县城东南约4公里的东头镇荫溪村内,系明衡州知府李循义、临武知县刘熙于洪熙元年(1425)为当时任上京巡守御吏李裕兴建的功德牌坊。清乾隆十八年(1753),村民对牌坊进行了修葺。牌坊为石质结构,分三间四柱三门。通高7.3米,面阔5.5米,呈“品”字形三楼,正楼题“恩荣”二字,两旁雕三龙,左右各一窗花,匾题“风宪”两字。上下额坊分别雕“双龙戏珠”、“双狮滚球”图案,二者均为高浮雕镂孔,龙、狮形态栩栩如生,中柱刻天宫。左右次楼均有兽形装饰,背面刻云中仙鹤等。牌坊上的镂孔浮雕或整体建筑结构均有……[详细]
  早在2006年5月,宜章县天塘谭氏宗祠被评为湖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围墙、外檐口四方外延各30米。宜章地域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男耕女织,世代繁衍,形成宗族,为尊宗敬祖而建祠,为光宗耀祖而挂匾,为熏陶子孙而挂联,为追溯世系而修谱,于是,建筑祠堂的形制、装饰厅堂的风格、祭祖程序的模式,编修族谱的格式等,形成本土独具特色的古老文化遗存。它扎根于久远的本土之中,蕴藏于深厚的文化之内,包含了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族谱文化以及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天塘谭氏祠堂始建于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系砖木结构,三进,建筑面积499平方米,占地684平方米,由门楼,戏……[详细]
  邓华故居增补点—邓氏宗祠地址: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时代:清……[详细]
  红军楼位于汝城县濠头乡中学院内,占地258平方米,始建于1927年,是国民党濠头乡公所办公楼。为四层土木结构,中西合璧式建筑,四坡顶,造型简洁对称,端庄肃穆,故称为“洋楼”。这座“洋楼”见证了历史变迁:1927年11月,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经过此地,到汝城与国民党十六军军长范石生谈判,遭到土匪何其朗袭击,朱德急中生智冒充伙夫得以脱险;1932年5月,彭德怀率红三军团经过濠头攻克汝城,将胡凤璋围困于上古寨,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扫除障碍;1934年10月底,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先遣部队攻克汝桂(东)边石壁山、壕头墟的守敌,为中央红军长征打通道路。彭德怀两度亲自在“洋楼”指挥作战,这里留下了彭总用……[详细]
  飞天山欧阳氏宗祠始建于1761年,迁建于1914年,位于飞天山核心景区、翠江之旁。建筑面积702平方米,为二层三厅,以立柱斗拱为支撑的建筑结构。该建筑是砖木结构、青砖青瓦、马头墙、硬山顶,具有湘南建筑特色。其功能集祭祀、--、教学、演出等于一体。欧阳氏宗祠因规模宏大,工艺精美,功能齐全,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欧阳氏宗祠于2018年被评为郴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年底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2月28日省政府批复飞天山欧阳氏宗祠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省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将指导当地政府对文物进行规划保护。欧阳氏宗祠主……[详细]
  南薰亭位于嘉禾县泮头乡小街田村西面约500米处,系中共嘉禾南区支部活动旧址之一。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由小街田村人萧覃荫等人倡建。南薰亭为石木结构,坐南朝北,呈长方形,亭长10.1米,宽5.6米,建筑面积为56.6平方米。东西面山墙为石材砌筑,结构简单。山墙面顶部为宝葫芦,两边装饰以鱼吻,门上楷体阴刻“南薰亭”三字匾额,皆少一笔画,由萧覃荫进士亲笔题写。南北面无墙体,只砌40公分高的条石供路人歇息之用。亭北面墙排列石刻碑文两块,一块为叙事碑,一块为捐款姓名等。整个建筑为典型的湘南路亭风格。原南薰亭残损严重,只剩下骨架及石材等,2008年县文物管理所对其进行了重建,由原址平行移到公路上……[详细]
  邝埜墓位于宜章县西门村箭岗岭山脚,土坑墓,封土堆高约4米,底经10米。邝埜(1385-1449),字孟 质,别号朴斋,宜章县城南乡新田村邝家门人。其幼时勤奋好学,天资聪颖。明永乐九年(1411)考取进士,遂入都察院审理刑狱。永乐癸已年(1413)官拜监察御史,政绩卓著。永乐十六年(1418),任陕西按察副史,素以“刑政清廉”而得名。后任应天府尹、兵部右侍郎、兵部尚书等职。1449年,北方瓦剌也先部落进犯边关,邝埜带病随驾远征,征战中病逝于怀来县土木堡。其忠骸未归,此系衣冠冢。邝埜一生勤政社稷,历代均有封赠,《明史》省、州、县志均有记载。后邝埜后裔奉旨将衣冠运回故里安葬,并在墓前俑道上分两边……[详细]
  邓力群故居,坐落于湖南桂东县西南部流源乡山口上屋的邓力群故居是一栋历史悠久的古民居,建筑气势磅礴、建筑手法细腻,始建于清朝乾隆27年左右,逾今已有近300年历史。该房屋为砖木结构,青砖瓦屋,占地约5亩,有大小房间20余间,具有典型江南民居特点。房屋中厅有藻井,后厅有格扇,正厅、书房、卧室、厨房等一应俱全。同时,该房屋前有鱼塘,前坪上建小花园,后有竹山,整个环境典雅舒适。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纪念意义吸引了众多人士前来瞻仰参观,成为了流源乃至全县最具特色和意义的景点,也成为了老区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因而具有极高的保存和保护价值。修缮工作现已经完成,再进行开发利用,为流源村添加“红色”人……[详细]
  观澜书院位于湖南省资兴市回龙山瑶族乡柏树村铺上组,是当地曹氏之家族书院。《湖广通志》清雍正,《清一统志》皆言,为北宋曹靖所创,曹靖字中立,北宋嘉祐年间进士,郴州人,曾任益阳县令,颇有政声。历代名人皆有歌颂,如北宋名士黄庭坚有《曹侯善政颂》。观澜书院历代曹氏后人,皆有修葺。为宋代曹氏家族两大书院之一,另为灵泉书院。随着曹氏族人的繁衍于清代与各族另有重修的郴侯书院即今之蓼市中学。另一说创立者为曹行锡,行锡公为南宋绍定年间进士,官至巴州刺史。据曹氏族谱记载,正是行锡公将家族从衡阳迁至资兴七里。为教育曹氏后代,在今资兴七里柏树村创立曹氏之家族书院。书院建立的准确时间应为1231年。曹氏族谱中所载《重修……[详细]
  桂阳昆曲古戏台(含骆氏宗祠、魏氏公祠昆曲古戏台)地址:桂阳县大和镇、城郊乡桂阳戏台很多,居全国之首。到民国末年桂阳古戏台尚存481个。据1989年冬,县文化志编写调查,城关镇城隍庙戏台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目前已知建得最早的古戏台。这些戏台大多精美绝伦,精品极多,展现了湘楚古建艺术的特点。其中泗洲乡下阳村欧阳氏宗祠戏台、竹溪村颜氏宗祠戏台及黄沙坪街道大溪村骆氏宗祠戏台,连同宗祠一起,均被列入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竹溪宗祠戏台,戏台前面的石柱青龙盘绕,舞爪欲飞。戏台封檐是镂雕的《二十四孝图》,人物刻画精美绝伦,如神来之笔,整个建筑宏伟气派,极为罕见。许多地方的戏台壁题反映了桂阳昆曲艺……[详细]
  欧阳海旧居位于湖南省桂阳县欧阳海乡凤凰村(原名老鸦窝村),距县城桂阳约50公里,距欧阳海乡乡治所在地天鹅坪9公里,是著名烈士欧阳海的故居,欧阳海0到19岁生活于此。始建于1935年,并于1962年维修扩建,面积共120平方米,是桂阳县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旧居”一直是全国各地和国外友人前来瞻仰参观的红色旅胜地,是继承和弘扬欧阳海敢于牺牲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寻“根”之地。2007年桂阳县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出台了“旧居”保护维修与合理利用方案。对“欧阳海旧居”抢救维修和合理利用作出了科学规划和部署。方案中指出,“欧阳海旧居”的保护维修及合理利用是打造我县红色旅游产业和维护“欧……[详细]
  封泉遗址地址:汝城县热水镇年代:明相传在明代弘治年间,汝城出了一个位居布政副使的高官,名叫范渊。他在衣锦还乡时,路过汤河,见各处热气腾腾,甚为奇怪,便派人打听是何原因;有一位假道士便向其进谣言说,这本是风水宝地,现却有热气散出,实是风水宝地之处“泄气”了,危及范大人的官运,应设法阻止它。于是,范渊为了保住自己官运长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收集了湘、粤、赣三省交界,即汝城、仁化、崇义各县所有的桐油同石灰、砂石伴在一起,倒在汤河上,希望能将泉眼封住,使之永远不能“泄气”,但他的努力白费了,地热之泉是堵不住的,经过了很多年月,温泉水冲破层层障碍,再次冒了出来以其独特的功效,为周围的群众造福……[详细]
  何孟春共有疑冢多处,明墓是村头村仙岗岭处的衣冠冢。据《万历郴州志》载,他的坟墓由朝廷专门派了一名墓丁看守,直至明朝-为止。他的墓葬处,原有三十米高的大牌坊拱卫墓地,有墓庐、墓道、华表、碑石、石人,石狮、石像等。可惜历经岁月沧桑,石人、石狮、石像,在清代即已破坏。解放后只存墓石、华表,其字刻多出自明朝书法家之手,艺术价值很高,是一些珍贵的文物。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继续遭到破坏。20世纪八十年代因山林划归私人代管,因为互争山界,墓葬被全部毁坏,不仅原有的华表、碑记、石墓尽行打碎或搬走,即其坟堆亦被挖刨,夷为平地,一个具有重要历史考古价值的文化遗存,被湮没在杂草丛中日晒雨淋,只流下荒草凄凄,满目……[详细]
  1934年11月上旬,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来到了湘赣边界的汝城县进行休整,其中的一支部队进入了沙洲村。进了村子之后,有些红军在给老百姓做事,有的帮忙劈柴火,有的帮忙挑水。那段时间,不少红军战士都是在村民的屋檐下或者场院里和衣而睡。看到红军这么艰苦,徐解秀就让3名女红军住到了家里。晚上,3名女红军就和徐解秀盖一条行军被,睡一张床,徐解秀的丈夫就睡在门口的草垛上。白天,红军战士们和徐解秀一起干活,讲进步道理,还帮她带孩子,徐解秀帮红军战士煮饭。红军要开拔了,看到徐解秀家连一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一名女红军用剪刀将这床被子剪开,将半床被子留给了徐解秀。2019年,中央红军长征“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详细]
  汝城窑在湖南汝城境内,瓷器烧制于宋、元时期。 窑址在距汝城约18公里的暖水乡沤江西北岸、下蒋村的三角园、任前头和上蒋村方圆角一带。烧瓷时间大约从北宋早期到元代中期。品种以青釉瓷为主,釉色偏黑介于青、褐之间。特点;胎质细腻,白中带灰。器形有碗、坛、罐、壶、钵等。胎质细腻,白中带灰。釉色介于青、褐之间。多数采用支圈叠烧,少量支珠垫烧,碗心残留三至五个支烧痕。碗为圆口,有的外饰莲瓣纹。大部分碗里印“元泉”、“太”、“吉”、“全”、“金玉”、“佛”、“文”、“斋”、“宋”、“大”、“大吉”、“曹”、“龙京”、“城殿”、“牛”字,并多见支烧痕迹,部分器型同龙泉瓷极相似。有的类似八思巴文,有的字不规范,难……[详细]
  天飞山摩崖石刻位于苏仙区许家洞镇清泉村喻家寨。寨丹崖翠竹,红褐色的石壁叠垒森严的寨门,面临深谷的绝壁上留有40余块石刻。石刻最早见明代嘉靖丁已年,其中明代嘉靖丁已年冬莆田陈言书“南国奇游”、贵州高重题“云严霞蔚”、明代万历年桂林王建动、维扬徐标书“探奇处”、陈邦器“仁者寿”等历代题刻,楷、行、草、隶、篆各体书法均有,笔力遒劲,气势磅礴,字形大则如斗,细则如蝇,可谓“龙飞凤舞、气象万千”。喻家寨后山,有一个天然石洞,洞高约三十米、宽约二十米,形同拱桥。穿洞下两侧的石壁上分别镌刻着“天生巨眼”、“大地津梁”八个大字,喻家寨天飞山摩崖石刻群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11年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详细]
  东江镇木根桥古建筑群,南北向分布,多为“开门下铺板、打烊上铺板”一类的前门开合式两层商铺。这些古商铺主要沿一条宽约2米、长近500米的青石板街道两侧一溜儿排开,为青砖黛瓦、坡屋顶结构,并按街道的上节、中节、下节形成同墙共垛、连椽接瓦的数个长形古建筑群落(如图)。木根桥老街,成街历史远早于清代。由于地处古东江河重要水运码头,汉晋时就有人在此建火铺、办酒肆茶馆等营生,为兴宁、桂东、汝城等地来往的客商及货运中转等提供服务。最热闹时期,是清代晚期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据说那时候老街圩里货成山,人如潮,停泊在东江河面上的木排一眼看不到头。随着社会变迁,木根桥老街日趋衰颓,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详细]
  湘粤古道位于郴州市苏仙区邓家塘村折岭头组,曾是在过去两千年里,沟通中原与岭南一带的交通要道。这条古道是约3-4公里长的石板路,石板上密布着小洞,这些小洞其实就是骡马踩出的脚印。这条湘南、粤北的重要交通要道经过卫飒的大规模改造后基本定型,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促进当地民族的融合和社会经济发展。古代坐船南下至广东最远只能到达郴州,便要换走陆路经由湘粤古道继续南下;同样,从广东坐船北上也只能到达湘粤古道的南端宜章、今韶关附近。古道其实并不罕见,但罕见的是有这么多的骡马脚印,它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的直接见证,而且,它也是湖南省现存古驿道中,年代最早、保存较完整的古道。(含犀牛井、郴县国共抗日合……[详细]
  轿顶屋位于安仁县城关镇安康路38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代为明。位于湖南省安仁县城关镇,此为设计奇特的湘南民居建筑之一。轿顶屋始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从明末至新中国建立时,皆为县署所在地。此屋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马头墙,上下两层,每层高5米,通高12米,占地820平方米。平面布局呈四合院式,正面为拱门,前有凉台,中间为天井,上下左右各有厢房,南北两边设有侧门,出口处为凉台坪。二楼四周设木栏杆,整个建筑均层层递进,起伏有致,构成中文“回”字形。此种巧妙的设计,充分反映了湘南民居建筑的特色,在古老梧桐树的掩映下,形成“天人和谐”的生态环境。1928年3月30日,朱德率领起义部队来此……[详细]
  暖水窑遗址元代占窑址。位于汝城县暖水镇瓯江西北岸下游村的三角园、任前头和上蒋村方圆角一带,面积约两平方公里。此处以盛产白膏泥著称,窑具也普遍使川瓷土制成,胎质细腻,色泽白中微灰,釉色介于青瓷与黑瓷之问,而接近于棕黄色。器形有小碗、坛、缸、壶、钵等,多数采用支圈叠烧,少数使川支钉。部分碗的残片上印有文字,已发现的有太、吉、全,、金玉、“佛”、“文”、“斋”、堂、念四、十二、宋、大三、大吉、“曹”、城展、龙泉、“丰”等。有的印有类似蒙古语八思巴文的文字。莲花碗的造型类似龙泉窑,该窑址上限可至宋,而大部分是元代制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