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恩施州旅游

恩施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恩施地委、县委办公楼旧址位于恩施市六角亭街。清时为施南府府衙,民国初,章太炎、董必武到恩施开展革命活动时,曾住在该处,抗战时期,被日机炸毁,建国初于原址重修,先后为恩施专员公署、地委、县委办公楼,现保存有3栋办公楼。两栋地委办公楼建筑面积约1323.59平方米,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1952~1953年建成,为砖石墙体,木质构架两层楼房,布瓦人字坡屋顶,仿欧式立柱,拱式木格玻璃门窗,空间阔畅,层高达5米,庄重气派。墙体上有保存完好的“文革”时期标语和毛主席语录。恩施县委办公楼旧址是一栋砖木结构两层瓦房,于1954~1956年建成。该旧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详细]
  尖山民族中学早期建筑是1954年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地主庄园遗址上兴建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修建现代教学楼需要,学校将原来地主家遗留的一正两厢房及断垣残壁拆除,用这些木料和石凳建起了百米长廊,既给师生遮风挡雨,又美化了校园。而原来地主家的“海坝”依旧保存完好,石凳上的各种镂空图案清晰可见,栩栩如生。保护范围:尖山民族中学早期建筑本体及周边一定范围,由5栋早期建筑四方最外侧屋角连线围合而成的区域。建设控制地带:东以校园围墙为基准向东延伸30米,南、西、北以校园围墙为基准各向外延伸至唐崖河近侧河岸。……[详细]
  坐落于建始县长梁镇长梁村六组(长梁子老街)的袁氏老宅,曾经是湖北省立第一小学校址。占地面积205平方米。抗日战争期间,武汉沦陷,湖北省立第一小学于1939年—1941年西迁至此办学。房屋为石木结构,坐西朝东,正层为三层楼房,穿斗式梁架结构,高8.65米,三开间,面阔13米,两端砌封火山墙,后厅为四层楼房,三面青石墙体,高11.75米,内为抬梁式结构。该旧址是建始县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抗日战争文化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21年12月,被公布为湖北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湖北省立第一小学旧址本体为基准,东向外延伸1米,西向外延伸2米,南、北均以旧址外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详细]
  谢家老屋位于利川市谋道镇龙水村。建于1920年,由时任四川雅安县令的谢明正修建,因其宅基原是一丘块大田而名“大田庄”。坐东朝西,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砖木结构,悬山瓦顶,主体前后两院。两院间设栏墙门垛,门亭隐于垛墙后。正屋阶檐石栏墙上楷书阴刻清进士谭龙章书朱子治家格言及其题跋。建筑后崖壁上楷书阴刻“大田庄”三个大字,字大一米见方。谢家老屋具有良好的建筑布局和空间形态,建筑内部雕饰精美图案,所饰书法工整,整栋建筑古朴大方,对于研究民居建筑具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茶堰坪摆手堂位于来凤县百福司镇茶园坪村。始建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光绪十三年(1887)大修。坐东北朝西南,平面呈矩形,前为院,后为堂。条石砌筑院墙,周长66.22米,高2.15米,厚0.41米。正面设大门,高2.74米,宽2.46米,门柱刻“辟土开疆名昭千古,御灾捍患威镇一方”楹联;后堂面阔三间13.8米,进深一间6米。单檐硬山灰瓦顶,石木结构,穿斗式构架。前檐次间施木装修。堂后壁中部设神案。左山墙嵌石碑2通,字迹多模煳。(第三批)……[详细]
  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部旧址位于鹤峰县走马镇梅坪村。1928年11月底,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在该处整编、训练。横屋明间左右次间是王炳南、文南甫的住房和军部办公室。旧址坐北面南,为一正两横的悬山顶穿斗结构板装瓦房,属典型的土家族干栏式建筑。该旧址对于研究工农革命家第四军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作为典型的土家族吊脚楼,也为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保护范围:自旧址文物本体向四周延伸15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20米。……[详细]
  舍米煳摆手堂位于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煳村。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同治三年(1864)维修。坐北朝南,平面呈矩形,前为院,后为堂。院阔13.8米,深26.52米,条石砌筑院墙,南面设正门;堂面阔三间13.8米,进深一间6米,石木结构,单檐悬山灰瓦顶,明间抬梁式构架,次间石墙承重。内设神龛,上供彭上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三尊雕像。该建筑是鄂西土家族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摆手堂,是研究土家族社会风俗最直接的实物史料。(第五批)地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百福司镇河东乡土家山寨类型:历史建筑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门票信息:门市价:5.0元……[详细]
  步青桥及字库塔位于利川市毛坝乡青岩双泉村。步青桥建于光绪元年(1875),南北向跨太平河支流。单孔石拱桥,长21.4米,宽4米,孔跨7.2米,拱券纵联砌置。字库塔位于桥北,六角三层楼阁式空心石塔,通高5.7米,二层西壁辟窗,额题“步青桥”、三层西壁阳刻楷书“字库”。步青桥南有当年修桥的国子监太学生刘玉成及其家族墓地。步青桥、字库塔是川盐东运通道上的重要人文景观,对于研究川鄂盐运史、交通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第五批)……[详细]
  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会议旧址位于利川市忠路镇长干村7组。1928年11月24日,红四军从鹤峰梅坪出发,经宣恩、咸丰,于12月13日进抵张爷庙,与“督办利川宣抚使”,“精灵宫神兵第一路司令”杨维藩相见,接着在此召开前委会议,听取杨维藩的情况介绍,并决定把“中共湘西前敌委员会”改为“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前委由5人扩大为7人,贺龙仍为书记,为以后红军在湘鄂西的胜利进军奠定组织基础。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会议旧址是中国工农红军在湘鄂西活动的重要史迹,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2008年3月被公布为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平塘摩崖题刻位于利川市都亭街办事处连二塘村。刻于鄂西南邻近四川要道旁的绝壁上,因该地自古有两口相邻的水塘而得名“连二塘”。幅面高5米,宽4.8米。阴刻楷书,中书“太平塘”3字,字径0.8米见方,右上角书“太平年”3字,字径0.2米见方。“太平年”系元末农民起义军徐寿辉年号(1356-1357年),徐寿辉部将明玉珍据蜀,曾在利川建立“忠路宣抚司”地方政权。该题刻为元末农民起义军革命活动的实物见证。(第二批)……[详细]
  龙水文庙位于利川市谋道镇龙水村。始建于明初,清乾隆年间重修,同治七年(1868)改建。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四合院式布局,有前堂、正殿和厢房。大殿面阔三间13.7米,进深8.7米,木石砖结构,基址全系青砂条石垒砌,单檐硬山灰瓦顶,明间抬梁式构架,次间穿斗式构架。该建筑是鄂西土家族地区保存较好的文庙,在建筑设计和营造工艺上,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交流的建筑艺术成就。(第五批)……[详细]
  雀岩墩碑屋位于利川市谋道镇寨坝村。碑屋是一种将墓葬建在堂屋之后的特殊建筑。雀岩墩碑屋建于1929年。坐西朝东,由碑屋、墓冢、墓碑组成。碑屋为四列三间木构楼房,面阔15米,进深7.44米,悬山青瓦顶。墓冢石砌,设在碑屋堂屋之后,顶部建廊房。墓碑设于堂屋后壁,高约3.8米,圆首。该建筑是目前鄂西、川东地区唯一保存的碑屋,对于研究土家族人的生死观念以及丧葬习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五批)……[详细]
  段德昌殉难处及墓位于巴东县金果坪镇江家村一组。段德昌(1904-933),湖南南县人,湘鄂西革命武装和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六军军长,中共湘鄂西省委委员、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1933年6月因错误肃反被害于此。1958年在其殉难处建墓。段德昌烈士殉难处及墓是研究湘鄂西苏区发展史的重要实物。(第五批)……[详细]
  向燮堂墓位于恩施市沙地乡龙角村。向燮堂(1866—1904),又名协堂。湖北恩施人,土家族。1940年1月,法国传教士法希圣等,欺侮民众,向燮堂率领土家族农民打死法希圣及其帮凶7人,捣毁教堂,史称“施南教案”。事发后,清政府派兵镇压,向燮堂遭杀害。墓占地面积10平方米。1949年后于墓前立碑,碑文简介向协堂生平事迹。是土家族劳动人民反抗外侮的重要见证。(第五批)……[详细]
  贺英殉难处位于鹤峰县太平乡洞长湾。贺英(1886-1933),女,又名贺民英,贺龙胞姐,湖南桑植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军事上,物资上积极支持活动于湘鄂边的工农红军,曾任桑(植)鹤(峰)地区游击队队长。1933年牺牲。殉难处为一民居,有房屋4间,面积139平方米,悬山顶,木结构。贺英是土地革命时期重要的女性领导人,贺英殉难处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第五批)……[详细]
  杜氏祠位于利川市谋道镇农科村,清代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合院式布局,砖木结构,硬山瓦项,前厅、后殿明三暗五,两边厢房三列两间,通开28.36米,通进22.51米,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前厅戏楼与两边厢房彩楼连接,栏板、窗花图案丰富;正殿三间高大宽敞,梁托柱础精雕细刻。该祠是利川现存为数不多的祠堂建筑之一,规模较大,具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李家祠堂位于鹤峰县走马镇金岗村。建于清同治年间。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布局,有前厅、正屋。均面阔14.6米,分别进深7.2米、4米。单檐硬山灰瓦顶,砖木结构二层楼。前厅为穿斗式构架,正屋明间抬梁式构架,两山穿斗式构架。封火山墙,山墙设有侧门。该建筑是鄂西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祠堂之一,对于研究鄂西宗祠建筑形制和特点具有典型意义。(第五批)……[详细]
  伍家台贡茶园位于宣恩县万寨乡伍家台村。清乾隆年间伍家台茶因其独特品质成为贡品。现存有茶园、住宅及伍氏家族墓地。住宅共两栋,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均为吊脚楼,坐南朝北,五柱四骑,穿斗式构架,悬山布瓦顶。房屋附近为伍氏古墓群,共有墓葬十座,均为土堆墓,墓前立碑。该茶园是湖北现存最好,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贡茶园。(第五批)……[详细]
  滚龙坝古建筑群位于恩施市崔家坝乡滚龙坝村。建于清代。由茅坎山古建筑群、中村古建筑群、石狮子屋、向存道屋、茅坎山墓地、马鞍山墓地、尖银山墓地等部分组成。是一处以家族为单位形成的土家族聚集群落。村内建筑既有传统土家族吊脚楼,又有砖木结构、四合院式的汉族建筑,对于研究鄂西地区建筑史及居住习俗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五批)……[详细]
  巨猿化石洞位于建始县高坪镇麻扎坪村,属早更新世早期。为天然石灰岩溶洞,东西走向。通长约150米,东洞口高6-7米,宽4-8米,西洞口高3-4米,宽2-15米。1968-2000年经10余次发掘,先后发现5枚早期直立人下臼齿化石和包括巨猿在内的哺乳动物化石70多个种属,同时发现较多数量的石器、骨器。(第三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