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乌云摩崖石刻位于英山县红山镇张畈村。刻于明代。地处乌云山东麓崖壁。幅高1米,宽0.8米。阴刻行书,题“乌云山寺记”,正文11行148字,记乌云山寺沿革及周边环境。该石刻对于研究当地佛教的传播情况具有重要作用。(第五批)……[详细] |
![]() | 寨山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浠水县竹瓦镇周埠村,面积约2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左右,内涵丰富,地面采集有石器、陶器(片)等。该遗址对于研究长江中游和下游的文化交流以及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很高价值。(第五批)……[详细] |
![]() | 顾景星墓位于蕲春县蕲州镇打鼓台村。清代名人墓葬。面积约200平方米,现存墓碑与封土。顾景星(1621-1687),明清之际著名文学家,著述颇丰,在中外都具有一定影响。该墓群对于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详细] |
![]() | 段朝立墓位于英山县南河镇坪上湾村。宋代名人墓葬。面积约50平方米,现存墓碑与封土。段朝立(1228-1275),英山县首任知县,在此抗元而死。该墓对于研究英山的历史文化和宋末抗元历史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详细] |
![]() | 女王城遗址东周至汉代遗址,位于麻城市宋埠镇红梅山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有明显的城垣遗迹,曾经在城内发掘出春秋楚墓,出土带铭文的铜器等珍贵文物。该遗址对于研究楚文化和鄂东地区历史具有很高价值。(第五批)……[详细] |
![]() | 三星桥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盐田河镇三星桥村(原为杨家冲村)林家咀西50米,三星桥俗称“三星风雨桥”。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后代多有修缮。该桥东西向跨山前冲谷溪流,为三孔石梁桥与单孔木梁桥屋相连组成,三孔石梁桥位于桥屋东侧,桥总长13米,桥面宽1米,石砌梭形桥墩,通高3米,与桥屋相连。桥屋:梭形石砌桥墩,上承砖木架构桥屋,底平铺6根柏树圆木为梁,长约10米、宽约3米,桥面上横铺4根方形枕木支撑木柱梁架,抬梁架构。桥廊内设长凳,木栏杆,两侧设以木栅栏式透风墙,在东西桥墩上青砖砌建单檐硬山墙,盖小青瓦顶,总建筑面积约78平方米。在麻东山区,历史上风雨桥较多,然而绝大多数已遭破坏,三星风雨桥属其中规模较……[详细] |
![]() | 位于罗田县大河岸镇枫树垸村万家岗。万密斋(1488—1578),名事前,号密斋,著名医学家,清初加封“医圣”。墓地面积约40平方米,封土几近夷平。墓前有碑3通,均高0.7米,宽0.4米,碑文记墓主生平。……[详细] |
![]() | 天台山石刻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天台山。天台山海拔817米,上广五、六亩,仅一小径可登,有“天台十景”。明户部尚书耿定向曾筑天台书院讲学于此。现存“宾阳壁”、“抚松岩”、等摩崖石刻。(第三批)……[详细] |
![]() | 程氏祠堂位于浠水县绿杨乡查儿山村。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坐东朝西,由正屋和偏房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正屋后殿正面供奉祖先牌位,上部悬挂有康熙御题的“学达性天”匾。(第五批)……[详细] |
![]() | 万年台戏楼位于蕲春县横车镇长石村,清代。戏台座东面西,为砖木结构。前台由四根石柱擎起,台基墙面嵌有一组人物故事的高浮石雕,石础为鼓形;后台为砖木结构的建筑。(第四批)……[详细] |
![]() | 龙表山墓群位于武穴市四望镇粟木村。汉代墓群。面积约10万平方米,现存数个大型封土堆,暴露出一座墓室,采集汉代墓砖。该墓群对于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详细] |
![]() | 王仙芝墓位于黄梅县苦竹乡苦竹村。唐代名人墓葬。面积约100平方米,现存墓碑与封土。王仙芝(837-878),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该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第五批)……[详细] |
![]() | 位于蕲春县达城乡三角山村。集中分布于三角山主峰及南麓老龙洞外崖壁上。主峰幅高6米,宽36米,老龙洞外崖壁幅高10米,宽12米。各四题。铭横书,题款坚书。……[详细] |
![]() | 王罗山墓群位于浠水县丁司当镇丁司当村。汉代墓群。面积约1万平方米。曾出土汉代墓砖和陶器。该墓群对于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详细] |
![]() | 蕲州城北门位于蕲春县蕲州镇,明代。蕲州城是鄂东最大的城池,现仅存北门及北门两头城墙162米。北门始建于南宋,现存风格为明代,保存完好。(第四批)……[详细] |
![]() | 紫云区农民协会旧址(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陶家边村)。保护范围:自文物本体向四周分别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20米。……[详细] |
![]() | 坳上湾遗址位于蕲春县向桥乡毛家咀树坳上湾东南250米。面积约1.7万平方米。采集有新石器时代夹砂红陶鼎足和商周夹砂红陶绳纹4足等。……[详细] |
![]() | 罗田文庙于元大德八年(1304)由石桥铺的旧县畈迁入县城凤山镇,已有700年历史。文庙初迁来时,始建于现在的东门人民医院一带,明洪武八年(1375)又改建于县城南门河边,即现在的老车站对面。可惜于弘治四年(1491)被洪水冲毁了。嘉靖十年(1531)才将文庙改建在现在这个地方(罗田博物馆)。嘉靖二十九年(1550)经再度修葺,计有先师庙、明伦堂、戟门、石棂,星门、浮池,至圣坊、进德斋、修业斋、志学轩、敬一箴亭等建筑,形成一个长方形棋盘状建筑群。但清咸丰三年(1853)又遭兵毁。同治八年(l869)知县吴凤笙劝捐重修,恢复原貌。民国年间,尤其是抗战期间的战乱又毁其大半,至建国初,虽遍体鳞伤,但从……[详细] |
![]() | 浠水舍利宝塔位于浠水县白莲镇大岭沟村。建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六角七层仿木结构楼阁式实心石塔,通高5米,底边长0.57米,宝珠塔刹。底层西面设拱门,两侧设龛,龛内浮雕武士像。第二层西壁嵌“舍利宝塔”石匾,西南壁阴刻楷书“团陂市朱天觉舍钱造刘良献勾当元年壬戍三月十二日癸己题”。该塔轮廓秀美,是湖北省现存宋塔中的佳作。(第五批)……[详细] |
![]() | [黄梅县大河镇吴祥村牛头山·1930年·省文物保护单位]1930年10月,根据0中央指示,鄂东南红八军第四、五纵队在此正式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军长蔡申熙,政委陈厅,下辖两个团,共2000余人。1985年,当地政府修建红十五军成立地纪念碑,-、-为纪念碑题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