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溧水区旅游

溧水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永寿寺塔是明朝万历年间修建的一座风水宝塔。永寿寺塔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二月开始建塔,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十二月落成。原名永昌,后敕永寿寺塔。清代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永寿寺内有僧众近百人,成为溧水县城内第一大刹。永寿寺塔是一座仿木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七层,高32.5米。塔座落在高约一米的白石须弥座上,塔座每边长3.2米中有束腰。该塔从下向上逐层收小,造型非常优美。塔室平面呈四方形,各层之间相错砌置。第一层东南西北四面辟门,另四面亦有装饰性假门。每门两侧各有一对砖雕金刚,共十六块。二层以上每层亦设有四面,各层间门向变换设置。塔重点装饰底层外壁及石座部分,而塔……[详细]
  素有“江南三峡”之称的胭脂河——天生桥位于宁高高速公路西侧,距南京48公里,禄口国际机场18公里,这里重岗叠岚,草木茂盛,是南京郊县新开辟的旅游胜地。目前,南京天生桥风景名胜区规划为四个功能区,胭脂河——天生桥景观游赏区、凤凰井景区、休闲度假区、旅游服务区。胭脂河是朱元璋为沟通江浙漕运开凿的一条著名的人-河。1393年,朱元璋派崇山侯李新到溧水“督视有司开凿胭脂河”,李新组织苏皖两省数十万民工,用铁钎在岩石中凿缝,将浇有桐油的麻丝嵌在缝中,点火焚烧,待石烧红,泼上冷水,使岩石开裂,再将岩石撬开搬运,如此循环,耗时十年多,焚石凿河十五华里,留下了具有历史价值的胭脂河。天生桥闻名遐尔、国内堪称一奇……[详细]
  魏家村土墩墓群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魏家村,是我市保存较好的土墩墓群,现存墓葬19座。土墩墓是西周至战国末期江南地区特有的一种墓葬形式,即选择岗阜坡地或平地挖坑掩埋尸体,然后挑土堆筑成高大的馒头状坟墩。一般都是一墩多墓。这种土墩墓在高淳东部的丘陵山区分布极广,遍及桠溪、顾陇、东坝、下坝、固城、漆桥、古柏等乡镇,计有100多座。其中以顾陇乡最多,有70多座。该乡上谷村东的一片墓葬群,就有土墩40多座。墩高2~6米、底径10—25米不等。此外,从大桂窑到魏家一线分布10座,高兰村到薛家一线分布10座,走马岗周围分布10座,都保存完好。1977年,南京博物院在顾陇乡马栗村发掘2处,出土墓葬31……[详细]
  长乐桥横卧在二干河上,向西可登卧龙山。现存石桥仍保留了宋桥的风格。桥长36米、宽3.7米,为一座3孔石拱桥,由座石和青石分节并列砌法砌成。桥上原有石栏板,现无存。该桥是溧水古驿路上的一座重要桥梁,现桥体保存完好。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宋代,溧水县城向北到句容境内就有一条古道,至少在宋代,长乐桥就已经建成。宋代景定年间编订的《建康志》上就有这座桥的记载。从桥的构造上看,它采用的是“分级并立”建造法,就是将整块条石像搭积木一样层层垒上去,中间并无横梁。这样建成的石拱桥在全国目前也很少见。因为长期担任交通功能,长乐桥在历史上曾经多次重修。明代归政乡人刘济、刘政出资重修长乐桥,并在桥头留下重修碑记……[详细]
  1440年,明成祖(朱棣,1360─1424)四女咸宁公主朱智明卒于此地,翌年葬于溧水团山。朱智明的丈夫宋瑛大将于1449年抗击瓦刺入侵时在山西大同战死,1454年与咸宁公主合葬于此。宋瑛墓凿山石为坑,再用砖石彻成,全长14米,最宽处6.1米,总面积54平方米,墓内分甬道、前室、及左、右、后室,全部为砖彻卷顶,方砖铺地,前室与左右后室均有双开石门。甬道内有宋瑛与咸宁公主两方墓志。左右后室有棺墩,三面均有壁龛,互相之间还有通道,随葬品有玉带、金戒指等。该墓座西朝东,墓前有享堂等建筑,已早毁,仅石柱础尚存。墓室全长14米,最宽处6.1米,最高处3.5米。墓前有一道封土墙,墓内分为甬道、前室及两个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