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咸康药行(咸康参号),是民国时期张桂荣、张桂丹兄弟经营的一家大药铺,与回春、四省、华来同为福州四大药店。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为福州医药站第三经营部,后因年久失修而关闭,作为药品公司的仓库,后为某印刷厂使用。咸康药行现有沿街建筑为抗日战争后在原址重建。咸康药行后住宅部分是从倪文彬宅购入后,重新建造,至福州解放时尚有部分装修未完工。咸康药行原为兴化人创办,后因卖假药、卖伪劣药材,生意冷落,年年亏本,老板遂粘贴广告欲--转让。1935年元旦,张桂荣以23000枚银元,全部买断原“咸康”药店的店氏和房产,与其弟张桂丹和张家下辈家属共同管理店务。现存店招“咸康参号”四字由著名书法家郑孝胥题于“戊午春……[详细] |
![]() | 罗氏绸布庄旧址位于下杭路181号。清末建筑,坐南朝北,共四进,从下杭路向南直通星河巷,占地面积约1120平方米。第一进是店面,第二进是仓库,第三进是住家,第四进是厨房,后有花园,紧挨星安河,货物通过水运可直接上岸,搬入仓库。青砖二层外墙,石门框上部为民国初增设的石制券顶。入石门框为第一进,左右前披舍已改建为二层砖混建筑。主座面阔五间进深五柱,木构梁架均在,后期增设吊顶。过后天井、石门框为第二进前回廊,同为主座带前后天井及前后披舍,同为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第三进朝向与前两进相反,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第三进用材硕大,雕刻精美,前檐用一根十多米长、直径达500mm的大扛梁减檐柱,蔚为壮观。上下杭曾经商行……[详细] |
![]() | 泉山仁寿堂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中山路冶山古迹旁,年代为1938年。简介:1938年背靠泉山依崖而建,坐西向东,土木结构,两层,每层6间,环以走廊,由南侧石阶开一侧门上下,占地面积210平方米。为爱国海军将领萨镇冰晚年居住场所。2013年,泉山仁寿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仁寿堂四周各外延20米。……[详细] |
![]() | 十四门桥位于闽侯县上街镇榕桥村南,又称榕桥。建于宋元丰二年至八年(1079~1085),清代水毁一墩,民国十七年(1928)、1988年均有重修。十三墩十四孔平梁石桥,跨于可溪上,东西走向。全长约100、宽1.74、净跨4~6、离水面高约3.6米。桥面用2条宽约0.5米的石板顺铺。东端北梁上刻“元丰二年□十一月庚申造至八年十一月廿三日壬辰毕□□石匠张保”等,南梁有“兴禾里林居广与室中陈二十一娘同发心舍石桥一十四门上报四恩三有下及一切含生同沾福利”等,字径0.17米;东第二孔南梁刻“民国十七年二十八世孙文瑛重修”等,字径0.19米。捐资者林居广,名安世,为六桥林始祖、唐末五代开闽都统使林硕德六世……[详细] |
![]() | 郑侨墓位于永泰县梧桐镇潼关村大洋自然村。陵墓左右宽约60米,前后深约70米,墓周约200多米,依山砌筑六层,错落有致。每层前后有5米或10米宽平面,层层间有红砖阶级登上,底层48级,其余各层或10级或5米,第三层层壁上镌刻宋光宗赞郑侨语云:“朝野臣僚能如侨之爱民,则天下安矣。”由此起分左右两边上下,顶层墓碑曰:“宋太师郇国公郑侨之墓”。墓顶后墙高二米如屏风,增强陵墓雄伟。……[详细] |
![]() | 同安寨张昭乾、张昭容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平面呈方形,寨堡式建筑,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中轴线由前到后依次为:寨门、前廊屋、前天井、门厅、中天井、主座、后天井、后廊屋。寨四面外墙以巨石垒砌而成,环寨墙建有双层廊屋。寨墙高7米,宽3米。门厅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主座带游廊。中天井,两侧为厢房,左右各二间。廊屋高二层,二层建有环绕全寨防御通道,防御设施齐全。2014年7月10日,同安寨列入永泰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南是同安路,东南邻张善桂等厝,西北邻张子安等厝,东北邻张仰栋等厝。……[详细] |
![]() | 马限山近代建筑群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罗星街道马限山,年代为清至民国。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以后,英国陆续在马限山建造了监狱、副领事署、圣教医院院长公寓和圣教医院等4座砖木结构的欧式建筑。1942年民国海军部接收英国副领事署及马限监狱,并在山上遍植梅树,命名为“梅园”。梅园监狱,坐西北朝东南,分地上、地下两层,占地面积310平方米。英国副领事署,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圣教医院院长公寓,坐东向西,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圣教医院由英国教会基督教中华圣公会于1901年创办,1925年、1948年扩建,主要为外轮提供船员医疗和检疫服务,共2座两层建筑,占地面积约76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56……[详细] |
![]() | 九斗庄位于同安镇同安村洋头13号。因占地九斗(九斗稻种)而得名。张明良、张明恪、张明起建于清光绪廿一年(公元1895),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寨堡式建筑,有完整的防御设施。主座二进,第一进大厅之高大,堪称全县之冠。主座为四梁扛井结构。大厅前廊卷棚及梁架用镂雕透雕等工艺雕刻了许多人物花卉等精美图案。门扇上刻有朱熹、陆九渊等宋、明理学大师家教格言,反映出屋主人的浓厚的儒家文化修为。2014年7月10日,九斗庄列入永泰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邻三升路,北靠羊头崙,东邻张钟灵等厝,西邻张涌泉、张仁心等厝。。……[详细] |
![]() | 爱荆庄鲍姓祖先美祚公建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24)。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由前到后依次为:寨门、前廊屋、前天井、门厅、中天井、主座、后天井、后廊屋。寨四面外墙以形似米粒的河卵石砌成。寨墙高7.6米,下部为河卵石,上部用夯土,宽2.8米。廊屋高二层,建有防御通道,环绕全寨。前左角和后右角上各建有一座三层碉楼,防御设施齐全。门厅为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天井两侧为厢房,左右各二间。爱荆庄规模宏大,造型独特,是典型的闽东土寨。2014年7月10日,爱荆庄列入永泰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面是农田,西邻181县道,东邻鲍国清等厝,北邻鲍金天等厝。……[详细] |
![]() | 宁远庄清乾隆年间张谦费时五年修建的寨堡式建筑。坐西南朝东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3110平方米。围墙墙基用花岗岩砌筑,上部的夯土墙上分布有-眼和内宽外窄的观察窗,内墙设有隐通廊。大门为石框门,门楣阴刻楷书“宁远庄”。明间为扛梁式梁架。屋面挡水墙饰有精美的灰塑和彩绘,寨内墙壁上有几十份各级捷报,见证了月洲张氏子弟文风鼎盛。中间大门门楣有生动活泼的凤凰、花卉等灰塑图案。墙堵上写有“乐不可极”、“志不可满”、“欲不可纵”、“傲不可长”等墨书。内门楣写有“安宅在仁”四个大字,左右对联分别为“欲高门户须为善”、“要好子孙在读书”,都极富哲理且耐人寻味。2014年7月10日,宁远庄列入永泰县第八批县级文……[详细] |
![]() | 海峡之声黄岐广播站位于连江县黄岐镇海英村畚箕山东坡,年代为1979—1997年。简介: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为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加大对马祖乡亲的宣传力度,特在黄岐畚箕山上建造“海峡之声”广播站。广播站由坑道和巨型超高音喇叭组成,仪器设备设施架设在坑道内部,巨型超高音喇叭置于坑道口,运用空气压缩原理将声音传送到马祖。随着海峡--的逐步缓和,1997年后,“海峡之声”广播站作为历史见证保留下来。2013年,海峡之声黄岐广播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畚箕山巅围墙内约100亩。……[详细] |
![]() | 盖洋三对厝位于永泰县盖洋乡盖洋村,年代为清。简介:三对厝为郑汝器、郑汝训、郑汝诚三兄弟所建,分别为庆园厝、祥园厝、隆园厝。庆园厝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占地面积约1902平方米,总面阔54.3米,总进深38.1米,堂横式格局。由厝前石铺通道、矮围墙及照壁、风水门庭、书院、内风水门庭、内空坪、正堂、厢房、双护厝及书斋、后轩、后楼等组成。祥园厝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占地面积约2232.5平方米,总面阔59米,总进深41.5米,堂横式格局。由厝前石铺通道、矮围墙及照壁、风水门庭、书院、内风水门庭、内空坪、正堂、厢房、双护厝及书斋、后轩、后楼等组成。隆园厝建于清嘉庆十年至二十年(1805……[详细] |
![]() | 福州中山堂年代:1912年座落地点:福州市鼓楼区中山路23号简介:原为明、清时期贡院“至公堂”,清光绪三十年(1904)改建为中西合璧式会堂。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在此接见学生代表,向福建军政界发表重要演讲。1932年为纪念孙中山,改称“中山堂”。建筑平面呈矩形,占地1600平方米,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局部二层,内有过厅、中央大堂、大小配房近20间。由主楼与会堂、厢房组成。前主楼两层,立面宽十一开间,中央五开间略微内凹,三间罗马式门廊。上部歇山屋顶小青瓦屋面。主楼后为大会堂,内有八根楠木立柱,顶棚彩绘。会堂左右为两列厢房。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登记……[详细] |
![]() | 采峰别墅年代:1920年座落地点:福州市台江区上杭路简介:马来西亚爱国侨领杨鸿斌(1884~1974)1920年建,由大门、坊门、照壁、庭院、主体建筑和园林组成。主楼设开敞式挑廊连通北、东、西三面。布局合理、风格独特、用材讲究、陈设古典,是福州近代别墅建筑的优秀代表。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24平方米。大门临狭窄的上杭路,并不华丽显眼。入大门有60米长、5米宽的斜坡——“马道”,直至坊门口。马道东、西两侧隔墙为杨氏开设的两家钱庄,从后门可通别墅的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米长、5米宽的斜坡——“马道”,直至坊门口。马道东、西两侧隔墙为杨氏开设的两家钱庄,从后门可通别墅的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进……[详细] |
![]() | 林尔康墓年代:1937年座落地点: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洋里村简介:墓坐东向西,由望柱、四层墓埕、墓手、封土堆组成。墓埕有六角形花岗石藏骨塔。墓南侧立墓志铭。林尔康,是台湾板桥林家族成员。“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日本占据之际,他不食异族之粟,举家迁往大陆。28岁病故于厦门,1937年葬于此。保护范围:东至大路边,南、北各自墓体向外延伸20米,西自墓手向外延伸50米。2009年,林尔康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杨树庄墓位于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盘山公路7公里处,年代为民国。简介:墓依山而建,南向偏东21度,平面呈“风”字形,三合土夯筑,五层墓埕,面宽22.77米,进深34米。封土前竖青石墓碑一方,墓裙饰高浮雕麒麟一对。 第一层墓埕正中有蒋介石赠送的塔状铜香炉,炉身正面阴刻:“幼京上将,懋绩丰功,蒋中正。”背面阴刻海军船锚图案。墓左侧建影堂一座。杨树庄(1882-1934),字幼京,侯官(今福州)人,为甲午烈士杨建洛的嗣子,历任国民政府委员、海军总司令兼福建省政府主席、海军部部长等职。保护范围:东至影堂外10米,南至守墓房外10米,西南至碑亭外10米,北至墓后公路。2018年,杨树庄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详细] |
![]() | 江继芸墓位于平潭县北厝镇田美村东南。墓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坐东向西,石结构,呈如意形,三合土封顶,三级墓埕,占地约1240平方米。墓前西侧分立石仲翁、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阴刻石质横匾一块,文曰:“钦赐祭葬”,立墓前中间。墓前100米处原建有石构“忠烈坊”一座,毁于“文革-”,现只剩牌坊座。1987年重修,198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定海白礁水下沉船遗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村。上世纪70年代以来,定海村附近村民在尾仔屿、大埕渣、青屿、白礁等岛屿附近海域,曾不断打捞出大批文物。1990年中国水下考古与澳大利亚首次合作在连江定海进行。澳方参加人员先后有保罗·克拉克、吉米·格林、塞丽;中方参加人员有水下考古学习班栗建安、吴春明、林果等人。出土器物40多件。1995年4至6月,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和西澳大利亚海洋博物馆考古部联合组成中澳水下考古队,正式进行水下考古调查与发掘。调查发掘结果,共发现陶瓷器1000多件,包括大量黑釉盏和青白釉碗、盘,以及黑釉壶等。经鉴定,器物产地为连江浦口窑、闽侯南屿窑等处。尤为重……[详细] |
![]() | 陈第墓在连江县浦口镇官岭村戈沃山中,墓前方约六华里处,有神道碑、碑额刻双龙戏珠图案,碑座正面是一只鹿的浮雕。碑正中阴刻楷书:“明一斋陈先生墓道”,下款是:“岭东友人黄琮题、浙东门人徐亮立。”墓纯三合土筑,如意形,墓位正中镌刻“明一斋陈先生墓”,上款:“向丁坐癸天启癸亥”,下款:“友人黄琮,门人徐亮造。”1991年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螺洲奎光阁位于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陈氏宗祠东侧,又名文昌阁。始建于明代中叶,原为螺洲陈氏族长为祝愿子弟们文运亨通、金榜题名而建的崇祀魁星神的场所,后改名“奎光阁”,作为陈氏家族子弟课读之所,是古代螺洲地区著名的四大书斋之一。建筑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364平方米。前后两进,由门墙、插屏门、前天井、前回廊、前殿、中天井、中回廊、月台、大殿、后院组成,四周围以封火山墙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前后均有游廊。中回廊后部,左右各有钟鼓楼式建筑。大殿游廊前为月台,游廊上并列三个“凤凰池”,大殿正中上有藻井。大殿原塑奎星神像,前殿两侧原立有“驹驴哥”、“神驹”造像,与清雍正进士陈芳……[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