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麟瑞阁位于永泰县大洋镇麟阳村,年代为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光绪年间(1874—1908)重建。六角五层楼阁建筑,坐东朝西,底层通面阔16米,通进深20.24米,从一层地面至葫芦刹顶总高19.2米。一层前部设小庭院,前院墙开院门。六角双套筒式楼体,穿斗式木结构,套筒之间设有木楼梯以供上下。为当地主祀文运的风水塔,从一层至五层分别祭祀土地正神、卢公、孔子、文昌、魁星等。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谢肇淛墓位于福州城南35公里处长乐市营前镇下洋村大象山麓,占地195平方米。明崇祯十年(1637)修建。墓坐东向西,背倚大象山,面向闽江,两侧小丘,前有溪水萦绕,周围果树成林。墓埕地面为三合土和石板铺筑,封土夯筑。墓埕宽8.4米,墓埕至墓室深13.7米。封土前有祭台,台上建碑亭,内立一墓碑,高1.96米,宽0.90米,碑文:“大方伯谢公佳城,崇祯丁丑岁,季秋吉旦立”。墓圈及墓台、墓摆均以花岗石构砌而成,现除墓圈石构件部分损坏外,其余均保存完好。199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谢肇淛(1567~1624)字在杭,福建长乐人,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详细]
  南雁山闽江口南岸炮台位于福州市长乐区猴屿乡象屿村,年代为清。地处闽江南岸,与北岸亭头北雁山炮台对峙。清顺治十五年(1658)筑,光绪十年(1884)甲申中法海战中被法军所毁,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筑。抗日战争时期,又遭日军飞机轰炸。现存炮台有二处,一处是基山寨西侧的东口炮台,又称里岸炮台,为平射炮台,三合城门式护墙,内存两个炮位,由厚墙隔开,平面呈前小后大的八字形,上覆三合土顶盖;炮位后侧(西南侧)是长形山体峭壁,上凿有一小弹药库。另一处是南雁山麓的道头炮台,为前沿炮台,炮台由山体直接开挖而成,现存四个炮洞,洞口朝向江面一字排开。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详细]
  三捷青石寨年代:清座落地点:永泰县同安镇三捷村明末始建,清道光年间(1821~1850)重修。坐西北向东南,平面呈横向长方形,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寨墙用青石砌建,四个转角均有碉楼。寨内建筑有主座、左右边座等,主从有序,计有房屋80多间。寨墙顶部设有跑马道,内有水井两口,具有很好的防火、防盗、防匪功能。保护范围:东至前大门水田边,西至寨仑山,南至水田边,北至长垅边。2009年,三捷青石寨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琉球馆是中国(清朝)与日本(萨摩藩)为接待琉球国使节而建立的馆舍,其遗址共有两处:一处在今中国福州市,另一处在今日本鹿儿岛市。中国的琉球馆即柔远驿,明代时官方全称为“进贡厂柔远驿”,民间又称琉球馆,是福州的一座馆驿建筑,位于台江区琯后街40号。明代时,柔远驿的规模已经较大,共有前厅三间、两边卧房六间、后厅五间、两边夷梢卧房二十七间、贰门三间、两边夷梢卧房六间、守把千户房两边十间、军士房二间、大门一间另外还有附设一座天妃宫用于祭祀妈祖女神,一所进贡厂用于存储、检查和加工贡品和商品,另外还有控海楼和尚公桥建筑。清代的柔远驿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的重修之后,建有大门、仪门,两侧有厢楼各十一间,另……[详细]
  朱敬则墓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怀安桃源境,民间俗称“怀安丞相墓”,为唐代名相朱敬则(635-709)之墓,唐末由朱氏子孙迁至此。墓背依桃源山,面向山垅田;墓西向偏北30度,平面呈如意形,二层墓埕。面宽8.8米,纵深11.8米。封土外用20×23.5×5.5厘米的红砖砌造,内填黄土,呈长方形,高1.97米,宽3.39米,进深2.50米。封土前设一龛,高0.825米、宽0.70厘米,进深0.23米,内镶青石墓碑,高0.65厘米,宽0.38米,厚0.08米,碑文阴刻:“唐故丞相敬则朱公之墓。光绪庚子立,裔孙仲冬修。”楷书,字径4厘米。墓前400米水田中有翁仲、石兽。文臣高冠执笏,高2.6米,武将披甲按剑,……[详细]
  竹头寨位于白云乡寨里村竹头寨2号。因坐落于两重屏障之间,垅中一仑凸起,形如竹头,寨建其上,故称竹头寨,始建者黄萃容,号明官,又名明官寨。有上寨、下寨之分,上寨仅存门楼,下寨始建于光绪十年(1884年)。寨墙内占地3796平方米,建筑面积5608平方米。整座寨是以戌辰兼乾巽三分为中轴线的轴对称图形,为土木结构、二进布局。全寨进出共有七个门,每条横向通道沟上盖有“过水”相连。各个外通门外均有层数不等的石砌台阶与外环路相接,正面大门外一坡三折共有90层台阶。竹头寨文化底蕴深厚,天井四周均设置卷帘,为保护门口厅、正厅、两旁书院的楹联、字画,寨内楹联丰富而精美,底刷数道桐油灰,中贴沙布,字迹阴刻或双钩而……[详细]
  和城寨位于永泰县丹云乡翠云村10号。始建于咸丰3年(1853年),因主要缔建者林和城而得名,又称翠云寨。和城寨的总体规划源于林和城的父亲林天郁,林天郁曾从榕梅交易中得纯利白银万两以上,至家业殷实后,就筹备建寨。可惜36岁即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时年林和城刚13岁,但年幼志大,毅然担当起建寨大任。他亲率众师工,开山辟土,筑建家园。历时四十六载,耗资十数万两白银,终于1899年完工建成。和城寨呈方形布局,长85米,宽80米,高近11米,占地面积3409平方米,建筑面积5777平方米。总体建筑由四进三院落组成,四角处设瞭望台,与环寨跑马道相连接,四周围墙-眼密布,形成立体的防匪体系。寨内有房156间……[详细]
  荣寿庄位于大洋镇大展村卞湖39号。又称“洋尾旧寨”。洋尾寨分为旧寨与新寨。旧寨在西,为麟阳鄢氏十三世祖鄢宗尹于清乾隆乙己(1785年)所建,取名“荣寿庄”。荣寿庄依山而建,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占地面积2894平方米,建筑面积4820平方米,共有260多房间。寨门口大埕前有一对栩栩如生的石狮,炯炯有神的双目守望前方及门埕前一百多级石阶自下而上的一切动静。大厅上方原悬挂有“文魁”、“武魁”、“七叶衍庆”等十多面匾额,这些牌匾于文革-期间被破坏殆尽。1949年,闽中游击队第四游击中队100多号游击队员,在中队长高飞带领下,驻扎在这里,依山而据,守卫着驻扎在新寨中的游击司令部,直至永泰解放,游击队才从……[详细]
  庆丰庄位于梧桐镇椿阳村11号。俗称坂中寨,由陈尧榕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整体建筑历经十余年建造完工。该寨为两进院落式格局,共有三百多个房间。最初连房带院占地仅800平方米,后来随着家业兴盛逐步扩建,现存院落占地3937平方米,建筑面积3856平方米。坂中寨有内外两堵同样具有防御功能的寨墙,-墙以硕大的鹅卵石和夯土筑成,固若金汤。两堵围墙之间,是专门给建造围墙的工人们所设的房间。陈尧榕诚信经商声名远播,在上世纪三十年,陈氏家族的李干生意还可免税出口到香港。陈尧榕共有五个儿子,有做账房先生的、有做民团团长的、还有留学日本的。二儿子在动荡时期为保护乡民义务组建民团,担起了民团团长的重担……[详细]
  香远堂位于梧桐镇溪北村上溪口33号。宋绍兴十年(1140年),郑亮五世孙郑丰隆自盖洋迁居至梧桐溪口,至第二十四世振嘉,于1773年建成“种德堂”,振嘉长子朱孟生三子贤勉、贤琚、贤勃,贤勉、贤勃于1815年始建“香远堂”,贤琚于1838年建“贻庆堂”,祖孙三代共建三堂,三堂规模宏大,设计精巧,名躁一时,至今传为佳话。香远堂历经19年建设,竣工于1834年,占地面积3708平方米,建筑面积2790平方米,大小房间186间。当时建房选址请的是江西赣州堪舆地理师,雕花请的是仙游工匠,因风水纠纷,上梁扶扇时永泰县知县亲自到场捧场,才得以顺利进行。大厅正面高悬“香远堂”牌匾,此匾为五品永福知事曹文林所赐,……[详细]
  邢港码头位于马尾区亭江镇,分布在迥龙桥南、北两侧,呈内八字形排列。邢港沿岸共有三个古码头、六个古道头、八个古浦头。三个古码头为:水门道码头、口头街码头(即海关埕码头)、员山码头;六个古道头(比码头略小)为:八桨道头(迥龙桥北岸)、拍铁道头(迥龙桥南岸)、海船道头鱼池浦在河仔边明渠护城河,水寨浦在田螺湾,双浦在打石坑,这三条浦头也是商船、货船停泊处。邢港码头与迥龙桥沟通了邢港南北岸的交通,共同见证了繁盛的海外贸易历史。邢港码头1991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同时也属于“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史迹的一部分。……[详细]
  啸余庐位于青芝山虎洞岩窝中,两层砖木结构,青砖砌筑,正座三间,呈“一明两暗”格局,中央凹入为堂屋,二楼带廊。后方利用庐后天然岩洞作厨房。右侧延伸出一开间,底层架空,跨于巨石上,下有石台阶。外有围墙,大门上方刻着林森亲手书写的“常关”二字,寓意“门虽设而常关”。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林森被迫辞福建省长职,避往青芝山,将虎洞梅花别墅改建,取叶向高游青芝山诗“山馆夜深闻虎啸”及左宗棠万松岭词“半岭山风有啸声”之意,命名为“啸余庐”,为隐居之所。隐居期间与青芝寺住持觉非禅师来往密切,甚至在山上造藏骨塔一座,拟百年后归葬青芝山。民国廿二年(公元1933年),驻闽之十九路军发动政变,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详细]
  石洋坑坪桥位于闽侯县廷坪乡石洋村坑坪自然村。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单孔木拱廊桥,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6.1、宽6.38、廊屋高3.6米。两岸桥堍用条石垒筑而成,上建圆杉木穿插而成的木拱架,拱架上顺铺圆木为梁,再横铺木板为桥面。廊屋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九间,进深四柱。廊屋两侧设木板凳及直棂木栏杆,外护以遮雨板。当心间西侧设神龛,祀玄天上帝。东侧枋上悬挂一潘坪乡等地村民捐资芳名木匾。该桥是存世不多的木拱廊桥之一,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详细]
  黄培松状元府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中平路151号福建省轮船有限公司内。该旧楼坐北朝南,总体为两层的青砖楼,一层底部有一架空层。主座面阔三间,进深四柱,穿斗式构架,硬山顶。该建筑是本地区民国时期的典型代表。它采用了中西合壁的做法,外层为西洋式,内部为中式,营造了许多精美的装饰构件。……[详细]
  仙塔年代:唐座落地点:连江县凤城镇仙塔街仙塔位于连江县凤城镇仙塔街,共二层,高9.2米,花岗石干砌,楼阁式空心八角形结构。塔座高1.2米,周边雕刻波纹和莲花瓣图案,以及双狮、天马和奔鹿等浮雕。第一层高4米,莲花蕊托顶,有龙首吐珠、缠枝莲花和双凤朝阳等各种花纹,雕刻精致。内有砌窗形佛龛,配上青石坐佛。南面有门,拾级而上,通往二层。第二层高4米,塔身按比例稍缩,嵌刻简朴,南门镌刻柱联“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妙法莲花经”,门额刻“悉达多密坦”。北门两边各竖一尊青石雕刻的武士像。武士高1.80余米,高大威武,身材健硕,给人以雄壮魁伟之美感。保护范围:塔周边各向外延伸10米。2009年,仙塔被福建省人民政……[详细]
  古田会馆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宫前路吴厝埕(现为同德路2号)。民国四年(1915年)古田县商帮集资建造,后经重修。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坐北朝南。门内依次为戏台、天并、中厅、正厅、西侧为二层厢房。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穿斗式减柱造构架,正厅和中厅皆有藻井,雕饰精美。门额嵌有“天后宫”石匾。馆内墙基嵌有集资建馆碑记一方,高宽各1.91米。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林纾墓位于晋安区新店镇过溪村白塔垄山(现三山陵园内),为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墓地。林纾1924年病逝于北京,1925年归葬于此。1991年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24年,林纾病逝于北京。次年,其妻杨道郁、子林琮护柩归葬原籍。墓为三合土构筑,宽11米,深18.5米,平面呈“风”字形,三层墓埕。墓碑刻楷书:“清莲塘林畏庐先生之墓”,旁署“长乐高凤岐拜题”。转角石柱上镌刻隶书对联:“著述傥沾东越传,功名早淡北山文”。……[详细]
  林森藏骨塔位于连江县琯头镇青芝山风景区内敖湖侧畔,民国15年(1926年)林森亲自督造。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四周石砌葫芦状围墙,铁制花饰大门。塔用青石雕砌,方形,由台基、塔座、塔身、塔顶3部分组成,总高7.43米,塔基四级石阶,宽5.7米见方,面积34.8平方米,塔座4角雕有豹头座脚。塔身4角,4尊合掌僧人拱护。塔主体四周磨光圆柱,夹竖四块长方形磨光青石板,组成塔身主体结构,正面镶有“参议院议长林森藏骨塔”碑石,落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五年”。塔顶4角,均3层。连续出挑,结顶有4尊金童顶托火炬式塔刹,雕刻精致。藏骨塔自上而下精雕细琢各种图案和装饰,构思新颖,布局精巧,造型优美。“文革-”中塔碑被盗……[详细]
  少林院遗址位于东张镇少林村,年代为宋。2005年,少林院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