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旗峰林公祠”位于林春泽故居南侧,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祀明程番知府林春泽、子林应亮、孙如楚。为三进院落,各进均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扛梁式木构架,歇山顶,建筑面积389平方米。正门上方石刻横匾“旗峰林公祠”,横匾上方是石刻直匾“奉旨祀典”。进大门为一进门头房,上悬挂有皇帝册封的“乡贤祠”。……[详细] |
![]() | 高峰书院遗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石牌村。始建于宋代,近代荒圯。1996年发现,2003年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显示整个书院遗址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高峰书院为宋理学大儒黄榦讲道著书和归隐之所。黄榦一生致力于普及理学和整理朱熹文集,其死后就停柩于高峰书院,后安葬于高峰书院西南侧的庖牺谷。……[详细] |
![]() | 黄阁重纶枋是叶向高后裔为纪念叶向高两次入阁主政,于明崇祯元年(西元1628年)建成的。全坊由一色黛青色花岗岩构成,仿木楼阁式重檐四坡顶。通高10.07米、面阔四柱三间约11米,进深三柱两间约3米。牌坊门洞跨街,门额为巨大月梁。梁双面均浅浮雕鳌头、牡丹、双凤等图案。梁下有透雕神鳌的雀替承托。梁上置青石雕隔扇,双面镂空透雕人物3组。中组内容为抚琴、奕棋;透雕人物僧俗,长幼神态各异,袍履、须发分明。隔扇上方为诰封牌,列叶向高、叶父朝荣、祖广彬、曾祖仕俨四代诰封官衔,有文字21行,每行6字,另加款识8字,计134字。牌上用柱头枋,双面有浅浮雕。枋上置匾,横向阴刻楷书“黄阁重纶”四字。牌坊顶楼面宽一间,……[详细] |
![]() | 补山精舍始建于宋朝,是寺僧接待达官贵人的客房。它是建在榕寿岩上,岩石上有多处题刻。古建筑艺术与书法艺术、树根艺术融为一体。1933年秋,十九路军蔡廷锴,蒋光鼐等将领曾在此召开秘密会议,发动反蒋“闽变”。补山精舍在万岁寺东侧,从法雨堂东边过圆门,即进入补山精舍。补山号称于山第一峰,补山精舍建于榕寿岩上,木结构单层歇山顶,与一般传统建筑不同的是木构件尺寸都很小。榕寿岩是一块巨石,在岩隙间生长着一株古榕,垂须屈干,悬立倒挂。岩壁上镌有一个大“寿”字,字径2.20米,是清代道光十六年(西元1836年)有人为榕树做寿所刻,这块巨石也因此得名榕寿岩。岩前小坪为避暑休憩佳处。补山精舍东面围墙外为戚公祠。围墙……[详细] |
![]() | 张真君祖殿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双杭街道星安桥。始建年代未详。现建筑为清式。正殿奉祀张真君,后殿主祀陈靖姑。相传原有张真君塑像腹腔中有黄布条上 书-宋绍兴年号;又殿内戏台对联“卅三天演法;廿一史传奇”的“廿一史”可能寓意为宋代。从北向南,占地约800平方米。殿面阔三间,深四间,高8.5米。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周围封火墙。构构件雕饰完整,石柱、石廊保存完好。存留石柱楹联题刻颇多,河土乾石护柱犹在。殿前临河浦,左右有星安、三通两桥,潮涨时,有“两头涨”的奇观。1988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真君原名张慈观,又称张圣君、法主公,在福建、台湾多……[详细] |
![]() | 林应亮故居林应亮故居原为林春泽手建,嘉靖13年毁于大火。后林春泽长子林应亮在原址上重建。人称林应亮故居为“中衙”,是一座典型的明朝官家府第建筑。……[详细] |
![]() | 九头山汉墓保护范围:以九头山汉墓边沿线为基线,向四周外延10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界线为基线,外延20米范围内。……[详细] |
![]() | 介 绍 陶塔位于涌泉寺门前两侧。该对陶瓷千佛塔,高6.83米,于1972年从福州南郊龙瑞寺移来,用作镇寺之宝。它是宋元丰五年(1082年)用陶土分层烧造,然后拼合累叠而成的。此类以陶烧造的宝塔,在国内十分罕见。 该对陶塔,东边的称“庄严劫千佛宝塔”,西边的称“贤劫千佛宝塔”。两塔形式相同,均为八角九层,每座塔壁均贴有雕塑佛像1078尊,八角塔檐上有四方佛72尊,悬挂陶制塔铃72枚。石砌塔座刻有金刚力士、莲瓣、舞狮等,刻铭文记述建造时间和捐献者以及造塔工匠的姓名。福建福州……[详细] |
![]() | 雪峰枯木庵在福建闽侯县雪峰寺东南。相传为义存祖师初入山时栖止的地方。庵内枯本一株,己无枝梢,高3.32米,围7.13米,树腹早朽空。其表层厚约7厘米,南向开一门孔,腹中可容十余人。腹壁刻行左读的文字,正书,字径12厘米文曰:“维唐天祐乙丑岁(按为公元905年),造庵子及作水池,约伍阡馀功,于时廉主王大王。”用笔挺拔遒健,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水平。树壁刻碑已历一千余年,金石家称为“树腹碑”。惟碑的下半段有七字已在一百年前被火灼烧,枯木腹内外原有宋、元、明题刻二十多段,现存甚少。庵为保护枯木而建,历代屡有更迭。……[详细] |
![]() | 福州安澜会馆年代:清座落地点:福州市仓山区仓前街道仓前路简介:又名浙江会馆、上北馆。清乾隆四十年(1775)始建,原为浙人在闽经商及官员、名人聚集之处。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建筑前后二落,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七柱,重檐歇山顶;正殿前为戏台,两侧为双层廊房。会馆右侧为孙文靖(孙尔准)公祠,立有《孙文靖碑记》,记述孙尔准修福州小西湖及兴化木兰陂等事迹。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15米。2009年,福州安澜会馆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林浦泰山宫年代:清座落地点: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濂江村简介:南宋德祐二年(1276),南逃的宋端宗曾以此作为行宫。清代重修。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占地面积1694平方米,西偏南10度。由门亭、将军殿、大殿、厢楼、戏台等组成。歇山顶,门亭建在高台上,两旁砌台阶,亭顶藻井华丽,饰有丹凤朝阳和双龙戏珠图案。大殿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前有戏台,左右看楼。左侧为总管庙,右侧为天后宫。泰山宫祀泰山(南宋皇帝)及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等名臣。庙两侧有辕门,庙前有埕,周以石围栏,栏柱刻有元代纪年。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详细] |
![]() | 庄边山遗址,位于闽侯县竹岐乡春风村西南庄边山。遗址东西长约190米,南北宽约100米,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1956年发现,1960年试掘,开探沟3条,发掘面积78平方米;1982~1983年进行大面积发掘,开探方114个,揭露面积近3000平方米,出土一批石、贝、陶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文化堆积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文物石器以石锛为主,少量为凿、斧、镞等,贝器有耜和刀两类;陶工具为陶拍、纺轮及小网坠,陶制器具有釜、罐、壶、豆、簋、碗、杯等,陶质主要为灰、黄砂陶和黑、灰泥陶;属新石器时代。 庄边山遗址如同昙石山遗址一样,文化层中包含大量蛤蜊壳,文化内涵与昙石山遗址类似。庄边山遗址文化堆积划分为上、下……[详细] |
![]() | 后崎山遗址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南海乡陈厝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分布面积约2.3万平方米。2017年考古调查时发现。遗址保存状况较好,文化层堆积较厚,最厚处达约1.7米。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包括新石器时代壳丘头文化和青铜时期黄土仑文化的陶器、石器等遗物,文化延续发展脉落清晰。为研究平潭离岛史前文化的分布和发展提供实物资料。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遗址东侧海岸线,西至遗址西侧海岸线,南至环岛公路,北至后崎山南侧山麓,面积约22650平方米……[详细] |
![]() | 义存祖师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大湖乡雪峰寺内。始建于唐天佑四年(907年),石构,高4.1米,底径2.9米,塔座为八角形,底层石阶两级,上置素面须弥座。塔身呈钟形,石面上浮雕圆珠纹,外观如七层念珠环绕塔身。顶如圆笠,上有圆珠结顶,称“难提塔”。塔身嵌铭刻1方,楷书,“义存祖师塔”。据《雪峰山志》载,塔下地宫存有义存生前自撰、闽王王审知署名的铭与序刻石,计225字。塔于1989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列入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义存精通佛理,德高望重。禅门五宗(沩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中的法眼、云门二宗即出其派下。五代时闽王曾问义存:师住象骨峰有何异?义存答曰:山顶暑月,犹有……[详细] |
![]() | 金山堂年代:清座落地点:永泰县洑口乡洑口村简介:占地面积1650.8平方米,建筑面积513.86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九柱,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顶。由大厅、左右厢房、天井及左右书院组成。保护范围:东至围墙路,西至围墙邻竹林,南至林传广菜地,北至校围墙。2009年,金山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樟板乡贤第年代:清座落地点:永泰县同安镇樟坂村简介:清代后期建,整体建筑保存完好,由屋前池塘、上下厅及左右护厝、后部横屋组成,总面积2737.82平方米。主厅面阔七间,两侧有回廊,进深七柱,前出游廊并有后廊,装修精致。为清代著名理学家、咸丰元年特赐进士、乡贤余潜士的故居。余潜士及其儿媳张瑞贞均为著名教育家,其门人弟子等在闽台二地有较大影响。附属文物有余潜士墓、张太君墓。保护范围:余潜士故居:东至围墙外公路边,西至旧围墙,南至龙乾原生产队仓库,北至停厝外墙滴水沟;余潜士墓:东至水库边,西南北三向均由墓碑中心点起各延伸20.5米;张太君墓:东至余金华厝滴水沟,西至仑顶,南至山坡,北至张守丹厝滴水沟……[详细] |
![]() | 黄干墓即黄榦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江南竹村。始建于南宋,清光绪九年(1883年)重修。墓外观平面呈“风”字形,坐东向西,原为三合土结构,墓碑楷书“宋大儒黄公勉斋墓”,坟前墓埕四层。2003年其后人斥资将墓改建为大理石结构,并对墓园进行扩建,建山门,设碑廊,周以围墙。黄榦为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门生兼女婿,据载:朱熹病危时,把所著书授榦,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详细] |
![]() | 钟门琉球接贡使墓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苏澳镇钟门村猫头墘自然村 ,年代为清。墓坐北朝南,北依半岛小山,东西临小海湾,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沿山坡分上下两层排列,下层南北长约4米、上层南北长约5米,东西宽13米,东侧保留有排水沟。各墓原均三合土封顶(现已破坏),墓前用粗石条作墓碑,上刻墓主姓氏、职务、籍贯等。原有墓碑20余块,多毁圮散失,现存3块。清嘉庆十二年(1807),琉球国接贡船在海坛岛和尚礁触礁,船上琉球国那霸府大夫等60余人遇难,拾得漂尸30余具,葬于猫头墘山。因讹传琉球国驸马同时遇难,故俗称为“琉球驸马墓”。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体四周各向……[详细] |
![]() | 东花丘遗址年代: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地址:平潭县平原镇山显美村南垄自然村简介:根据考古调查勘探,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出土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的夹砂陶、印纹硬陶等陶片以及石锛等石器,另有大量布局规整的柱洞遗迹,表明东花丘遗址是一处从壳丘头文化至黄土仑文化时期的史前聚落遗址。保护范围:东至断坎处,南至公路下面50米,西至壳丘头遗址东侧壕沟,北至山坡顶部。2018年,东花丘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龟山遗址年代: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地址:平潭县平原镇上攀村简介:遗址南北长约520米,东西宽约250米,面积约13万平方米。有贝壳文化层堆积,内含大量陶片石器等。经过探方试掘上部有成层陶片堆积,出土典型的黄土仑时期陶器;下部为贝壳层堆积,出土昙石山文化夹砂陶片。经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5500-3200年。保护范围:东至山脚,南至上攀村石头厝,西至上攀村民居,北至两山包交界处。2018年,平潭龟山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