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紫坊陈兆锵故居位于福州鼓楼区朱紫坊(门牌48号),建于清初,嘉庆及光绪间重修,坐南朝北,四面围墙,共三进,门头三间排的木构房,从门头厅入石框门,三面环廊,廊下天井。第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大厅用插屏门隔成前后厅,前厅的正面的壁坊上挂有慈禧太后赠赏“浩封盒”,两旁厢房门窗户扇皆为楠木加工而成。第二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同样隔为前后厅,前天井两旁有披榭。从二进西侧有小门通第三进石门,有天井,三间排厅堂。厅里有一块石块形似-,传说的-穴就在这里。2013年征收之后,空置。2018年5月造访该故居,正在进行大修,预计10月份完成修复。老建筑爱好者“走失的科文”在第二……[详细] |
![]() | 福州白塔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是闽王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于唐天佑元年(904年)建造的。传说在于山西麓坡地上挖基,却掘出一颗五彩宝珠,故将塔命名为“报恩多宝定光塔”。附属的寺庙亦称“定光塔寺”。其实,这是王审知事先策划的。他派人暗埋珠宝,再公开挖掘出来,这样可为塔取个好名,可聚人心,可让闽王是孝子的消息不胫而走。初建时塔内砌砖轴,外环木构楼阁,是一座高66.7米的七层砖心木塔。每层的斗栱、云楣、栋梁、栏杆都经过精雕细刻,塔壁和门扉还绘有佛像。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塔被雷火焚毁。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建时,改为七层八角砖塔,高41米。因为外面涂上白灰层,故称白塔。由塔内旋梯攀援登顶,可……[详细] |
![]() | 王审知墓位于晋安区新店镇坂中村西室山,又称宣陵,为开闽王王审知的陵墓,后唐长兴三年(932年)迁葬至此。原葬凤池山,长兴三年迁葬莲花峰南麓的斗顶山,面对五虎,闽江横亘,旗鼓对列,气势宏伟。墓坐北朝南,-用条石围成长方形状,占地面积2599平方米。陵园内原有殿堂、碑亭、牌坊,以及莲花、永兴两院(寺),闽亡,均废。明宣德四年又遭屯军盗掘。明万历三十年重修,墓顶立“唐闽忠懿王墓”石刻墓碑,陵墓是一座3层石台,四周条石砌造,台与台之间铺设5级石阶。台正面有两座并排的石墩,正面呈长方形,后端逐渐缩为半圆形。两墩前的平台用青砖铺成。墓前正中有一墓道,宽2米,两旁侍立4尊文武石像,6只石兽,整个陵墓结构独特……[详细] |
![]() | 将军堂建筑群位于永泰县葛岭镇蒲边村,年代为明、清。简介:由将军堂、桃源宫组成。将军堂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总面阔15.6米,总进深20.5米,由庙前通道(兼古驿道),门楼、天井、廊庑、正殿组成。桃源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占地面积396.6平方米,建筑面积435.6平方米,由清乾隆石桥、高护坡、建宫碑刻、檐廊、宫门、戏台、观楼、天井、正殿等组成。保护范围:将军堂:东至后山建筑物屋檐滴水外15米,南至排水沟,西至排水沟,北至农田。桃源宫:东至排水沟,南至小道,西至小溪,北至排水沟。2018年,将军堂建……[详细] |
![]() | 泉山摩崖题刻,也称冶山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中山路冶山(泉山)。泉山,又名冶山、将军山,史载为闽越王无诸(越王勾践的后裔)的都城所在。摩崖石刻刻于清到民国。冶山顶有“越壑桥”、“望京山”等景名题刻,皆陈衍书;另有黎元洪书“洛社遗风”、“杨树庄书”、“剑胆琴心”等刻石。山上“山阴亭”题刻,旁署“唐刺史裴次元建,昆陵刘溥修,侯官张国治书,闽侯欧阳英重修”。还有“唐裴刺史球场故址”、“一曲”至“九曲”等石刻共50处。另有“冶山古迹”题刻镌刻在冶山西侧护坡墙上四块0.60米见方的花岗石上,楷书,横刻,为清代福州郡守何如莲书。保护范围:冶山全山。2018年,冶山摩崖石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详细] |
![]() | 连江光复会旧址即吴氏宗祠,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东湖镇东塘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面积808平方米,坐南朝北,由门厅、天井、主厅、后天井、神殿组成。主厅硬山顶,穿斗式构架,面阔3间,进深5柱。现宗祠也辟作吴适纪念馆(黄花岗生还义士)。清末,连江县透堡、朱山、岗下等地秘密组织反清王朝的“广福会”。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透堡棋盘堂成立连江广福会。在此基础上,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组织“连江光复会”,并成为福建同盟会的分支组织。宣统三年(1911年),以吴适为首的连江光复会二十六名成员赴穗参加广州起义,此役卓秋元等十名连江籍成员牺牲,他们名字被铭刻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碑上。吴氏宗祠是当……[详细] |
![]() | 龙院郑氏民居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高湖村,年代为明、民国。简介:始建于明代,坐西朝东,偏北,东西两落并列。西落一进,为民国建筑,东落二进,为明代中早期建筑。西落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前后天井。东落前部设石板埕,一二进主厅均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双坡悬山顶。一进主厅设前通廊,明间厅堂为抬梁做法的井字梁架,为前轩廊为叠斗结构,厅内四椽栿上设驼墩叠斗,架平梁;前大小金柱间以丁头栱接一斗三升承托屋架的做法极为独特,其余缝架均为穿斗做法,为福州地区典型的明代木结构形式。二进主厅前轩廊为叠斗结构,屋身均为穿斗式做法。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龙院郑氏民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详细] |
![]() | 蔡忠惠公祠年代:明、清座落地点:福州市仓山区下藤路位于仓山区下藤路199号,为明洪武年间,蔡襄第八代孙蔡伯起迁居福州下渡后集资兴建,清代重建。奉祀宋代名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蔡襄。蔡襄(公元1012—1067年),字君谟,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大学士,两度知福州,卒谥“忠惠”。2003年南迁60米,复建于今址。建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从西向东,依次为门楼、正殿、拜亭、祭厅、议事厅。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穿斗式木构架,单檐双坡顶。大门正面匾额楷书“蔡忠惠公祠”;后壁墙匾额“蔡氏宗祠”,结构严密,笔力遒劲。前回廊墙上嵌蔡襄楷、行、草体碑帖石刻20余方。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详细] |
![]() | 林祥谦烈士陵园位于闽侯县祥谦镇枕峰村福夏公路东侧的枕峰山西麓。林祥谦于1982年出生在闽侯县尚干镇的一个贫农家庭,他1906年进入马尾造船厂当学徒,1912年进入汉口江岸机务工厂当钳工,1913年转到工务修配厂当铁路工人。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并创办了《劳动周刊》,在工人中进行广泛而通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教育。1921年12月下旬,中共武汉地委、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负责人陈潭秋找到林祥谦等人,希望他们团结工人,组织江岸工人俱乐部,以此作为对敌斗争的指挥部。林祥谦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开始走上革命道路。不久,他担任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详细] |
![]() | 陈修园墓位于福建省福州长乐市江田镇溪湄村。始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1981年修缮,占地面积126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墓为三合土构筑,墓台、墓圈和墓埕为石板砌筑,墓台上立墓碑,两边分立狮子柱。墓丘石构,平面呈“风”字形,进深6米,面阔4.5米,前有供桌、墓屏。供桌上立墓碑,高1.96米,宽2.8米,上刻:江田清敕赠文林郎二入陈公敕赠大孺人戴太孺人长男直隶县大尹修园次长男妇小址村林孺人长孙男□□□字道彪长孙男妇古县郑孺人次孙男□□□字道聪次孙男妇榕城林孺人寿域坟坐丙向壬兼乙亥嘉庆癸酉(1813)春吉旦立”。陈修园(1753~1823),名念祖,字良友,号慎修,又号修园,著名医学家,清代四……[详细] |
![]() | 朱紫坊萨氏民居位于鼓楼区朱紫坊22号。系萨氏祖居,始建于明代,清初及道光、光绪年间均有修建。坐南朝北,面临河沿,前后五进,通宽21.5米,纵深97米,占地面积2080平方米。门前两侧有高耸马头墙,门头房为木结构,明间开六扇门。第一进前有天井,由大石条铺成,三面环廊。主厝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左右次间皆用楠木门扇,隔扇、窗扇精雕细刻,斗拱、驼峰各种图案,保存完好。东侧走廊有小门通花厅。花厅前有假山、鱼池、亭台楼阁;花厅后有10扇楠木精制屏风,刻有108种图案。二进、三进均为七柱三间排,双坡顶,天井两旁有披榭。四进、五进转为坐西朝东。四进为三间排双层藏书楼;五进面阔三间,进深七……[详细] |
![]() | 新店古城遗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古城村。遗址占地约15万平方米,经多次考古发掘,东城墙残长287米、北城墙长约310米,西城墙长约280米,南城墙只发现拐角部分。西城墙外发现有宽约8.8米的护城河。城墙为黄褐色夯土,夯窝直径4至5厘米、夯层厚约12厘米,为圆束状丛夯。城内和护城河底出土1235片(件)陶片,其中15片为粗绳纹陶罐片,相当中原战国晚期器物,其余1000余片(件)方格纹、弦纹、绳纹陶片和砖均为汉初遗物。城内还发现有柱洞的黑色硬土路面和夯土基址,基址下发现一座墓葬,未见遗骨和随葬品。有认为该城的建筑年代是战国晚期至汉初,是《史记》所称的“东冶”和《汉书》所称的“冶”,对此学术……[详细] |
![]() | 福州冰心故居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也是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的故居,所以也有人习惯称之为“福州林觉民故居”,整个建筑坐西朝东,共有三进。建筑师、作家林徽因也在该故居生活过。冰心的故居坐西朝东,三进,四周有风火墙。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有一长廊,廊两旁种有翠竹。第三进大厅两旁各有前后厢房。天井两旁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林觉民住在西南隅一厅一房。厅与房前有小天井,小天井南端的卧房窗外有花台。小厅有门东通“紫藤书屋”。在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谢家便买了此居,民国建立前后,冰心曾居此。而且近代才女林徽因作为林觉民的侄女曾在此居住。一处民居住三个名人,当然有特殊意义了。……[详细] |
![]() | 朱紫坊方氏民居(方伯谦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朱紫坊河沿东端,建于清初,嘉庆、光绪间重修。坐南朝北,四面围墙,主要建筑三进,大门前面有照墙立于河沿,大门口是“明三暗五”门头房。入石框大门,三面环廊,廊下有天井,第一进厅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扛梁减柱木构架,双坡顶,木柱特大,石板平整,正面厅堂,两侧厢房,门扇、窗槛,花格皆楠木制成,雕刻精美。二进前厅正面挂有双龙贴金“诰封盒”,厅前后都有天井,天井两侧是披榭。第三进为双层楼房,上为藏书阁,下为课读的地方。东侧有花厅,原有鱼池,花圃已改建为住房。进与进之间有围墙相隔,过道以复龟亭联接。2005年5月11日公布为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水西林建筑群位于闽侯县南屿镇南旗村水西林街,年代为明、清。简介:由明代进士林春泽宅,其长子明进士林应亮宅,次子林应宪宅,长孙林如楚宅及其后裔宅、旗峰林公祠等6处建筑组成,坐西向东,临街排开,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林春泽宅前后二进,面阔五间,计有歇山顶八字墙门楼和左右倒座、正座、后座、后花园等;林应宪宅单进,面阔三间;林应亮宅前后三进,面阔五间;林如楚宅单进,面阔三间;林如楚后裔宅单进,面阔五间;旗峰林公祠前后三进,面阔三间。水西林为明清福州市地区官宦府第建筑群的典型实例。2013年,水西林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群四周各外延20米。……[详细] |
![]() | 长门炮台长门炮台位于连江县官头镇境内、闽江口北岸、长门山巅,于清道光十四年(1835年)由民族英雄林则徐亲自选址和设计建造,后经光绪八年扩建而成,清政府曾在这里设立长门提督。据史料记载,长门炮台建设年限还早于厦门胡里山炮台。炮台整体建筑气势十分雄伟,外观呈圆柱形构造,营垒高四丈多,厚五尺,周长九十丈,占地近50亩。长门炮台作为闽江口第一道防线,曾在1884年的中法马江海战中写下光辉的一页,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站在炮台旁,近可俯看闽江口胜景双龟锁口,远可眺望川石、壶江、粗芦三岛,引人遐思。如今,长门炮台已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德育基地。……[详细] |
![]() | 拔仕官路及摩崖题刻位于闽侯县荆溪镇拔仕村,年代为宋。简介:宋代驿道,为闽中郡西晋京官路。驿道旁尚存题刻三处:一为宋宝庆乙酉年(1225)题刻楷书“拔仕”二字,字径0.5米;一为宋嘉祐三年(1058)题刻“福州怀安县修沙溪路记”,楷书直下计十四行,记叙怀安县令樊纪修整沙溪路的德政,字径0.11米;一为宋宣和元年(1119)题刻,楷书直下计十二行,记叙林慈等募缘铺境内官路的情况及捐资者芳名。题刻对研究我省古代交通、宋代名宦事迹等具有较高价值。2013年,拔仕官路及摩崖题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摩崖题刻周边及官路遗迹两旁各外延20米。……[详细] |
![]() | 螺洲天后宫位于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江墘埕,始建于明中叶,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同治元年(1862年)两次修缮,占地585平方米。坐北朝南,前临乌龙江,由门楼、天井、大殿、后院等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结构,双坡顶,两侧设封火墙。门楼为牌楼式木构架,门前保存有嘉庆年间陈若霖等人重修天后宫捐款碑;还有陈景亮镌刻天后宫历史沿革碑。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门楼为牌楼式木构架,门口保存有嘉庆年间陈若霖等人重修天后宫捐款碑;还有陈景亮镌刻天后宫历史沿革碑。仓山螺洲天后宫对联:湄岛漂洋早晚帆樯皆顺水;螺洲过海往来舟楫尽安澜。殿建湄洲援溺功高垂万古;宫先螺渚拯危恩渥颂千秋。潮汐接……[详细] |
![]() | 龙峰泰山庙年代:清座落地点: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龙峰社区简介:明崇祯三年(1630) 始建,历代有修,现存建筑保留清代风格。坐西北朝东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由山门、披榭、二殿、戏台、两廊、拜亭、大殿、临水宫等组成。大殿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屋面,殿内供奉温康两都统及十二元将(即十二生肖)等神祗,两廊有保稷、五谷、瘟疫等十四司神像彩绘及泥塑。二殿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两侧墙壁上默绘有清代包括台湾府在内的福建十府两州都城隍壁画。保护范围:四面围墙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龙峰泰山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云林院八角井位于闽侯县荆溪镇上洪坑村,年代为宋。简介:井凿建于宋熙宁七年(1074),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圆筒形井壁用青砖丁顺叠砌,直径2.5米,深约7米。井台用梯形石板铺设成圆形井台。井口上围以八块带榫卯的大石板拼成的八角形井栏,每边长1.2米,高0.76米,对角距2.7米,外径约3.13米。井栏外壁七面阴刻楷书铭记募缘僧人、施主芳名及造井日期,字径约0.11米。井构砌严整,体量大,有明确纪年和募缘题刻,是我省迄今所登记最大的砖石结构宋井。2013年,云林院八角井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井台各外延20米。……[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