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陵山遗址AAA ![]() 马陵山遗址位于县城东南约20公里,红花乡大尚庄村东1000米的马陵山西坡,东临黑龙潭水库,再向东即为江苏省东海县境。1982年10月首次发现并试掘,1983年6—7月省考古所派员对包括黑龙潭细石器遗址在内的马陵山地区专题踏查(发现细石器点40处),1984年10—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正式发掘。依发掘所见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层:上层为黑灰色或深灰色砂质粘土,内含细石器,中层为灰色砂质粘土,见有旧石器和象、犀牛的化石,下层为红黄色粘土,含哺乳动物化石碎片。遗址的主要文化遗物为细石器,主要类型为典型的船底形石核、楔状石核、锥状石核、端刃刮削器、镞、雕刻器、尖状器等,全部用压制法或间接打击……[详细] |
![]() | 孝妇冢位于郯城街道葛庄村。年代为汉。孝妇冢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城东外环路旁,是一个高五、六米的坟冢,周长80米,占地近半亩,为汉代墓葬,至今保存完好。在孝妇冢的墓前有石碑两座,一个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所立,另一个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孝妇冢坐落在县城驻地东1公里处路南50米,东距孙葛庄村500米,西距东外环30米。冢高6米,周长80余米,这就是至今保存完好的西汉年间东海孝妇冢,旁边是她婆婆的坟墓。在孝妇冢的墓前有石碑两座,一座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修孝妇冢碑,曰:“纯孝也而蒙不孝之株;无罪也而罹有罪之祸,致天悯奇冤,郡遭大旱”。另一座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详细] |
![]() | 于公墓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城西外环内侧。坟墓封土高大,占地二亩多。相传于公死后,人人怀念,凡路过之人,都自动兜土添坟,日久天长,封土越来越多。于公墓坐落在郯城县城西约300米处,西距西外环150米,北邻鲁南纸业集团驻地南墙。该墓东西宽100米,南北长140米,中心封土高7米。墓前有“清康熙”三十九年郯城知县赵节重立石碑一幢,碑文为“汉于公墓”。该墓现保存较完整,于1978年12月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公事迹不但在民间广为流传,还在著名史书上有记载。《汉书.于定国传》载;“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详细] |
![]() | 马头清真寺是苏北鲁南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所民族寺院,位于马头镇驻地北部,总面积13亩,其中大殿24间,有南讲堂、北讲堂、东对厅、水房、古井亭、门楼、望月楼等建筑,另有“金公施田铭”1幢,大殿北有石碑3幢,其中为乾隆三年“重修清真寺碑记。”马头清真寺位于马头镇民主街。始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清乾隆三年重修,是我县规模宏整、建寺较早的回民寺院。马头清真寺寺院坐南朝北,整座建筑群体布局合理,装饰古朴典雅,幽静肃穆,颇具中国宫殿建筑的传统风格和伊斯兰教特色。寺内主体建筑为大殿,坐西朝东,宫殿式建筑,计24间,324平方米。附属建筑有南北讲堂、东对厅、水房、古井亭、门楼共24间,占地54……[详细] |
![]() | 庙山新城遗址位于郯城县庙山镇新城村。年代为宋。2013年,庙山新城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鄟国故城位于泉源乡前城村北的高台地上,俗称“城顶子”。东近小河,西北临后城村。遗址东西200米,南北150米,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断崖处观察,文化堆积厚1.5—4米,灰褐土质,杂有春秋、战国及汉代遗物。曾出土鬲足、罐、筒瓦及铜剑、铜镜、货币等遗物。该遗址为春秋至汉代遗址。根据《左传》等史书记载,《中国历史地图集》的标示,有关专家的考证和近年来的考古调查,前城遗址的位置应是历史上鄟国故城所在地,但由于未经科学钻探和发掘,迄今为止,仍未发现墙基和与鄟国有关联的文物,此地是否鄟国,尚待进一步考证。1990年4月11日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27日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详细] |
![]() | 广福寺银杏园位于郯城县重坊镇新村,年代为北魏至清,类别为其他。广福寺银杏园是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黑龙潭遗址位于郯城县红花乡马陵山西坡,年代为新时期时代、夏商,类别为古遗址。黑龙潭遗址是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