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圣公会十字堂(shenggonghuishizitang),位于无锡市中山路98号内,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无锡圣公会,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由美国圣公会江苏教区委派的牧师麦甘霖和副牧师朱保华(华人)所建,光绪二十九年(1903)建小礼拜堂和钟亭,民国五年(1916)又建大礼拜堂。命名为圣公会十字堂,即现在的无锡的基督教堂。1954年和1981年分别进行过大修。现存的十字堂为哥德式建筑,尖顶无梁,建筑面积767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红砖嵌条墙。1994年1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3月,圣公会十字堂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在惠山区陆区,有这样一座桥叫陆墟桥,是一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桥。陆区地名的来历是从陆墟桥而来。老街上的一座陆墟桥800多年的古桥。据有关方面的记载:南宋初年,浙江人陆羽带领儿子陆墟来到江南水乡安阳山脚下,开荒、种茶、开茶店、发展茶文化。当时其居住地方就是现在的陆区镇,到安阳山去开荒种茶,要绕过一条小河,深感不便。在陆羽去世后,陆墟就在河上建造了一座单孔黄石桥,取名叫陆墟桥。陆墟桥面上刻有:国泰平安、风调雨顺。在桥的两侧刻有鸭头春涨绿浸柳堤,鹰齿云排红迷桥岸的对联。现在陆墟桥已评为无锡市文化保护遗址。2019年,陆墟桥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开原寺,是一个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梅园内的佛教寺庙、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开原寺原址在梅园前小桥头旁,清朝咸丰年间被毁。1930年,量如和尚募化易地重建,由荣德生赞助地基20亩并建造了讲堂。1933年,寺院建成。1946年,量如和尚在寺内创办无锡汉藏佛学院,并自任院长,荣德生则担任董事长。1955年,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将梅园及开原寺交给政府。1958年部分佛殿被拆。文革-期间,开原寺遭到破坏,佛教活动停止。1983年恢复开放后,鼋头渚广佛寺住持隆贤法师修复重建开原寺。寺内设有素斋馆,供应寺院风味素斋。2019年3月,开原寺及汉藏佛学院旧址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荣德生旧居位于无锡崇安区健康路健康里16号和16号之一,原是荣德生长婿李国伟住宅,建于民国初年,是一座西式花园洋房。故居内原有门间、主楼、厢房、附房、网球场、前后花园及围墙。荣德生晚年长期居住于此,直到1952年7月病逝。荣德生(1875-1952),名宗铨,字德生,号乐农居士,无锡人。与胞兄荣宗敬同为近代著名工商业家。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和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1949年前后,他与无锡工商界爱国人士的重要活动大多在此进行。2006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5日,无锡荣德生旧居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宜兴文昌阁原位于江苏省无锡宜兴市宜城街道通贞观东路今文化广场处,始建于明初,原为道观通贞观的一部分,同时用于科举考试试场和文人雅集之地,万历十二年(1584)重建,清顺治时重修。原建筑由大殿、东西廊庑、砚池和花园等组成,东院大殿面阔三间,两侧耳房各一间,进深十三檩,硬山顶,殿前有青石垒砌的月台,院内有上置单孔小石拱桥的长方形砚池及桂柏数株,东西廊庑原各九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被改建,西院花园内有人工堆筑的土山与小亭。1998年因旧城改造而移建大殿至城西氿滨公园内,并重建大门一间与东西厢房各三间,现阁内陈列有“荆邑千秋、人杰文昌——科举和宜兴状元宰相史料展”1。……[详细] |
![]() | 现存窑址为一东西向的小山丘,东西长350余米,南北宽约80米。其间分布窑墩10余座,四周瓷片堆积十分丰富,厚约1—2米,少数地域厚达5—6米。从现场采集的标本看,其产品主要为各式平底碗、四系罐、执壶、洗等,还有少量的研轮、瓷枕等。青灰或红褐色胎。拉坯成型,器表常常带有修坯时留下的旋削纹;壶嘴、把、系等均采用粘接法.粘接处修制不规整:执壶的把用模制成型后粘贴·少数带条形纹和“吉”字纹。釉色以茶绿、酱色、青绿等为主.釉面光泽较好,胎釉结合牢固,釉内常带有细小的片纹,施釉往往不及底。真武殿窑群的窑址皆为龙窑结构,从烧造器物的特征看,该窑创烧于唐代中晚期,延烧至北宋。……[详细] |
![]() | 宛山石塔,又称报亲塔、宝清塔,位于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宛山,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明嘉靖二十六年(1574年),当地人顾大栋建。石塔塔心为实心,仿楼阁式,六面六层,底层每面宽2.5米,向上逐层收窄,通高12米。塔心用铁褐色石块砌筑,并用石灰糯米汁拌砂,浇浆灌缝。外部是以青石条块包砌成。因年代久远,塔除正南青石贴条基本完好,其他均开始剥落。1983年,由原无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无锡县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8月,当地政府开始募资40万元重修石塔,并于2001年4月3日修复竣工。2011年12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认定其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宜兴丁蜀镇前墅古龙窑,创烧于明代,延烧至今,是华东地区目前仍以传统方法烧制紫砂陶器的唯一一座古龙窑,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内目前仅存两座还在烧制陶器的明代古窑,一处是广东佛山石湾的-南风古灶,另一处是宜兴的前墅古龙窑。前墅古龙窑窑比佛山石湾的龙窑还要早100年,古龙窑掩映在前墅村的村落里,周围都是普通人家。该龙窑利用自然山坡建成,远远望去,像一条蜿蜓而上的巨大长龙。用砖筑成山坡斜直焰式筒形的弯状隧道,由窑头,窑床,窑尾构成。2002年10月22日,前墅窑址被公布为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宝界老桥是1934年,无锡著名民族工商业家荣德生60寿辰,以寿资办慈善事业,造宝界桥。桥长375米,60孔,从此一桥卧波,架通南北,给蠡湖增添无限风情,因为它是无锡当时最长的桥,俗称“长桥”。在桥成时,德老欣然命笔“宝界桥”,锦于桥梁东西两侧,百姓焚香燃烛进行庆贺。1993年荣德生之孙荣智健又捐资建新的宝界桥。新桥21跨,长390.7米,宽18.5米,新老两桥称“宝界双虹”,北堍树碑建亭,由书法家启动书画碑文,记述两桥历史仓桑。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秦金墓位于无锡滨湖区胡埭镇秦尚书湾。秦金葬于胡埭镇归山的薛墩,原神道上设置华表、翁仲、石马、石亭、墓碑等。墓前武士俑头戴武士巾,身披战甲,手执长剑。武士俑高两米,宽零点七米,约重一点五吨。其口方鼻直、眉目清秀,身材比例合理,线条感很强,披风、铠甲、护腕、护心镜精雕细刻,栩栩如生。秦金墓墓主秦金,无锡胡埭人,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无锡名园寄畅园第一代园主。其曾在明都南京、北京任五部尚书。一五四四年卒于原籍家中,享年七十七岁。2006年6月5日,秦金墓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华学士坊原为明嘉靖时期翰林院侍读学士华察府大门。华察年老致仕归乡后,帮助当地县令清丈田亩,查出漏科数千亩,深得民众称赞。华学士坊是一座高大壮观的高官府第牌楼,三间四柱,顶部被毁,石柱为花岗岩质,两侧八字形照壁下有狮子浮雕狮。1983年,原无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无锡县文物保护单位。1928年,当地创办东亭小学(现为东亭实验小学),校门利用其牌楼做成,以示纪念。1980年,重建牌楼。1988年6月,公布为锡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3月2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陆定一故居位于无锡市西河头28号,为清末民初建筑,房屋前后三进,有数十间房屋,第三进为转盘楼结构,带有后花园。陆定一同志1906年6月9日出生在无锡西漳,在1925年“五卅运动”的波涛中,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后,他先后历任团中央、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八路军总政治部的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2002年10月陆定一故居清末民初无锡市崇安区……[详细] |
![]() | 紫金桥,是江阴目前唯一遗存的宋代桥梁。位于南闸镇涂镇村锡澄运河边。南北走向。据清光绪《江阴县志》载:“紫金桥,跨九里河支河蔡泾镇。紫金桥是锡澄运河支河上的一座小桥。桥长6.0米,净跨3.5米,桥面由3块武康石石条组成,宽2.4米。该桥为紫红色细孔花岗岩板构造。从现存的紫金桥栏杆构造来看,在涂镇古镇兴盛之时,紫金桥为集市街梢的市镇跨河桥梁,方便行人车马通行。据传,紫金桥之东的小河上还有一姐妹桥,名白玉桥,但早废。2019年,紫金桥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龙头岕窑址,位于丁蜀镇周家村分洪桥南九十头山龙头岕裆(新长铁路南50米),与小窑墩窑址相距500米,是宜兴六朝青瓷窑址集中的区域。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头岕窑址依坡势而建,创烧于东汉,盛于西晋,产品主要有青瓷盘口壶、罐、钵、洗等,胎体较厚重,釉色青中泛黄,装饰有网格纹、连珠纹等。目前,窑址因新长铁路取土,部分被挖损,现存面积约500平方米。窑址附近有紫砂泥料场。……[详细] |
![]() | 北仓门蚕丝仓库位于无锡市北仓门37号,在通运路与县前东路之间。建于1938年。由一幢二层办公楼和两幢三层蚕茧仓库组成,均为坡顶砖木结构,清水外墙。仓库A楼面宽30米,进深20米;仓库B楼宽35米,进深20米;办公楼三间宽19米,进深二间12米。建筑群总面积近6000平方米,库房每层高近5米。设计要求为避光、避风、恒温、恒湿、防鼠、防虫,至今保存完好。此仓库用于收购和存放蚕茧,见证了无锡养蚕业、缫丝业的兴旺发达。2006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华氏老义庄是由华进思、华公弼父子于清乾隆年间所建,其后华氏子孙陆续修建,现存房屋四进,位于荡口北仓河北侧,占地面积250()平方米。老义庄系江南地区典型的清初明式建筑,规模较大,保存相对完整。尤其第三进楠木正厅及门前隔河照壁颇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同时对研究江南地区义庄的兴起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加02年,老义庄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老义庄修葺一新。2019年10月7日,荡口华氏老义庄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
![]() | 扬名大桥座落于无锡市滨湖区太湖街道。该桥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建造,比清明桥还早建一百多年,初时仅为一孔。嘉靖年间重修。情乾隆五年(1740年)增建了左右两孔。咸丰十年(1860)遭毁。同治八年(1869)七月,由丁明奎倡议募捐,重建扬名大桥。扬名大桥全场40多米,高约3米。桥沿厚40厘米。桥面呈梯形,底宽4米,上宽约3米,用条石铺设。南设20多台阶。现为三环石拱桥,坚固实用。2006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遗址创烧于西晋,延烧至唐宋两代。窑址为龙窑结构,东西长约50米,最宽处近20米,高约10米。小窑墩窑属我国古代南方的越窑青瓷系统。文化堆积包含三个不同时期。下层为西晋时期遗存,主要产品为青瓷器,胎质坚致灰白,釉色淡青或青中泛黄,器形主要有盏、碟、钵、洗、盘、碗、罐等日用器;中层为唐代堆积,以碗、盆、罐、灯盏等青瓷器为主;上层为宋代堆积,大都为缸、瓮等日用粗陶。2002年10月22日,小窑墩窑址被公布为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横云石壁在一个天然大水湾里。湖滩崖上,石壁列阵,怪石眠空;下侧湖水吞波吐涛。明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隐于蠡湖,常在这里湖滩濯足,取“沧浪之水浊矣,可以濯吾足”之意。抗战胜利时,无锡人朱松黯书“明高忠宪公濯足处”八个隶字于石上,以示对东林党人高风亮节的敬仰。“横云”和“包孕吴越”摩崖石刻,为晚清无锡县令廖纶所书。1895年春,廖纶偕友泛舟至此,觉得这里气势雄伟,欣然题书镌于岩壁,以誉太湖似母亲般地孕育着江浙两省人民。……[详细] |
![]() | 李金镛宅位于无锡市惠山区。年代为清。李金镛故居虽然十分破旧,已无人居住,但大部分房基旧貌尚存,尚有平房三间,矮楼四间,原木结构卧室,雕花厅窗等旧貌尚存,小院内的古井、天竺石榴树尚存。李金镛故居位于洛社镇天授村戴李巷,是清代爱国名人清朝二品道员内阁学士,漠河金矿创办人,老百姓心中的“李青天”“李善人”李金镛1835年出身和生活20余年的地方。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