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富川古明城AAAA ![]() 富川古明城富川古明城是广西保留较为完整的古县城遗址之一。该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城以“十”字架对称,街道皆由鹅卵石铺成,镶嵌有象征钱财、富贵的金钱图案,象征幸福、光明的太阳图案。设有东南西北四门出入。东曰升平,南称向日,西为泰定,北名迎恩。潇贺古道自北门入而从南门出。四个城门俱为大方青石构筑,每座城门由831块至896块整齐平滑的大青石块砌成。门墙内窄外宽,各门顶上均有城楼,雕栏飞檐,坚固结实,雄伟壮观。由于历史原因,人为损坏也比较严重,目前只剩东门、南门和北门。明城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都庞岭余脉的西屏山下、富江上游的瞭高岭旁。据旧县志载,该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始为……[详细] |
![]() | 瑞光塔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县城南郊约500米富江西畔的急转弯处。因塔内曾供有阴刻雕观音像,俗称观音塔、观音阁。塔为7层楼阁式六角形砖塔,高28米,塔基埋深4.8米,塔尖有重达400公斤的铜刹盖顶。各层皆有一门,依次顺时针变化门向。顶层六面有窗。塔内有螺旋式砖梯78级,可直达顶层。登塔远眺,可观“富川八景”中的“三景”:“富水奔涛”、“层峦耸翠”和“山泉飞瀑”。塔下林木成荫,玉泉清冽,环境十分幽雅。瑞光塔建于何年,尚未见到具体史料。据《光绪富川县志》卷十二《杂记》篇载:“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春,雷击瑞光塔砌面”,说明它早在那时就已存在。清咸丰五年(1855年)毁于兵火,同治十一年(1872……[详细] |
![]() | 慈云寺也称镇江慈云寺,总面积598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瑞光塔,俗称观音塔,观音阁。塔为7层楼阁式,六角形塔砖,高28米,塔基深4.8米,塔尖有重达400公斤的铜刹盖顶。塔内有螺旋式砖梯78级,直达顶层。慈云寺门楣上,挂着一个蓝色的牌匾,上面写着三个烫金大字“慈云寺”,大门两边有一幅对联“慈航普渡五百年香火辉南巅,云水弘施裹岳图秀富川”。对联两边是莲花浮雕。浮雕两边的墙壁上分别写着,慈云护域,瑞云吉祥。走进天王殿,神台上端坐着披着红纱的笑口常开大肚金身弥勒菩萨。相传我国五代时期,在浙江奉化有位和尚名“契此”,常携布袋……[详细] |
![]() | 福溪村古建筑群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福溪村,年代为明至清。福溪村古建筑群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秀水村古建筑群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秀水村,年代为明至清。秀水村古建筑群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东水村古建筑群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东水村,年代为清。东水村古建筑群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凤溪古建筑(包括朝阳风雨桥、福寿风雨桥、陈氏宗祠、岑氏宗祠、翟氏宗祠、神亭、戏台等建筑)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年代为明-清。凤溪古建筑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百柱庙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油沐乡福溪村,年代为明-清。百柱庙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