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岜团桥,亦称岜团风雨桥,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独洞乡岜团寨旁的苗江上,规模略小于程阳桥。该桥建成于清朝宣统2年(1910年),桥呈东西向,桥长50米,桥台间距为30.14米。在桥头石台和河中桥墩上架设圆木梁,间隔横木,层层挑出,形成叠梁式桥身。二台一墩,两孔三亭,结构形式与程阳桥相似,不同之处是在人走的长廊边另设畜行道小桥,人畜分道,成为双层木桥,两层高差为1.5米。上层人行道高2.4米,宽3.1米;下层畜行道高1.9米,宽1.4米。该桥很注重利用地形地物,桥的西岸只有一条向南通道;而东岸向东、向北各有一条乡道。工匠们就在东岸桥头置两个出入口,并设桥阁使两个出入口相通;而西岸南出入……[详细] |
![]() | 高定村:有500多户,2400多人,位于三江县城西北约60公里的三省坡脚。五百座吊脚楼,依山傍水,鳞次栉比,一座座,一排排样式各别,层次分明。七座按宗族建的鼓楼,飞檐叠翠,争妍斗艳,七座鼓楼均匀分布,各有特色,鹤立寨中,形成一个鼓楼群体。高定鼓楼群因一个寨子就有7座鼓楼而得名。其中最著名的是十一层瓦檐的独柱鼓楼,是高定村称为“五通”的吴姓宗族于1988年重建,穿斗木结构,十三层重檐、攒尖顶,高19米,底面积130平方米。始建于1921年,重建于1988年,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楼只有一根主承柱,通过横枋与四周边柱相连,造型罕见,颇具匠心,工艺精良,气势宏伟,显示出侗族人民超凡的智慧。被誉为……[详细] |
![]() | 杨登嵩故居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程村乡头坪村草头坪屯公路边,始建于民国八年,为民国期间三江民团副司令杨登嵩的故居。坐南朝北,平面呈方形,面阔及进深均为三间,长为11.85米,深10.5米,高14.1米。采用穿斗与抬梁相结合的混合结构,青砖墙,硬山顶,小青瓦面,外墙设有枪眼。室外立面均为西式建筑风格进行点缀装饰,屋顶则以传统的穿斗与抬梁混合结构营造技术来承托屋面。室内设木楼楞铺木板构成楼层,并于楼板上铺青砖。各楼层间均设有木楼梯相联系,木楼板上铺青砖。该建筑是三江境内唯一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于2012年2月29日公布为三江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杨……[详细] |
![]() | 丹洲是座文化古城。位于三江、融安、融水三县交合处,地处融江江心洲上,全村有220户1037人,居住着苗、瑶、侗、壮、汉等5个民族,民风淳朴。当地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和项目建设。近年投入不少资金对丹洲明代北门楼、明代书院、闽粤会馆、古县衙礼堂等古城文物进行保护修善。增设了游客参与的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竟技项目。同时,每年11月初举办“丹洲柚子节”,推介丹洲旅游以及丹洲柚子、丹洲腊味、奇石盘景等特色产品,以旅游商品促进旅游业,以旅游业带动土特产品,不断提高丹洲旅游的知名度,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基础。……[详细] |
![]() | 林溪侗寨古建筑群(含平岩村、高友村、高秀村等村寨)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年代为明至清。林溪侗寨古建筑群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三江八斗桥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年代为民国。三江八斗桥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三江县红七军活动旧址(亮寨桥)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年代为清。三江县红七军活动旧址(亮寨桥)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南寨杨家祠堂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南寨村,年代为清。南寨杨家祠堂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亮寨鼓楼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林溪村亮寨屯,年代为清同治三年(1864年)。亮寨鼓楼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平流赐福桥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平流村寨基屯,年代为清。平流赐福桥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车寨古建筑群(含寨明、相思、平寨、陡寨等屯古建筑群)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车寨村,年代为明至清。车寨古建筑群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