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柳桥石牌坊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柳桥。柳桥石牌坊建于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是“圣旨旌表”吕侯氏而造的节孝牌坊。牌坊有四楼、四柱、三门、八鼓、八龛、十二翘角、六卷角。高8.36米,通面阔5.91米,其中明间2.83米,次间1.54米。四根石立柱前后施抱鼓石,抱鼓石上坐四个石狮和四个石虎。明间和次间均用两道石额坊,其石横枋间镶石装板,左次间石装板正面和背面分别刻“冰清”、“桂秀”二字,右次间石装板正面和背面分别刻“玉洁”、“兰芳”二字,明间石装板前后题刻“节孝”二字。顶楼凸起于匾额之上,匾刻“圣旨旌表”四字,屋面为歇山顶,脊饰刻有中堆和石鸱吻六个,刻筒瓦石件。柱、梁、枋上刻有形态各异的人……[详细] |
![]() | 昭化考棚为周边县(四川昭化、广元、青川、剑阁四县)童试及府试考场。昭化考棚建于道光18年(公元1838年),设考位332个。日常为学子就读学院。作为官署建筑,院门前都建有照壁,有遮挡和“风水”作用。考院布局为南北中轴线阶梯状上升,意寓步步高升。主考 总营本届考试、阅卷及录取工作,独立履行职责,由地方衙署提供安全保卫和生活服务。童生试由知县主考,府试由州府派员主考,院试由省学政署派员主考。主考负责重阅、筛选房考选送的拟录者试卷及复查、总裁录取名次,并上报放榜。副主考 县试、府试、院试分别由县、府、省级官署委派人员担任。协助主考主持考务,负责编录应试者名册,试卷编码、加密,正考时发卷、收卷。协助房……[详细] |
![]() | 红军强渡嘉陵江猫儿跳渡口遗址群,包括昭化境内的红岩渡口、张王渡口、黄金口渡口、玉罗坝渡口、猫儿跳渡口 、青牛庙渡口、大大沟渡口 7个渡口。现属亭子湖中心地带,湖面宽约2千米,距虎跳新场镇约3公里。1935年3月30日 ,红九十三师二七四团、二七九团及驻旺苍坝、永宁铺、元坝子、大石坝等地的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供给部、 总医院、三十一军总部、川陕省委、省苏维埃所属各机关单位人员和战士及随军苏干、与妇女独立团、少先队 、儿童团、担架队、辎重骡马队等约3万人,从各路源源而来,浩浩荡荡地从猫儿跳(虎跳老场)浮桥上跨过 嘉陵江。部队过了三天三夜,据老苏干、老游击队员说,这里是沿江九个渡口的总渡口。张国焘、陈……[详细] |
![]() | 元坝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7月红31军92师二七六团团部进驻太公寺,并将太公乡苏维埃政府设在太公寺内,发生了“争夺永宁铺”、“激战檬梓垭”、“鏖战坳盘观”和“西渡嘉陵江”等有名战役,演绎了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留下大量红色革命遗址。1985年,太公乡人民政府报经广元县人民政府批准,将太公山命名为“红军山”,并着手重建革命遗址。太公红军山遗址群于1998年被广元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市红色文化精品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100个、全省36个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太公红军山海拔977.2米,面……[详细] |
![]() | 昭化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又名普贤寺,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此地文化底蕴厚重,是当地最为重要的红色文化遗产。1933年6月,粉碎四川军阀田颂尧的“三路围攻”之后,红四方面军73师攻克元坝子,于7月23日在元坝子建立以元坝子为主体的川陕省嘉陵县苏维埃政府。红31军276团1部在普贤寺驻扎两年的时间里,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保卫红色政权,发展农业生产。强渡嘉陵江战役前夕,红军在普贤寺内设立临时指挥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兼31军军长王树声等亲临寺内查看部署渡江战役的准备工作。当时红军以普贤寺为中心,组织当地群众扎竹筏运往虎跳,并在白鹤观、一碗水等地隐蔽造船,与当地人民群……[详细] |
![]() | 广善寺及魁星阁(元坝区)1.广善寺广善寺始建于东汉,盛于明清,坐北朝南,三进院落,是印度高僧竺法兰、迦叶摩腾建立的法坛,稍晚于洛阳白马寺,为中国腹地建立的第二批佛教寺庙,是川北僧人受戒出家的著名禅院。现存寺庙为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复修保存至今,寺内藏有宋代石刻九龙碑等国家珍贵文物。成都昭觉寺、遂宁广德寺与之颇有渊源,适时出资修建,均视广善寺为主廷。保护范围:南至大门前第一级台阶,东至临街1米处,向西外延约50米至山脚,向北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2.魁星阁魁星阁又名魁星楼,始建于东汉永建三年(公元128年),位于柏林古街南北轴线与东西轴线的交汇点。因供奉“开文运点……[详细] |
![]() | 昭化古城城门(含鲍三娘墓)(元坝区)1.昭化古城城门保护范围:北门,以城门口为中心,东至冯经贵屋后15米,西至周继秀屋后10米,北至广昭公路南侧4米,南至石板街道外延2米,面积90平方米;东门,以城门口为中心,东至鲁德光屋后2.5米,西至苟贵生家1.6米界,北至陈修远房后2.3米,南至苟贵生家屋后12米的圆周,面积452平方米。西门,东至赵凤友家4.7米,西至赵凤祥家3.5米,南北各向街道外延5米。2.鲍三娘墓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15米。……[详细] |
![]() | 1934年4月3日,红31军和30军各一部,沿大木戌、沙坝和朝阳星夜直奔昭化,随即攻占了昭化县城,红军在昭化古城虽然只有一个月短暂的停留,但在驻扎营地期间修养兵马,操练军事技术,发动革命宣传,积极鼓励当地青年参加红军,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昭化古城红军革命遗址群陈列馆位于广元市昭化区昭化古城游客中心,是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地址:广元市昭化区昭化古城游客中心。……[详细] |
![]() | 昭化龙门书院唯一四川广元市昭化镇昭化古城相府街。龙门书院始建于乾隆三年,嘉庆二十二年扩建,始为粮库,后改为学堂,初名葱岭书院,后称凤山书院,再改龙门书院沿用至今,寓“鱼跃龙门”之意。书院内现有一中厅,俗称“名伦堂”,是将当时昭化境内考取功名的人的名字记载于横梁之上,以表彰其功绩,现简称为“名堂”,这就是名堂一词的由来。保护范围:东至昭化派出所新办公楼西侧屋基,南至昭化古城石板街1米处,西至镇政府住宿楼东侧屋基,北至镇政府办公楼南侧屋基。……[详细] |
![]() | 昭化古民居(怡心园、益合堂)(元坝区)1.怡心园保护范围:东至王如志住房西侧屋基,南至黄运红住房北侧屋基,西至巷道涂志华房屋东侧屋基,北至石板街1米处。2.益合堂保护范围:东至穆万城和穆万康房西侧屋基,南至古城石板街1米处,西至张小健房东侧屋基,北至扬仕清房南侧屋基。……[详细] |
![]() | 王家镇方山寺年代:明至清2019年,王家镇方山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黄龙石牌坊,位于该乡治地向东六公里的明水村,高二丈四尺,宽一丈八尺。整个建筑为三门三层楼式结构。底层为四柱,三门。中门阔五尺五寸,两侧门各阔三尺,石门柱除内侧外,其余几面均用三尺大小的连座石鼓衬之。石鼓之上倒刻石象、石狮,将柱、鼓连于一体。二、三层均为楼形。檐角高挑,石雕瓦翎,楞沟分明。顶宽一丈三尺五寸。厚四尺五寸,正中顶端三尺见方的“寿”字石帽,使其显得气势宏大,庄严肃穆。牌坊两面文字、图案内容基本一致。上方各有一块高四尺,宽二尺的匾牌。正中楷书“圣旨旌表”四个大字。每字约一尺见方。上首书“钦命四川提督学院翰林院”,下首书“报呈”二字。左右两边各书四字,组成对仗。东西上联为“冰心宛在”,下联……[详细] |
![]() | 反“三路围攻”中山观战斗遗址是广元市昭化区的一处重要革命遗址,被列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是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战斗中的重要战场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反“三路围攻”是国民党军队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起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目的是消灭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山观战斗遗址是红四方面军在此次战斗中的重要战场之一,展示了红军在艰苦环境下坚持斗争的英勇精神。……[详细] |
![]() | 反“六路围攻”昭化战场遗址(寨保梁战斗遗址、漩涡塘战斗遗址)是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战役中的重要战场之一。1933年10月,蒋介石任命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命令其调集所有兵力共110个团约20万人,分为六路对川陕苏区进行围攻。其中,第一路由邓锡侯第28军(由广元、昭化向木门、南江方向进攻),第二路由田颂尧第29军(由阆中向巴中方向进攻),第三路由李家钰2个师(由南充向巴中东南之曾口场方向进攻),第四路由杨森第20军(由蓬安向通江方向进攻),第五路由王铭章第21军(由开江、开县向宣汉、达县方向进攻),第六路由刘存厚第23军及地主武装(由开县、城口向万源方向进攻)&……[详细] |
![]() | 广昭战役凉亭子战斗遗址位于昭化区牛头山麓的五里垭上,是天雄关雄踞其上,嘉陵江蜿蜒其下的古驿道必经之处。1935年1月,红四方面军在此地发动了广昭战役的凉亭子战役。历史背景广昭战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省广元、昭化地区对国民党军的进攻作战。战役的目的是夺取广元、昭化两城,进而实现向川甘边界扩大苏区的计划。红四方面军通过一系列战术部署,成功包围了昭化城,并进行了激烈的战斗3。遗址现状凉亭子战斗遗址见证了革命历史的波澜壮阔,承载着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无私奉献。2024年3月30日,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副总刘志强和办公室主……[详细] |
![]() | 陕南战役傲盘观战斗遗址位于广元市昭化区虎跳镇南斗村,展示了80多年前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该遗址展示了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始终坚守阵地,用生命和鲜血阻挡敌人进攻的战斗场景1。陕南战役傲盘观战斗遗址是红四方面军在陕南地区进行的一次重要战斗。红四方面军在战斗中展现了坚毅勇猛的精神,始终坚守阵地,最终取得了胜利。……[详细] |
![]() | 费祎墓位于昭化古城东门一公里处的路边一农舍旁,现存土墓一座及石碑二块供人凭吊。费祎见于诸葛亮《出师表》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费祎曾是诸葛亮出师前为阿斗推荐的贤臣之一。费祎死后葬于昭化西门外,其墓历代有培修,自明代以来规模更加宏大,墓地四周有围墙、神道、牌坊、碑亭、费公祠、草堂等,清代雍正十三年,果亲王送六世0喇嘛返回西藏时路过昭化曾谒费祎墓时题宣“深谋卓识”匾。可惜,现在的费祎墓仅存土半堆,高约3米,墓碑二块,一题“汉尚书令费公敬侯墓”,一题“蜀汉大将军录尚书事成乡敬候费祎之墓”。旁立“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石碑。现在当地的老百姓还亲切的称他为费大将军。保护范围:占地范围……[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