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杭州市旅游

杭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史量才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1936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西湖区双峰村积庆山马婆岭上。史量才(1880-1934),名家修,原籍江苏江宁,生于淞江(今上海市)。清末曾任上海《时报》主笔。1913年同张骞等购买《申报》产权,任总经理。“九·一八”事变后,抨击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主张团结抗日,“一·二八”抗战爆发后任地方维持会会长,积极支持十九路军抗日,同时在《申报》上发表宋庆龄、鲁迅、巴金、老舍等进步人士的文章,反对-政治。1934年11月13日在浙江海宁翁家埠,被国民党特务枪杀。墓建于1936年,坐北朝南,由花岗岩筑成,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墓有三个平台依山势而建。……[详细]
  雷峰塔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五代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西湖区南屏山麓夕照山上。雷峰塔始建于957年,据载是吴越国王钱弘俶为王妃黄氏建,又名黄妃塔。原为八面七层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遭战乱受损。南宋时重修为八面五层。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犯杭时塔檐被烧,仅存砖构塔身。1924年9月25日坍圯,发现砖孔内有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吴越国王钱弘俶施印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经卷用川棉纸或竹纸精印,是研究早期雕版印刷的珍贵资料。2000年至2001年,为配合雷峰塔重建工程,对倒塌废墟进行了清理,并发掘了地宫,出……[详细]
  昱岭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宋—民国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古代关隘。坐西朝东,横跨昱岭山口隘,敌台关墙,依山势用块石砌筑。关口通高8.45米,通宽9米,总长70余米,收分明显。门洞宽5.95米,高近6米,门洞呈券形,中部设关门,用块石砌筑。敌台两侧设堞墙,中部设关门。垛口高0.74米,宽1.6米,厚0.9米,中间马道宽3.35米。敌台1933年维修,关口两面均有关额,行书“昱岭关”,边款为“民国二十二年,曾养甫题”。门上有对联两幅,为民国浙江公路局长陈体诚题。昱岭关是杭徽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置关。史籍多次记载昱岭关战事。关隘多次维修,昱岭关是研究古代防御……[详细]
  钱塘第一井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五代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井深约4米,内径1米多,静止水位约1.8米;井壁用条石抹角砌筑,井台水泥抹面,仿方砖铺地;井圈为水泥抹面六边形,高32厘米,内径34厘米;三面围有二层走马楼,砖木结构,民居形式,从风格判断为民国遗构。 古井及龙王祠旧址,坐东朝西,总体布局呈“凹”字形。天井中部分布五井,旁有界碑镌刻为“古大井墙界”。大井为五代吴越国师德韶所凿,初凿时周长四丈,规模甚大,井口无盖,名“吴山第一泉”。南宋绍兴年间,常有人落井溺亡,太尉董德之用大石板盖住井,留有六个井口。南宋淳祐七年,杭城大旱,唯此井不涸。明弘治年间,井口改为五眼,历千年不竭……[详细]
  澄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近代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澄庐临湖而筑,始建于民国年间,是中国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总经理盛恩颐的别墅,后成为蒋介石在杭州的行辕。澄庐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主体为一幢三层西式别墅,左右三开间,外墙为奶黄色,室内入口大厅楼梯为双跑式,左右楼梯均以白色大理石构建。楼上设厢房、客厅、舞厅等,装修考究,木质门套精致,石膏线脚细腻。二楼走廊贯穿南北,有大阳台正对西湖,三层大部分为一露台。别墅庭院宽敞,西侧有一精致花园,欧式石柱犹存,东南侧有一欧式大草坪。1927年12月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完婚,蜜月旅行的第一站就是西湖澄庐。“西安事变”后,曾住此地疗养。19……[详细]
  丁鹤年墓亭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明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古茶场由临街并列的三组建筑组成。坐东朝西,自北往南依次为茶场庙、茶场管理房及茶场等。茶场庙规模最小,由砖雕台门、天井、正殿组成;正殿单檐硬山,三间九檩,梁架有雕刻。管理房由门厅、天井、正厅等组成;门厅单檐两坡顶,三间五檩,制度简单;正厅单檐硬山,三间七檩。门厅、正厅各于南端加出一间,略呈四开间格局。茶场建筑均为二层,由砖雕门楼、天井、正厅、天井、后厅及两侧厢房等组成。正厅与后厅进深均为七檩,梁架雕饰较为简单。 据记载,茶场始建于宋代,所产“婺州东白”在唐代即列为贡品。现存建筑为清代或民国年间重建,其中管理房还保留有“谕禁……[详细]
  秋瑾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近代 公布时间:1961年4月15日位于西湖区西泠桥南堍。秋瑾(1875-1907)字王睿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山阴(今绍兴)人,曾留学日本。1905年先后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1907年在上海发刊《中国女报》,提倡女权,宣传革命。不久,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后与徐锡麟谋划两浙起义,失败被捕。同年7月15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1912年安葬杭州西泠桥畔凤林寺前,1966年该墓迁至鸡笼山。1981年在今址重建。墓用花岗岩砌筑,为方形座,座高1.75米,正面嵌大理石,上刻孙中山题“巾帼英雄”。背面镶徐自华撰、吴芝瑛书墓表。两碑石皆为旧墓原物。墓座上端为汉白玉雕……[详细]
  余氏、汪氏家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俞秀松(1899-1939),原名寿松,化名王寿成。浙江诸暨人。1920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参与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任书记。1922年从苏联学习回国,先后在浙江、福建从事建党建团活动。1925年在上海参与领导“五卅”运动。1933年被派到苏联远东伯力工作,任中文版《工人之路》副总编。1935年6月,被调任新疆反帝总会秘书长、新疆学院院长等职。1937年因被王明、康生等人诬陷入狱。1939年在苏联被害。1962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故居坐北朝南,属晚清四合院式楼房建筑,占地面积458平方米。东侧厢房楼上为俞秀松的出生地,……[详细]
  方家洲遗址是迄今为止长江流域第一处考古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玉石器加工场,对于当时的石器生产过程研究,如人类行为特点、技术差别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该遗址位于杭州桐庐县,富春江支流分水江流经此地,呈U字形的大拐弯,形成一个相当面积的三角洲台地,遗址地处这一临水的台地上。2010年12月21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桐庐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在调查试掘的基础上对方家洲遗址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方家洲遗址所处的年代是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古学文化繁荣兴旺、为良渚文化进入文明古国的时代。从该遗址目前的遗物出土情况判定,遗址主体年代约当于浙北地区的马家浜文化晚期-崧泽文化阶段,距今约590……[详细]
  衙前农协旧址(包括李成虎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现代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包括李成虎墓及故居、农村小学、成虎桥。衙前农民协会成立于1921年9月27日,是由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民协会。在李成虎等人领导下,协会发布了中国现代农-动第一个成文的纲领《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衙前农民协会章程》。协会创办“农村小学”、组织“妇女协会”、“农民自卫军”,并领导农民进行了减租斗争,农协发展到萧山、绍兴等县八十余村。旧址原为东岳庙,坐南朝北,由前后大殿与左右厢房组成。现尚存前殿和左右厢房,占地面积592平方米。前殿面阔三间,五架梁前后廊,穿斗式,上有卷杀,硬山顶。衙前农……[详细]
  于子三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1952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上城区万松岭路凤凰山北麓。于子三(1925-1947),又名泽西,山东牟平县人,1944年冬入西迁贵州的浙大农艺系求学,受浙大“求是”学风熏陶和革命思想启迪,毅然投身学生爱国-,任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1947年10月29日,在“反内战、反饥饿、反破孩”的爱国-中,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上仓桥监狱。1948年3月14日葬于此。墓为混凝土结构,呈半圆形,高1.8米,直径2.8米。占地440平方米。在墓碑和围墙上分别刻有-和吴学谦的题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墓曾多次修葺。1996年又重修。……[详细]
  吴昌硕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近代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超山大明堂外西侧200米山坡上。吴昌硕(1844-1927),名俊卿,字昌硕,别号缶庐。安吉人。中国篆刻家、书画家。为海上画派代表人物,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著有《缶庐集》。遵其生前遗愿,1932年墓成,灵柩由沪移葬今址。60年代墓曾被破坏,1980年修复。墓高2米、直径3米。墓碑刻“安吉吴昌硕先生墓”八字。高1.4米,宽0.65米。系诸乐三补书。墓右前侧亭内立墓表一通,记述其生平事迹。冯?撰文,于右任书丹,章炳麟篆额。墓台下左前方塑吴昌硕全身立像一躯。墓左侧建有吴昌硕纪念馆。……[详细]
  蒋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1901-1923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西湖区花港公园东大门附近。为无锡人廉惠卿所建,原名“小万柳堂”,旧称廉庄。宣统年间转售给南京人蒋苏庵,蒋得此楼后,改建屋宇,并将小万柳堂易名为兰陔别墅,俗称蒋庄。蒋庄主楼建于1901年,东楼于1923年建成。1950年4月,中国学者马一浮(1883-1967)移居于此。蒋庄占地面积3168平方米,建筑面积1295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面阔三间,通面宽15米,通进深12米。单檐歇山顶。四周回栏挂落走马廊,与西楼相接。东楼正面重檐,南北观音斗式山墙。主楼于1990年修缮,现辟为马一浮纪念馆,对外……[详细]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北伐战争阵亡将士墓园遗址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西湖街道,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年代为1927年。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北伐战争阵亡将士墓园遗址,又称血园陵,位于杭州市西湖景区南高峰。2011年属地管理单位对陵园进行整体整治和保护修缮,基本恢复陵园原有形制格局,并对公众开放。截至目前,血园陵累计接待党员廉政红-旅、市民公益祭扫、中小学生第二课堂、红色主题教育等各项活动人次3万余人。为讲好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还特别建成一支为市民提供游线咨询和讲解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为参观者提供更优质人文服务。2023年6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北伐战争阵亡将士墓园遗址为第……[详细]
  广济桥(又名碧天桥,通济桥),是古运河上唯一大跨度的七孔石拱桥,桥长78.7米,面宽6.12米,顶宽5.2米,端设石阶八十,石栏素面,桥栏饰有卷云抱鼓石,又有望柱六十四,上刻覆莲,中孔跨径15.69米,顶拱镌有“弘治二年”字样。广济桥广济桥始建年代不祥,已无从考证,据说桥建成于唐代宝历年间。到了明朝弘治年间,桥塌,百姓来往均靠摆渡,每逢风高浪急,总有人落水遇难。此时,宁波义士陈守清挺身而出,筹资建桥。因所需资金甚巨,故陈守清便搭乘便船至京城,以铁链束缚自身向来往官民募捐。此事惊动了官府,太后、太子纷纷助金赐银,朝廷命官也纷纷解囊,使陈守清募得巨款,历时九年,终于建成了这座七拱长桥,时为元年14……[详细]
  西天目山墓塔群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元—民国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佛教禅师墓塔,保存数量较多。其中藏云塔群建于元代,共有五座,形制古朴;其院中塔保存较完整,六边形石质,塔身由基座、塔身、仰石等组成,塔刹分宝珠、仰莲、宝顶等部分。法云塔,建于元代,后经重建,形制类似四门塔,但体形较小。也是建于元代的重云塔,圜身穹顶,形如墓丘。清代墓塔中建于康熙年间的晦石塔,制度规整,分别由台基、须弥座、覆莲、塔身、顶檐、塔刹等组成,塔高近三米,是塔群中最高大者。 西天目山墓塔群现知最早的建于元代,以清代墓塔居多,一般体量较小。有些墓塔刻有禅师简略的生平。多数墓塔保存完整。……[详细]
  龙门塔(含余四山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六面七层,楼阁式砖塔,白灰饰面。花岗岩基座。塔身表面素面无饰,每层每面砌出券门,有些做成假门。腰檐用菱角牙子结合平砖相间叠出,檐角有起翘。用瓦条砖结顶。塔顶较平缓,塔刹已毁。塔内部有梯道,为所谓“壁内折上”形式,可沿砖砌梯道转折登临。据记载,该塔为明代余四山所建。余四山墓,表面为青石仿木结构,三间两檐带两翼墙面,包括柱子、额枋、斗拱、瓦檐及格扇门等,仿制得很真实。墓前石象生有马、虎、羊等。余氏为明隆庆进士,官至河南道御史。两处建筑各有特色,现保存较完整。……[详细]
  汤寿潜故居位于进化镇大汤坞新村,由祖宅和新宅两部分组成。2017年和2020年,区、镇两级分别对新宅和祖宅进行了整体修缮。2018年,进化镇对新宅进行了陈列布展,开放为汤寿潜故居陈列馆。去年,汤寿潜故居陈列馆被公布为省级乡村博物馆。汤寿潜,人称“布衣都督”,新宅辟为陈列馆之后,生动地展示了汤寿潜先生爱国爱民,立志图强,克己奉公,勤政廉洁的高尚情怀,是一部爱国主义与廉政教育的活教材。故居为三间西向木构建筑中的北端一楼一底,是汤寿潜出生之屋。旧居离故居不远,为一四和院,前临池塘。院内正屋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中为天井。2023年7月,入选浙江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双烈园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现代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富阳镇鹳山东南山腰。双烈园因郁华、郁达夫兄弟两烈士而命名。郁华(1884-1939),字曼陀,富阳人,法学家。1932年,任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因为人刚正不阿,同情革命于1939年11月23日遭暗杀。郁达夫(1896-1945),名文,富阳人,文学家。与郭沫若等创办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抗战时期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在香港、南洋群岛一带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新加坡沦陷后,-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队杀害。双烈园由郁华血衣冢、双烈亭及松筠别墅三部分组成,自南向北呈一线分布。……[详细]
  浙江省第一师范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现代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位于下城区凤起路238号。原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在清末废科举,兴学堂的背景下创办于1906年。辛亥革命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堂。是当时东南几省著名的学府之一,浙江新文化运动的摇篮。1920年在此爆发过著名的“一师风暴”。旧址占地80000平方米。原建筑共七进,每进平面呈“一”字形,为砖木结构两层楼房,每进三间以廊相连。今校内尚存第一进建筑及“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堂”石刻匾。一进建筑共21个开间,通面宽70.56米,通进深10.63米。石匾立于学校碑廊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