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宜昌市旅游

宜昌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位于宜昌市秭归县凤凰山,北枕高峡平湖,西和南依秭归新县城,东连三峡大坝,景区总面积33.3公顷,总投资3.3亿元。2013年1月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3年接待人数达108万人次,其中外宾6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00万元。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内屈原祠原址在秭归归州城东五里的“屈原沱”处,唐代始建,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更名为“清烈公祠”。1976年7月,因葛洲坝水利工程兴建,屈原祠迁建至归州镇向家坪,更名为“屈原祠”。2010年1月16日,三峡湖北库区规模最大地面文物屈原祠竣工,屈原祠等24处古文物已全部复建完成,三峡湖北库区文物……[详细]
  鸣凤西城墙是我县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完整的古城垣,也是我省县一级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现存城墙为南北走向,南起原县木材公司,北至老客运站,全长600米,城门门洞高3.45米, 底宽3.6米,呈拱型,门洞处城墙8.4米, 高4.2米,“城墙外为青砖砌筑,内侧则垒土围城”。   鸣凤城墙建于明成化二年至五年(1466-1469),距今已有530多年的历史。初建时主要是为了设兵备御,至成化四年(1468),县治从亭子山(今旧县镇)南迁于此,遂大规模筑城建镇,取名“鸣凤”。据史料记载,当时县城“城墙砌以砖石,高一丈二尺,周八百余丈,设四门”,“筑雉堞环列,因河为池,门四,东景和……[详细]
  万里茶道五峰段。(1)五峰精制茶厂(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钟岭路3号)。保护范围:自五峰精制茶厂文物本体墙基向外延伸,北抵钟岭路公路,东抵古潭路,南抵原渔洋关镇小学,西抵王青俊民居墙脚。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北延伸20米,向东延伸20米,向西延伸10米,向南延伸至下街街道。(2)汉阳桥(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曹家坪村八组)。保护范围:自桥墩基向北河道上30米,向东南河道下30米,西距桥头20米,东距桥头10米。建设控制地带:北南上下河道自保护范围向外各延伸100米,桥头东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0米,桥头西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0米。(3)汉阳桥段古茶道(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详细]
  南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宜昌市远安县茅坪场镇白云村黄茶院。1932~1933年间南安县苏维埃政府设于此。旧址原为曾积寨老屋,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坐西南朝东北,砖土木结构,占地面积295平方米,建筑面积282.99平方米。1932年7月,红三军独立师一部由政委卢冬生率领进入远安黄茶院一带驻扎。同年10月,师党委决定以原荆当远独立团活动地区为基础,实行跨地区联合,在南(漳)(远)安边界的黄茶院组建“中共南安县委”和“南安县苏维埃工农政府”及其相应的群团组织,县政府机关设在黄茶院的曾积寨老屋中。在红三军独立师的支持下,县政府领导苏区人民进行反“围剿”斗争,在南漳、远安、当阳边界纵横出击……[详细]
  古夫甘氏老屋位于兴山县古夫镇平水村三组板舍。该建筑当地称为“星屋”,位于大岭山脚下,周围良田环绕,坐北朝南,该建筑面阔三间12.8米,进深三间,16.3米,占地面积220平方米,中为天井。砖木结构,屋面为小青瓦,两侧檐上有鸱吻,主体外墙为小青砖,内为板壁穿架梁。该建筑为自然条石、方石砌成的基础,正面石基高1.6米,大门上有檐,两侧为格字窗,窗上也有白灰制作的檐,大门上檐下有两方孔,孔中用砖制有“大吉”二字,窗门檐及老屋正檐及脊缘均绘有花草,且整个建筑用白灰粉刷。有七级打制条石垒砌的台阶进入大门,大门及两边门礅用石打制石礅,上有鱼、马、仙庙纹饰。大门正上有“旧学泽长”四字。穿过前厅进入天井,天井……[详细]
  宜都红茶厂是宜都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宜都市陆城街道办事处东风社区滨江大道47号,地处长江南岸。本体建筑由生产车间1栋、仓库3栋、桥河码头集散仓库2栋构成。总占地面积34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385平方米。生产车间及3栋仓库建于1951年,均为红(青)砖砌筑机瓦覆顶。1950年,中国茶叶公司在宜红茶区设立“宜红区收购处”,征用桥河巷9号、11号为毛红茶码头集散仓库。1951年,“中国茶叶公司宜都红茶厂”成立,由国家贸易部基建处中南分处主持设计,建设生产车间及仓库,并继续征用桥河码头集散仓库。宜都红茶厂生产车间内到目前还保留着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宜红茶精制设备生产线,形制完整,作为我国社……[详细]
  旧县岩屋群位于远安县境内沮河流域两岸丹霞地貌的悬崖峭壁上,上游北起南襄城,下游南止石头店,绵延63公里的陆相红层陡壁上散布着众多规模宏大的人工开凿洞穴和岩屋,主要由远安县旧县镇观东岩屋、泥水岩屋、洪家岩屋、董家岩屋、鹿苑寺岩屋、红岩村岩屋、鸣凤镇九子溪岩屋、花林寺镇片石山岩屋、三孔村三孔岩屋等9处岩屋群和一些零散岩屋共同组成,已探明188间。合称为旧县岩屋群。该岩屋群始凿于明末清初,为先民避难栖身和疏财屯粮之所。清嘉庆、道光、咸丰年间,为避白莲教滋扰,曾扩建增修达今规模。岩屋外壁现存1通“咸丰四年修”碑刻,4处岩刻铭文和内壁2处“咸丰二年”、“光绪买据”白灰题记等铭文题记为研究岩屋历史沿革、功……[详细]
  乐园公社旧址位于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乐园村三组。该旧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覃祥官被誉为“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1966年,村医覃祥官依托集体经济的力量和毛泽东时代强大的合作文化氛围,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率先在长阳乐园公社三大队实行合作医疗,《人民时报》头版报道,得到毛主席亲笔批示,“乐园经验”迅即在全国推广。此后,长阳坚持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从未间断。这种由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不仅是伟大的创举,而且对构筑农村卫生防御体系发挥保障作用,对于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价值。现存建筑为干……[详细]
  麻池革命旧址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麻池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边根据地之一。1931年2月24日,中共长阳县委根据湘鄂西特委的指示,成立“长阳县苏维埃政府”,地点设麻池,主席李金畲。长阳县苏维埃政府下设军事、肃反、土地、财粮、经济等办事机构,现存中共长阳县委旧址、长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长阳县军事委员会旧址、长阳县妇女协会旧址。中共长阳县委会旧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97.8平方米,为两层土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硬山顶。长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366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顶。长阳县军事委员会旧址,为两层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150平方……[详细]
  杨家河兵寨群。(1)李家寨(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杨家河村四组)。保护范围:东至东寨门前20米,西至西寨门前50米,南至山寨悬崖边,北至寨子围墙边。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东至东寨门前山脚与马家寨交汇处,西向外100米,南、北至寨下山脚。(2)白马寨(夷陵区黄花镇杨家河村六组)。保护范围:以白马寨中心为基点,南、北两面各向外延伸120米,东、西两面各向外延伸50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北起灰色塞山沟,东、西、南面以白马塞自然山沟为界。(3)大寨(夷陵区黄花镇杨家河村六组)。保护范围:以寨门为基点,向北延伸至与白马寨入0-汇处,向东、西延伸至大寨悬崖脚,向南延伸80米至大垭包……[详细]
  新改荒路记摩崖石刻位于宜昌市五峰湾潭镇茅庄村五组,石刻为清康熙癸酉年(1693)田舜年撰文刊刻。通高3.8米,宽2.4米,碑文方形外框为1.5*1.5米,石刻主题为“新改荒路记”。该石刻记载新改荒路的艰辛过程,并藉此阐述容阳(容美)肇宗起源及田舜年承绪以来擒叛、营建、料理、著说等业绩,系由容美司大小官员九十余人同立,1800余字。刻文所记对于研究容美土司历史具有文献史料价值。石刻方框凸陷明显,右侧落款中的“康熙”二字难于辨认,“新改荒路记”主题字迹清晰,其它记事小字较为漫漶。保护范围:新改荒路记摩崖石刻及周围一定范围。以石刻主体边缘为基准,向南延伸5米,向东、西、北各延伸3米。建设控制地带:以……[详细]
  镇江宫位于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桥河居委会正街的中码头下50米处。始建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占地面积约129.70平方米。镇江宫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三间,南带一偏房,进深三间,砖木结构,斗砌砖墙,硬山顶,小青瓦屋面,明间大门前设石台阶四步。镇江宫原是一处供奉水神、祈福行船的庙宇。由于中码头近在咫尺,过往船只停靠后必上岸进庙烧香拜佛。庙址中原供奉四尊龙王菩萨,后被“--”捣毁。民国时期,湖北省银行曾在镇江宫设立办事机构,为茶商汇兑银票。2017年进行了全面修缮。镇江宫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清代时期保存下来的文物建筑,位于渔洋河畔,见证了万里茶道——五峰茶叶集散地的繁荣与地位,对于研究万……[详细]
  五峰红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位于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正街 39 号。旧址坐东朝西,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内设天井、回廊连通,为悬山顶穿斗结构木质板装瓦房。占地面积 150.27 平方米,建筑面积171.72 平方米。为了扩大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红六军决定收复渔洋关、资丘以及长阳县城。2 月 10 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部与红六军主力从湾谭进驻五峰县城。军团总指挥部和军团政治部设在五峰镇街杜笑-,贺龙、柳克明随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部同住,汤慕禹和红六军军部住对面汤家面馆。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是见证我军历史重要的实体记录载体,保护好该旧址对于研究我党党史、军史、组……[详细]
  兴山抗战碉堡群由蔡家垭抗日碉堡及战壕、石板坡抗战碉堡及战壕、黑松林抗战碉堡及战壕、工作包抗战碉堡、泥耳垭抗战碉堡等组成,保存较好。1940年6月宜昌沦陷后,国民党军队为堵截日军进军川东而修筑了大量碉堡、战壕等军事设施,部分被毁,现存的设施主要分布在昭君镇青华村、金乐村、陈家湾村香溪河两岸地势险要的山上,扼守着日军由兴山进入四川的通道。为1943年至1944年期间国民政府第二十六军工兵营为防御日本军进攻重庆陪都而修建的防御工事。这固若金汤的军事设施虽然没有经历战火的洗礼,隐没于荆棘丛中大半个世纪,但可以让人们记住那段民族危亡的历史,见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实物,有极高的保护和利用价值……[详细]
  长乐城墙位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香东村,清代城墙。长乐城址坐东南朝西北,面积10万平方米。据《长乐县志》载:“长乐自雍正十三年改土后,乾隆元年设县,二年始凭山涧相势与筑期竣工。周围六百一十二丈,设三里四分,高一丈五尺八寸。平地二百八丈,山上四百四丈,高九尺八寸。城门有四。东曰曦和,南曰薰风,西曰昭化,北曰镇安。”城墙及城门均用-青砖和打制青石条砌筑而成。现存西北山岭城墙和曦和门城台。城墙残长200余米,残高0.5米至2米,宽1.2米至1.5米。羲和门城台高5米,拱跨3.25米,宽5.64米,内高3.5米。该城墙对研究鄂西地区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民族融合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详细]
  唐国政夫妇墓位于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锁金山村六组,墓主为唐国政,元末明初著名土家族军事将领。墓葬以条石垒筑而成,占地面积约147平方米。墓前有长方形石碑,正中间刻有“大明初敕封镇国将军唐公讳国政妣金老恭大人之墓”字样,墓碑为道光十六年重立,碑文记述主人生前战功。碑面172×72cm,面刻170×68cm。墓前有华表一对,上刻“贾迎河誌三千界”楷书对联,墓前有高约2米的拜台,拜台左右各有一旌华表,通高3米,宽0.32米,厚0.24米。唐国政夫妇墓是唐氏土家族源流实证,对于研究唐氏土家族源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保护范围:唐国政夫妇墓及周围一定范围。以墓葬主体为基准,东、南、北各向外延伸3米……[详细]
  枝枳坪红三军军部旧址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枝柘坪村。1931年2月末,红二军团决定集二、六两军共万余人于枝柘坪地区整训。3月下旬,根据中央指示,红二军团整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邓仲夏任政委。旧址为清代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324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为门厅,后为堂屋,中间夹一天井,两边辅以厢房,硬山布瓦顶,布局对称。枝柘坪整编诞生的红三军,不仅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也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红二方面军的基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该旧址是研究红三军孕育过程的重要实物。……[详细]
  城背溪遗址位于宜都市红花套镇吴家岗村东北500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为城背溪文化命名遗址。1983、1984年发掘。发现灰坑、灰沟。出土新石器时代石器有斧、锛、凿、球、网坠等,骨器有针、锥、钎等;新石器时代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夹炭灰褐陶次之,有少量泥质红褐陶,纹饰有绳纹、压印纹、刻划纹及镂孔,器形有罐、釜、盆、盘、碗、钵支座等。出土商代石器有斧、锛、凿、钺、拍等;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夹砂红褐陶次之,有少量泥质灰陶和黑陶,纹饰有绳纹、弦纹,器形有觚、瓮、罐、豆、灯座形器等。(第三批)……[详细]
  虎牙山盐运纤道位于宜昌市猇亭区虎牙滩村西100米。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荆州知府邱天英主持修建,同治十二年(1873),兵部尚书、湖广总督李瀚章为提高盐输入量增加税收以资弥补军费支出而重修。纤道位于长江北岸虎牙山下,东起鹰子坳,西至狮子头,全长约1500米,宽约2米,临江岸边有石柱护栏。纤道西螺丝山立有“重修宜昌府虎牙滩碑记”石碑一通,青石质,圭首,浮雕二龙戏珠图案。通高2.76米,宽1.07米,厚0.17米,碑文楷书28行850字,记李瀚章视察虎牙滩并拨款重修事。囗希钟撰文,王肇基书丹。(第三批)……[详细]
  万福垴遗址位于宜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周代遗址。南北长约980米、东西宽约575米,面积约56万平方米。2012年6月基建过程中发现铜鼎一件、编钟十一件,其中一件编钟刻有铭文“楚季宝钟厥孙乃献于公公其万年受厥福”。随后进行了发掘。出土陶片以夹细砂陶为主,少量泥质陶,陶色主要为灰胎褐陶、褐胎黑皮陶、灰黑陶、磨光黑陶等,纹饰以绳纹最多,网格纹次之,少量弦纹、暗纹、乳钉纹等,可辨器形有鬲、罐、豆、簋、盆等;石器有石片、石球、牌型器等;铜器有箭镞等。该遗址面积较大,内涵丰富,为研究早期楚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