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熊伯龙墓位于武汉市蔡甸区大集街九如桥村,清代墓葬。墓冢坐北朝南,圆形,封土堆高3米;墓碑高1.5米,宽0.65米,立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碑文为“皇清诰授中大夫谥学士前乙丑科榜眼熊公钟陵之墓”;外有墓园。熊伯龙(1616~1669),武汉蔡甸人,清代著名无神论者,顺治六年(1649)榜眼,历任国史院编修、内翰林秘书院侍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著有《谷诒堂全集》、《无何集》等。初葬于沌口薛丰堡龙窝掌,乾隆年间迁葬于现址。该墓保存较好,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详细] |
![]() | 中南局招待所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1953年2月,中南局公安部在此设立中南局-招待所,负责接待来汉的中央-和外国要员。毛泽东、刘少奇、罗瑞卿等同志都曾下榻此处。旧址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别墅式建筑,砖混结构。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第五批)……[详细] |
![]() | 魏宸组墓位于洪山区建设乡崇阳村魏家湾,时代为。2011年,魏宸组墓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青山桃园古井位于青山区青山镇街青园社区,时代为清。2011年,青山桃园古井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余家嘴遗址位于东西湖区柏泉农场,时代为新石器时代。1988年,余家嘴遗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钥匙墩遗址位于东西湖区柏泉农场,时代为新石器时代至西周。1988年,钥匙墩遗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尸骨墩遗址位于汉南区军山镇川江村,时代为新石器时代。为河边长条形土墩。采集有石斧、锛,陶片、网坠和动物化石,属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1988年,尸骨墩遗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胡咀村墓群位于新洲区阳逻街胡咀村,时代为汉代。2011年,胡咀村墓群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武汉白云洞位于江夏区八分山南麓,时代为唐。1983年,武汉白云洞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俄商新泰茶厂水塔(武汉市江岸区)。保护范围:俄商新泰茶厂水塔旧址及周围一定范围。以建筑外墙为基准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准,东南、西南各向外延伸30米,东北向外延伸42米至兰陵路南侧规划道路红线,西北向外延伸43米至洞庭街东侧规划道路红线。……[详细] |
![]() | 武汉轻型汽车厂办公楼位于硚口区古田五路17号,时代为。2011年,武汉轻型汽车厂办公楼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中分卫湾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镇中分卫湾村北,商代遗址。面积约5·7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米左右。采集有月牙形玉铲、玉璧、玉戈、铜戈及陶片。陶片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夹砂灰褐陶次之,有少量泥质灰陶和印纹硬陶;纹饰有绳纹、方格纹、弦纹、按窝纹;器形有鬲、罐、豆等。(第三批)……[详细] |
![]() | 张难先旧居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山麓。张难先(1874-1968),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逐渐转向支持民主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旧居系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张难先在民国政府任职时所建,又名“灵山窝”,单层砖木结构,张难先在此一直生活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研究辛亥首义文化的重要实物。(第五批)……[详细] |
![]() | 石瑛旧居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社区。石瑛(1878—1943),字蘅青,湖北阳新人。中国同盟会会员,曾任众议院议员、北京大学教授、国民党一大中央委员、南京市市长等。被誉为“民国第一清官”。旧居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欧洲十九世纪别墅式建筑,坐北朝南,二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908平方米,建筑面积326平方米,是研究辛亥首义文化的重要实物。(第五批)……[详细] |
![]() | 李汉俊墓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伏虎山西坡。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3年自行-。1927年12月被桂系军阀杀害于汉口。建国后追认为烈士。墓坐东朝西,为长方形,前有子女立的墓碑,四周砌有高约1米的围墙,占地60平方米。(第三批)……[详细] |
![]() | 洪山摩崖题刻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庆元元年(1195)荆南参军赵淳在洪山建东岩阁,将其所写《东山赋》、《东岩阁记》刻于山石上,同时就山坡上各处山石的天然形态和色彩纹理稍施斧凿,依其形状,分别命名“云根”、“云扃”、“伏仙”、“飞雪”、“栖霞”、“半霄”、“清肃”、“翠屏”、“堆云”、“狮子峰”等,并以多种书体将它们镌刻于山石上。(第三批)……[详细] |
![]() | 鸡公程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徐田村,商周、南北朝遗址。由一处城址和一处城外台地组成。城址平面呈椭圆形,南北长径约175米,东西短径约15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城垣高出周边1~2米,现存城垣顶宽8~10米。城外东南约100米处的“鲢鱼墩”台地上也分布有文化遗存。该遗址对研究武汉市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详细] |
![]() | 张森墓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卓刀泉。张森(1887—1928),辛亥革命时期参加革命,是北伐军著名将领,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也是北伐战争中去世的最高级别将领之一。(第四批)……[详细] |
![]() | 南桥位于武汉市江夏区贺站镇陈六村南桥港上。始建于元代至正九年(1349年),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修葺,东西向跨南桥港。单孔石拱桥,长36.7米,宽6.3米,拱跨6.9米,桥身外表砌以红砂石板,内以石块和黄土填充,大石板平铺桥面。券顶中部镌“至正九年乙丑春江夏南桥□□力鼎”,桥西南面嵌“康熙三十六年”青石碑一通。(第三批)……[详细] |
![]() | 面前畈遗址位于黄陂区棠乡楼子田湾村西150米,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4米左右。采集有石凿、斧和陶片。陶片以夹砂灰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有少量黑皮陶;纹饰有篮纹、弦纹、刻划纹、按窝纹及镂孔;器形有鼎、罐、缸、豆、盆等。属石家河文化。(第三批)……[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