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山寺大雄宝殿,泰州千古名刹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明代重檐庑殿建筑,为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式,是明朝设立的僧人管理机构驻地,横梁有明代墨书纪年,有明代彩绘遗存。今年已完成整体复建恢复原有规模。南山寺位于泰州古城东南的南城河畔,始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由铁心坚禅师所建,朝廷赐额“护国寺”。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改为禅寺,更名为“资福禅院”。宋徽宗崇奉道教,将寺院改为道观,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资福禅院改为了道观,名“神霄玉清万寿宫”。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恢复佛寺,升院为寺,名“资福禅寺”。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寺毁。绍熙年间(公元1190年-公元1194年……[详细] |
![]() | 周氏住宅(俗称99间半)地处市区草河头西侧,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周氏住宅建于清咸丰年间,建筑面积近2900多平方米。整座建筑群按4条轴线排列,由14个天井组成各自完整的10多个院落。宅内厅堂、账房、厢房、水井、花园、假山等一应俱全。整座建筑群青砖黛瓦、建筑工艺考究,木雕、砖雕、石雕美轮美奂,为泰州现存古民居之首。周氏住宅原主人为周彬,是地方富商。周家败落后将宅邸卖给了当时卸任回泰的广东盐大使吴希彭,吴希彭举家搬至周氏住宅居住。觉得当时此宅的部分建筑风水不好,是导致周氏家族败落的原因之一,因此,决定重新规划扩建。扩建时,拆除了原大门,将门的朝向改为斜向东南。门前增设了照壁,增加了……[详细] |
![]() | 陈氏住宅的宅主为泰州名门,位于五巷历史街区的四巷西侧。有面巷大门3座,仪门3座,腰门1座;主体建筑从前面第一进照厅往后,依次有厅屋、堂屋、厅屋、穿堂、堂屋前后6进。加上东边临巷的上厢房(一排草房、灶房)与西边的套房、下厢房,有房屋49间,院落10个,火巷2条,水井2口,共同组成一座体量宠大,布局规范而又富有变化的大家族民居群,占据了四巷西侧全巷近三分之二的空间,因而曾有过陈半巷之称。四巷陈宅建于封建社会晚期,但总体上仍能继承传统,体现居中为尊,主次分明;虽然所处空间较为狭窄,但布局严谨,功能齐全,上下厢房应有尽有;虽然院落大小不等,但多能因地制宜,变化灵活,处处恰到好处。尤其是简易大门、二道豪……[详细] |
![]() | 岳武穆祠位于泰州海陵区泰山公园内岳阜(也称泰岱,俗称泰山)之巅。明万历十年(一五八二),泰州兵备副使舒大猷以原泰山祠改建而成,奉祀岳飞(曾任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岳飞谥武穆。后改谥忠武。遗有《岳武穆集》)。大殿前有月台,殿外东、北、西三面有回廊相通。殿中供岳飞塑像两尊。万历三十一年(一六零三),泰州兵备副使张鸣鹗重建。因泰山山体滑坡、白蚁侵蚀,加上年久失修,相关部门经检测确定岳武穆祠为危房,二零零九年六月对该祠进行落架修缮复原,将沿用朱门、黄墙、筒瓦的江南寺庙风格,重塑祠内原供奉的十九尊岳王及其部下的塑像,碑廊上刻岳飞生平故事。岳武穆祠主体建筑被架空,其下新建占地四百八十平方米的单层建筑,内设文……[详细] |
![]() | 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处旧址位于江苏省泰州市陵园路122号。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鲁苏皖区游击副总指挥部设在这里。1939年至1940年,陈毅三赴泰州,在此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李明扬、李长江谈判,团结抗日取得成功。旧址原为西山寺(今泰州中学内),现存清构二殿。大雄宝殿,面阔五间21.5米,进深十一檩17.4米,硬山顶。前有月台,梁架有一斗九升斗拱。天王殿,面阔五间21.5米,进深七檩12.7米,硬山顶。梁架抬梁式,斗拱一斗六升、一斗九升。1998年陵园路拓宽时将天王殿移至大殿西侧,与之齐平。1995年4月,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处旧址被公布为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柱史坊原在泰州城中升仙桥南,1951年扩建公园时移至泰山桥西端,改作烈士塔前烈士牌坊,上镌“永垂不朽”4字。中门两边柱前后两侧,各有一座回人骑狮石刻作倚柱石。俗称“回子牌坊”。“柱史”即御史,该坊为蒋科为其父亲请封的牌坊,原立于蒋科宅第旁的升仙桥南街。1951年扩建泰山公园时,将该坊改成了烈士塔前烈士牌坊,分别镌刻“精忠报国”、“气壮山河”。该坊原为泰州城内最精美的牌坊,但现今该坊仅存基本的牌坊构建,所有雕花板都不存。但是该坊保存的胡人骑狮石刻是全省甚至全国少有的此类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1995年4月柱史坊明代泰州市……[详细] |
![]() | 单毓华故居是一栋民国时期两层砖木结构建筑,于1921年初修建,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单毓华(1883—1955)字枚叔,泰州人,法学家,为泰州现代名人,其资料编入《泰州文史丛书》。他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断案公平,人称“青天”;致力教育,慨助巨资,义举感人;生于泰州,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应县、州、府童子试,均为第一名。光绪二十五年人南京实业学堂。光绪二十九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法政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光绪三十四年回国,殿试中举人。先后任清大理院推事、天津地方审判厅厅长,上海震旦大学,上海法政学院、上海法学院教授,上海三吴大学法学院院长,上海律师。1940年汪伪政权成立,他坚守民族气节,称……[详细] |
![]() | 陈氏住宅的宅主为泰州名门。陈宅建于四巷西侧。有面巷大门三座,仪门三座,腰门一座;主体建筑从前面第一进照厅往后,依次有厅屋、堂屋、厅屋、穿堂、堂屋前后六进。是一座体量宠大,布局规范而又富有变化的大家族民居群,占据了四巷西侧全巷近三分之二的空间,因而曾有过陈半巷之称。2019年3月,四巷陈氏宅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位于该市海陵区稻河历史文化街区。明末清初风格,建筑面积五百八十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清代归戈氏。大门东向,两侧有八字墙,仪门下置石鼓,内设垂莲柱;厅屋南向,硬山屋面,面阔三间 10.55 米,前带船棚卷用荷叶墩、栌斗等雕刻构件,进深七檩 6.7 米,脊檩高 4.9 米,占地约200 平方米。保存完好。……[详细] |
![]() | 涵西街戈氏宅大门东向,两侧有八字墙,前临草河。仪门一间,将军门式,有内外门楼,设垂莲柱,下置石鼓。主体建筑两条轴线,东边有照厅、厅屋、堂屋。西边为两进堂屋,最西边还有花园、水池及廊屋,2012年进行全面修缮。2019年3月,涵西街戈氏宅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泰州城遗址位于泰州市海陵区环城河,为宋—清古遗址。泰州城遗址包括望海楼公园内的城池土基、南宋水关遗址和凤城国际东边的南门水关遗址。泰州,古称海陵,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置县,南唐升元元年(937)在此间设置泰州。泰州城河自后周显德五年(958)起算,迄今已有一千零五十一年历史。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拓至深约4米,宽约15米。理宗宝庆二年(1226),将城河四角的月河扩宽加深,使其达到原有的两倍。历代多次疏浚,成为盐运和南北货运的必经之地。城墙遗址残长81米,上宽约12米,下宽约25米,高约6.3米。据史书记载,泰州城墙始筑于南唐昇元元年(公元937年),后屡有修圯,明洪武三年(13……[详细] |
![]() | 北山寺,又叫北山开化禅寺,坐落在市区城北,扬州路北侧,北山寺为唐朝宝历元年(825)王屋禅师所建,历经千年风霜,至民国初,北山寺仍有头殿、二殿、大雄宝殿及大悲楼四进顺序耸立。如今以其重修的大雄宝殿独揽寺誉,庄严壮观里透显出北山寺曾经的辉煌。经过历代扩建,寺庙规模宏大,佛殿高耸,据传寺内有百尺高塔及百口水井。1940年初,二殿被日军飞机炸毁,1960年拆除大悲楼,1984年后陆续拆除头殿和大部分寮屋,现仅存大雄宝殿。北山寺曾位列泰州九大丛林之一,2002年与寺内古井“卓锡泉”合并公布为江苏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宫氏住宅位于泰州公园路104号。宫氏为明末至清代泰州望族。宅南向,今存东西两条轴线各4进,占地约1500平方米,是保存较完好的进士宅第。东部主体建筑有厅、堂屋.均为硬山屋面,青砖小瓦。厅屋为明代建筑,面阔3间12.25米,进深7檩8.5米,脊檩高6.35米,抬梁式屋面,圆作,用料粗大,瓜柱处用荷叶墩、护斗、抱梁云、山雾云等雕刻构件,柱头有卷杀,柱下垫白色大理石覆盆石础。室内斜铺方砖地坪,装有屏门。明间隔扇门,隔扇上夹堂板刻成透空海棠形。厅前天井方形块石铺地,偏西有古蜡梅一株。堂屋3进用材较小,面阔3间,前檐下设廊,柱下垫木板,穿斗式梁架,均为清式建筑。西部4进,体量较小,均3间硬山顶。为江苏省……[详细] |
![]() | 1984年泰州市文物普查时,在南门高桥外滕坝街居民王兆祥老人的房屋南墙壁上发现了林则徐在清道光十五年七月二十八日立下的《扬关奉宪永禁滕鲍各坝越漏南北货税告示碑》,据专家鉴定,此碑系林则徐1835年任江苏巡抚时所立。林则徐在清朝道光十二年至十七年任江苏巡抚时,曾两度亲临泰州巡查税赋情况,当时的州府违反朝廷规定,在滕坝、鲍坝等地滥征货物税,一些商民为了反抗苛捐杂税,盘越滕坝、鲍坝进行避税,令巡抚大人伤透脑筋。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林则徐饬令在扬关的各关卡口书写张贴告示,严查重处偷漏关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滕、鲍各坝税收秩序有了明显好转,为了永远禁止在滕坝、鲍坝绕越偷漏税收,林则徐在泰州滕……[详细] |
![]() | 税东街明清住宅又名蒋科宅第,位于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税东街112号,建于明万历年间,为隆庆进士、监察御史蒋科旧宅。建筑以火巷分隔为东西两路,西路为明代所建,原有大门、楠木厅、穿堂和柏木楼四进,现存后三进,均为面阔三间的硬山顶建筑,东路为清代所建,存大门、方阁、堂屋和花园等。现存蒋科宅第由东西两部分组成,中间以长火巷相隔,原建筑的大门在西侧的楠木厅之前。西宅旧为四进,每进三间,同在一个中轴线上,旁有厢房,均为明式建筑。?东部为清代建筑,系属花园。园之西南有方阁两层,歇山顶,飞檐翘角,底层南东两边设廊,楼层东南北三面皆窗,登临可观全园景物。……[详细] |
![]() | 崇儒祠:位于五一路,光孝寺旁。是为了纪念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奏请朝廷兴建的祠堂。原有东中西三路建筑,现存中路四进,除第一进为复建,其余三进皆为明代古建。明万历五年(1577)为祀明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所建。祠南向,现存四进,全为硬山顶,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第一进大门,第二进立本堂。第三进“乐学堂”为明式建筑,面阔三间10.50米,进深七檩6.05米,高5.50米,硬山顶。用材粗大,复盆式石礎。第四进贤人堂。第二进东墙嵌有明万历《重修心斋先生祠记》碑一通,碑青石质,高2.52、宽0.9米,文24行,满行64字,楷书,万历巳卯泰州知州吴道立。西侧有兴化李春芳撰《崇儒祠记》碑一通。1986年大修,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