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辽宁省 > 锦州市 > 北镇市旅游

北镇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医巫闾山古称于微闾、无虑山,今简称闾山,是阴山山脉余脉。屹立于辽宁省北镇市境内。山势自东北向西南走向,纵长四十五公里,横宽十四公里,面积六百三十平方公里,名峰五十余座,最高峰──望海峰海拔866.6米。医巫闾山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文献记载,医巫闾山是舜封全国十二大名山之一;又是全国“五岳五镇”十大名山之一。《全辽志》载:“山以医巫闾为灵秀之最”,誉为东北三大名山(医巫闾山、千山、长白山)之首。医巫闾山从历史上就以寺院为中心形成了玉泉寺、大阁等十几个相连的景区,每个景区都占据着一个或数个有名的山峰和古刹;又都有碑刻记述着它周围的山峦形势和庙宇的历史。每个景区都以各自的特点标新立异。诸景区中尤以核……[详细]
  大市镇边堡城址,位于北镇市大市乡大一村,是阜新、义县、北镇三地的交界处,南距广宁城25公里,这里四面环山,为兵家必争之地。镇边堡城坐北朝南,为长方形石砌城墙,南北长312米,东西宽215米,周长1054米,面积6.7万平方米。城墙残高3.8米,底部宽3.3米,顶部残宽2.7米。墙基内外包砌一层石头,中间夯土。城墙四角各设有方形角楼一个,南面墙中部辟城门,宽5米。门额上刻有“镇边堡”三个字,城门已毁。明代在北镇地区设置广宁卫,使广宁成为了辽西乃至东北的统治中心,正统七年(1442年),由辽指挥佥事毕恭主持修建镇边堡,该城堡位于辽西长城沿线镇夷堡和镇静堡之间,西北为魏家岭关口,西部为辽西长城北镇段……[详细]
  新立辽代建筑遗址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富屯街道新立村樱桃沟村民组西北约100米的黄土台地上,在北镇市区西北约8公里。这里地处医巫闾山中段东麓的“三道沟”沟内,遗址所在黄土台地背倚骆驼山,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季节性小河,周围群山环抱,风景殊绝。整个台地经过了全面考古勘探,北部为一组大型建筑址,南部为规模较小的附属建筑。北部建筑址的西南侧发现一座巨型墓葬(编号新立M1),全长84米;建筑址北侧发现一座大型墓葬(编号新立M2),全长约44米。两座墓葬与北部建筑址紧密相邻,最近处均不足10米。新立辽代四合院建筑北部新发现一座大型墓葬(新立M2),通过探沟解剖可知,M2墓道上口宽约6米,方向172度,墓道两壁用……[详细]
  北镇清真寺位于北镇市广宁镇城东南部,东、南、西三面为居民住宅,北距国道102线80米,寺后为居民街道。清真寺座西朝东,南北38米,东西37米,占地面积1,406平方米。建有山门、卷棚、正殿、望月楼、阿訇室、沐浴室等建筑十三间。卷棚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为大木架结构。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卷棚式建筑。望月楼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呈方形,通高19米。分上、下二层,为重檐盔顶阁楼式建筑。其它建筑为后期重建,保存较好。该寺对研究和考证北宁伊斯兰教的历史及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真寺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清嘉庆三年(1798年),以乡老杨玉珍为首的回教徒对清真寺进行大型维修,……[详细]
  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活动旧址位于北镇市沟帮子经济开发区铁路中学(前扶轮小学)院内。东为中学校园,南为沟帮子铁路机务段所在地,西、北为居民住宅,地处人口密集的生活区。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活动旧址位于沟帮子经济开发区铁路中学(前扶轮小学)院内,是四栋二十八间的硬山式建筑,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活动旧址座北朝南,南北长32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1280平方米。为四合院式建筑,有前室、正房、东西厢房等建筑二十八间,均为英式瓦房建筑。正房为7间,进深为6米。正房两侧各建有二间耳房。前室为7间,进深为6米,中间开一门,两侧原作为教室。东西厢房各为7间,24米,进深6米。在耳房与东西厢房之间,东西各设一拱……[详细]
  乾州城址位于北镇市广宁城西南的北镇庙前200米处。始建于辽圣宗乾亨四年(982年)十一月,是为奉侍辽景宗皇帝耶律贤之乾陵而建。1983年经北镇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乾州城平面呈长方形,全部用夯土板筑,南北长1100米,东西宽625米,周长3450米。现城墙虽颓坍,但仍清晰可见隆起的土楞。城东北部仍保留有一段东西长60米,存高1.5米的墙基址。经勘查,该墙底宽3.5米,夯层厚11厘米,夯筑坚实。城内地势平坦,表面散布有大量的沟纹砖、琉璃瓦和陶瓷片等。尤以南半部最为丰富。文化层厚约1.5米,在城东北部200米处发现有窑址两座。窑址附近堆积有大量的琉璃瓦、筒瓦、板瓦、瓦当、滴水及吻兽等半……[详细]
  三道沟辽代重要遗迹区,位于北镇市富屯街道办事处当地人称三道沟的山谷及骆驼山及铧子山之上。是为辽代显陵范围内的主要墓葬区及建筑遗址,遗物分布区域,为北镇境内的重点文物保护区域之一。三道沟为西北向东南走向,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3公里,分布面积18平方公里。自1980年以来,经考古调查,在其范围内先后发现有新立辽代建筑遗址、骆驼山遗址、偏坡寺遗址、新立石刻、偏脸地遗址、滴水寺遗址、刘家园子遗址、小石棚遗址、樱桃沟东坡遗址、洪家墓等墓葬遗址10余处,其中发现辽墓2处,建筑址及石刻9处。特别是偏坡寺遗址发现有大型建筑基址群和用石砌筑的城墙达750米,经专家考证为辽代显陵之主陵区所在地,而新立辽代建筑遗址……[详细]
  二道沟辽代重要遗迹区,位于北镇市富屯乡当地人称二道沟的沟谷及医巫闾山绝顶的西山之上。是为辽代乾陵范围内的主要墓葬及建筑遗迹遗物分布区域,是北镇境内重点文物保护区域之一。二道沟为西北向东南走向,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3公里,分布面积30平方公里。自1956年以来,经考古调查,在其范围内先后发现有龙岗子墓群、孙屯墓群、琉璃寺庙址、琉璃寺西山遗址、望海堂遗址、石桥子遗址、龙岗子东坡遗址、龙岗子南山遗址、龙岗子西坡遗址、龙岗子西南山遗址、慈圣寺庙址等达11处,其中发现辽代墓葬10处,建筑址9处,疑似墓葬3处。特别是在琉璃寺庙址发现有大型建筑基址群和用石砌筑城墙达530米。经专家考证为辽代乾陵之主陵区所……[详细]
  小阁石刻,位于北镇市河洼村北一座孤山上。据考证为辽代石刻。石刻在小阁庙宇遗址后的一座山峰崖壁之上。山峰顶部有一人工砌筑的平台,平台南北长7.5米,东西宽4.5米。平台东侧有24级台阶可通其上。台面表面暴露有砖瓦等建筑饰件,也发现有开凿的圆形柱础坑。在平台北部自然凸起的崖壁上,面南开凿一长方形佛龛,龛内浮雕有石佛像三尊。头螺髻,面目圆润而慈祥,耳宽大而垂肩,身披袈裟而袒胸,盘脚坐在石座之上。中间一佛两侧各雕一立胁侍,作阿难像。石刻造像粗扩而简练,从其造型和排列形式考查,当为辽代石刻。在该石刻北50米处的凸起崖壁上,另凿有两个佛龛,其内浮雕有观音站像。在观音像前平坦石面上,雕有一方形跪拜石。跪拜石……[详细]
  田园子辽代石刻位于北镇市观音阁街道办事处田园子村南石佛寺庙址西部崖壁之上,为辽代早期石刻。石刻,位于石佛寺庙址西部的崖壁之上。石壁南北长8米,高2.4米,其上有人工开凿的佛龛。龛南北长5.2米,高1.8米,深0.2米,龛内浮雕有五尊佛像,其中三尊坐佛、二尊立胁侍,南部一佛高1.8米,宽1.15米。中间一佛高1.95米,宽1.1米,两侧各雕一立胁侍,高1.8米,宽0.56米,作阿难像。北部一佛高1.85米,宽0.85米。三尊坐佛头部作螺状鬓,身着袈衣,盘腿坐在莲花座上。所有佛像线条流畅,面目清晰,雕刻古朴而粗犷,各佛造型及排列形式与辽代砖雕相似,故考为辽代雕刻,并保留有渤海风格。五尊佛像因长年风……[详细]
  鼓楼位于北镇市城内中心,原为辽代显州城南门,明代扩地时保留下来。辽东总兵李成梁、马咏曾先后做过点将台,清代改为鼓楼,为二层单檐歇山式,占地625平方米,大木架结构,重檐建于楼座之上。鼓楼的台基为砖砌,东西长24米,南北宽20米,高8米;楼的上部有女墙,中有券门,门洞高6米,宽4.5米;北面有门,内有40级台阶可上楼台;台上正中为两层0,高8米,有梯可攀。清末民初曾屡加修葺。1929年(民国十八年),在南北两面新添“幽州重镇”、“冀北严疆”八个大字。北镇鼓楼对研究明代钟鼓楼的建筑结构、形式,有重要价值。它与其南侧30米处的李成梁石坊遥相呼映,成为著名的旅游场所,游客络绎不绝。曾是辽代显州城和金代……[详细]
  龙岗墓群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富屯乡龙岗子村,于2013年3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岗墓群已发现的墓葬共三座,其中1970年发现两座,1975年发现一座。三座墓均已被盗严重。1970年发现的两座墓葬出土了墓志,据此认定为耶律宗政与妻子合葬墓、耶律宗允墓。1975年发现的墓葬中有壁画。1970年发现的两座墓葬,墓志中提到了辽显陵和辽乾陵,为研究辽显陵、辽乾陵的位置提供了线索。有研究者认为龙岗子村的琉璃寺就是辽显陵的所在。目前,耶律宗政墓对外开放,但保存不善。……[详细]
  张作霖家庙坐落在辽宁省北镇市高山子镇赵家村,始建于1923年,1925年竣工,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围墙用青砖砌成,筑有城墙式垛口,四角有瓮圈型的双层炮台,东西有大门和边门。现今院内仅存有两块曾经断成几节,后来又修复在一起的石碑,及石碑前的两个斗式旗杆。院落北面已改为小学,靠西边有几行教室,东边作为操场。……[详细]
  琉璃寺西山遗址保护范围:建筑遗址墙外墙基外1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50米,南20米,西90米,北30米以内为二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北镇天主教堂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北镇街道成忠诚花园小区院内。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由法国传教士亿若翰修建,2014年被辽宁省政府确定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教堂坐北朝南,为砖石结构法式建筑,最前为5层钟楼。整体呈长方形,其中南北长24米,东西宽9.4米。……[详细]
  北镇基督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由英国牧师亨维里主持修建。最初建于广宁城内什字街,称福音堂,但后来被义和团烧毁。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亨维里在城东门里购置土地,重建基督教堂及附属建筑。中华人民共和中成立后,在基督教堂原址上建北镇高中。1967年以后,教堂基址被原六十四部队野战医院占用,而后教堂交由历任部队占用至今。教堂南北长28米,东西宽36米,占地面积1008平方米,为砖石结构的英式建筑。面阔28米,进深16米,底部用三层条石做基。上层用青砖砌筑,为圆形窗,人字梁。上覆灰瓦。正面东侧建有钟楼一座,楼下置一门,面阔6米,进深5.5米,与教堂相通。教堂内设有大厅和讲堂……[详细]
  新立石刻,又称狮子岩。疑似为守卫辽代陵寝而建。新立村东独立山峰上,东西南三面陡壁,北面可攀。两段甬道,二道石门之后可达平台。平台后部石筑房身,据说曾是三间座南面北的卫士房,紧靠卫士房后为山寺石壁,有两间座北面南的殿堂,现存的石壁上有一佛二菩萨坐像浮雕,佛两侧各有一侍。平台四周的砖墙垛口尚存。高台远眺东南,县城双塔、鼓楼、万紫山尽收眼底。西北望去,望海诸峰一一在目。高台下通山大路可由北面--。平台居高临下,四面陡壁,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台南下部,巨石如狮,故称狮子岩瞭望台。保护范围:以新立石刻平台中心为基点,东20米,南、北各40米,西3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40米以内为Ⅰ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