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旅游

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西山坪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城区太京乡葛家新庄村北1公里。是一处仰韶文化早期的大型居住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暴露有灰层、灰坑、墓葬和白灰面居址。1986--1987年发掘,下层为西山坪一期,上层为西山坪二期。一期石器为砾石打制,有尖状器、斧形器、铲、砍砸器、石坠等;骨器有针、锥、凿、锯;陶器多为夹砂红、灰褐陶,手制,饰交错绳纹,彩陶纹样有红彩宽带纹,器形有圜底和三足钵、圈足碗、平底筒形罐、三足罐、小口鼓腹罐。二期石器多为磨制,有凿、研磨器等,陶器有夹砂红、灰褐陶,饰绳纹、乳钉纹、附加堆纹、戳印纹,器形有平底钵、三足筒形罐、三足鼓腹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新石器时代早期文……[详细]
  肃南皇城城址位于肃南县东滩乡皇城村东侧。分南、北两城,相距200米。南城平面略呈正方形,东西长32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96000平方米。南墙正中辟门。四角筑四棱台体角墩,东、西、北墙各筑马面5个,南墙筑马面4个。城外有护城河两道,外河宽9米,内河宽10米,两河之间四面各筑烽火台5座,间距40米,为军事防御性设施。城内有建筑遗迹,平面呈“工”字形,高出地面1米左右,南北纵长68米,四角各存一圆形柱础,残存有瓦当、鸱吻、残碎脊片和红、绿琉璃瓦片等。北城平面略呈正方形,长395米,宽390米,面积154000平方米。南墙辟门,城内东北部筑有内城,城外有护城河一道。城墙均为夯土版筑,夯层厚约0.……[详细]
  王仁裕神道碑王仁裕,字德辇,五代时秦州长道人,其故里在今礼县石桥镇斩龙湾村。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后周进位太子少保,病逝后诏赠太子少师。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后周显德三年(956年)病逝开封宝积坊私第。时隔16年之后,由嫡孙秘书郎王永锡护灵柩归葬故里;有隔13年后,即宋雍熙元年984年)由时任宰相的王仁裕门生李昉撰文,张贺书丹并篆额,王永锡立碑。王仁裕神道碑,有碑首、碑身、碑跌三部分组成。碑首、碑身由一整块巨石雕成,通长3.05米,宽1.14米,厚0.4米。碑额篆“周故太子少师王公神道碑”,碑面中间阴刻楷书碑文,自右向左竖列36行,每行71字,共2500余字。碑文书法苍劲秀丽,刻工……[详细]
  艾黎与何克陵园位于山丹县城南门外,仿西式建筑。陵园南北宽43米、东西长64米。主要为照壁、综合碑、墓、纪念碑等。正前面为大理石帖面的照壁,面外嵌有楚图南书写的艾黎与何克陵园园名,里面镶嵌了-题写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13个镏金字。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墓坐落在平台中轴线上。墓后矗立着象征友谊的纪念碑,正立面呈桃形,下部圆龛内树有甘肃省人民政府敬献、上镶国际主义精神永放光芒字样的石碑。乔治.何克1945年7月在该校任职期间不幸以身殉职,葬于山丹河北岸的培校校办工厂院内,始为何克墓。1979年、1985年,曾根据有关精神两度扩建修缮,成为现在规模。1987年12月路易.艾黎逝世后,其骨灰即安……[详细]
  罗家尕塬遗址位于临夏市南龙乡罗家湾村东北侧。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6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2米,暴露有灰坑、房址、窑址和墓葬。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泥质和夹砂红陶罐、钵、瓶、瓮等残片,多饰绳纹,彩陶纹样有黑彩勾叶圆点纹、弧线三角纹、带状网纹;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泥质和夹砂红、灰陶壶、罐残片,多饰绳纹、附加堆纹,彩陶纹样有黑、红彩锯齿纹、葫芦网格纹等;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泥质和夹砂红陶罐、瓮,多饰绳纹,彩陶纹样有黑、红彩折线三角纹、漩涡纹等。另采集有齐家文化的双大耳罐、侈口鼓腹罐和辛店文化的单耳杯、双耳罐、双袋足鬲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详细]
  佛爷庙—新店台墓群位于敦煌市五墩乡新店台村南1000米。是一处汉、晋、唐三代墓葬集聚的大型墓群区。面积约2400万平方米。地表可见较多封土,暴露出墓道,少数家族墓有以砂砾石堆积的圆形茔圈。1979、1981、1987、1995年四次共发掘墓葬900余座。晋墓以斜坡墓道土洞墓居多,少数为穹窿顶砖室墓,有画像砖墓,画像内容主要为神话传说故事和生活场面。出土物以陶器为主,亦有少数铜器、玉石饰物等。唐代墓多为平面方形仿木结构单室砖墓,覆斗顶,墓壁有模印画像砖,内容有出行、牵驼、四神等,随葬品有灰陶罐、镇墓兽等。墓葬保存较好,是我省最大的古墓群区。墓葬时代序列清楚且连续,对甘肃汉唐考古、汉唐史研究和美术……[详细]
  苏家峡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中山乡东部苏家峡水库东西两侧的台地上。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距大地湾遗址7.5公里。东侧遗址断崖上随处可见散落的红陶残片,文化层厚约3米。文化层大约分三层,上层分布着瓷片、瓦片等,中层分布大量夹砂红陶、灰陶残片,多饰绳纹、弦纹等,下层分布若干处灰层、烧土颗粒等。附近断崖及村民院落中暴露多处白灰面,有的长达5米。西侧遗址主要分布在苏家峡村六队附近陈家沟旁朝东的断崖上,文化层厚约1米,在断面南端最下部有近20米长的灰层,曾出土石斧、石刀、石凿、人面形研磨器、纺轮和红陶单耳罐等。该遗址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据采集到的标本特征分析属……[详细]
  仇池国遗址位于西和县大桥镇仇池村。据《水经注》、《仇池碑记》(见《陇右金石录》)、《资治通鉴》记载:汉建安十六年(211),氐族杨氏以此为据点建立了前、后仇池国,国号“百顷”,经晋到隋六个朝代,灭于隋开皇元年(581),传世十八位,立3主,统治386年,南北朝时曾统辖陕、甘、川三省边境六郡十八县。仇池原名仇维山,因其上有池改称“仇池”,又名“百顷城”。该位于仇池山,其山为西北—东南走向,海拔1793米,其山四面陡绝,三面环水,壁立千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誉,地势十分险要,为历代兵家所据,面积约4.8万平方米。历年出土有石碾槽、铜戈、匕首、驽机、镞和釜等。原城址已夷为平地,但现存遗迹对研……[详细]
  红沙堡城址位于民勤县新河乡泉水村东北500米。是一座土筑古城。分内外城,内城为汉代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长250、宽160米,面积40000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高15米,基宽6、顶宽2米,夯层厚0.08--0.1米。南面开门,门宽10米,门外有瓮城。瓮城呈方形,边长63米,墙基宽4、高7米。明万历九年(1581)在瓮城东、西两侧筑围墙,并利用内城南墙构成呈外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80米、东西宽160米,面积28800平方米。城墙夯筑,基宽4米,高12米,夯层厚0.1--0.2米。城内外有汉代灰陶片、五铢钱、石磨及明代黑、褐、白釉瓷碗、罐等残片,有些瓷片上有“大明皇帝”题款。城址保存较好,对……[详细]
  阳坝城址位于卓尼县卡车乡阳坝村。又名石堡城、石仞城。城依势而筑,三面临水。土石混筑。城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周长约3000米,南北宽约650米,东西长约850米,面积552500平方米。现南墙残长135米,北墙残长约120米,南、北墙垣夯筑,东、西墙借天然石岩、山崖及夯筑在石壁间的墙垣构成,基宽6.5米,残高3.5--6.5米,夯层中夹树木条、鹅卵石,夯层厚0.1--0.12米,现南门墩尚存。城东洮河东岸山脊上有烽燧遗址及护城墙,城南洮河西岸山顶有4座烽火台及壕沟。城内出土有唐天宝八年(749年)秋七月二十日记的八棱《石壁战楼颂》碑刻、模印画像砖、彩绘骆俑及唐代钱币、兵器、铜镜等。城址保存较好,……[详细]
  窦家坪遗址位于平凉市静宁县贾河乡窦坪村窦坪社,东靠公路,南距宋家崖湾200米,西接窦坪社,北临海子河,遗址长约300米,宽约283米,面积约8.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6—1.7米。暴露有窑址、白灰面居址。遗址内包含三种文化类型:一是器形有盆、钵、重唇尖底瓶。采集有泥质和夹砂红陶、橙红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绳纹、篮纹,彩陶饰黑彩弧线三角纹、圆点纹,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二是器形有小口尖底瓶、盆、钵,采集有泥质红陶和橙红陶片,器表素面或饰刻画纹,彩陶饰黑彩漩涡纹、水波纹、弧线三角纹,属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三是器形有双大耳罐、缸、壶、玉铲,采集有夹砂灰陶片,饰绳纹、附加堆纹,属齐家文化遗存。198……[详细]
  包家寨会议旧址位于庆阳市合水县蒿咀铺乡张举源村,坐北朝南,院落东西长约42米,南北宽约16米,占地面积约670平方米,现存窑洞7孔。193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和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在此召开了联席会议。会议作出撤销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恢复红二十六军,建立四十二师;开辟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立陕北、陇东、关中3路游击区等重大决策,并决定建立庆阳、合水、延安、安寨4支游击队。包家寨会议确定了陕甘边地区革命斗争的战略重点和根据地发展的基本格局,成为陕甘边区革命斗争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在西北革命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毛泽东后来十分赞赏地说,刘志丹创建的根据地,用了“狡兔三窟”……[详细]
  白山堂古铜矿遗址位于酒泉市金塔县大庄子乡新八分村东北50千米处,古铜矿遗址分布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82米,东西宽约185米,总面积约27925平方米。在遗址中心位置遗存有新石器时期的原始矿井一处,南北长19.7米,东西宽9.1米,深4.8米,矿井壁面有原始工具凿挖的痕迹。四周散见铜矿石和早期凿挖矿井使用过的石凿、石锤、石斧、石刀等工具。地表残留有少量的红陶残片。 在矿井东南约200米处的1座丘陵山上发现大量用于打制开矿的硬石块,并在山坡地带发现打制石器。初考为四坝文化时期铜矿遗址。 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古代冶铜业的萌芽和发展状况提供了很好的依据。该遗址为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 2010年公……[详细]
  陈春堡文昌阁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陈春村五组,平面呈凹字形,面阔3间,进深5间,南北11米,东西8米,面积88平方米,通高14米。为3层重檐歇山顶过街阁楼,1层明间为过街通道。2层周围有廊、置木质地板。建筑整体1层面积较大,3层歇山楼阁为装饰性建筑,体态小巧轻盈,地方特色明显。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春堡三官庙位于陈春堡文昌阁东侧,始建于明代,现存三官庙及北厢房。三官庙坐东向西,南北长20米,东西宽6米,高6米,面阔3间,进深1间,面积约120平方米,前出廊,歇山顶式,殿内壁画色泽清晰,保存较完整。北厢房面阔3间,进深1间,前出廊,为硬山顶建筑,檐部彩画和墙体残存壁画、人物、鸟兽、花卉彩绘精致……[详细]
  牛门洞遗址位于会宁县头寨子乡牛门洞村。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半山、马厂三种类型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暴露有墓葬、灰坑等。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陶片为泥质、夹砂红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绳纹,彩陶纹样有橙、黄、五彩纹、鱼纹、鸟纹、圆圈纹、漩涡纹,器形有盆、碗、罐等;半山类型的陶片为夹砂红、灰陶,多饰附加堆纹,彩陶纹样有锯齿纹、水波纹、葫芦纹,器形有罐、钵、盆、瓮等;马厂类型的陶片为夹砂红、灰陶,饰粗条附加堆纹,彩陶纹样有圆圈纹、螺旋纹、波折纹、编织纹,器形有瓮、壶、单把筒形杯、石臼、石祖等。遗址保存较好,内涵丰富,不仅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分布区域有重要价值,而且也是研……[详细]
  玉山寺石窟位于镇原县彭阳乡刘大夫村南200米。共有5个洞窟,保存石造像82身。1号和5号窟仅存残龛,2至4号窟保存较好。2号窟平面呈长方形,宽4.1、深5.8、高2.95米,主佛像已毁,两壁各有二排5个圆拱浅龛,上排龛内均雕半浮雕佛像1尊,下排龛内均雕文仕造像1尊。3号窟平面呈长方形,宽4.5、深6、高3.6米,两壁均凿有三排圆拱浅龛,上两排每龛有1坐佛,下排有武士像。4号窟为长方形,宽4.1、深5.8、高2.9米,主像已毁,两壁各有两排圆拱浅龛,上排龛内均有半浮雕佛像1尊,下排龛均有造像1尊。其造像风格丰满秀丽,细腻逼真,栩栩如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保存较好,对研究宋代石窟特征和佛教……[详细]
  双堡子沟遗址 位于庄浪县南湖镇双堡子沟。包括两个地点:Ⅰ号地点和Ⅱ号地点。Ⅰ号地点位于南湖镇南约5KM的双堡子沟公路桥旁,秦(安)隆(德)公路97KM处华沟塬下;Ⅱ号地点位于双堡子沟公路桥0.5KM处的搭连崖,Ⅰ号地点西北约0.5km处。两个地点均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时代均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该遗址共发现石制材料25件,剔除残片和断块各2片,计石制品21件,分为石器、石核和石片三类。其中,石器13件,以刮削器居多,还有凹缺器、尖状器和雕刻器各1件。石核和石片共8片,均由锤击法产生。从双堡子沟含石制品的同层,搜集到哺乳动物化石共20余件,分属最后斑鬣狗、蒙古野驴、普氏野马、鹿、羚羊和原……[详细]
  贾坛故居,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东大街古钟楼社区。贾坛,武威人,字杏卿。湖南长沙人,随家迁至武威,以擅长书法而知名。能书善画,酷爱金石文物,解放前后曾对保护武威文物作出过贡献。故居建于民国19年(1930年),东邻武威六中,南为区医院,西靠大云寺,北依武威酒厂。南北长约40米,东西宽约30米,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该故居为土木结构,分内外两院,外院由街门,倒座和东西厢房组成。街门面阔一间,装板上有“望春长沙”字迹,倒座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出廊,厢房进深一间,面阔三间,前出廊。后院有垂花门,东西厢房和堂屋组成,堂屋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前出廊,为两层楼阁式。院内砖雕、木雕非常精致,代表了当时的雕刻……[详细]
  寺儿湾石窟位于靖远县北湾镇天字村东北2公里。又名红罗寺,窟凿于红砂岩崖面上。创建于唐,清康熙、嘉庆年间重修,原有6窟,现存1窟,为平顶式,坐东向西,窟内有石雕一佛一菩萨和唐代造像释迦、伽叶、阿难、观音、力士、天王、十八罗汉等泥塑像66尊,高0.03--0.2米。窟门为砖券拱结构,上方有木结构小阁一座,出檐处为斗拱木雕,为清康熙十二(1674)年增建楼基。北崖面上有北魏佛龛一处,距地表高2米,内有浮雕残迹,配殿和山门毁于清同治年间。窟前留有残碑半块,高1.1米、宽0.81米,残存133字,记载石窟建立经过,又有清乾隆二十七(1762)年碑两通,阴刻于南面石窟前半壁红砂崖上。保存较完整,对研究唐代……[详细]
  红山魁星楼位于高台县罗城乡红山村村委会院内。它是明永乐十二年(1414)建造在沙湾堡城东南角角墩上的建筑物。角墩边长16.5米,高7.5米。角墩正中筑魁星楼,楼体通高9.8米,土木结构,六角明柱、六角暗柱撑起楼体。第一层高3.4米,草皮轧砌填充明暗柱间,黄泥裹墙,白灰罩面,六角暗柱构成六角形神龛,有木制门框;第二层高2.8米,六角暗柱间嵌板成扶栏,高0.84米。中央供魁星(已毁),藻井顶部嵌木板画太极图。第三层高1.8米,攒尖顶高1.8米,六角飞檐木雕龙形,向外飞出1.9米,六角飞檐相等。攒尖顶六棱形挂青灰色筒瓦,顶部伸出细木。魁星楼地处古驿道丝绸之路交叉路口,其工艺水平和建造风格为研究河西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