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旅游

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苏苗塬遗址位于平凉市庄浪县良邑镇苏苗塬村西南500米,遗址东西长1000米,南北长500米,面积约50万平方米。在遗址断面和断崖中发现长60-90米,厚0.5-3米文化层,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陶窑。采集有仰韶文化半坡、庙底沟类型的陶片,有泥质和夹砂红陶,饰细绳纹。彩陶多见宽带纹、弧线三角纹。器形有曲腹盆、重唇口尖底瓶、碗、罐等。采集到10多件常山下层文化玉器,对我国史前玉器的发展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详细]
  老虎咀遗址位于庆阳市镇原县庙渠镇四合行政村,遗址南北长600米,东西长300米,分布面积约1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距地表1.5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住室、墓葬,采集标本有夹砂红陶高领罐、网格纹彩陶钵、篮纹红陶罐、附加堆纹红陶罐、石斧、贝壳、双孔石刀、灰陶盆等器物残片。出土器物有夹砂红陶水管、篮纹红陶盆,单、双耳红陶罐以及玉璜、玉璧、鹿角、三耳罐、陶鬲等器物。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典型的常山下层文化遗存。……[详细]
  田园子石窟位于庆阳市镇原县方山乡蒲河行政村田园子自然村,共4个洞窟,2号、3号、4号窟均为佛窟,坐西向东,平面呈长方形,窟内均雕三佛及胁侍菩萨,为“三世佛”造像题材。3号窟出土铜佛造像7件、石造像碑1件、石造像塔1件、佛画像石1件,五铢钱1枚。此石窟为北魏时期的佛教遗存,是近年来甘肃陇东地区石窟寺考古的重要发现,为丝绸之路关陇道佛教文化传播及交通路线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填补了蒲河流域上游佛教石窟考古的空白。……[详细]
  黄湾墓群位于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黄湾中村,时代为西汉中期至东汉初期。墓群分布在一条长1000米,平均宽度300米东西走向的山梁上。现存暴露棺椁的墓葬达26处,墓葬密集重叠,规格高低不一。墓群大部分墓葬为竖穴木椁墓,也存在少量竖穴土坑墓。出土陶器组合均为陶灶、陶壶、陶罐组合,同时还出土木牛、木马等木器,铜车饰件、铜镜、铜印等铜器,以及琉璃耳珰、水晶耳珰等饰件。2014年被白银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群基准点为基点,向东延伸700米,向南延伸500米,向西延伸900米,向北延伸350米。……[详细]
  红山大坪遗址位于兰州市红古区窑街镇红山村东约50米。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与半山类型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2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泥质、夹砂红陶片及少量灰褐陶片。属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彩陶纹样有带状纹、波浪纹,器形有长颈壶;属半山类型彩陶纹样有平行线纹、网格纹,器形有卷唇盆、单耳罐。另有石刀、弹丸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内涵和兰州地区的古文化发展有重要价值。……[详细]
  樊家城遗址位于天水市中滩镇雷王集村背湾西村西40米。是一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6.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2米。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变体鱼纹、弧线三角纹、勾叶纹彩陶片,器形有盆、钵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圆圈纹、平行线条纹、网纹彩陶片,器形有碗、罐、壶、喇叭口尖底和平底瓶,并有石斧、石刀、骨锥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庙底沟与马家窑的相互关系有重要价值。……[详细]
  河州堡遗址位于酒泉市敦煌市肃州镇河州堡村。据文献记载,该城为清代修筑,因清雍正年间,自河州迁入移民而得名。城堡平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南北长45米,东西宽47.8米,面积2151平方米。墙基宽2.7米,顶宽0.9米,高4.2米,黄土夯筑,夯层厚0.12—0.15米,墙顶部有女墙和瞭望孔,南墙有马道。城堡东南角、东北角、西北角各有一外突2米的多边形角墩。1992年被敦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遗址四周堡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30米。……[详细]
  察干外香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尼玛镇萨合村,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系格鲁派寺院,是拉卜楞寺属寺之一。寺院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现存大经堂、-殿、加仓-小殿、玛臼拉布壮佛殿等建筑。寺院还存有泽乎寺遗址和第二世参巴仓-居舍遗址,是一座集宗教、文化、艺术为一体的多元文化载体,对研究清代中期藏传佛教的发展和传播有着重要价值。2006年被玛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大经堂建筑台明底边为基准,向东延伸130米,向南延伸90米,向西延伸60米,向北延伸190米。……[详细]
  南沙滩墓群位于武威市城西8公里处。墓群出土器物及墓葬结构具有典型的魏晋风格。 1976年发现1座砖室墓,出土各种随葬品30余件。同年,武威地区文化馆同文管会发掘两座墓葬,出土一批陶、金、铜、漆器等文物 ,墓葬由墓道、墓门、甬道、前室、后室组成。墓道为斜坡式,墓室用黑白两色组成花纹图案,墓顶彩绘藻井图案。还发现前秦建元十二年(376)的宋华墓表(现藏于武威市博物馆),这是武威市迄今发现最早的一块墓表。……[详细]
  沙城城址位于永昌县水源乡北地村北1公里。城平面略呈正方形,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88米。面积约9万平方米。墙体黄土夯筑,基宽约6米,顶宽4米,残高3--5米,夯层厚0.12--0.14米。南墙开一门。城四角各有角墩,今已无存。每边城墙各有2个马面。墙垣夯层内采集有夹砂灰、红陶残片。城西南为一处魏晋时期的墓群,面积约40万平方米,曾出土有灰陶罐等。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城建史和河西魏晋史有重要价值。……[详细]
  元山遗址元山遗址位于积石山县石塬乡三二家村六社。面积约2.66万平方米,文物遗存主要分布在山顶、豁口、元口大地一带。元山量灰坑,-白灰厚厘米泥。豁口的断崖上,距地表1.2米露出大量灰层厚达60-70厚米,出土有夹砂粗陶、石器、炭渣等,属齐家文化。豁口一块大约4000平方米的耕地中距地表下30-40厘米有墓葬遗址,在一座裸露的墓葬0土一件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小陶罐,豁口处有两种类型的文物遗址并存。……[详细]
  王景寨城址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东河乡王景寨村东100米。是一座土筑古城。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50、南北宽150米,面积37500平方米。仅西面隐约有残垣遗迹。采集遗物有绳纹灰陶片、残砖瓦和石器,出土有有石磨盘、石碾子、铜镞、五铢钱币等。五坝山3号汉墓木牍记:“张掖西乡定武里田升宁,今归黄泉……”,据此可初步推断,可能为汉张掖县故城,揟次县城。城址保存较差,对研究城建史和汉代武威史有重要价值。……[详细]
  巉口村墓群(包括遗址)位于定西县巉口镇巉口村内及附近。是一处既有建筑遗址又有墓葬的文化遗存。面积约4.4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米,断崖面暴露有灰坑。曾出土新莽铁权、铜驽机、铜车饰和五铢钱等。又距村东2公里,面积约30万平方米内分布有封土墓葬9座。1979年曾清理2座,墓道向西,均为券顶砖室墓,出土有绿釉陶壶、灰陶罐及陶狗、陶鸡等。遗址和墓葬均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中部地区汉代墓葬有重要价值。……[详细]
  政平书房位于宁县政平乡政平村南部堡子山上。清嘉庆年间贡生张宪私宅。书房南北长25米,东西宽19米。四合院式布局。上房、下房各7间,南北厢房各3间,共20间。全为砖木结构。上房和厢房做工考究,明柱承檐,斗拱翘角。门窗全为大型套花雕刻。上房长19米,宽9.6米,阶高0.9米,走廊设明柱4根,廊宽l米,门窗采用透雕和凸雕技法,有花卉、博古架等。整体建筑布局合理,做工精细,材料质优,保存完整。……[详细]
  上坪遗址位于渭源县路园镇双轮磨村西南800米。内涵分属马家窑和齐家两种文化。面积约28.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泥质橙红陶和夹砂橙红陶、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绳纹,彩陶纹器表素面或饰有黑彩竖条纹、同心圆纹,可辨器形有彩陶罐、盆、尖底瓶等;另有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和夹砂红、灰陶片,可辨器形有高领罐、深腹罐、单耳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的关系有重要价值。……[详细]
  鹰窝树遗址位于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镇桥子村。遗址分布面积30余万平方米,由遗址和墓葬2部分构成。遗址区有房屋建筑和制陶作坊遗存,暴露有部分墙体和柱洞,采集有大量夹砂红陶片,泥制彩陶片及残石器。墓葬区分布有较密集的古墓葬,出土四耳彩陶罐、双耳彩陶罐、金耳环等文物,属四坝文化遗存,对研究这一文化的起源、发展、分布范围、文化内涵、民族文化交流有重大价值。2012年被酒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遗址基准点为基点,向东、西各延伸1250米,向南、北各延伸500米。……[详细]
  平洛龙凤桥位于康县平洛镇团庄壹天门间沟上,是康县境内唯一的古代木结构桥梁。初建于明洪武三年 (1370)。清光绪三年 (1878)进行过修缮。桥廊亭五间,全长16米,宽3.3米,高3.6米,油漆彩画山水花鸟,栩栩如生。尤其是引桥两端基座,由数层圆木纵横排架自上而下渐次伸出,以负担桥面及廊亭重量。桥亭两边有对称的24根木柱连接坐扶手,可供歇息。该桥结构奇特,工艺精巧,具有一定的科学、艺术价值。……[详细]
  普照寺大殿位于庆城县城北街。普照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976--984)年间,原有五佛殿、三佛殿、眼光殿、岳王庙、钟楼、砖塔等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从宋阜昌八年起,历代都曾集资修缮,民国九年地震后仅存大殿。坐北向南,面阔五间,东西长23.7、南北宽9.5米。正面有斗拱11组,为双抄双下昂,歇山顶。屋脊两端有鸱吻饰。明柱饰彩绘。保存较好,对研究明清建筑制度、建筑特征及建筑技术史有重要价值。……[详细]
  郭家湾遗址位于榆中县甘草店乡郭家湾村东300米。分属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马厂类型。面积约16.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2.5米,分上、下两层,暴露有房址。采集有泥质和夹砂红、灰陶片。属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彩陶纹样有平行线纹、弧线三角纹、圆点纹,器形有罐、钵;属马厂类型的彩陶纹样有网格纹、圆圈纹、锯齿纹,器形多为壶、罐。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内涵和兰州地区古文化有重要价值。……[详细]
  团庄遗址位于永登县河桥镇独山村团庄南侧。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与马厂类型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采集有陶器陶质以泥质橙黄陶为主,泥质红陶次之,有少量的夹砂灰褐陶,夹砂陶饰附加堆纹和刻划纹。1974年曾出土属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陶器,纹饰有平行线纹,器形有盆、罐、钵、杯等,属马厂类型的平行线纹、弧线三角纹,器形有罐、钵等。另采集石器有刀、斧和凿。保存较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