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建水城东十里外的天缘桥,横跨于沪江河上,为三孔百拱桥,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为三孔石桥,跨河43米,正中建有二屋重檐亭阁一座,覆以八角赞尖顶。底层为桥面通道,南北引桥为石板铺砌的高坡,各向东西方向屈曲,形成一个横写的“S”型,犹如游龙一般,即将弹身飞腾。正桥加引桥全长121米,两旁镶有一米多高的块石栏杆、石雕狮、象各一对雄踞桥头,“每当天空雨雾,状若长虹之下饮,而首尾之蜿蜒,则础牙鳞集,雁齿横施,矮如游龙,其形势之奇特,又为临郡增一大观。” 桥南端有一石室碑亭,长6米,宽2米,以高2.74米的三棵石柱支撑,桥亭内有碑刻七块,记载建桥始末及其功德,书法甚秀,……[详细]
  普渡河铁索桥旧址位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翠化乡头哨与沿河村委会之间的普渡河上。1935年5月,红一方面军主力抢渡金沙江皎平渡时经过此桥,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春,红二、六军团在贺龙、肖劲光率领下,准备沿红一方面军路线向皎平渡进军北渡金沙江,4月8目,二军团准备在普渡河上游过河,红二军团到了头哨停止前进。先头部队到达普渡河东岸和铁索桥附近。这时,滇军工兵大队已抢先占领桥头拆除桥上木板,在桥上设置障碍,关锁两头大门,埋伏桥头,板上两处。机枪连也赶到占领了桥上边的音翁山。至此,红军和和滇军工兵大队发生激战。在这次激战中,共牺牲红军将士79人,四师政治部主任肖令彬同志也光荣牺牲。普渡河铁索桥,作为红军……[详细]
  云南省五大古寺之一。在该地区被奉为祖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省著名古寺。根据寺内碑文记载,拖姑清真寺始建于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由清朝武官蔡家地马姓先祖马鳞灿公、马鳞炽公因战功而获得封地拖姑地区,故代头带头捐资建造该寺正殿,作为礼拜之所;公元1755年经住寺阿訇赛焕章牵头,到四川、贵州、陕西、宁夏及省内各地募捐,相继建起了唤醒楼、厢房。以后又几经修葺增建至现在规模。(另有传说为阮氏第四代先祖阮世美老仙巴巴创建)主殿为全寺的主体建筑,高约13米、长约18米、宽约15米,由36根圆柱支撑。殿宇庄严雄伟、雕梁画栋,殿堂中央有一横匾,-“快乐天堂”,大厅内可容纳近三百人礼拜。殿中有两根大……[详细]
  黄龙山锁水塔迎春桥位于华宁县宁州街道,锁水塔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70),清嘉庆十五年(1810)因塔基有损,合州土庶念风水攸关而重修;迎春桥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2012年黄龙山锁水塔迎春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锁水塔为密檐式空心方形,边长7.8米,7级近高16米,塔基用条石砌成共6级,塔身底面边长5.6米。塔身用0.38米×0.19米×0.06米的青砖砌筑,由底层向上逐层收拢成阶梯形,檐口用砖砌成莲瓣形,白垩粉饰玲珑别致。迎春桥是省内跨径较大的三孔石拱桥之一,全长27.5米,高6.6米,桥面宽5.45米,净跨度22.85米。……[详细]
  钟屏街火神庙位于会泽县金钟街道金钟社区第六村民小组内(钟屏路483号)。建筑坐南向北,由前殿、东西厢房、后殿及水井组成,占地面积1277.2平方米。前殿,单檐歇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2.9米,进深7米。东西厢房,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5开间,通面阔21.6米、进深5.4、出廊1.3米。后殿,单檐歇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建筑。3开间,通面阔12.5米、进深11.75米。墙头置砖雕装饰,檐下置斗拱3层。火神庙用于供奉火神,属行业寺庙。火神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东川炉头集资修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筑由会泽县土产公司使用。2000年后,大门、西厢房被毁。2003年,由大……[详细]
  腾冲文庙,亦称学宫、黉学,位于明清时代城区内南端,为一规模宏大的组群建筑。腾冲文庙是保山地区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学宫,且是明清腾冲城在抗日战火中所遗留下来的唯一古建筑群,对研究中原文化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传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1998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腾冲学宫之建,始于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原建于城内西北隅,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移学宫于明腾冲军民指挥使归署,前以大车湖为泮池,左以秀峰山为魁阁,右为文昌祠。中轴线上,排列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大成殿两侧的东西庑列孔门弟子并历代诸儒学牌位。大成门左右为名宦乡贤祠。泮池堤左建“起……[详细]
  袁嘉谷故居袁嘉谷故居位于石屏县城异龙镇南正街22号,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95.8平方米,建筑面积875.9平方米,是一幢清代典型的木结构四合院民居楼房。故居内的陈设、展览是了解石屏文化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袁嘉谷故居大门雕梁画栋,一块红底金字-“经济特元”的直匾悬挂门顶。二重门顶一块黑底金字的“太史第”横匾映人眼帘,进入三重门是一幢四合院楼房。院子中央一棵枝繁叶茂的橙树长年翠绿,每到秋天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上排堂屋墙壁正中挂着袁嘉谷任浙江提学史时的半身巨照,楼上陈列着袁嘉谷的生平事迹、著作及书法作品,下排楼上展览着石屏的历史文物,两边耳房为袁嘉谷生前的书房,珍藏着他曾用过的文房四宝。袁嘉谷故居面……[详细]
  大庄清真寺开远大庄清真寺位于开远市大庄回族乡大庄村南,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年间再建,清嘉庆十七年(1812)择地重建。全寺由大殿、两厢楼、叫拜楼、前厅、书馆、教长室、山门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9450平方米,建筑面积4179平方米。建筑设计院中有院,院里套院,正殿、叫拜楼、前厅依自西向东中轴线排列,书馆、山门另依坐北向南中轴线分布。大庄清真寺正殿建于嘉庆十七年(1872),单檐歇山顶七架梁结构,面阔五间20·7米,进深四间16米。寺中叫拜楼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三重檐攒尖六角顶,通高16.21米。教民贴切地称其为“醒梦楼”,赋联相赞:“平地起高楼直透九重仙府,半天喧宝训唤醒一邑迷人……[详细]
  导游:登临西山,总是要到龙门一游,过了三清阁,便到了龙门;看点:龙门位于西山顶部,罗汉峰的悬崖峭壁上,从龙门可沿栈道到达山顶,但那狭窄的栈道,却仅容两人来回擦肩侧身而过;介绍:龙门迂回栈道的开凿,不仅增加了龙门出口,使游人如流水般畅通无阻,增加了安全感,而且增加了新的风景游览点。饱览了龙门精湛的石刻艺术,可穿过龙门隧道,沿石阶而上,即达龙门新平台。有关龙门胜景的便是魁星的传说,相传在凿成龙门时,石匠不小心将魁星手中的石笔凿断,他心痛不已,纵身跳下悬崖以身殉艺;交通:前往西山公园,可在市内乘公交车5路或6路均可到达。地址:昆明市西山区西山公路西山国家风景名胜区龙门景区内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详细]
  凤羽古建筑群位于洱源县凤羽镇境内。凤羽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文墨之乡”之美誉。2001年被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被公布为云南省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010年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建筑群是明清以来白族历史文化的缩影,古建筑群以古庙、古寺、古塔、古牌坊、古民居和照壁等众多古代遗迹为主,十四院古民居院落是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典型代表。建筑布局巧妙、古朴典雅、错落有序、特色鲜明,具有浓郁的白族建筑特色。古建筑群分别为:凤翔书院、凤羽武庙、三教宫、鹤林寺、帝释山古寺建筑群、镇水塔、留佛双塔、凤羽文庙照壁、施介故居、尹四海宅、赵培寿宅、赵寿坤宅、李双和宅、张灼全……[详细]
  永增玉皇阁永增玉皇阁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由三进院落组成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3866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现存山门、戏台、中殿、南北殿、玉皇阁、龙祠、厢房等建筑,建筑群落庞大,是研究我国滇西地区古建筑文化的实物资料,又是研究滇西地区民俗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珍贵素材,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永增玉皇阁(即二十村玉皇阁),是以一祠两耳、一阁六厢三殿、山门暨内戏台组成的三进三院古建筑群,整座古建坐西朝东向,最早仅建一龙祠及两耳房,至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由西壁二十个村庄集资扩建,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竣工,故名“二十村玉皇阁”,当时“栋宇辉煌”、“地势巍峨,天然耸拔,锁二十村之……[详细]
  严济慈、蔡希陶旧居位于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办事处茨坝社区蓝黑路132号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大门内南侧办公区。位于昆明黑龙潭公园旁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内,有一座中西结合式样的简洁平房,静静地隐藏在绿树丛中。该房屋建筑在一坡地上,设三段15级台阶缓缓而上。房屋为砖木结构,坐西向东,三开间,进深两间,南侧突出一间,总面积约100多平方米。灰色的瓦屋顶,褐色的门窗,白色的墙体,朴素而又大方。在这里,它已经伫立了70多个春秋。如今,在植物研究所高大的楼群中,它显得低矮而陈旧。但是,这里却是中国现代物理学开拓者之一,时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严济慈建盖的住宅和办公地点。抗战胜利后,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详细]
  丘北锦屏文笔塔始建于道光二十八年春(1848年),由张君(知县)带领群众建造,始建地为今丘北县锦屏镇密纳村一带。清咸丰二年(1852年),由金台(时任丘北知县)组织从城南(今锦屏镇密纳村方向)移建到丘北县锦屏镇东向青龙山顶上(又称文笔山)。锦屏文笔塔为七层密檐式方形空心石塔,塔通高22米,台基长、宽各5米,往上各层作自然收缩,一层东南面镶嵌一通文笔塔碑记,碑额用篆书题写“文运日新”四字,记叙建塔始末,北面设卷门,门额上刻有“斯文经纬”四字。第四层四个方向均开装饰硐门,第七层阳刻楷书“文光普照”四个大字。文物本体为:7层石塔1座、石台阶2道、石护栏1条。2012年1月7日,锦屏文笔塔被云南省人民……[详细]
  呈贡文庙位于呈贡县龙城街道办事处城内社区居委会东门街。坐北向南,现存建筑由南向北中轴线布局有泮池、棂星门、东西两庑、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占地8.34亩。呈贡文庙原址在伽宗城(今古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弘治五年(1492年)迁建县城北门街,万历四十三年(1515)迁建于现址,屡经兵燹损毁,经清代历次重修和增建,现已有600多年来的历史。其规模壮观,古柏参天、环境清幽,是明清时期呈贡县各级官员、老百姓祭祀崇奉孔子的殿宇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重要场所,是我县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抗战时期,国立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曾迁设于此。1951年至1969年为县文化馆馆址,1970年为县委党校使用……[详细]
  昆明基督教年会始建于1931年9月15日,于1933年10月完工,原址在万钟街,1935年迁到鼎新街4号院。有房屋3栋,中间有塔楼,两边有“U”字形的建筑。其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中国式的门窗上面有欧洲风格的石头窗套和门套,整个屋顶用瓦盖成,房间有的是采用中国传统的木板壁分隔,有的是采用欧式沙泥包木条的分隔。昆明基督教青年会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该会的补习学校著称,该补习学校的校长是昆明人叶崇基,教师多从昆明各大、中学聘请,教学质量高、收费合理、食宿方便,对贫困者进行救助或减免,求学者都慕名而来。学生来源于失学、失业青年、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是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昆明规模最大、历史最久,……[详细]
  菩提寺,傣语叫做“奘相”,意为宝石寺庙。是德宏地区至今为止最古老的一座寺院,位于芒市的繁华街道上,传说是建于十七世纪末或十八世纪初,最初的寺庙在战争中被损毁,几番修缮后才有了现在的样子。菩提寺院门很美,并非一个严格的景区,游人较少,进门之后,宁静,静谧,让人的内心立刻感受到平静。菩提寺的建筑风格将傣族班干栏式与汉族歇山式融为一体。寺内中堂两侧建有偏厦,厅堂套厅堂,连成偌大的佛殿。其正中塑着释迦佛像,前方两旁有两尊神像,一是男神“违属从”,一是女神“洼沙塔列”。南侧偏厦内端立着南海观音像,右手执净瓶,左手平举胸前,庄重肃穆。佛殿平顶上吊挂着许多佛伞、华盖、造形精美,色彩斑斓。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详细]
  玉碑地遗址位于铜都街道玉碑地村。东川玉碑地遗址位于昆明市东川区铜都街道办事处营盘村南,处于金沙江支流的碧谷江西岸一独立台地上,遗址面积约18000平方米。玉碑地遗址的发掘丰富了云南青铜时--古学文化内涵,初步确定该遗址为战国时期及其以前的(包含青铜冶炼的)聚落遗址。已有的迹象表明其文化面貌(尤其陶器群)和已知的石寨山文化(滇文化)不同,极可能是金沙江支流小江流域一支新的考古学遗存(文化),进一步的认识有待对该遗址的材料进行整理和测年分析以后才能确定。该遗址的居民极可能从事冶炼(铸)行业,对研究石寨山文化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1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玉碑地遗址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详细]
  刀安仁墓刀安仁,以名郗安仁,字沛生,傣族,1872年生于盈江县。十九岁承袭干崖二十三任土司,期间为捍卫疆土坚持8年浴血抗英,力推新学,发展民族工业,必革文字(傣文),创办新学,兴办工厂,开设银庄,1906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指定为干崖支部负责人,变卖家产资助革命。按照《革命方略》筹备滇西起义,1911年参与领导腾越九,六起义,被推举为军督府第二都督,1921年被陷害密捕入狱,经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营救出狱,被授予中将军衔。1913年3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41岁。后被追认为上将。灵柩送归故土,安葬于盈江县新城乡凤凰山,文革期间被毁,1994年省政府拨款重建,1989年7月……[详细]
  位于建水县西庄镇新房村委会老易屯村,横跨泸江河东西两岸的乡会桥是许多村中老人最爱闲坐看时光的地方。乡会桥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因封建社会科举乡试、会试的蔚然兴起而得名,为建水古桥中唯一的廊桥。乡会桥的楼阁建筑布局,为东西对称的横向重檐硬山楼阁,以纵向单檐巻棚屋顶建筑,过渡到主体建筑的纵向重檐硬山建筑楼阁——文星阁,体现了文星阁“居中为尊”的地位,构成乡会桥楼阁一高二低、两横三纵、大者居中、主次分明的外观特色,使桥阁浑然一体。位于乡会桥西端的乡会镇公所,与乡会桥一样具有传奇色彩。1949年,中共建水县委发动各区党员在滇南游击队武装的配合下,里应外合,夺取原乡会镇公所的枪支弹药,占领乡会桥,发动并……[详细]
  龙泉寺也叫三圣宫,因寺旁有龙泉湖而得名,由明代土司木东建于隆庆年间,1983年重修。寺庙为四合院式小院,北面为主殿,里面供奉龙王。西殿供奉观音,南楼供奉皮匠祖师孙膑,东楼楼基直接入水,三面都有回廊,供游人凭栏远眺。古时一些文人墨客常在月明之夜来此登高赏月,后来便有了“龙门望月”之说。这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小院,北面是主殿,虽不高大,但建筑结构匀称和谐,四角房檐高桃,斗拱结构,额坊梁柱饰以各种鸟兽浮雕,栩栩如生。殿内绘有明代壁画,都是佛教的内容。画面与白沙大宝积宫壁画不同,自成一体,独具特色,是明代丽江壁画的又一珍品。地址:丽江市西北7公里束河村古街旁类型:寺庙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开放时间:全天开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