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参观探险家洛克的故居和遗物,感受百年前洛克对丽江的热爱。景点介绍洛克故居位于玉龙雪山南麓的雪嵩村,是著名美国探险家洛克当年在丽江的居所,这里有关于洛克百年前在丽江生活留下的遗迹展览,可以了解当年探险家对丽江的热爱和百年前的丽江风情。约瑟夫洛克是著名的美籍奥地利探险家,1922年,他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撰稿人、探险家身份从泰缅边境进入云南考察,辗转到达丽江后,因为对这里的热爱住下了二十多年。他以雪嵩村为大本营字啊周围采风,拍摄动植物、民俗风情的照片,著有《中国西南纳西古王国》、《纳西语英语百科全书》等名作,把中国云南的风情介绍给全世界,在西方非常有名。著名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详细]
  景谷大石寺在气势磅礴的云岭无量山余脉南端,有一座山峦叠翠,异峰突起的山峰,像一把锋利的宝剑直刺云天,峰顶悬岩巨石之上耸立着一座惊心动魄,凌云星辰的道教寺观,这就是数百年来远近闻名而风光奇丽的景谷大石寺。大石寺在景谷县景谷乡文山海孜文笔山顶悬岩之上,海拔2200米,岩高坡陡,有陕西华山之险,厦门鼓浪屿日光岩之奇,历代骚人韵士登临观赏,刻石题词,赞叹这不可多得的天工奇作。大石寺从景谷驱车,可直登大石寺绝顶。就在螺蛳形盘旋的海孜文笔山顶上,那300多万年前由砾石沉积而成的两个圆周宽约100余米的巨大砾石在地壳无能无能运动时期,从海底被抬升高过了峰顶。这两个大砾石好像两座紫铜色的险关古堡,一前一后,不……[详细]
  无垢庵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期纳镇习朗村委会习朗小学内,现存正殿、阁楼、戏台三幢建筑。 其始建年代不详,为高氏土司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在原址上重建,正殿梁枋、斗拱和小木作的彩画,仍保持原样,具有鲜明的道教文化色彩。前檐为清式斗拱,雀替为镂空雕,所有木雕线条流畅,古朴雄浑,工艺精湛。 无垢庵始建年代不详,于清乾隆33年(1768年)重建,正殿座西面东,面阔三间,通面阔13.96米,进深五间,通进深11.9米,青筒板瓦屋面,梁柱式木架结构,20柱落地,梁、枋、斗拱和小木作的彩画仍保持原样,清晰可见,更难得的是在正殿右次间还保存有三幅描绘八仙过海的壁画,用笔流畅、生动,设色简补大气。墙体为土……[详细]
  云龙桥云龙桥位于漾濞县城西边的漾濞江上。志书赞为“濞江飞虹”。云龙桥始建于明代,为博南道古津梁,现已更换为钢缆吊桥。桥长53米,宽2.3米,高12.9米。9条钢缆临江飞跨,上复栎木访板作桥面,左右各是一缆当扶手,两岸均建有桥亭。云龙桥以险要壮观而成为漾得县的主要名胜古迹之一。漾濞是博南古道的必经之地,在这段古道中,要数漾濞江峡谷地段最为惊险。江边栈道人马难行,江流湍急舟揖难渡。明代曾有诗形容其险要道:过了漾濞渡,阎王清上簿;到得龙尾关(即今下关),才是到人间。以往,为了开拓漾濞江峡谷与外界的交通,当地民众曾不止一次在怪石磷峋的峡谷间扯溜索、拉藤绳、架木桥。但这些交通设施或毁于洪水,或毁于兵燹。……[详细]
  玉皇阁及文华书院位于巍山古城东北隅。始建于明代,清同治八年(1869年)毁于战乱,清光绪元年(1875年)在玉皇阁旧址上创建文华书院。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玉皇阁。玉皇阁与文华书院并存,分立左右。玉皇阁始建于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依次为山门、前厅、中厅、大殿共四进三院及两厢组成。大门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牌楼式建筑,前檐饰如意斗拱,装饰华丽。后殿建于月台上,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上下层檐下均饰七踩三昂斗拱,门窗雕工精细,为巍山清代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殿宇。书院则位于玉皇阁之左,清光绪元年(1875年)创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成立劝学所,改文华书院为高等小学堂。书院占地……[详细]
  大德寺双塔位于昆明五华山东侧的祖遍山巅,今平政街大德寺内。1983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它同东、西寺塔一样,是昆明古老文明的象征。大德寺双塔建于明成化十三年,形制仿西安小雁塔,位于大德寺接引殿和大雄宝殿之间,两塔高21米,东西相距27米,均为密檐实心方塔,塔身每层四面均有佛龛,供奉佛像,并嵌有碑记。全塔朴素无华,自然庄重,五百余年来,历经沧桑,依然如故。双塔是昆明市区内著名古刹———大德寺的佛塔。建塔之后,大德寺又因塔得名,并称双塔寺。大德寺所在的祖遍山,是景致极幽奇之地。山上古柏森森,翠荫蔽日,登临其上,城郭千家,山林秀色,滇池碧波,一览无余。明清两代,迭有修葺,成……[详细]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三支队队部旧址简称边纵三支队队部旧址。位于陆良县龙海乡小寨村委会小寨村71号。旧址房屋坐西北向东南,由正厅、东西厢房、院墙及大门组成三合院建筑,占地面积294.96平方米。旧址房屋为重檐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正厅5开间(其中1间已拆毁),通面阔15米、进深7米。东厢房2开间,通面阔8.3米,进深5米。西厢房2开间,通面阔5.4米、进深4米。院墙长6米、高1.4米、厚0.6米,青砖砌筑。大门开在院墙与东厢房交汇处。高1.9米、宽1.2米。门顶上方置两坡瓦屋面,呈三角形,中央用混凝土镶嵌一红五角星浮雕图案。门前设5级石质台阶。房屋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年,为开明人士李标堂的住屋……[详细]
  巫家坝机场旧址民国时期候机楼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关上街道关上南路98号,坐北向南,建筑平面呈东西向长方形布局,立面呈“品”字形,即总体规模为中间二层,东西两端单层,主体建筑面积494.24平方米,屋顶为西式扣瓦。据《云南交通志》记载,巫家坝机场建于1923年,是中国民国时期最早的两个机场之一(另一个是北京南苑机场)。该楼于1943年扩建巫家坝机场时始建,因为当时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巫家坝机场作为中国重要的抗战空军机场之一,承担了很大的负荷,而沦陷区的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也在此时迁来昆明,所以在1943年扩建了巫家坝机场并建了第一代候机楼,成为我国最繁忙的军民两用机场,作为民航候机楼……[详细]
  著名的“等喊弄奘寺”。相传释迦牟尼传经布道时曾路过这里并住了一夜,信徒们为纪念他的恩泽修建了这座奘寺。“等喊弄奘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918年和1958年曾两次重修,1981年再次翻修。寺门口一棵高大古老的菩提树被莲花座包围其间,至今仍然枝繁叶茂。傣族几乎是个全民信仰佛教的民族,通常每个寨子都有自己的寺院(当地人称“奘寺”或“缅寺”),它是寨子中最重要的建筑。“奘寺”是小乘佛教寺院,小乘佛教在傣族中占据主导地位。大等喊的“奘寺”,是个开放式布局的寺院,从一条绿荫小道进入院中,寺院异常安静,不见人影。它是一座典型的傣式建筑,三层山顶重檐楼台,左右是两间重檐顶亭阁,穿斗走廊与亭阁相连。正殿由32……[详细]
  蒙姑坡铜运古道位于会泽县娜姑镇西部的小江口至小田坝村的盐水河峡谷内。现存路段为以礼河四级电站至小田坝一段,全长10余千米。古道沿盐水沟峡谷北岸开凿,随山势盘旋而上,路面宽 2米,坡上转弯危险处达3米。其中石匠房一段古道开凿在悬岩之上,全为隧道。全长1000米左右、路面宽1.5米、高达2米余,隧道腹部宽达 3米多。为使隧道内光线充足,隧道外侧专门开凿有窗洞,洞口直径0.5~2米不等。由蒙姑方向进入隧道一端的洞口上方,楷书阴刻“飞云洞”3字,隧道出口一端是数十米深的山涧,原有铁索桥飞架相连,现已不存。古道凿岩穿山,蜿蜒数里,据立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的捐资新修蒙姑坡桥路碑碑文载:“悬岩不可栈……[详细]
  导游:曼阁佛寺傣语叫“洼曼阁”,意为中心佛寺,寺院四周被一幢幢傣家竹楼和菩提、芒果、槟榔等高大阔叶树所环绕,为典型的南传小乘佛教寺院。寺院始建于1477年,原址在院址以西1千米处。由于这座佛寺是当地佛教信徒、佛教高僧和西双版纳最高封建领主,宣慰-捐款修建的,因而在宗教界和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介绍:曼阁佛寺屹立在澜沧江大桥的北面,从景洪往东走,跨过澜沧江大桥,向右拐进曼阁寨,就可看到金碧辉煌的曼阁寺了,它是景洪市最古老的佛寺建筑。寺院规模宏伟壮观,主寺以18根高8米、粗40厘米的红椿木圆柱支撑,梁架全为穿头套接的斗拱式建筑,寺檐屹立16头清雕小象。整个寺院在建筑过程中,无论是梁架,还是斗……[详细]
  蒙舍城遗址位于巍山县庙街镇古城村南侧,与太和城遗址直线相距仅40公里。史载该城系蒙舍诏第一个首领细奴逻于公元七世纪中期的650年前后专门为让国于己的张乐进求而建的居所,至公元八世纪中叶又被做为软禁被南诏征服的其他民族头领及其宗族之用。该城址是迄今仅见的两座南诏方形城址中的一座,1988年被公布为大理州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大致东西向,地势东稍高而西略低。从地表隆起疑为城墙的轮廓线来看,城址分为东西两城,两城相连各呈方形,东城西墙与西城东墙共用同一道城墙。东城面积稍小,边长约100米;西城面积较东城大,边长约160米。两城总面积约35600平方米,城墙外轮廓周长约840米,加上两城之间长100米的隔……[详细]
  提起云南腾冲县的和顺乡,许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一个成语:人杰地灵。这不是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评价——作为滇西高原美名远播、历史文化内蕴十分丰厚的“华侨之乡”、“书香名里”。这里拥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张天放语)的“文化之津”和顺图书馆。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于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图书馆中藏书万余册,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和顺图书馆的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落成。迄今有藏书7书万多册,……[详细]
  指云寺位于拉市海西部山麓,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为丽江五大古寺。该寺近年大修,焕然一新。寺旁所产蜜桃,个大色艳,清香甘甜,享有盛誉。寺前湖光山色,农舍田畴,错落有致,景致极佳。指云寺现存1个大院及5个小院。大院为二进院落,有门楼、过厅、厢房、大殿,整个建筑外形精巧,内部庭院有植于两三百年前的岩桑、槐、银杏、脑脂梅和云南樱花等五株古树名术,环境幽静古朴。大殿为三重檐楼阁,寺顶覆瓦,雕梁刻柱,明显不同于藏区碉房式建筑,体现出汉、藏、白、纳西建筑艺术交融的特色。左右两侧檐柱粗重踏实,并作双柱础处理,即在覆盆式柱础上置木雕莲花柱础,以便于更换糟朽檐柱,可谓独具匠心。交通:可从丽江城乘坐拉市海……[详细]
  关于观音塘,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汉时官兵进犯大理,观音大士化作一老妇,用草索背着一块大石头在路上与敌兵相遇,入侵兵看见了,觉得非常惊讶,心想:这里的老妇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力气,更何况是青壮年呢?于是,敌兵不敢再犯,鸣金收兵。这就是著名的“负石阻兵”的传说。后人为了纪念观音保境安民,便在大石上建了一座观音阁,阁内供奉观音像,继而扩建为观音塘。观音塘位于下关和古城之间,在大理市五里桥乡观音塘村,距离下关9千米,距离大理古城约5千米,在滇藏公路的西侧,是大理有名的佛教古刹之一。观音塘整个建筑严谨有致,殿宇巍峨;院内树木繁茂,花草斗艳;阁内香烟缭绕,木鱼声声。这里不仅是香客云集之所,也是文人墨……[详细]
  白水台位于哈巴雪山麓,距香格里拉县城103公里,海拔2380米。它是由于碳酸钙溶解于泉水中而形成的自然奇观。含碳酸氢钙的泉水慢慢下流,碳酸盐逐渐沉淀,长年累月就形成台幔,好似层层梯田,被称为“仙人遗田”,面积约3平方公里,它是我国最大的华泉台地。白水台位于香格里拉县城东南的三坝乡白地村,距县城101公里,海拔2380米,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祥地。远处看去,青山掩映中的白水台-造型真的就像层层梯田,在阳光照耀下,又仿若摄影作品中凝固的瀑布一般。一脚踏在白色的石阶上,说不出的泌凉畅快。每年二月初八,是纳西族一年一度的朝白水活动,四面八方的纳西族民众汇集到这里,歌舞、野餐,向神灵祈求来年的丰收。相传,……[详细]
  周家旧宅周家旧宅位于蒙自城内武庙街的周家旧宅,始建于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是当时蒙自豪绅,富滇银行副行长、个碧石铁路协理周伯斋的旧居。南北座向,单檐硬山顶木结构,住房与园林结合的四合院建筑。设有主房庭院,共四院90间楼房,占地面积2808.4平方米,建筑面积3258.4平方米。院内和方形石柱上刻有对联19副。东侧院里的一幢青砖楼房,取“颐养天年”之意。名为“颐楼”。周家旧宅于1983年公布为蒙自县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8年春在蒙自设文法学院,主人得知联大学生避乱到此,便慷慨借让了这一处蒙自城中幽静豪宅。周家老宅成为了学院的女生宿舍。因楼高风大,同学们又忧国……[详细]
  望海楼位于昭通城南郊凤凰山脚下,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恩安县知县沈生遴建。1983年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咸丰年间,望海楼毁于兵燹。光绪年间,邑绅杨履乾倡议并筹资重建。楼门题写楹联:“万千气象满垌野,杨柳楼台接凤凰。”2010年再次修缮完工后,“昭阳八景”之一的“恩波蜃影”再次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市民的面前。此楼又名恩波楼,由来是为了感恩当时在位的皇帝其天恩浩荡而建设的,彰显当代皇帝恩德都波及到昭通这些地方,为此有了恩波楼的别称。风景优美,环境优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望海公园依托恩波楼建立位于昭通市区凤凰山麓,恩波楼始建于清乾隆25年,人称“望海楼”。当时此地一片汪洋,楼的……[详细]
  芒捧奘寺位于户撒乡芒捧村委会芒捧村民小组西侧的缓坡地上,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9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2平方米,该奘寺为户撒现存较早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之一,是当地阿昌族群众使用的一处宗教场所。据傣文史料记载,宋开禧元年(1205年)德昂族就在此建塔,现存塔基。现存建筑修建于明末清初,由大殿、戏楼组成,大殿为干栏式三层檐歇山顶抬梁木结构建筑。坐西向东,面阔13.5米,进深12米,通高11.12米,大殿供释迦佛像。大殿系明朝末期户撒土司邀请的剑川木匠所建,建筑融合当地代表性的干栏式建筑形式。旁有佛塔,佛塔由主塔与8个小塔组成,为方形实心砖塔,上设三层塔座,小塔高4米,主塔高10.5米,上有十三层……[详细]
  “道家仙骨,石窟胜境”多常见与中原,西山龙门的道观与石窟不仅不输中原,还兼有儒、佛之风。翻过陡峭的罗汉崖,驻足绝壁,俯视下界,滇池水波荡漾,出没的云烟仙气缭绕,好一幅海天丹青。“三清境”的降福祈愿,可利年流转,灵官殿前的“青蜿缠龟”据传可益寿延年,真武殿后的“孝牛泉”宣道“善心善报”。三阁无一不显现出道家之风范。山花飞落,石道曲折尽处,“揽海处”石屋中的凤凰衔印图,精美飘逸。慈云洞中,佛火香炉,门楹佛像均在巨石上镂空雕凿而成,精妙异常。云华洞悬于崖高处,跃过天然绝壁,龙门可达天。如刀劈剑削,险峻笔立,石窟到此嘎然而止,一番艰辛攀援,换来极目仙境,偶感清新开阔,仿佛站立在人生一个更高的起点,悟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