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窦香泉位于邓川西面的云弄峰山腰。石窦香泉以石窦流出的水和所处的地理环境极负盛名,更以洞内的《段信苴宝摩崖碑》而著名云南。明朝通判徐震诗曰:“石岭嵯峨一窦穿,窦间自昔泻灵泉,鸣琴漱玉涓涓响,溅石跳珠颗颗圆,味胜醍醐堪去疾,香侔甘露可延年。源源不舍来何处,浸说西天法雨传”。石窦香泉有两大溶洞,南洞前有一本主庙,本主庙靠西的溶洞比较深,洞内奇石异景:石幔、石笋,石柱举目可见,顺北洞上面的山路往上攀,最高岩上,奇石悬挂,别有一景;石状如一群猪拥挤在一起,细看似有一石佛像紧镶于石缝中。这里风景优美,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洱源.邓川一带的人,几乎在读小学,中学时都游览过此地。信男善女更是络驿不绝。登临此地……[详细] |
![]() | 白崖城,又谓彩云城,或文案洞城,俗称红岩古城。1979年经弥渡县革委会公布为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经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大理州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位于今弥渡红岩镇西北2公里处,古城村左前方,定西岭南隅,迤西古道北侧,历史上是通往南诏统治腹心——洱海区域的门户,一度成为南诏统一六诏的大后方。六诏统一后,阁罗凤因唐王朝诸权臣施行压制政策,被逼不得已叛唐,为加强南诏门户—白崖的防卫,便“设险防非,凭隘起坚城之固”,于唐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重新修建了白崖城。……[详细] |
![]() | 曲赤通摩崖石刻位于德钦县奔子栏镇达日村委会曲赤通,石刻分布在金沙江西岸,羊拉公路西侧一面约南北长400米、高200米的崖壁上,画幅总面积 6 平方米,共有5幅,其中有2幅为莲花金刚(1.7×1.4 米,1.1×0.9 米)、1幅为四臂观音(0.95×1.8 米)、1幅为莲花观音(0.55×1.5 米),以上四幅色彩艳丽,线条清晰,保存较为完好, 另有1幅(0.9×2.0 米)已模糊不清。其中一尊莲花观音像、一尊莲花金刚像和一尊四壁观音像在崖壁南面距公路高约80米的地方依次从南到北排列,另外一尊莲花金刚像和模糊的画幅在崖壁的北下角公路边。从该石刻的部分题材来看,明显具有藏传佛教前弘期以及宋末元初……[详细] |
![]() | 邓赕诏遗址为邓赕诏所在地。该城由邓赕诏主皮逻邓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前所建。《蛮书》卷五载:“邓川城,旧邓川也,南去龙口城(今上关)十五里,……城依山建、东距泸水,北有泥沙”,自被南诏战败后,阁罗凤及异牟寻皆填固增修,作为防御吐蕃的城堡。《重修邓川州志》又载:“德源城,唐邓赕诏之城。开元间南诏欲吞五诏为一、因星回节莛五诏火之,令各妻寻夫骸以归、初,邓赕妻慈善止夫勿行,弗得。乃以铁钏绔其臂。至是寻钏获夫之骸,南诏嘉其有慧,欲强娶之,慈善曰:‘夫亡未葬,岂敢轻嫁’,乃坚闭其城,南诏发兵围之,三月食尽而亡,南诏悔1瞿,乃旌其城曰:德源’,故有德源城名。”德源城遗址周长1.2公里,四周筑有夯……[详细] |
![]() | 昆明北的山谷里的丹桂村,藏着这座规模不大的清真寺。1935年,红军曾到达这里,清真寺主动开门迎接入住,红军驻扎休息,并留下“红军绝对不拉夫”的标语。(不抓壮丁)小清真寺由此成为了颇有名气的建筑。……[详细] |
![]() | 华宁广化寺位于华宁县,年代为明。……[详细] |
![]() | 易门永宁寺位于易门县,年代为明。……[详细] |
![]() | 该崖画地处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金牛村东南方向约距三公里外的点苍山半坡吃水箐,海拔2070米。该地形略呈交椅状,中横一缓坡,绘有崖画的巨石卧于缓坡顶上。巨石系花岗岩质。宽19.9米,高8.25米;崖顶有崖房,画面基本平整;北偏东59度走向;崖下系泥质平地。崖画长5.6米、宽4米,总面积22.4平方米。崖面分别以土黄色和赭红色线条绘制,其内容共分为五组。由于崖画风化剥落及岩浆淋覆,可以辩认清楚的图象有人物、动物、植物手摸印等200多个,以及表意图象等,内容有:放牧:采集(摘野果)、狩猪、舞蹈、房屋(干栏式)等。反映了先民生动而丰富的原始生活……来自全国各地的崖画专家普遍认为该崖画系西汉之前……[详细] |
![]() | 茅坪国门位于马关县都龙镇茅坪村委会南面1000米的都龙口岸旁,年代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茅坪国门为马关县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日期为2011年7月(第二批)。……[详细] |
![]() | 大寨佛寺位于普洱市景谷县永平镇西面茂密大寨村南侧,建于清光绪25年,由大殿、僧房、戒堂、大门等组成,占地面积1365平方米,系傣族南传佛教佛寺。……[详细] |
![]() | 滇中古驿道禄丰段位于禄丰县境内。是在二千三百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秦汉“五尺道”、唐代“石门道”的基础上,经元、明、清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历代政府修建而形成的。唐代修建“石门道”,在禄丰境内设有龙和馆(今腰站炼象关)和沙雌馆(今舍资),这是禄丰境内第一次有史籍记载的地名,也是官方在禄丰设置馆驿的开端。自元代开始、禄丰古驿道由官府组织,经历了大规模的整修,沿路设置了大量的关、堡、驿、铺,到明清时期,禄丰古驿道基本定型,为“滇中古驿道”的重要路段。滇中古驿道禄丰段由老鸦关入境至广通回蹬关出境,全长约88公里,路面宽1.6—2.5米,全用石块铺砌。由昆明出发至大理,民间传说要经“九关十八铺”,在禄丰境内,……[详细] |
![]() | 易门龙泉寺 明清 易门县龙泉公园,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现存为民国十四年(1925年)所建,由前殿、天井、台阶、左右厢房和大殿组成,占地面积1433平方米。大殿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建筑,面阔三开间。前殿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三层楼房,面阔七开间,较集中反映了滇中地区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详细] |
![]() | 云南第一天文点在云南天文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遗迹就在今天的云南大学文津楼旁,绿草树阴中的云南第一天文点看似不起眼,似乎被人们遗忘。由青石板构建的石台上,正中有一个圆形柱状的石圆台,台基两侧和正面碑记留有云南大学校长何瑶题写的“云南大学天文点”以及天文点的来历等史料内容。云南第一天文点是我国早期大地测量定位标志,也是我国除北京观象台外唯一原测经纬度的确切点位,其始测于清康熙49年至57年(1710—1718年),当时的初测数据为:云南省昆明县北极高25度6分,京师偏西13度38分;1934年由云南省教育厅等单位共同发起复测,在云大校长何瑶主持下,经计算,此地经度为102度41分58.88秒,北纬……[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