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云南大学的主体建筑会泽院后,有一座白墙黄瓦、雕梁画栋、古朴典雅的建筑——云南贡院。它始建于明弘治12年(公元1499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贡院是明、清两代科举乡试的考场。南明时期,这里曾是农民起义军大西军将领艾能奇的定北府。明末,永历帝流寓云南,曾以贡院作为滇都宫室,在此驻跸一年左右,因此云南贡院也是汉民族封建皇权衰落的历史见证。历史渊源清王朝统治云南后,“云南贡院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连考三场,考舍分列至公堂两云南贡院(15张)边,逐年增建,至清康熙47年(1708年)已增建到4865间。每次乡试,云南及贵州考生达五六千人,据《明清进士提名碑录》统计,云南籍进士共950人。清光绪29年(……[详细] |
![]() | 石屏古城目前都还保留着七八十年代的风貌,有保持完整的明清小石板路,有原汁原味老街的样子,也有活色生香的人间烟火。石屏古城遍布文物古迹,无收费景点,低调着,安静生长着。石屏古城已有1200年历史,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出过640位举人,77个进士,15个翰林,清末孕育了全国唯一的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五步一进士,对门两翰林,举人满街走,秀才家家有”真切形容了此地的重学之风。这里仍保持着比较完整的明清风格建筑群和民居,被专家称为明清建筑博物馆,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石屏的传统民居之美,美在古朴,重在积淀,深在内涵。古城味道,书香绵延。……[详细] |
![]() | 水城古墓群位于会泽县城北约 4000米处水城村大树山东坡和公鸡梁子南坡两山之间山腰以下的缓坡地带。墓群西至红九军团水城扩红遗址,东至水城小学,北至公鸡山采石场,南至水城村 5、6、7组村落北部。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宽300~500米,面积约50万平方米。其中,在墓地西部分布有零星的墓葬,而在中、东部墓葬分布相对集中,为墓地的主要埋葬区。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另有部分青铜器、铁器、银器、鎏金饰品及玛瑙饰品等。陶器主要有罐、釜、盆、甑、豆、碗、壶、仓、灶、井及房屋模型等,其中宽带形单耳或双耳的陶罐、敞口深腹罐、卷沿大平底罐、曲腹碗是地方文化的代表,也是出土陶器的代表;铜器主要有洗、釜、壶、甑、碗……[详细] |
![]() | 高庙兴国寺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兴国寺由后殿、中殿、山门及东西厢房等构成一处两进院的古建筑群。兴国寺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后殿塑于清光绪十三年的彩塑群上。高庙兴国寺位于昆明市官渡区矣六街道办事处渔村社区高庙村。兴国寺由后殿、中殿、山门及东西厢房等构成一处两进院的古建筑群。现存大殿内彩塑,少数为明代遗物,多数是光绪重修时民间艺人所作。现存彩塑群安置在高庙大殿中。大殿单檐歇山顶,七架梁,面阔三间11.60米,进深二间9.80米,前檐下格扇装置,裙板浮雕二十四孝图及云龙花草;外檐旋子彩绘,山墙下用石砌,雕古钱花草,顶端用磨砖砌成。明间正中塑粉彩金装送子观音坐像,右屈膝,左垂足,高1.51米,慈祥庄重,右手……[详细] |
![]() | 云南驿机场旧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市祥云县下川坝,是滇西抗战时期的一个重要军事设施。在抗日战争期间,云南驿机场作为中美空军的一个重要基地,发挥了关键作用。机场的修建和扩建主要依靠人力完成,没有现代化机械,老百姓用石碾子压实跑道,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不屈精神。机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8年,当时国民政府修建了云南驿机场。随着滇缅公路的开通和怒江以西被日军侵占,云南驿机场的战略地位变得更加重要。机场成为盟军中缅印战区的重要前线基地,大量战机在此起降,支援前线作战。今天的云南驿机场旧址保留了许多历史遗迹,包括战机机库和跑道等。这些遗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那段艰苦岁月的纪念……[详细] |
![]() | 禄丰古盐井群包括黑井镇大井盐井、大子井盐井、复隆盐井、黑井古盐井群;妥安乡琅井村委会的伏大井。伏大井位于妥安乡琅井村委会西北的芒硝厂内。该井开凿于明万历3年(公元1623年),为斜竖井,全长236米,在182米处分东、北方向两岔井,其中东面岔井长32米,北面岔井长54米,井内最宽处达8.1米,最窄处1.5米,平均坡度42°,最陡处为56°。井顶井壁呈弧形,多为岩石,坚硬。井内开凿石台阶,供人上下行走,石台阶平均长1米,宽0.3米。该井卤水较淡,硝质较重,目前作为琅井芒硝厂生产兽用硫酸钠的原料。黑井镇古盐井共有40余口之多,分为竖井和斜井两种类型。其中以大井盐井最为典型,该井又称黑牛盐井,盐井为……[详细] |
![]() | 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凤龙湾水库距寻甸县城16公里,始建于1958年,成立之时命名为战斗水库,解放初期,马龙河洪水泛滥,摧毁了下游的庄稼、牲口,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堵住洪水,保障下游安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寻甸县组织1200多名民工、铁道兵组成“野战师”,吹响了建设战斗水库的战斗号角,克服重重困难,昼夜奋战,以九吨半0-定向爆破两岸山体筑坝,苦战了二百天,建成战斗水库。当时,人民群众将水库建设过程比喻成一场“战役”,大家比干劲、比先进、比决心、比效率、比技术、比质量,人人动脑筋,为提高工效而努力奋斗。整个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模范单位41个,英雄46人,先进人物116人,李占云……[详细] |
![]() | 林街清真寺,位于无量山脚下,风光旖旎的澜沧江东畔的林街乡林街村回营组中央,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是由林街名人马玉堂率回族群众捐资,聘请大理剑川工匠建盖,占地面积约一千一百八十一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七百五十平方米,由礼拜大殿、喧拜楼、厢房组成。有大殿和教拜楼,两幢建筑东西对向,大殿坐西朝东,教拜楼坐东朝西。大殿系歇山顶抬梁式结构,前檐下有斗拱,面阔5间18米,进深5间14.9米,高16米,整个建筑用36颗圆柱支撑,明间檐柱下为鼓磴式大理石柱础,高0.55米,直径1.1米。大殿门窗多为透雕,工艺精细,墙上有鸟兽花卉壁画。教拜楼系重檐攒尖顶式结构,面阔3间16.1米,进深3间10米。该……[详细] |
![]() | 阿纳恐龙化石地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同时发现早、中、晚侏罗纪恐龙化石的地方。位于楚雄州禄丰县恐龙山镇阿纳村委会,为一沉积类型的小盆地。1981年发现、1997年开始发掘,在盆地中分布有侏罗纪地层,分属早、中、晚3个时期,均发现有恐龙化石。其中早期地层中为原蜥脚类恐龙,属禄丰蜥龙动物群;中、晚期地层出土了蜥脚类、兽脚类恐龙骨架8具和5件蛇颈龟化石,其中最大的一具蜥脚类恐龙与四川马门溪龙相类似,长19米,兽脚类恐龙为肉食性恐龙,与四川永川龙相类似,长7米。阿纳恐龙化石地点完整反映了恐龙从原蜥脚类到蜥脚类演化的序列,为研究侏罗纪恐龙动物群的演化、迁徙、区域分布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实物材……[详细] |
![]() | 圆觉寺俗名大寺,位于巍山县城东灵应山,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万历年间重修,后焚毁。天启二年(1622年)重建,清代康熙重修。寺座东向西,依山而建,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南北为观音、文昌、地藏、伽兰等殿。共有十个院落,其布局巧妙而引人入胜,把寺庙建筑与园林融为一体,层层升高,步随景移,且在有限的山坡上,向中轴线两侧发展,体现出小中见大的建筑格局。双塔分列于寺门南北二侧,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为方形九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17.8米,大小结构相同,塔基石砌,设二层砖砌须弥座,上建塔身,第一级四面各设塔龛一个,置大理石佛像各一尊,塔身密檐以菱角牙……[详细] |
![]() | 位于通海县城中央,阁为攒尖顶式四方单体三重檐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历清·康熙时一次大火被毁,继而恢复。至清·光绪二年,因民屋起火,阁又被焚毁,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重建而成并保存至今。占地226平方米。因为建聚奎阁时所需木料都采用了南方铁栗树,并且是中国营造法式的榫铆结构。建阁至今135年间,通海曾发生过两次大地震(公元1915年、1970年),城中大部份民居都垮塌,而聚奎阁却安然矗立城中,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结构的科学性,当然也包括用料的珍贵。上世纪1993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土主寺古建筑群位于丽江市永胜县涛源乡金江街西端北侧。其始建年代不详,根据大殿脊檩垫枋下题记的明确记载,应系清同治十四年(公元1875年)重建。原址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由南至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戏台)及大殿,大殿两侧配有东西耳房,中轴线西侧为厢房,东侧现状是围墙。山门为二层单檐歇山顶建筑,前檐做单檐歇山顶抱厦,后檐为歇山顶戏台。厢房为单层单檐悬山顶建筑,大殿为单层单檐悬山顶建筑。土主寺古建筑群年代久远,保持了相对完整的平面布局,梁架典型、艺术构件精美,建筑的结构形式及构件具有当地风格,尤其是山门的设计比较精巧,既是寺庙入口,又兼有表演和观赏的功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20……[详细] |
![]() | 金殿窝是1982年7月经本县业余文史工作者考察发现的古城遗址,位于弥渡红岩镇北约2公里的新发村(原名大铺地)后,跨河而上的“铺山”上,依定西岭下,顺山而上,仰对悬香崖、先锋营(头营盘)、白王寨、三营盘,构成一条南北轴线,西南白崖城,其间有鸡鸣村桃园火葬墓地,东北傍小王寺、马军厂,总面积不下10余万平方米,“金殿窝”是当地百姓对“铺山”的传统称呼。在“金殿窝”范围内,其南端有“跑马场”(也叫撒马场)。经实测,面积约1万平方米。“跑马场”之后由南往北台升为缓坡,是“金殿窝”的中心区。据考察金殿窝所属地理位置、金殿窝范围内各建筑场所布局、金殿窝范围内所发现的南诏有字瓦和铸码砖,以及采访口碑的材料分析……[详细] |
![]() | 大理城隍庙大殿位于大理古城苍屏街东段南侧,是为供奉大理城的守护 神-城隍而建。1985年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 初,明正统年间知府贾铨重修,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60年)李元阳主持重修。 清同治年间受损,光绪年间重修。民国年间,殿内塑像被毁。城隍庙座西向东,原建筑有大门、两厢房、大殿。解放后,大门、南厢房被拆除,仅存大殿及北 厢房。……[详细] |
![]() | 护珠寺在城北15公里之岗峨山中,山势似交椅,面对平川,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是不可多得的览胜之所,山门前后,松杉亭亭亭玉立,高入云端,入二门后沿石阶直上43级方至大雄宝殿,殿前有梅二株,偃卧如龙,每至初春,满树雪花,旁有茶花一株,花期之时,一树红霞,约千数朵,花大如盘,相传均为元时腾冲土知府高泰所植,寺内有隆庆三年(1596年)、康熙十年(1671年)和二十年(1681年)、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碑刻四通,记载了护珠寺发展变化的历史。护珠寺有两个美丽的民间传说,一个传说是讲青海龙、白海龙为龙弟兄,潞江龙、龙江龙为其父母。某日,龙兄弟至潞江为龙父祝寿,龙父裼龙珠一颗,归途中,两兄弟互抛龙珠为戏……[详细] |
![]() | 何辅龙墓位于师宗县葵山镇马厂村委会大马厂村西南600米处翠云山腰,距县城约18公里。地理坐标:北纬24º4904.4,东经103º5058.0,海拔高程2037米。该墓系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进士、编修、贵州学政、安徽徽宁池太广兵备道何桂珍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为其父所立。坐南朝北,选地适中,周围环境清幽,风景绮丽。该墓早年被盗掘,1982年文物普查时封土堆右侧前部破坏状仍存,由所凿之圆形盗洞中暴露出砖砌墓室、棺椁、骨骸及少量残破衣着,由于尚未对该墓清理,故内涵不详。墓现存封土堆高2.2米,周长约20米封土周围所砌石块大部无存,拜台及墓地周围石雕皆已毁坏。……[详细] |
![]() | 大石淜水利工程(西闸口)位于姚安县栋川镇清河社区居民委员会,大石淜水利工程(西闸口)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玉溪九龙池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西北10千米的奇黎山麓的玉溪九龙池公园内,始建于元代,扩建于明清。1984年成立玉溪九龙池公园,园内以清澈旺盛的源泉、雄峻的山崖、依山而建的古建筑群、参天的古树而著名。经历代增修,留下由九龙宫、大观楼、文星阁、观音殿、三圣殿、听泉楼、古戏台、五司庙、雅集轩等9处单体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九龙宫史称龙王阁,又称龙神祠,位于池水北边,始建年代不详,清雍正七年(1729年)续修,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重建。1984年修缮,基本保持原貌。古戏台初建于明代,光绪年间重修,1984年由玉溪市人民政府(今玉溪市红塔区人民政府)修复开放。古戏台式样呈品字形,土木结构……[详细] |
![]() | 石林文庙位于石林县阿诗玛北路161号县一中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清咸丰七年(1857年),大部分建筑毁于兵灾,仅存文昌宫。光绪十六年(1890年)知州陈先溶主持在原址重建文庙。文庙古建筑群气势宏伟,雕梁画栋,金色琉璃瓦上覆其间,古意盎然。2019年2月公布为云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大石淜水利工程(东闸口)位于姚安县栋川镇蜻蛉社区居民委员会,大石淜水利工程(东闸口)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