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匠房栈道位于狮子山半山腰。 站在栈道上仰望狮子山,只见其如刀劈斧削,直插云霄;俯视山涧,脚下是悬崖绝壁,万丈深渊。可以想见当年修通此驿道是何其困难。小田坝村中立着的碑刻上记载了古道修筑之法:“隘者劈之,坎者补之,悬岩不可栈者斧凿之,山涧不能船者桥跨之。盖其中,仿佛巨灵之迹者百丈,而蜿蜒长虹之势者十二寻。”因为凿崖修路的石匠们回到蒙姑或娜姑休息要走很长一段路,势必影响工期,于是他们就在沿途修搭工棚,有很多都是石房子,遮以草芥,就成房屋。道成后,刘公感念石匠们的艰辛,因而将此段驿道取名为“石匠房栈道”。据史料记载,石匠房栈道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动工,前后历时四年才修建完成。立身洞中,眼前……[详细] |
![]() | 姚州都督府遗址位于姚安县栋川镇清河社区居民委员会,姚州都督府遗址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位于昆明市东郊金马山山麓昙华寺寺内前园大义厅右侧小园中,该诗文碑高1.2米,宽0.5米,正书,文15行,行30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昙华寺,位于昆明市东郊金马山山麓,寺内前园大义厅右侧小园中,存有反映朱德早期进步思想的“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质为青心。壬戌年(公元1922年),朱德已在滇军13年,经历云南辛亥重九起义,参加护国战争,血战沙场,扫除帝制,为恢复民权立下赫赫战功,后出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继任警察厅长。此时袁世凯虽已倒台,但望眼寰中,军阀混战,生灵涂炭,有志之士郁结于心,苦闷彷徨,为民生殷忧,替时局犯难。此时他漫步亭园,写下此文,既羡映空“与野鸟为朋,……[详细] |
![]() | 寺登街古建筑群位于剑川县沙溪镇,年代为民国。类别为古建筑。寺登街古建筑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大理万人冢位于下关老市中心的万人冢,是安葬唐天宝之战剑南留候李宓及阵之将士的大型墓冢,墓冢呈圆型上包,两层基石全部用青麻石砌成,四面围着两道大理石围栏,占地约360平方米,墓冢前立着刻有"大唐天宝战士冢"的大理石墓碑。明云南点兵官邓子龙为其题诗云:"唐将南征以捷闻,谁怜枯骨卧黄昏?唯有苍山公道雪,年年披白吊忠魂!"并刻成石碑立于墓前,1986年对古墓冢进行了修复,整个天宝公园沉浸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中。……[详细] |
![]() | 芒市中缅边民大联欢旧址(小礼堂)(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物,1956年),位于芒市斑色路8号。始建于1953年,建筑面积为801.9平方米,砖混结构,瓦屋顶。呈南北朝向,长方形。面宽15.75米,总长43.5米,正南方有礼堂正门,礼堂两侧设有四个观众席入口。小礼堂内分为舞台区(电影荧幕区)、观众席区与电影放映室三个区域,舞台区后面还有一更衣、化妆室,设有坐席701个,供放映与会议两用。1963年德宏州人民政府拨款翻修。1979年小礼堂交由县电影公司管理使用,所有权归属潞西县人民政府。1991年县电影公司筹资40万元,将原来的砖木瓦顶换为钢架铁皮顶,坐席667个,供会议和放映使用。2007年机构……[详细] |
![]() | 永宁土司衙署:永宁土司制度始设于元朝,历经元、明、清、中华人民共和国,至1956年民主改革废除土司制度为止,世袭土司27代,历时800多年。土司衙署原为多功能建筑群,后大部份被毁,仅存一内院,属清代建筑,为土木结构瓦屋面两层楼四合院,外墙内木,建筑风格独特,门窗雕刻精细,构思独特,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内设有--卧室、经堂。2012年公布为第七批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来凤山抗日作战遗址位于县城南来凤山顶,方圆一平方公里多。日军樱阵地、梅阵地、松阵地、成合阵地的交通壕、坑道、机枪阵地、散兵坑及炮兵掩避部等遗迹尚存。1944年7月,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三面包围腾冲城。来凤山是接近腾冲城唯一制高点。易守难攻,日军占据腾城之后,将来凤山构筑成坚固据点。7月17日至29日,远征军一一六师、三六师、预备第二师等部队,在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的战斗机、轰炸机协同下,对来凤山发起攻击,经半月激战,全歼来凤山日军守敌,完成了对腾冲城内日军四面包围的态势。来凤山抗日作战遗址于1988年公布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昆明国际无线电支台是抗战时期民国政府设立的国际无线电台的支台,主要承担国际无线电电报、电话业务,总台设于成都,昆明设支台。由于当时的电讯事业统由交通部管辖,因此全称为“交通部昆明国际无线电支台”。1938年,由云南电政管理局承建的昆明国际无线电支台投入使用。电台设施包括发信台、收信台、中心控制室和营业室等组成。现团山发信台和红庙收信台旧址保存完好。团山发信台旧址位于五华区黑林铺小团山村,占地面积1155平方米,建筑有四幢砖木结构中西式结合的平房。其中有3间机房,1间住宿房,呈田字状排列,房屋均为硬山式顶的一层楼砖木结构。房屋构件简单、色彩朴素。抗日战争时期,昆明国际无线电支台与成都国际无线电台……[详细] |
![]() | 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怒江上,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永昌知府陈孝升倡建,民国12年(1923年)重建。芒宽双虹桥是铁索桥,桥跨怒江江面,在江中礁石上建墩,将桥分成两孔,遥望如双虹,故名。桥东段跨径67米,西段38米,宽2.8米,总长162.5米。分别由15、12根铁链构成,桥两端建关楼,现存东关楼,穿斗式土木结构。为西南丝道上的重要桥梁。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云南省保山隆阳区芒宽乡……[详细] |
![]() | 卢家祠堂不仅承载着云南乃至全国近现代历史的信息,而且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广泛的知名度。这座建筑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展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价值。卢家祠堂始建于1936年,位于六荫塘,其规模仅为龙家祠堂的三分之一。卢汉先生因参与台儿庄大战而未能亲自出席祠堂的修建,后来也因公务繁忙未曾回来拜谒。……[详细] |
![]() | 金华山石刻位于剑川县金华镇,年代为大理国。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金华山石刻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大理市下关街道人民街113号白族民居四合院,建于20世纪40年代。整体布局和工艺体现了民国大理地区白族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建于20世纪40年代,为喜洲 “复春和”商号尹氏古宅。1950年为大理地委办公、住宿院;1981年成立大理州文化局时,作为文化局办公院一直沿用至2004年。2004年后曾作为大理白族文化传习所。2015年,院落修葺完毕,辟为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该建筑坐西向东,为传统的“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相结合的合院式民居建筑,整体布局由正房、南北厢房、照壁、南北耳房、南北门楼、后花园组成。大门位于院落南端,院落北门楼为东北漏角的随墙门。正房为二层单檐硬……[详细] |
![]() | 闻一多朱自清旧居位于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宝云社区俊发城闻一多公园内。为昆明传统“一颗印”式典型民居建筑,建于1940年前后。旧居系土木结构两层建筑,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36平方米,建筑面积370平方米。旧居原系司家营村村民所建。1941年随西南联大南迁昆明的清华文科研究所租下该房用于教学、研究兼住宿使用。闻一多先生及其家眷住在入门左边厢房楼上,朱自清与浦江清等人住入门右边厢房楼上,正房楼下为办公室,楼上是图书室。闻一多在此宅居住近三年(1941-1943年),除指导研究生学习外,还继续研究整理《诗经》、《楚辞》等,还撰写了《楚辞较外》等著作。此外,闻一多每周两次要去城里西南联大上课,回来需步行……[详细] |
![]() | 震庄系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的私人花园住宅。位于昆明市北京路514号,南为东风路,东临盘龙江,.震庄所在地原为昆明城东门外盘龙江边一低洼的水塘和原灰面公司旧址,1936年,龙云买下这片土地营造花园别墅。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建造时断时续,直到1942年始告完成。命名“震庄”。震庄之名来源于《易经》所说的卦象。震即东方,且震为雷,为龙、象意上升。因该花园住宅建在昆明城东,又与龙云姓名有关,故名,因特殊历史背景赋予它深厚的文化底蕴,馆内自然、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在昆明市中心绝无仅有。建国以来一直是云南省重要政务接待场所。……[详细] |
![]() | “冰心默庐”原名“华氏墓庐”,为呈贡斗南村华氏民国时期守坟祭祀先辈使用的祠堂。抗战时期,为避敌机轰炸,著名作家冰心和丈夫吴文藻一家随西南联大辗转南迁至昆明呈贡。1938年至1940年居住于此,冰心应邀义务任教呈贡中学,题写了“谨信弘毅”的校训,为《呈贡县立中学校歌》作词。冰心陶醉于默庐的自然美景之中,她取“墓”的谐音字“默”,创作《默庐试笔》赞美呈贡的风光景物,以对自然和对学子的爱来抚慰自己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时,西南联大梅贻琦、罗常培、郑天翔、杨振声及居住呈贡的费孝通、陈达、戴世光、沈从文、孙福熙等文化名人都是“默庐”的常客。默庐成为“谈笑有鸿儒”的地方。1940年2月28日《默庐试笔》在香港……[详细] |
![]() | 利克村传统民居建筑群位于庙街镇营盘村委会利克村,坝子和山地交界处,背靠青山,前面临箐,布局井然有序,民居依山势递升,分上、中、下三排,共30余院,东南西北各建有一个栅门,所有民居既为一个整体又相对独立,颇有营寨之感,体现出当时规划建设村落时,明显受到规划人军事思想的影响。民居院落布局或三方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细致精巧,工艺精湛,且多有主人书画于照壁及门窗,散发出浓厚的书卷气息。原数户大门门额上曾悬有古匾,现仅存清道光二十七年“盛世耆英”匾一块。与民居群相对的小山包上,建有郑氏宗祠和土主庙,郑氏宗祠保存了清代所制的祖宗牌位三个,土主庙现存明代观音老祖和土主石像各一尊。民居群整体风貌保存完好,格局……[详细] |
![]() | 龙川江也称龙江,流经腾冲市东部的界头、曲石、芒棒、五合乡(镇)一带。包含界头镇顺河村顺和通济桥、界头镇石墙村石墙木悬臂桥、曲石野猪菁木悬臂桥、曲石向阳村向阳桥、曲石平地村与干榨村之间民福桥、芒棒桥街龙江桥。箐桥村“成德”古桥,又名野猪菁桥,光绪八年(1882)腾越厅同知陈宗海捐资重建,以成就惠民功德之意命名“成德桥”,后因此地常出入野猪,村民改为野猪菁桥。野猪箐木悬臂桥、曲石向阳桥于2012年公布为第二批保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2月21日,与另外4座桥一同公布为第八批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毛泽东塑像,别称红太阳广场毛泽东塑像、毛主席戎装挥手像,地处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境内,坐落于红太阳广场上,建成于1969年10月1日。此塑像是全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体量最大的毛泽东塑像之一,也是丽江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毛泽东塑像坐东朝西,象征红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体高7.1米,标志党的生日;塑像基座基高5.16米,纪念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发表;塑像体高和基座合高12.26米,寓意毛泽东诞辰日;检阅台高1.949米,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生日,台后背景墙立有20面红旗,表示毛泽东塑像落成时正值国庆20周年。塑像基座南北两侧分别浮雕着韶山、井冈山、遵义、延安、天安门等图像。塑像背景墙为三叠水……[详细] |
![]() | 中城佛寺位于普洱市孟连县城西侧的娜允古镇内,傣语称“佤岗”,是孟连县城内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佛寺之一,寺内墙上精美的傣族民间金水壁画和金饰彩绘图案,是研究傣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的珍贵实物资料。中城佛寺在土司时期是娜允古城内居住在中城的官员们专用的佛寺。始建于傣历1272年(1910年)。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建筑群由大门、佛殿、引廊、八角亭、佛教协会办公室等组成,主体建筑佛殿为抬梁式三重檐歇山顶围廊建筑,内柱6排24棵,柱子、枋、梁、檐檀、橼子均有金饰彩绘图案,设有藏经柜和佛龛,周围悬挂着教徒们敬献的有关傣族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幡,内墙上有傣族民间金水壁画,是研究傣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外……[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