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都隋唐窑址因制瓷兴盛于隋唐而得名;又因古窑遗址地处古道观青羊宫以北,故名青羊宫窑址。该窑址从1955年试掘到1983年发掘,其分布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是四川省迄今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隋唐时期的综合性窑场,填补了长江上游地区古代陶瓷遗址分布的空白。隋唐窑址可分为三个区域,即窑炉区、作坊区和废品堆积区。馆藏文物现窑址内有保护较好的战国秦汉陶窑、隋短龙窑与唐馒头窑七座,其中短型龙窑的发现在全国尚属首次。窑址出土器物六千余件,主要是民间生活用品与文房用品,有陶器、瓷器、窑具、建筑构件、陶俑和动物模型,以……[详细] |
![]() | “大寨子”里的七十多幢石碉房,是最能体现北川建筑特色的古羌民居,它们是北川羌文化货真价实的“活化石”。“大寨子”里所有的房屋均为石碉房,依山就势而建,全部采用当地常见的片石堆砌而成。碉房的占地面积不等,最大的约300平方米,最小的接近60平方米。根据碉房内墙上的圆形洞(窗户)判断,“大寨子”碉房以三层为主,也有五层的。一般情况下,第一层养牲畜,第二层住人,第三层堆杂物。与其它羌族聚居区不同的是,北川“大寨子”内均是“碉房”而非“碉楼”,专家介绍说,北川山势陡峭,古时北川羌族民众都聚居在大山区,周……[详细] |
![]() | 仪陇文庙位于老县城的金城山下,文庙大成殿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是歇山式的木结构建筑,矗立在一座高1.9米,面积为453.4平方米的石造平台上。踏访现场,最惹眼的是殿宇内的圆形大柱,总计50根支撑起大殿的主体部分。文庙坐东南向西北,由泮池、大成门、东西庑、拜台、大成殿、崇圣祠组成,总建筑面积达到了2386平方米。抬头观望,屋顶为抬梁穿斗结构,重檐歇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瓦当和滴水有花草纹饰。早在1983年,仪陇文庙就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又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仪陇文庙的百……[详细] |
![]() | 石堂观,又名石堂院,位于魏城镇绣山村3组,坐北向南,七石悬空,峥嵘雄奇,唐宋清各代题刻分布其间,观之奇,赏之雅,是魏城八景之一。同治《直隶绵州志》载:“石堂观,治东六十里岷峨岭下,创自李唐,明末毁于兵燹,康熙中里民任作斌重修,乾隆五十一年僧源明培修。”1985年被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201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石堂院,又名石堂观,位于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南五里原赵渠沟,现绣山村境内,岷峨山麓。唐初因石而建堂院,故名石堂院。其地貌酷似江油窦圌山之形,其修建的殿堂,供奉的菩萨也与江油窦圌山相同;有……[详细] |
![]() | 看点寺内有一个大天井,四方重檐,小巧雅洁。寺内岗高风大,树涛喧鸣,声音清越。大殿内正龛供脱纱释迦牟尼佛像,高2.6米。两旁文殊、普贤塑像造型精美,十八罗汉栩栩如生。1991年,殿后重建观音堂,供柏杨木雕千手千眼观音立像一尊,高4.8米,双手合十,千手并伸,成0状。全山独有,别具风格。介绍雷音寺雷音寺原名解脱庵,亦名观音堂。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由无瑕禅师创建,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重建。取“佛音说法,声如雷震”的意思,改名雷音寺。峨眉山的寺庙多系明、清建筑,既保留了宫庭、官府、宅弟的……[详细] |
![]() | 温江文庙在温江城区文庙街,又称柳城文庙或鱼凫文庙。建于宋咸平初,明末毁于兵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重建,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迭经扩建。民国时期曾一度作为县中学校址,曾为温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地。1984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五日),文庙大成殿因火灾被焚毁,左右两庑,东西两亭、二殿、泮池等尚保存原建筑风貌。大成殿现按原貌重建.2005年10月重新对外开放。温江是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领地。因鱼凫王建都,下令广植柳树作为国界,鱼凫古都杨柳依依,史称“柳城”(今温江城北鱼凫城遗址)。鱼……[详细] |
![]() | 什邡龙居寺位于什邡市区西北23公里的湔氐镇龙居山麓,始建于隋,清康熙续修,至光绪三年。僧人月中、元钟师徒募化续修,全寺告成,规模和格局保留至今。现占地面积2345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什邡龙居寺因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远近闻名。木雕、彩绘题材丰富,手法多样;砖雕、石刻造型生动,技艺精湛;楹联词句富含哲理,耐人寻味。“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为该寺名联。什邡龙居寺历史悠久,《方舆胜览》、《蜀中名胜记》等典籍史书多有记载。因记载“后蜀王孟昶尝于夏日偕爱妃花蕊夫人来寺……[详细] |
![]() | 名称:李家窑包年代:唐、宋 类别:古遗址 地址:玉堂镇凤岐村8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村8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1593.65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包周围遍地均是废弃的青瓷片和窑具,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器物主要为瓷器和窑具两类,有少量陶。瓷器有碗、盘、钵、炉等器型,以碗、盘最多。釉色有米黄、姜黄、浅黄、白、青、绿、青绿、浅绿釉和天青、蓝绿色色乳浊釉,以浅绿、青绿色釉和绿色乳浊釉较为多见。……[详细] |
![]() | 旭水酒作坊遗址位于荣县旭阳镇附东街社区,坐东北向西南。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占地面积约1394平方米。该酒窖遗址作坊建筑为砖木结构,18柱17开间,面阔82米,进深17米,屋脊上端有冲棚。现存窖池38口,每口长4.7米,宽3.6米,深1.5米;作坊内另有甑子、冷却池、酯化桶等若干。该酒作坊采用续糟泥窖发酵、混蒸混烧、土陶坛贮存。以小麦、大麦按比例磨烂作曲,伏天作曲佳,曲成块封之,用时碎之,不用他药,酿酒时以谷壳为底,参以大麦、小麦、高粱、玉米、稻子各种磨面之和,下窖酿经60时为一轮。总……[详细] |
![]() | 武胜中心镇古建筑群(武胜县)保护范围:1、城隍庙、武庙、文昌宫、天上宫、明城墙:西以明城墙外延5米,北以天上宫左厢房外沿为基线外延2米,东以文昌宫厢庑为基线外延3米,南以城隍庙前殿为基线外延5米。2、镜心亭、文庙:北以镜心亭北面台基为基线外延5米,南以文庙廊道外沿地基为基线外延3米,东以文庙右厢房外沿台基为基线外延1米,西以文庙左厢房外沿台基至镜心亭为基线外延5米。3、传教士故宅及北面城墙:以传教士故宅四周墙壁为界向外各外延3米,以城墙墙体为界向两侧各外延5米。4、万寿宫及南面城墙:万寿宫西南以……[详细] |
![]() | 阳翰笙故居座落于高县罗场镇南华街,建于清乾隆年间,迄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故居呈三合头院落形成,座北朝南,总体由主体房、院坝、后花园组成,总占地面积1163平方米。主体房建筑面积约319平方米。正房为悬山式布瓦穿斗结构建筑,面阔三间12.5米,深两间7.3米,中间不堂屋,左右次间为四间寝室(有0)。大门为双开四抹隔扇门,属典型川南民居。故居内完整地保留了当年阳翰笙同志生前的居室、堂屋、书房等共11间。2001年,被高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详细] |
![]() | 这是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机车车辆工厂;这是全国铁路工业系统第一个转产内燃机车检修的机车车辆工厂;这是全国铁路工业系统第一个荣获国家质量管理金奖的机车车辆工厂。这就是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北路31号的中车成都机车车辆厂。厂的前身,是安徽淮南煤矿下属九龙岗机车修理工厂。日前,成都商报记者跟随机车车辆厂的老员工们重走厂区,跟随老工人的足迹,让镜头带我们穿越时空。该厂1951年暂迁重庆九龙坡。1954年11月迁至成都,正式定名为成都机车修理工厂。60多年风雨,成都机车车辆厂经历了蒸汽时代(1954……[详细] |
![]() | 朱家民居被称为“川南最大中西合璧建筑”,建于1935年,系横江镇开明绅士朱大文修建的住宅,也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片民居占地约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37平方米。在大院里,有一栋仿西式风格的主体建筑,一楼一底,砖木结构,里面有过厅、客房、正厅、居室。穿过楼后的天井,就到达厨房、杂物仓等地,右侧前方为一栋小碉楼。碉楼高20米,共5层,面积200平方米。小碉楼是青瓦屋面,下段青石砌墙,上段为实砌砖墙,墙的四方辟有射击孔,第三层特设有突出于楼外的投弹孔。整片民居集中、西建筑风格为一体。保护范围……[详细] |
![]() | 大埂子摩崖造像大埂子摩崖造像位于大英县天保镇,坐东北向西南,凿于长10米、高3米的崖壁上,共4龛,造像以观音为主。大埂子摩崖造像是天宝九年的摩崖石刻造像,题记年代完整、明确,石刻原始形制保存较完好,是中国唐代佛教繁荣兴旺的实物佐证,是古石窟寺研究、断代、鉴定的珍贵资料。该处摩崖造像集半圆雕、透雕、深浮雕、浅浮雕技艺于一身,雕刻十分精美。雕刻的人物、花鸟颇具特色,造型丰富多姿,线条优美流畅,神态栩栩如生,有曹衣出水、薄衣透体之美感。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保护范围:西以岩壁向前延伸5米至堡……[详细] |
![]() | 神坝砖塔因系用砖建造在神坝场,故名神坝砖塔。高约14米,为七层六角形仿木结构浮雕砖塔。神坝砖塔既是一座“文风塔”,又是一座“字库塔”,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神坝砖塔底层基座每面阔1.75米,逐层向上缩小。第一层塔身转角处施浮雕抱鼓柱石,抱鼓上各有倒立跑狮一只。第二层塔身其中四面塔壁镶嵌青灰石板,上刻序言等;另一面有砖砌塔门,用以焚烧字纸。每层每方有倚柱,倚柱上施阑额,出檐屋顶制成筒瓦,檐口雕成圆形瓦当及沟滴。塔顶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六角攒尖顶,塔被淹没后为行船所撞毁。塔身第二层两面与以上五层……[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