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旅游

重庆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净果寺位于合川市古楼镇净果村,时代为明。净果寺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古楼镇净果村,与护国寺、龙游寺、方溪寺并称合州四大名寺。净果寺始建于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3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先后进行局部培修和扩建,现存殿宇为明、清遗构。净果寺寺院呈四合院布局,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现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系抬梁式或穿短式木结构建筑。寺院纵轴线上,依次排列为天王殿、大雄殿、玉皇殿;左右两边分别有转轮经藏殿、大悲阁(观音殿)及两廊等建筑,各殿建筑因修建年代不同,排列不太规整。……[详细]
  兴隆街大院位于双江古镇银龙路71号双江镇中学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系解放前双江富商杨紫丰的住宅,解放后收为军产,驻某部队一个教导团,93年收归地方政府,作为双江镇中学校址,2006年12月31日潼南县政府公布为潼南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兴隆街大院为单檐穿逗式、抬梁式悬山砖木结构古建筑,座北向南,呈南北竖向长方形复四合院布局。北靠银龙山,南与金龙山系对峙,涓涓猴溪从西面环流而过。前厅临兴隆街,面阔九间40.9 米,共四进,通进深70.9米,每进有天井,回廊,共有大小房屋、厅、堂42 间,34扇大门170余扇槅扇雕花窗,建筑面积2899.81多平方米,宅前辟院坝,宅后辟……[详细]
  源泰和大院位于潼南县城西北10公里的双江古镇正街50号,前系解放前杨宣豫的宅第,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历时8年,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竣工落成。该宅地承袭“杨三泰”号名,称号为杨源泰,因宅主杨宣豫字季和,遂在“源泰”后加一“和”,字,故称“源泰和”。解放后收归地方政府,由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委托双江镇政府实施管理。 清代源泰和大院为单檐穿逗、抬梁、悬山式木结构建筑,座南面北,呈南北竖向长方形复四合院布局。主向在北(后),与金龙、银龙两山系对峙,山下猴溪涓涓环流而过。前厅临北街,面阔五间19.5米,共四进,通进深52米,每进有天井,栏杆、回廊,共有大小房屋、厅、堂17间,面积……[详细]
  璧山大成殿位于璧山县璧城镇,时代为清。璧山文庙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是重庆市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唯一的文庙建筑群,也是我市境内至今保存较好、档次较高、规模较大的文庙建筑群。文庙毗邻璧山县委县政府,在县城最大的城市广场大成广场旁边。大门进去正对的是大成殿,大成殿依山而建,气势恢弘,大成殿作为璧山文庙的主体建筑,建于明代,历史上是祭奠孔子的地方,采用如意式斗拱,结构巧妙,风格独特。大成殿内每周日下午都有川剧演出,只要品一杯3元的清茶就可以免费欣赏李昌恒等川剧名伶的精彩表演,李昌恒的变脸是中华一绝。大成殿左侧为吕凤子纪念馆,其塑像就在文庙外,右侧为璧山县启慧精微艺术工作室,这两处均有精美书画……[详细]
  东华观藏经楼位于渝中区凯旋路,时代为明。东华观藏经楼,又名玉泉殿、皇经楼,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凯旋路(原东华巷)7号。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代,是重庆主城区现存最古老的木质建筑。东华观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代。据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巴县志》记载:“东华观,在东华巷,元至元年间(1335~1340年)建,明朝天顺七年(1463年)、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有唐宋御制碑赞,按《蜀中名胜记》引旧《志》云:城中有东华观。观后有东华十八洞,皆相通。今士人呼其为神仙口,相传东华真君于此得道。观之后殿,民国毁于火”。1926年,东华观遭遇大火,整个道观烧掉了三分之二,剩下灵官、玉皇、邱祖三殿。此后,东……[详细]
  南泉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西500米渝南路边缓坡地带。1949年11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二军三十五师一〇三团,南温泉战斗中,我军一营营长徐照奎等三十一名指战员光荣牺牲,1953年为纪念烈士们建立的历史功勋,特建革命烈士陵园,陵园由坊、亭、碑、墓四部分组成。2000年被市政府公布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简介1949年11月,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四野47军等部队,在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下,受命入川直捣国民党最后老巢重庆,并于24日攻占了南川。当晚,--司令在南川召开了11军、12军、47军军长会议,紧急部署解放重庆的行动计划。25日,十二军35师103团奉令作……[详细]
  龙兴寺位于潼南县城南40公里的小渡镇汇集代场村,在唐代铜梁县城遗址边缘的庙儿坡小丘上。建造于明代顺四年(1406),原有三重殿,今仅存正殿及后殿的一开间。正殿为庑殿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屋面现状已经改为小青瓦屋面,翼角、脊饰大部分垮塌,修建于高80厘米的素面台基上。当心间阔7米,两梢间面阔5.7米,副阶周匝0.65米,通面阔20.1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3.15米,高8.2米,建筑面积284.63平方米。龙兴寺正殿,建筑风格为明代非官式建筑,历经各代修缮改建,正殿整体结构构架、平面柱网保留明代建筑风格特征。屋面平缓,上檐出深远(2米),造型古朴,柱架用材粗壮厚重,殿内抹灰间壁墙尚保存有古代精美的……[详细]
  灰千岩崖画位于江津市四面山镇洪洞村东,时代为汉以前。四面山具有悠久的人类历史文化遗迹,敦煌有莫高窟,重庆有大足石刻等古代石刻艺术鼎盛时期的杰作,在四面山,虽无这些石刻艺术的巅峰杰作,却有一块历史文化价值丝毫不逊于这些石刻杰作的灰千岩摩崖壁画。灰千岩摩崖壁画的产生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它是原始巴人劳动、生活和文化的结晶,不但填补了巴渝地区摩岩壁画的空白,还把重庆原始巴人的历史及巴蜀文化上溯了一千多年,是南方罕见的具有北方草原体系的刻制岩画,改写了过去南方无刻制岩画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这幅凝聚着原始巴人智慧与勇气的壁画,不但填补了巴渝地区摩岩壁画的空白,而且成画时间大大……[详细]
  涂山寺位于南岸区黄桷垭镇真武山15号,时代为清。涂山寺坐落在重庆市南岸区涂山之上,是现存最古老的寺院,因寺内古代供有尊武祖师,因此又称为尊武寺。涂山寺庙龄悠久,年代悠久已不可考。据查,西汉年间为禹王祠、涂后祠、庙宇供奉大禹与涂后的塑像。唐时,任忠州刺史的大诗人白居易曾写有《涂山寺独游》一诗,可见当时此寺已易名为涂山寺。涂山寺中现有殿宇8重,房间100间,占地1万多平方米。主殿之内即供有释迦牟尼像,另立有禹王治水碑,可称是佛道和睦共处的庙院。涂山寺,巴国人民仿佛格外尊重这个女婿,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朝山盛会,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清代名人王士祯曾有飞瀑落长虹,登临见禹功的诗句加以描述。这里山势高耸……[详细]
  中国第一高笔峰石塔,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于重庆市梁平县城西的平原大坝上,距县城3公里。此塔是八角十二层空心通体石塔,直插云霄,雄伟壮观,堪称清代建筑瑰宝。塔高35.68米,修建于清道光七年,此塔是八角十二层空心通体石塔。石塔设计精美,选料精良,所选青沙石质地坚硬,每块石横截面为31×40厘米的方形,其长度170厘米(亦即塔身的厚度),每层塔壁石料用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而成。其基础稳固、计算精确、构建缜密,巍巍十二层石塔,直插云霄,雄伟壮观。塔身上面有12个隔层互换、透光、通气的窗门洞,每层8个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的动感。顶层八个翘角上所挂铁马风铃,每当微风轻抚时铃声叮咚,悦耳怡人;那从下往上的……[详细]
  四川革命先烈纪念碑坐落于渝中区新华路人民公园内。渝中区人民公园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大众休闲场所,纪念碑就建造于公园最高处的一块平地上。碑体周边绿树环抱,雀鸟轻啼,幽静中透出几分肃穆。“黄花岗72烈士”中,有三位四川籍人士,分别是喻培伦、饶国梁和秦炳。为纪念他们在黄花岗起义中舍生取义的英勇事迹,于1946年2月建造了四川革命先烈纪念碑。纪念碑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全部为上等青峡石建成。全碑由碑帽、碑身、碑座、碑台四部分组成,通高7.18米,正反两面均饰满卷云纹浮雕图案。碑体正面镌“喻饶秦三烈士纪念碑”九字,碑身背面镌碑文26行,主要叙述烈士革命事迹。她是旧民主革命时期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百年沧桑,中华……[详细]
  何氏百岁坊位于璧山县青杠乡,时代为清。何氏百岁坊座落在重庆市璧山区来凤街道安乐村,原成渝古道上,座东北朝西南。是一座有168年历史的精美石牌坊,建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间,系纪念奉直大夫周绍熙之妻何氏百岁而建,保存完整。对于研究清代石刻艺术及民风民俗提供了重要依据,被誉为“重庆市清代石质建筑的代表作”,是重庆市1992年首批确定的市级重点保护文物,2002年璧山区立文物保护碑。何氏百岁坊由三层坚硬的青沙石料垒砌而成,高11.7米,宽6.35米,四角八翘巧夺天空。醒目的4根石柱构成了牌坊的3道门,正中是大门,两边是小门,门之间塑有栩栩如生的青狮、白象、麒麟等吉祥动物,似忠实的守护神。牌……[详细]
  邹容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今重庆市渝中区南区公园内。该碑是国民党重庆市党部根据1941年召开的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决定建立的。碑由汉鸿顺营造厂承建,于1946年1月26日动工,同年6月29日落成。碑为八角形塔式,石碑通高5.5米,碑身高3.52米,碑的东、南、西、北四面,均镌有“邹容烈士纪念碑”七个鎏金大字隶书,八面皆镌刻碑文。碑文是根据章太炎民国十一年(1922年)为营建上海邹容墓所撰写的《赠大将军邹君墓表》一文略加修改而成的,主要叙述了烈士生平。碑文为隶书,落款:“重庆市市长张笃伦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十五年。”建国后。邹容烈士纪念碑曾数次遭到破坏。1982年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详细]
  聚奎书院,位于重庆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是重庆市保存最完整的的书院园林建筑,始建于光绪六年(1880)。正中为讲学厅,后为孔子堂,两侧为学生自习室,周围为教师住所。教学除授“四书”、“五经”、《春秋三传》、《孝经》外,还课以《汉四史》、《方舆纪要》、《文献通考》等。白屋诗人吴芳吉曾就读于此,辛亥革命烈士卞鼐曾为学生。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聚奎学堂。民国后相继建立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抗战后,举行建院60周年纪念,台静农教授赞道:“聚奎能屹然一隅,延续至六十年之久者,诚我国近代教育史所罕见。”陈独秀、吴玉章、冯玉祥、黄炎培等均到院参观,无不交口称赞。至今原院规模及碑刻等,均保存完好。院内……[详细]
  位于南岸区玄坛庙狮子山麓,濒临长江。寺门左侧卧一石刻青狮,与长江对岸的白象街遥遥相望,素来有“青狮白象锁大江”之说。寺始建于唐代,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原为观音庙。1927年云岩法师募资扩建,更名慈云寺,是当时全国惟一僧尼合庙的佛教寺院。慈云寺建筑具有中西风格,在中国佛教寺院中独树一帜。寺内的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普贤殿、三圣殿、韦驮殿、藏经楼、钟鼓楼等。慈云寺所藏文物玉佛、金刚幢、千佛衣、藏经、菩提树等并称五绝。藏经楼藏有稀珍本的影印宋版《碛砂大藏经》一部计6362册,以及佛教经典、金绣佛挂像、千佛衣、古代指书指画和日本早年出版的全套佛像影画等。还有一棵国内罕见的菩提树,系60年前自印度移植,如今……[详细]
  1936年,库里申科受前苏联政府的派遣,来华援助抗日。1939年10月14日,他率领神鹰大队从成都出发袭击日军占领的武汉,轰炸了敌机场、军用码头,空战中又击落6架日机,在返航时由于他本人和驾驶的飞机均在空战中受伤,最后落入万州红砂碛段的长江中。他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人民换来打击空中日寇的巨大胜利,而自己却长眠在万州的土地上。1958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国家拨专款在西山公园内修建了库里申科烈士墓园。墓园占地1600平方米,由影壁、花台、烈士铜像、墓碑和墓室几部分组成。198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革命纪念建筑物;2000年9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09……[详细]
  时代:汉-清类型:古遗址地区:重庆市巫山县批次:第二批 巫山古城遗址位于巫山县巫峡镇神女居委,位于长江北岸,1997年、2000年、2003年、2006年该遗址由中科院考古研究所、重庆市考古所、武汉市文物考古所对其进行了全面发掘,遗址分布面积20000平方米,发掘面积共10015平方米。该遗址文化层深度0.5-8.5米。发掘城墙墙体及汉、宋、元、明时期的砖室墓和土坑墓等遗迹多处。出土器物1328件及大量东周时期陶片,包括玉、石、骨、象牙、陶、金、铜、鎏金、瓷器等。该遗址共包含了四个大的区域:人民医院旧址区域、城南门点、城关粮站旧址区域、巫山师范区域。其中人民医院旧址以大溪文化为主,出土了1……[详细]
  四知堂位于双江古镇西800米,为四合院式木结构悬山顶建筑,建于清同治初年,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仅前厅采用了抬樑式,其余皆为穿斗式,通面阔55.4米,通进深35.5米,总建筑面积1966.7平方米,占地面积达2600平方米。该建筑座西南面东北,背依“半边山”,面临“猴溪”。平面布局以“四知”作为设计建造的指导思想,院落横向排列,平面呈长方形“四”字,名为“四知堂”。因房前“猴溪”岸边是一湾长长的河滩地,地名“长滩”,该房又称“长滩四知堂”,民间称其为“长滩子大院”。大院以前厅和正屋及两侧东、西厢房为中心,组成大型四合院。其两侧再建“东轩”和“西轩”,距“两轩”屋檐4米建有砖砌围墙,分别形成……[详细]
  时代:旧石器时代类型:古遗址地区:重庆市丰都县批次:第一批烟墩堡遗址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三合镇商业二路,分布于长江右岸的二、三级台地后缘,四级台地前缘,分布面积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2.3米。1994年发现,1995、1996、1998年由中科院双古所发掘,3次发掘面积共980平方米,出土各类标本11309件,其中石器品1382件,有石核、石片、人工碎石,石器分为刮削器、凹缺器、端刮器、砍砸器、尖状器等,由于原料均为砾石,为南方砾石的特点,同时该遗址石片和断点绝大多数为北方石片特点,该遗址的地理位置又处于南北方工业分布区之间的区域,烟墩堡遗址具有南北方两个工业区的特色,属旧石器时代遗址。该遗……[详细]
  时代:旧石器类型:古遗址地区:重庆市大渡口区批次:第一批 马王场遗址位于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马王场及桃花溪流域。该遗址于1987年在桃花溪动物园地段整治工程中被发现,随后进行地层剖面调查,确定为旧石器遗址。该遗址从上到下可分为六层。遗址采集石器共69件,其中48件采自地层,余21件原整治河床工程中发现,无地层承载。出土石制品有锤击石核、刮削器、砍砸器等。石制品粗大、加工粗糙,其打击方法为锤击为主,偶用碰撞法和砸击法。根据其石制品及地层分析,该遗址时代当在旧石器时代偏晚段。马王场旧石器遗址地处大渡口区半岛后缘,南有长江,是一处非常适宜人类生活的地带,作为主城区发现的唯一旧石器时代遗址。为了解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