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列宁岩列宁岩(东兰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原名北帝岩,内设北帝庙得名。位于武篆镇南4公里的论硬山腰上。洞高45米,宽64米,深137米。1922年3月,韦拔群在此组织革命同盟会,1925年9月,韦拔群、陈伯民等在洞内开办了广西第一届农-动讲习所,培养右江各县农-动骨干276人。农讲所宣传马列,培训农运骨干,功绩卓著,影响深远。1930年2月,经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提议,东兰县工农民主政府讨论通过,北帝岩改名“列宁岩”。1963年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值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大庆,中央副主席-为列宁岩亲笔题字:“广西农-动讲习所旧址”,镌刻在洞口上方。原名北帝岩,位于广西东兰县……[详细]
  粤东会馆位于平乐镇大街56号,系住在平乐县城的广东籍人士为进行交往和商业活动而兴建。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建成,嘉庆十一年(1806年)重修,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复修。为砖、石、木结构,由前厅、天井、天后宫、厨房等部份组成。总面积496平方米。该建筑形似“回”字,四角四檐天面盖有黄色琉璃瓦,檐下四角为雕花吊檐档板,屋脊高0.5米,绘有一幅幅古代故事人物画像。历代重修会馆的碑刻共14幅也嵌入墙内。民国10年11月27日,孙中山北伐路经平乐时,曾应邀到此会馆参加广东籍人士举行的欢迎茶话会。馆中建筑上的雕画,在“文革”中被毁。……[详细]
  邓公庙位于岑溪市南渡镇南渡街。距梧州市区100公里、距岑溪市区20公里。是展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及当地民俗文化的游览胜地。邓公庙为硬顶砖木结构,由前殿、后殿和中廊组成,以青砖为墙,梁架为穿斗构架,梁、柱、枋、檀均为格木制作。前后殿雕板封檐、红柱挺立、画栋彩梁、如意斗拱、街接前后殿的廊为券栅卷顶、左右两侧饰镂刻花卉。它始建于明末,现在保存下来的是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的。庙内有4根盘龙柱,高4米多、直径40厘米、每根木柱精雕一条神态威猛的蟠龙,是广西唯一仅存的古代木雕艺术珍品,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力及中国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详细]
  徐汉林烈士陵园邕宁区文物保护单位,现代。位于邕宁区新江镇汉林村西南约400米的盘古山顶。现为邕宁区文物管理所管理,隶属邕宁区文体局。徐汉林墓位于新江镇汉林树的盘古山顶座面向北,这是原县民政局于1957年拨款,把原葬在企沙山的汉林墓搬到盘古山顶的。该墓于1965年改用钢筋水泥结构,成土圆形,底部周长10.25米,高难度1.8米,墓碑高难度2.2米,宽1.2米,厚37cm,碑文为楷书;写徐汉林……等23位烈士之墓,墓北20米是徐汉林六角纪念亭(水泥结构),再顺台阶往下半山腰(即台阶左右)是两面间徐汉林纪念亭(砖林结构)。保护范围:以徐汉林烈士墓为中心,向东、向南各外延15米,向北外延10米,向西外……[详细]
  在七星公园西面,横跨小东江与灵剑溪会流处。原名嘉熙桥、天柱桥,为石砌5孔,始建于宋。明代作过两次大修,因时值春夏,该处属郊外,山花烂漫,故更名花桥。1949年前,石桥部分桥墩下沉,桥栏崩塌。1965年整修后,桥全长134.66米,由水、旱两段组成。水桥宽6.9米,4大拱,拱圈倒映水面,状如满月,有“花桥虹影”美誉。旱桥宽5.3米,7小拱,水桥上建有风雨长廊。于花桥观景,山光水色,幽雅绮丽,让人心旷神怡。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观月,有月看水中映月,无月看桥孔影月。四孔临水,圆月可数,正是:花桥常有月,慧眼数团圆。……[详细]
  黄善璋墓(包括武官墓文官墓及周围黄氏土司族人墓)位于明江机场附近,是北宋永平寨(今宁明一带)首任土官黄善璋的陵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善璋墓是广西宋代时期土司制的缩影。广西的土司文化素有“北祠南墓”之称,“北祠”指祈城县莫氏土司祠,“南墓”就是宁明县“黄善璋墓”。陵墓规模宏大,为广西土官墓之最,原有神道、华表、辕门、石狮、石马、石羊、石俑(有文武之分)等等,文物丰富,价值极高。黄善璋墓园,所遗存的石雕像造型古朴、风格独特,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被史学家称为壮族的“兵马俑”。……[详细]
  接龙风雨桥位于龙胜县平等乡蒙洞村,1919年建,全木结构;每桥墩用两根断面为380×750毫米、の�4米的条石,呈八字形支撑;桥身一廊穿五亭,造型轻盈。蒙洞接龙风雨桥始雨桥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后受洪水之灾,1962年修葺复建完成,全长约64.8米,2017年被列为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接龙风雨桥具有独特的建筑特色,为榫卯结构,集亭、塔、廊、桥于一体,桥体多为石墩木面桥,桥下结构为石墩台,桥面多为木板,顶部翘角层次分明,它是侗族建筑艺术的集中展示,也是侗族文化的具体体现。接龙风雨桥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镇宁炮台位于宁明县寨安乡安阳村枯号屯东侧的牛头山上,当地人称牛头山炮台。镇宁炮台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平面呈正六边形,边长20米,高6米,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整座炮台用红砂岩料石垒砌而成。炮台大门面朝西北,门额青石匾阴刻“镇宁台”三个楷体大字,两旁刻款“光绪二十年孟春月”和“毅新副左营监修”等字样;门外约16米处建有一字照壁,照壁居中嵌青石,竖刻楷体“一品当朝”四字。炮台分一二两层,一层有兵房、弹药库、神龛、天井和台阶;二层有炮位、指挥台、战壕和垛墙。目前,原炮位上残存一门铁质克虏伯大炮, 于2019年进行炮台维修时得以恢复。……[详细]
  独秀峰摩崖石刻位于桂林市秀峰区独秀峰,年代为唐-民国。独秀峰摩崖石刻,历经千年沧桑,从唐代建中元年起始,一直延续至宋、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经过考证的石刻共有163件,然而岁月流转,现存的石刻数量仅为104件。这些石刻遍布于独秀峰的四周,尤其以南麓的太平岩以及西面登山道至山顶一带最为密集,其中读书岩周围的石刻尤为集中。这些石刻内容丰富,包括书法、刻像、诗文等多种形式,不仅展现了桂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桂林山水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独秀峰摩崖石刻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罗浮恒望天主教堂位于东兴市东兴镇楠木山村恒乐屯西面,这是一座低调且鲜为人知的教堂,其建筑为典型的欧洲教堂式建筑,由法国传教士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罗浮恒望天主教堂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始建时的罗浮天主教堂占地10447平方米,设有教堂、钟楼、育婴室(收养弃婴)、男校、女楼、仁爱堂、圣堂、织纺堂等各组成部分。如今的罗浮恒望天主教堂只剩下教堂,钟楼和仁爱堂,相隔几十米,总占地大概800多平方米。罗浮恒望天主教堂钟楼长约5米,宽4米,高12米,呈五层结构,内外饰有彩色图案,顶端悬着一口大铜钟,为平时做圣事敲钟所用。……[详细]
  象鼻山山腹内有个三花酒窖,桂林三花酒很有名,这个酒窖至今藏酒千吨。三花酒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象鼻山景区象鼻山旁边。在四星级景区象鼻山公园内,除了著名的桂林市城市象征:象鼻山以外,还有水月洞,爱情岛,普贤塔外,还有就是这个三花酒窖了。但是酒窖并没有对外开放,据说就是一个大熔洞,而在三花酒窖的对面,有一个桂林三花酒陈列馆是对外免费开放的。据当地人介绍,这个三花酒窖内,储蓄了一千多吨的桂林三花酒。经常能在附近吻到酒香,而这个酒窖,历史悠久,在宋代年间,已经是官方的酒窖了。现在酒窖属于桂林三花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详细]
  丹洲是座文化古城。位于三江、融安、融水三县交合处,地处融江江心洲上,全村有220户1037人,居住着苗、瑶、侗、壮、汉等5个民族,民风淳朴。当地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和项目建设。近年投入不少资金对丹洲明代北门楼、明代书院、闽粤会馆、古县衙礼堂等古城文物进行保护修善。增设了游客参与的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竟技项目。同时,每年11月初举办“丹洲柚子节”,推介丹洲旅游以及丹洲柚子、丹洲腊味、奇石盘景等特色产品,以旅游商品促进旅游业,以旅游业带动土特产品,不断提高丹洲旅游的知名度,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基础。……[详细]
  陈光烈士墓、纪念塔位于桂林市风景优美的七星岩下。1951年1月14日,中共桂林市委决定将陈光遗骨从就义处迁此安葬,并建纪念碑和墓园。墓呈圆形,混凝土洗米石结构,直径3﹒7米,高1﹒45米,墓围11﹒6米。墓前建有纪念塔,高约7﹒5米,正面镌刻烈士简历,环刻缅怀题词。陈光解放初期为桂林市工委书记,负责开辟桂林地下党的工作,建立中国共产党桂林工作委员会,并领导桂北游击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桂林北站铁路附近。陈光烈士墓位于市区七星公园普陀山西麓,墓分两部分,纪念塔和衣冠墓,被列为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丁孝子祠(岑城),又称“汉丁孝子祠”,位于城区北部,是为纪念汉代孝子丁密而建,是岑溪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家庭教育实践基地。建于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2011年加固维修、恢复仿古以及全貌修复。建筑占地面积310平方米,现存前院、前座、中座,前院有博山围墙,拱形院门。前座与中座之间有天井、边廊。祠内墙檐彩绘壁画,内容有书法、人物故事等。中座正脊、垂脊灰塑博古、金鱼,石榴、桃等,布局合理,工艺古朴华美。祠内有四根柱子至顶组成抬梁穿斗构架。汉丁孝子祠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珠山岩画位于宁明县城中镇珠连村珠山屯西南面400米处,绘制年代为战国至东汉时期。岩画分南峰、北峰两地点,是左江支流明江流域最上游的一个岩画分布点。珠山呈南北走向,两峰东边临江,形成断崖。面江峭壁比较平整,南峰高约120米,北峰高约100米。岩画分布在两峰临江的崖面上,画面宽约400米,由多幅独立的图画组成,由于岩表受到严重风化剥蚀,部分图像已漫漶不清,难以辨认,现存人像169个,动物图像15个,铜鼓图像10个。2014年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廖磊公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柳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办公地址,没有对外开放。廖磊公馆是廖磊将军于1930年到1937年任第7军军长驻军柳州时自己兴建的住宅。廖磊将军在柳州进行一系列利国利民活动的历史见证物,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这座建筑为研究建筑艺术、结构科学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交通坐14路、30路、105路、69路到东门站门票无开放时间现为一个单位办公地址,未对外开放。景点位置广西柳州市城中区中山东路36号……[详细]
  莫氏祠堂位于土司衙门东侧20米处,占地1470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后毁于兵燹,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建。祠堂分前、中、后三进,祠门院前竖立巨幅照壁,左右为门房,门楣上分别浮雕“本支百世”“列国一同”八个大字。进门房是大院。一进是正门;二进为正厅,两侧分别设有客房,前后镂金花窗,工艺精巧,装饰豪华;三进安放莫氏历代宗亲牌位。祠堂整体造型与衙门相对称协调,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196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莫氏祠堂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城南约2公里处。是广西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之一。遗址南至南沙湾三沟,北至象州镇二沟,西至柳州河东岸,东至方家坪旧屋东北冲槽,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00米,层高约1~1.5米。可见螺蛳壳、蚌壳、脊椎动物骨骼的化石以及夹砂陶片、石斧、石奔等石器,石器多呈扇形、舌形、三角形。该贝丘遗址是目前广西已发现的分布在最北面的新石器时代的河旁台地贝丘遗址,距今约一万年,对研究古人类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张家古墓群位于张家镇东南面的曙光小学至和村东南面的大岭~带,全长约7公里,可见封土堆百余座,其中较集中的有荒头岭、大穴岭、莲花岭、大岭、银山岭等处。1974年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在银山岭发掘墓葬时,发现各墓排列整然有序,其形体同湖南等地楚墓基本相同。出土的随葬陶器主要有瓮、罐、瓿、杯(樽)、三足罐(盒)等;金属器主要有成套的青铜武器、铁制武器、五铢(钱币)和农业生产工具共1530余件(出土文物已藏于广西博物馆),经考证认定为战国晚期至秦汉时期墓葬。……[详细]
  乐登桥乐登桥位于县城西南面约4公里处,该桥属圆形三孔石桥,始建于明洪武18年(公元1385年)。是罗城境内历史悠久,造型优美的桥梁之一。拱桥总跨度约27米,高3.6米,桥面宽4米。桥身由经雕凿过的方形石砖堆砌而成,整个桥为三孔,孔径3米,桥的两头除各有一石狗外,还铺有石阶通往桥面,桥墩底中央处两头用方石雕凿出鲤鱼尾状,桥面有两块象草鞋印的方石在石砖上,甚为奇观。对此,群众中淬有很多有关此桥的美丽传说。该桥属旧罗城风景之一(“乐登仙迹”)。保护范围:以桥体为中心,向东、向西各外延20米,以桥体两头外延20米至水泥路交接处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界线为基线,向四周外延30米范围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