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兴安唐家大屋位于兴安县兴安镇道冠村委八队,年代为民国。兴安唐家大屋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刘永福墓位于广西钦州市钦南区沙埠镇沙寮村委老虎头村一座山岭上(并非惠州城内西湖畔),系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小钟山摩崖石刻位于钟山县钟山镇城厢街钟山公园内,年代为宋至元。小钟山上有摩崖石刻五处:包括元代至顺年间石刻两处,一处“农元帅平瑶复县治”,另一处为“复县岩”。明代摩崖石刻一处,为明代嘉靖十六年(1537年)富阳知县徐参谨题书的“状元峰”。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有两处,其一为民国十年(1921年)的“中楼记”,另一处为兴业县梁存适题刻的抗日救国五言诗。五处摩崖石刻均为繁体阴刻。小钟山摩崖石刻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小钟山摩崖石刻文物本体为中心,向四周外延10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同界。……[详细]
  合掌石摩崖石刻位于城厢乡白马村南100米,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马山东麓两石相合如掌,俗称合掌石。宋元符三年(1100年)富川王瑞礼重刻唐苏口撰《隋富川列女蒋氏家西观寺碑》于其上。刻面高0.76米,宽0.67米,刻1200余字,竖行、楷书、边饰忍冬纹带。蒋氏(?~607年),南朝岭南酋帅钟士雄之母,因劝子归隋,封安乐县君,传死葬白马山。碑文已收入正史隋书列传。……[详细]
  《百蛮遵道》摩崖石刻 位于英家乡英家街尾观音山东麓思勤江故道旁,明万历二十 五年(1595年)镌刻于岸边崖石上。刻面高90厘米,宽50厘米,正中双线阴刻,楷书“百蛮遵 道”四个大字,字径23厘米,上款“□□四屯秧家寺营土司□□□……”下款“万历岁次乙 未孟春月吉日勒石”。明代广西瑶、壮、苗等族人民起义遍布全省,持续二百余年,波及湘、 粤邻省。明王朝在进行军事残酷镇压的同时,极力推行以夷制夷土司制度,开辟水陆航道, 迫使各地瑶壮苗民归顺。石刻反映了这一史实,此石刻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英家起义遗址位于英家乡油榨峒村西500米白岩塘。1947年6月5日,中共桂东地下组织根据中共广西省工委横县会议精神,当晚9时于白岩塘泉公庙东侧全体武装人员集中宣布起义,在吴赞之的指挥下取得了袭击英家乡公所开仓济贫的胜利。泉公庙为单间小庙,已毁。1985年县委、县政府于英家大桥头建筑六角形攒尖顶钢筋水泥结构纪念亭一座,占地面积100平方米。亭内立高2米,宽1.4米纪念碑,记述起义简介、烈士芳名,在泉公庙旧址立纪念碑、碑高1.85米、宽1.6米、厚0.7米。……[详细]
  会仙岩摩崖石刻造像:位于广西崇左大新县雷平镇安平村完小200米的山脚一个岩洞里。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会仙岩创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岩洞内原来塑造有塑像,石刻造像,玄天大帝、文昌帝君、四大金刚、十八罗汉等几十尊人物造像、以及文人骚客的诗文题词数篇。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到粤西地区考察时路过此地曾游览过会仙岩洞,并留下墨迹两处,上世纪六十年代岩洞内的石刻造像、诗文惨遭毁灭。现在尽存六组石刻造像和十多篇模糊不清的石刻诗文,对研究当地的土司文化以及社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2017年被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整座会仙山岩洞为中心,向四周外延50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同界。……[详细]
  龙岩山摩崖石刻位于钟山县燕塘镇张屋村东南,年代为清。龙岩山摩崖石刻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龙岩山摩崖石刻文物本体为中心,向四周外延10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同界。……[详细]
  独鳌山摩崖石刻位于象州县中平镇良山村,年代为清。独鳌山摩崖石刻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文相岩摩崖石刻位于象州县大乐镇龙屯村委龙女村,年代为清。文相岩摩崖石刻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六祖岩摩崖石刻位于象州县象州镇鸡沙村委黄皮沟村,年代为清。六祖岩摩崖石刻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贵港南江古码头遗址位于港南区江南街道办事处南江社区的郁江岸边,由南江渡口石级、中山公园驰道牌坊、驰道、明清古民居群、亚魁牌坊等组成。南江古码头是东西流淌的郁江与南北走向的古驰道的交会点,是郁江南北两岸过江的主要通道。码头石级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竣工于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是贵县乡绅罗上锦募银一千多两在原有土码头的基础上建造而成。该石级原有石阶90多级,长120多米,宽5米,坡度37°,两边护石砌成双纵线,护石为青石板,每块长60厘米、宽40厘米、厚40厘米。中间为横铺红砂条石,每块宽35厘米、厚25厘米。中山公园驰道牌坊北接渡口码头,南连南江旧大街和古驰道。该牌坊建于民国……[详细]
  刘永福故居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刘永福回国后,利用回乡省亲扫墓之机,在故地那良大坡村(中越边境)选地择吉日兴建住宅,经过一年多的施工,住宅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冬竣工落成。房屋占地面积约659.75平方米,建筑面积602.86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房屋宽32.5米,进深20.3米,两层砖瓦结构。共十二间,分上下座,上下座中央为厅,厅中央横梁左右刻有正楷:“全家吉庆”“金玉满堂”八个大字。上下座之间中央为天井,天井两则楼附房。同年十一月,刘永福返钦州,购得板桂街莫姓旧宅,筹建晚年住宅“三宣堂”,决定于钦州定居,那良所建之房屋作为回乡省亲扫墓临时住所。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年)春,刘永福……[详细]
  古廨古建筑群位于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古廨屯,年代为明-清。古廨古建筑群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清国钦州界”5号界碑位于东兴市东兴镇中山社区口岸大楼南侧距北仑河约20米,年代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大清国钦州界”5号界碑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界碑四周护栏为基线,向北外延2米至胡志明亭景点绿化带,向东外延2.3米至河堤路,向西外延2.9米至新华路,向南外延1米至河堤路。建设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同界。……[详细]
  亮寨鼓楼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林溪村亮寨屯,年代为清同治三年(1864年)。亮寨鼓楼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文秀驻村扶贫工作旧址位于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年代为现代。黄文秀驻村扶贫工作旧址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下莲塘刘氏将军第位于武宣县东乡镇下莲塘村,年代为清。下莲塘刘氏将军第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那砚山岩画位于天等县天等镇荣华村,年代为宋至明。那砚山岩画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那羊山岩画位于天等县天等镇荣华村,年代为明。那羊山岩画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