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恭城武庙又称关帝庙,是祭祀三国名将关羽的庙宇。武庙右侧是恭城文庙。文、武两庙把印山一山分二脊,一东一西。左右文武,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恭城武庙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庙宇占地2100平方米,坐落在印山南麓文庙的右侧。武庙建筑分戏台、正殿、协天宫、后殿及东西两厢配殿。整座建筑重檐歇山,翼角飞翘,脊山花饰泥塑,明暗八仙,栩栩如生。黄绿琉璃瓦顶与文庙的芒辉溶为一体,形成了印山下金碧辉煌的光波海洋。武庙戏台是目前广西保存最完整的两座古戏台之一。戏台除台基砌石外,上部为全木结构。台基石刻有人物浮雕,台上有雕花的门窗格扇和神龛,四根金柱直通顶层,承受顶层荷载,檐……[详细] |
![]() | 文笔塔又称魁星楼,位于贺州市贺街镇境内,是贺州市古代作为学官文峰的象征性建筑物,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塔高五层共27米,占地约80平方米,塔身呈六角形,塔体用大青砖砌身,表面却呈红色,上盖绿色琉璃瓦,门额浮堆黑色魁星楼三个大字。塔顶层原有一铸于南汉大宝四年(861年),重750公斤的大铜钟,铜钟圆形,呈开口喇叭状,铜钟造型精美,纹饰华丽,上铸文1288个,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属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此钟已于1963年迁至八步灵峰公园。广西贺州市……[详细] |
![]() |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原名北帝岩,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武篆巴学村,分别距县城、武篆镇38公里和4公里,是个天然石洞,洞口宽64米,洞高43米,纵深137米,洞内宽敞明亮,干燥平坦,可容纳数千人。1922年3月,韦拔群在此组织革命同盟,发表《敬告同胞书》,1925年9月,韦拔群、陈伯民等在洞内开办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1930年2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来到武篆,认为韦拔群在北帝岩宣传了马列主义,提议改名为“列宁岩”。1962年6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为“广西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197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拨款修缮列宁岩,依照1925年的原貌进行修……[详细] |
![]() | 平等鼓楼群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乡平等村,平等村座落于平等河两岸,依山傍水。鼓楼分别建在村寨的寨边、寨中、河东岸建有十座、河两岸建有三座,整个鼓楼群分布在方圆1.5公里的范围内。鼓楼在侗族原称“百”,楼的大梁上都悬有一个大鼓,用于召集村民聚的议事。后汉语称之为鼓楼。龙胜县境内在北宋前就已有侗族居住,在《祖先入村》歌词中:宋天圣二年(1024年)“平邓银千、银万入寨头,满宗入寨中,乔富入寨尾。”即迁徒入境时,平邓(平等)也已成寨了。至明代崇祯年间还有侗族入境。侗族不同时期的陆续进入,不同姓氏也是就不断增加,仅平等一个村就有陈、杨、吴、石、胡、罗、伍七大姓氏,成为一个多姓氏家庭杂居的侗族群体;……[详细] |
![]() | 兴安县博物馆位于兴安县兴安镇三台路。邮编:541300,1978年成立兴安县文物管理所,1986年更名博物馆。隶属兴安县文化局。兴安县博物馆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500平方米米,其中新建钢筋水泥结构三层文物库房、办公、宿舍楼500平方米;新建钢筋水泥结构,清式硬山翘檐,青瓦屋顶、东西门楼、长廊、水榭和民族风格的历史艺术陈列室(二层楼)800平方米;利用界首三官堂和千家寺红军标语楼,各建了约100平方米的革命传统教育陈列室。开放时间每天上午8:30-下午15:30开放。……[详细] |
![]() | 瑞光塔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县城南郊约500米富江西畔的急转弯处。因塔内曾供有阴刻雕观音像,俗称观音塔、观音阁。塔为7层楼阁式六角形砖塔,高28米,塔基埋深4.8米,塔尖有重达400公斤的铜刹盖顶。各层皆有一门,依次顺时针变化门向。顶层六面有窗。塔内有螺旋式砖梯78级,可直达顶层。登塔远眺,可观“富川八景”中的“三景”:“富水奔涛”、“层峦耸翠”和“山泉飞瀑”。塔下林木成荫,玉泉清冽,环境十分幽雅。瑞光塔建于何年,尚未见到具体史料。据《光绪富川县志》卷十二《杂记》篇载:“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春,雷击瑞光塔砌面”,说明它早在那时就已存在。清咸丰五年(1855年)毁于兵火,同治十一年(1872……[详细] |
![]() | 东塔又名鹿峰塔、德星塔,位于鹿峰山顶。宋治平年间,进士孙颀为桂阳监使时始建,后倾覆。明嘉靖十年(1531年)复建,万历元年(1573年)竣工。塔为砖石结构,七级八面,高30.18米,第一层直径11米多,塔身中空,有阶梯可绕行至顶层。每层每面有券门或假券门,层与层之间飞出短檐,转角处嵌有石枋,似檐之翘角,每一翘角上吊一铜钟,微风吹拂,钟摇铃响,叮叮悦耳。塔顶有铸铁相轮及宝瓶。如今,与鹿峰寺、鹿峰晚照、拙翁岩、欧阳海塑像等景点合为东塔公园。在桂平市区东4公里、浔江岸边,隔江与宾山寺相对峙。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知县刘万安建,成二级而卒。崇帧年间(1628-1644)御史李仲熊、知府葛元正……[详细] |
![]() | 因其结构独特,造型奇巧,雕饰丰富,花草人物繁杂,故有“湖南会馆一枝花”之美称,它是恭城“四大会馆”(广东会馆、湖南会馆、福建会馆、江西会馆)中,至今唯独保存完整的一座。湖南会馆位于恭城县城的太和街,是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馆建于清朝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为当时水路商务繁华时期由三湘同乡会集资所建。占地面积为l84平方米。由门楼、戏台、正殿、两边厢房组成。会馆的大门有石刻对联一幅:“客馆可停骖七溪三湘允矣同联梓里,仙部堪得地千秋,百世遐哉共镇茶城。”整个会馆布局严谨,红墙黄瓦,泛翠流金,飞檐挽天,蔚为壮观。大殿装修华丽,壁画花饰繁多,前后风檐镂雕细致,檐墙彩绘构画新颖。馆内戏台矗立,呈……[详细] |
![]() | 合浦文昌塔位于广西合浦县城南约3公里处,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塔为八角形,高约36米,塔座8.1米,内径2.6米。为7层叠涩密檐砖塔,其造型从底层向上逐层收窄,塔顶为一红胡芦。每层开着东西通风门,即坤门与凤门,其余是作装饰之用的假门,塔内有阶梯盘旋而上。塔身为白色,角边和拱门边为红色,红白鲜明,既朴素又美观。登塔眺望,北海远景尽收眼底。文昌塔的取名,是取南方丁火文明之义。文昌塔现为广西南部宝塔之冠,这对研究古代文化艺术及建筑力学都有较大的价值。文昌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曾修葺了五次,最后一次修葺于1985年。文昌塔高37米,为平面八角形,七层楼阁式砖塔,第一层直……[详细] |
![]() | 君子垌客家围屋群位于港南区木格镇云垌村君子垌,该围屋群的围屋建筑最早建于清乾隆末年,大部分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围屋群面积约有6平方公里,是广西规模最大的一处客家围屋群,分别由段心围、济昌城、茂华城、隆记城、祥合城、奎昌城、紫金城、火砖城、寿光城、茂隆城、元隆城、云龙围、桅杆城、畅记城、达记城、同记城、盈记城、显记城、谷坡城共19座(围)城组成,单座面积在2500至4950平方米之间。以段心围、桅杆围和云龙围最具代表性,建筑严谨,左右对称,以宗祠为中心,分上厅下厅,中间为天井,两边为厢房,下厅前为晒谷场,晒谷场前为宅门,宅门两旁为栏脚屋,宅门外为半月形池塘。现存17座,有2座仅……[详细] |
![]() | 龙珍珠城位于距北海市东南36公里的营盘镇白龙村。白龙珍珠城为正方形,南北长320米,东南宽233米,周长1107米,总面积合14670平方米。城墙内外砌火砖,中心每10公分一层黄土夹一层珍珠贝贝壳,层层夯实,珍珠城因此得名。城墙周围可见古代加工作坊的遗址和明代钦差大臣《李爷德政碑》《黄爷去思碑》等的遗迹。残贝散落,遍地皆是,可见当年采珠之盛。传说古时曾有白龙盘旋于此,得名白龙城。因白龙城濒临大海,盛产质优色丽的上等珍珠,古城墙内外砌火砖,中心每层黄土夹一层珍珠贝贝壳,层层夯实,故又得珍珠城之美名。这里历代都是采珠进贡的基地,城内现在设有采珠池、珍珠亭、采珠太监公馆、宁海寺等景观。北海有关珍珠的……[详细] |
![]() | 万福寺万福山古名独秀山,位距天等县向都镇北郊1公里处,孤峰拔地而起,圆柱形如卓锥。高约60米,腰径约50米。四周一派良田。河水流经山下,公路直达山前。山的西面有宽敞溶洞,洞分3层。清康熙拾壹年(公元1672年),当地群众沿山洞口建起寺庙,取名万福寺。洞的下层建成文武庙,供奉孔夫子、关公、岳飞等3位历史人物。长年香烟缭绕,钟声轻扬。庙门刻一副对联曰:文笔纪春秋万古纲常昭日月武功扶汉宋两朝义勇壮山河二层为观音寺,内供观音菩萨。两边廊柱上各塑有蛟龙,盘柱而上,栩栩如生。可惜在极左年代被打烂,痕迹仍留。寺门上挂一匾额曰“慈云广被”。古时,寺庙曾有和尚住持,周围群众常到洞里求神拜佛。三层是一大洞口,穿山……[详细] |
![]() | 东兰县韦拔群纪念馆位于河池市东兰县城西北更闹山麓。纪念馆主要由拔群广场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建成于2009年10月,占地120亩,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纪念馆高三层,28米,长129米,宽71米,馆内陈列布展7个展厅和设置各种多功能室。展览面积3500平方米,共陈列布展1000多件文物史料。馆内一楼设有序厅、影视厅和三个展厅。序厅立有韦拔群半身汉白玉雕像,基座刻有中央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韦拔群的历名评价。序厅四周设影视厅、临时展厅和第一、第二、第三个展厅,三个展厅分别介绍韦拔群忧国忧民,探索真理;领导农运,武装斗争;参与领导百色起义,组织创建右江苏区。目前,临时展厅主要展示百名将军题词纪念韦……[详细] |
![]() | 慈云寺也称镇江慈云寺,总面积598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瑞光塔,俗称观音塔,观音阁。塔为7层楼阁式,六角形塔砖,高28米,塔基深4.8米,塔尖有重达400公斤的铜刹盖顶。塔内有螺旋式砖梯78级,直达顶层。慈云寺门楣上,挂着一个蓝色的牌匾,上面写着三个烫金大字“慈云寺”,大门两边有一幅对联“慈航普渡五百年香火辉南巅,云水弘施裹岳图秀富川”。对联两边是莲花浮雕。浮雕两边的墙壁上分别写着,慈云护域,瑞云吉祥。走进天王殿,神台上端坐着披着红纱的笑口常开大肚金身弥勒菩萨。相传我国五代时期,在浙江奉化有位和尚名“契此”,常携布袋……[详细] |
![]() | 贺州石城距市区75千米。古建筑类人文景点。是一个有近500年历史的天然石城。石城建于明代隆庆五年(1571),因其四周石山悬崖拔地而起,环抱而成天然石墙,形似城堡,全城仅南北相对有两个天然的豁口,故名石城。石城主要由两座半圆形峭壁式山峰围合而成闭合空间,城内面积50亩。东以金鸡山为屏,西以五指山为障,南有南门,北有北廓。环山南北各有一个豁口,砌石作墙,并设有门,分称南北城门,北城墙长73米,高6米,护城墙1.2米。北门为弧形,宽3米,门上是城楼,楼高5米,上有一扁额刻“北岳阁”。南门构筑与北门相似,城楼上横书“南星楼”。石城北门外,一株盘根错节的古榕几乎覆盖了石砌的城墙和整座城门,这棵古榕树冠……[详细] |
![]() | 白崇禧故居位于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山尾村,距桂林市南30公里。始建于1929年,完工于1937年。故居原占地面积2041平方米,为组合式大庄园,依山傍水,山下有井池、荷塘,园中有清真寺和学堂。现存一座主楼及配楼,占地841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据调查,此民居原为国民党桂系首脑之一白崇禧的哥哥投资兴建。2000年,临桂县人民政府拨专款修缮,为临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楼坐南朝北,面阔约15米,进深约45米,呈规整的长方形,四周被高9米、厚0.4米的青砖实墙所包围,除了正门外,只在侧面山墙留有四个宽约0.6米、高约1.2米的小窗,厚重的外墙显得高大沉稳,气派凛然。主楼为两层木结构建筑,呈……[详细] |
![]() | 明秀园是广西三大名园之一,位于武鸣县城区西侧,距南宁市38公里。明秀园三面环水,呈葫芦状半岛,总面积2.8万平方米,原为清末乡宦梁姓举人的庭园,名为富春园。民国初年,两广巡阅使、耀武上将军陆荣庭购园,改称明秀园。园内古迹众多,历史积淀深厚,有广西首条通车公路的来历、壮族文字产生的过程、广西首府定都南宁的历史背景等详尽的文字、图片展示。春霞园、秋霞园与明秀园隔河相望,形三角倚立,成为休假、旅游观光、民俗文化娱乐综合一体的旅游区。景区古木参天,怪石峥嵘,小径纵横,亭阁相映,环境幽静。右边河沿,百年荔枝成林,树下设石台石凳,供游人憩息。左边河岸荷管亭,后改修志亭,观赏荷花吐艳,金鱼戏水。洞天亭耸立于……[详细] |
![]() | 红七军宿营地军部旧址红七军宿营地军部旧址位于距金城江城区28公里的河池镇街上,原是吴自若先生在1927年修建的一幢土木结构三进两层的普通民宅。1930年3月、5月、11月,-、张云逸、李明瑞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七军三驻河池镇,军部都设在这幢民房里,红七军领导-、张云逸、韦拔群曾在此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研究红七军北上及韦拔群留下重建二十一师、坚持右江根据斗争等问题。红七军在河池宿营和休整时间,广泛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各种革命群众团体,使整个河池镇闹得红红火火,充满了革命的气氛,其中在这幢房的楼上楼下留下红书写标语55条,漫画6幅,书写面积98多平方米。其中-同志亲笔书写标语的有:贫苦的工农友们!快团……[详细] |
![]() | 高山村民居建筑群位于广西玉林市高山村,是以两广地区宗祠文化为主要载体的民居文化,浓缩着深厚的明清民居民俗文化底蕴,充分体现高山村历史文化内涵及建筑风格。古民居、宗祠一般三进、四进或五进,外墙青砖包皮,内墙石灰批白,两广特有的“推笼”以及融风水、美学、礼教为一体的屏风广泛应用于几乎每座建筑,更有大量工艺精美、栩栩如生的壁画、木雕、泥塑、石刻占缀其中。无论是建筑物内部结构,还是纹饰、诗书画的选择,都体现出其追崇0、崇尚礼教、推崇科举、祈求人丁兴旺、福禄寿全的特点。高山村座落于玉林市北面5公里处的大容山西南余脉的山坡上,全村占地9.1平方公里。高山村的海拔及相对高度虽不高,但因周边经常发生洪灾而此村……[详细] |
![]() | 荔浦福建会馆坐落于荔浦市荔城镇通塔巷,占地924.6平方米,门楼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据《对荔浦市福建会馆修缮及利用的思考》记载,会馆是一处闽派风格和桂北特色相结合的清末建筑,为当时在荔浦经商定居的福建籍商人捐资所建,作为福建籍士绅商贾与来往行帮聚会议事和临时落脚之所。在会馆周围,还有众多古建筑遗存,会馆东临荔浦宝塔,西邻石阳宾馆,附近有二十四码头、水门口码头和迎薰门等古建筑,集中展示荔浦千年古邑之魅力。1988年,福建会馆被列为荔浦县(今荔浦市)文物保护单位。据《荔浦县志》记载,会馆坐北朝南,整体布局为三进式院落,呈“日”字形分布,设前、中、后三厅,前厅设有戏台两侧为跑马楼。会馆……[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