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岐山位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揭阳市区北部,自揭阳市榕城向东北4公里,市区晓翠路一直延伸到公园大门前,主峰海拔293.1米,总面积1180公顷,为黄岐山风景区。此处林木葱郁,群石嵯峨,胜迹众多,古有九庵十八寺之说。黄岐山是揭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象征,自古以“黄岐晚翠”列为揭阳八景之一,是揭阳最出名的山脉。黄岐山位于揭阳市区北4公里,市区晓翠路一直延伸到公园大门前,榕江北河从山下缓缓流过,主峰海拔293.1米,总面积1180公顷。黄岐山是揭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象征,自古以“黄岐晚翠”列为揭阳八景之一,是揭阳最出名的山脉。山上有九庵十八岩,山颠有岐山塔,山中有月容墓、侣云寺、卧云洞等名胜古迹,有“海滨邹……[详细] |
![]() | 种玊(sù)上围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南镇新楼村,汤南镇是梅州市的“南大门”,距丰顺县城4公里,揭阳市中心25公里,广梅汕高速公路和铁路、国道206线、S224线贯穿镇境,交通较为便利。语言以潮汕话为主,是著名的华侨之乡。种玊上围俗称上围古寨,北纬23°43′32.3″,东径116°11′50.1″,海拔14.9米。古寨始建于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公元1670年),历经18年春秋竣工。其建筑结构独特,布局新奇,面积一万八千多平方米,城墙根据36天干,72地支共108块围筑而成,呈蟹形,墙体每幅宽高二丈,墙厚0.5米,每块墙设有直径为20公分圆形枪眼,用粗砂、小石子,糯米泥及红糖拌和,迄……[详细] |
![]() | 海阳县儒学宫,俗称学宫,在潮州城昌黎路西端。据清乾隆《潮州府志》载:县儒学宫“旧在府治西偏附郡学右”。至宋绍兴年间(1100年)县令陈坦迁到锦坊(即今址)。此后历代屡有增修,使海阳县学宫成为一座规模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学宫现有面积仅存400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为棂星门、伴池、两庑厢房、大成门及大成殿。大成殿是海阳县学宫主要的建筑,至今仍较好地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俗,重檐歇山顶,西阔五间,进深四间,金箱斗底槽柱网布置。潮州市博物馆现设在县儒学宫内,游览学宫除欣赏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外,学宫内陈列藏宝甚多,文物种类齐全,包括有玉石器、陶瓷器、铜铁锡器、潮州木雕、织绣品、古字画、……[详细] |
![]() | 桑园围始建于北宋,地跨佛山市南海、顺德两区,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围而成,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发挥着灌溉、防洪排涝、水运等效益。围堤全长64.8公里,围内土地面积265.4平方公里,农田灌溉面积6.2万亩。桑园围又名樵桑联围,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和顺德区境内珠江干流西江下游,分东、西围抵御北、西江洪水。围内是蚕桑业发达地区,故名。堤围相传始筑于宋徽宗年间,明、清、民国陆续筑建。明代“桑园围修筑的工程技术筑堤材料改泥为泥石并用”,鸡公分围改为石堤。民国十四年,筑西基狮颔口闸、东基龙江新闸和歌滘水闸,桑园围从开口围发展为闭口围。桑园围是珠三角著名大型堤围,一直发挥极为重要的水利作用,清代更被称为……[详细] |
![]() | 中共南路特派员、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位于吴川市梅菉街道营盘街28号,东经110°46′11″,北纬21°26′43″。1925年5月,广东省农民协会成立。为加强对全省农民运动的领导,省农协执委会于1926年1月决定在陆丰、惠州、北江、南路、西江、琼崖,分别设立办事处及其由三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统一领导所辖地区的农民运动。其中,南路办事处特别委员会由黄学增、韩盈、苏其礼三人组成,统辖吴川、廉江、海康、遂溪、徐闻、茂名、电白、信宜、化县、阳江、阳春、钦县、防城、合浦、灵山等南路15县,办事处设于梅菉。同年2月中旬,中共党员黄学增以中共广东南路特派员的秘密身份及农运特派员的公开身份抵达梅菉,……[详细] |
![]() | 开平市博物馆位于梁金山公园内,用地面积7738.9平方米,主体建筑一栋,总建筑面积4115平方米,总投资约2376万多元。建有陈列展览区、公众服务区、藏品库房区、业务科研区等,是一座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五邑地区最大的博物馆——开平市博物馆新馆,目前开办的展览有:开平历史文化陈列、开平民风民俗展、馆藏陶瓷精品展等。参观者可以读懂开平历史文化,可以购买碉楼金山箱、双喜扇、马岗竹器等富有开平特色的文创产品。展馆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展厅为开平历史文化陈列展,第二展厅即碉楼(华侨)文化展,第三则是展厅临时展览。整馆全面展示了开平的历史发展、名人故事、人文风俗、碉楼文化等内容,充分表现出开平市作……[详细] |
![]() | 恩平县公立图书馆旧址,俗称大钟楼,位于恩城街道办事处西门居委会沿江西路。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八年(1929年),初用作恩平县公立图书馆,后曾用作武装部办公室,2003年用作恩平市博物馆办公楼。坐北向南,砖混结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总长18.1米,总宽18.54,米,建筑占地面积335.57平方米,楼高18.34米,共3层。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恩平市博物馆是一所国有综合性博物馆,隶属于恩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现座落于恩平市沿江路8号。恩平博物馆于1984年6月正式设立,原馆址建在恩平鳌峰山顶。在1998年6月特大水灾导致位于鳌峰山顶的馆舍成为危房后,博物馆曾两度搬……[详细] |
![]() | 功武村古建筑群,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华镇功武村,为清代建筑。建筑群包括五宅、古码头、正街、廖氏宗祠等。现存古民居房屋上千间,院落10余座,其中五宅第和廖氏宗祠的梁架、木雕、灰塑水磨青砖墙体及正街店铺的曲尺柜台,都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2002年7月17日被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正街街道路面青砖铺地,左右店铺的建筑格局。由于村外置码头(货运码头、客运码头),正街便是一个生意兴隆的商埠。现存的店铺中,有一间名曰“畅记”的店铺,仍保存旧时的木板店门、曲尺柜台和近店门而砌的“铺踏头”。在“畅记”杂货店中,有两张黄蜡石板凳,石块光滑,好像打过蜡似的。用手摸摸木凳上的黄蜡石,手感到凉爽。据……[详细] |
![]() | 所谓考棚,即贡院,也就是科举考试的地方,一般重要州府才设置。龙川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它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门,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砖木梁架结构,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佗城考棚现仅存考场两栋、办公场所及宅舍各一栋。据当地史料记载,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门的龙川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迄今已有134年的历史。在全国可查考的204座学宫和14处考棚中,目前只有河北定州、广东龙川、云南建水、安徽绩溪、台湾台北等地还有学宫和考棚并存。目前,广东考棚只遗存龙川佗城一座,它也是粤东北地区现仅存较为完好的一个科考场所。清朝光绪年间自从新建龙川考棚后,龙川每年的科考乡试均在此举行,……[详细] |
![]() | 菉猗堂及建筑群位于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南门村,包括菉猗堂(赵氏祖祠)、逸峰赵公祠、崑山赵公祠三座祠堂,均为宋太祖胞弟赵匡美之后人为祀先祖而建。菉猗堂始建于明代景泰五年(1454),逸峰赵公祠始建于明代晚期,1928年重修;崑山赵公祠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三祠总建筑面积1643.69平方米。祠堂间以巷道相隔,每祠三进三间,中间夹天井或庭院,左右庑廊,中轴对称布局,穿斗与抬梁混合构架,硬山顶,锅耳或人字形风火山墙,绿釉琉璃瓦当、滴水;建筑上大量使用石雕、砖雕、木雕、陶塑、泥塑、壁画等作装饰。菉猗堂现存蚝壳墙共277.35平方米,墙厚65厘米,蚝壳整齐排列,成行叠砌,是研究南方古代建筑材料及……[详细] |
![]() | 新会林氏家庙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林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属于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体格局保存完整,是五邑地区规模罕见的岭南广府风格祠堂”(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语)。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其建设规模宏大,建筑布局大气,建筑艺术精湛,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当我们走进这座宏伟的古祠,便可体味昔日的匠心宏构与精心雕琢,想见它的历史辉煌。林氏家庙坐落在新会区罗坑镇石咀村,与民居连成一体,是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选址讲究风水布局,延请堪舆名家勘定,选择月山之麓,坐南向北……[详细] |
![]() | 江门中山纪念堂位于江门市蓬江区仓后街道办事处范罗岗社区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是江门市为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于1927年兴建,1930年元旦落成,随后经过1950年、1965年、1980年三次修葺。2009年,民革江门市委会提出了重建修葺江门市中山纪念堂的建议后,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拨款450万元进行了第四次全面修葺,并于2011年7月22日修缮落成并正式对外免费开放。现建筑占地面积950平方米,由放影室、戏台、化妆间及观众坐席等组成,顶部原为工字钢梁结构,1950年重修后改为钢筋水泥结构。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阳春市春湾镇通真岩发现摩崖岩画一幅,经考证是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像。此画描绘达摩“只履西归”的故事。达摩祖师悠然坐于途中石上小憩,回眸东顾,人物与石壁背景融为一体。画像具现梵相,状若罗汉,额头高广,双目炯然,大耳环,身披僧服。锡杖倚肩,锡杖上端长长的飘带系着的一只鞋,禅意盎然。只履刻意细描,头部及衣着淡彩。线条简括飘逸,气势非凡。画像下端于光绪年间被凿去一块,纵35厘米,横95厘米。通真岩洞口位于一座石灰岩的半山上,坐北朝南,上下有两个洞口,洞内可容百人。两个洞口之间是一块横数米、高数丈的岩壁,画像位于岩壁中线。向下1米处,横着一个宽可容行人的石级,是个天然的供台。岩壁最上端是一堵飘出数米的悬……[详细] |
![]() | 深圳大万世居又称大万围,位于深圳市坪山街道大万围村。曾姓客家人创建于清乾隆五十六(1791年),客家寨堡式建筑。平面呈方形,总面宽124.3米、总进深123.5米,占地1.5万平方米,分为外、内围龙,整体保留尚好。包括正面的大门楼、两侧门、民居、水井、碉楼和围墙等,装饰讲究。石门匾刻“大万世居”四个阳文大字,门联为“大和保合,万福攸同”。四角与后墙正中的碉楼、大门及侧门均连以壁立的围墙,形成高不可攀、壁垒森严的寨堡。紧贴四周围墙下建有简单的民居,再于其南、北、东面各建有一排三间两伸手带天井的四合院民居。水井在大门与南侧门之间。内围龙,位于-龙内的中前部,四角及后墙正中也设碉楼。西面有正门和两……[详细] |
![]() | 清新丰雁塔又名文峰塔,位于新丰县城东郊双角村背老围山。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为平面六角形,外观七级,楼阁式砖塔,高33.2米。底层边长3.6米,壁厚1.57米,六面辟门,其中3门通本层塔心室,3门内砌梯级上二层塔心室;西面门额题刻“文光射斗”四字,两旁对联是:“雁塔呈祥昭日月,龙门瑞启震风雷。”二至七层则每层二面有门,余四面为壸门。塔檐砌砖仿瓦件,是雁塔最有特色者。塔梯原为穿心壁绕平座式,盘旋而登顶层,但平座浅窄无栏杆。1986年维修时恢复木楼板,增加塔膛内木楼梯。1984年新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的西面,紧靠广清高速公路,距城中心1公里。它建于清代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此地居民大都姓徐,徐亨之为先祖,清朝同治年间,三华徐族同姓堂兄弟徐方正、徐表正共同任职兵部,深得朝廷赏识,同治皇帝把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父亲徐殿魁封为“资政大夫”,把徐表正的父亲徐爵魁封为“奉直大夫”。为炫耀皇恩,徐方正建造了资政大夫祠,徐表正则建造了南山书院,为赞先哲盛德,徐氏后代又续建了亨之徐公祠。它是广州地区目前发现的建筑规模最大的祠堂,对研究清代的民间祠堂建筑有重要价值。1995年以来,花都区委、区政府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资政大夫祠古建……[详细] |
![]() | 桥溪村古民居建筑群(含世德堂、朱氏祖祠、守庆公祠、世德楼、燕怡楼、慎安居、凌云馆、宝善楼、桥溪小学(原称“宝园”)、宝善家塾、渊庆楼、宝庆居、继善楼、逸楼、世安居、祖德居),位于梅县雁洋镇辖区内的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广东省名胜风景区的阴那山五指峰西麓。明万历年间(1573—1619)开村。村中仅有朱、陈两姓人家历经数百年的艰苦创业,营造了富有客家风情的山水田园村落,面积约1平方公里。村中古树婆娑,石径阡陌;小桥流水人家,各种型制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依山就势,临溪傍水,错落有致。村中从明清时期至民国初年建造的较有特色的客家传统民居和私塾学堂建筑主要的有仕德堂(含善庆楼)、朱氏祖祠(又名观音厅)、守……[详细] |
![]() | 清新会崖门炮台位于新会市古井镇崖门村崖门海口东边。建于清初,雍正后历代重修。炮台呈弧形,背山面海。炮位连绵伸展长达180米,组成级深3.5米、高5.5米的城墙状炮台。台基直下海边,基前垒石作防浪墙,基部用花岗岩砌筑,其上则用三合土夯筑。炮台分上下两层,下层炮位二十二个和二个门洞,炮眼尺寸有两种,一是1.4×1.5米;一是1.1×1.5米,遗有四千斤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铸造的铁炮三门。炮位间设隔墙,高均3.5米,宽呈倒梯形,上边2.2至3.2米不等,中部平均深2米,下边0.7米不等,下边壁上设放灯窗共17个,高0.55米、宽0.4米、深0.36米。第二层用条石置于隔墙上作通道,宽2米,……[详细] |
![]() | 罗州城设于唐武德六年(即公元623年),废于宋开宝五年(即932年),历时350年。位于河唇龙湖村东侧,总面积60000平方米,故城北有后山鹤地岭,南有案山鸭岭,九洲江从城北流过,成为天然的护城河。罗州城地险要,交通方便,因而一直是唐代罗州政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辖境主要是今化州、吴川、廉江,中期也辖有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陆川、博白三县的一些接壤地带。故城遗址由几个独立又联结的城区组成,北城区为主城,城貌保持较为清楚。城区平面呈方形,南北长101米,东西宽95米,面积约10000平方米。南墙中央有一城门,透过丛生的杂树野草还隐约可辨。中部城区平面呈方形,依稀可辨东、南、西、北4个门,东……[详细] |
![]() | 海丰鸡鸣寺,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北部莲花山森林管理区,距海丰县城13公里,在莲花与银瓶两山环抱的鸡心山上。始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高僧印真和尚向合邑缙绅商户募款所创建,原址在寺对面5里之莲花山下,因破晓时慈任常闻鸡心山有公鸡啼鸣,认为灵瑞而迁于今址。1987年,陆丰定光寺释达观和尚几经跋涉,寻到鸡鸣寺旧址,决心师承印真复建鸡鸣寺。翌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成立鸡鸣寺筹建理事会,年底由潮州开元寺释定持方丈主持,举行奠基典礼。1989年农历三月十七日,由开元寺堂主释弘歉法师和南岩寺当家释弘如法师举行重建动工仪式。1999年底,省佛协副会长、光孝寺首座大和尚释宏满被聘为该寺方丈。现鸡鸣寺已初具规……[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