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位于西樵山的东南面,是一处古采石场遗址,从明代早期,就有很多能工巧匠在此开采岩石,石燕岩景区包括有景良亭、天窗格、石屏风、石燕岩、石祠堂、云岩古寺、云岩飞瀑、冬菇石等景点。石屏风在天窗格下、石燕岩口,长约数十米,高约20米,宽仅1米,正看如青峰出鞘,侧看如云底屏风,状颇雄伟,它是古代采石工人采石留下的分界标志,现成为了一个颇为壮观的景点。石燕岩因栖息石燕而得名,它的洞口扁如唇,内进宽广,窑内可容千人,岩分内外两层,外洞高数丈,洞壁凝珠含露,虽六月盛夏,仍凉气袭人,内洞蓄水成湖,为一水洞,湖水深蓝,清澈见底,水上设有游艇,可供游人幽。水洞中有两块巨石,一块露出水面,形似汽车,叫水底汽车;一块浸在……[详细]
  黄香铁宅(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陂角村,称“识字耕田之舍”,又名“铁耕楼”。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西南向东北。为四横两层走马楼杠式布局,总面阔29.8米,总进深32.5米,占地面积约96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64平方米。沙灰夹石垒墙、拱劵式通廊。大门正面上方题“识字耕田之舍”,两侧楹联:“广厦万间初成此屋;汪波千顷长绕吾庐”。第一横为硬山顶,第二、三横为悬山顶。第一、二横屋之间左边开一侧大门;第二、三横屋之间左边同样开有侧大门,上方题“榖诒”,两侧楹联“汲井添炊梧子饭;联云重起稻孙楼”。第四横屋为杂屋。二层结构形同一层,内容有所不同,青砖柱多柱支撑形成通廊,抬梁式木质梁架,木质挑、楼……[详细]
  三山祖庙 又称三山神庙、三山国王庙、霖田祖庙、明贶庙、广灵庙,俗称大庙,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镇庙角村。大庙建于玉峰山下,东耸巾山、面对明山、北倚独山,三山鼎峙,双溪在此汇合成榕江南河。三山祖庙历史悠久,名扬中外,距今已1400多年,是粤东地区最古老的神庙,也是全世界三山国王的发源地。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16000多座三山国王庙,仅在台湾就有410多座,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等国家共有140多座。三山祖庙于清康熙二十二年扩建,1984年重修,面积1420平方米,庙内建筑为三开间三进深,分别为前殿、左右偏殿、正殿、后殿。大庙坐北朝南,覆盖琉璃瓦,雕梁画栋,配以花岗岩地板,保持了明清以……[详细]
  张公庙位于郁南县连滩镇高街路连滩中学左侧。坐西南向东北,建筑面积520平方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是为纪念明代广东总兵官张元勋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建,万历二十七年重修,清代又经多次修葺、扩建。主要建筑有头门、正殿、拜亭、配殿、回廊、东西辕门;前后院有戏台、炮台、六角亭、花圃等附属建筑。现存头门、正殿、配殿、拜亭。主体建筑平面呈方形,歇山顶。前殿、拜亭、头门前均为花岗岩石柱,柱础为石质花篮形。正殿设有6根格木圆柱,柱础为石质鼓形。配殿均为砖柱,砌成花篮形柱础。整座建筑墙壁上绘画各种人物、花鸟彩画及诗词;石柱上刻有多首对联。该庙保留明清两代南方建筑艺术特色,对研究瑶族历史和当地民间习俗有……[详细]
  邓缵先故居位于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布心村,建于清代1780年,距今有230年。邓缵先是百年广东援疆第一人,他戍边新疆18载,历任乌苏、叶城、疏附、墨玉、巴楚五县知事,胸怀高远,爱国、爱民、爱疆,为官清廉勤政,兢兢业业为新疆人民服务,尤其多年在南疆为当地维吾尔群众造福。他以文载史,保境安民,先后编纂了两部县志开新疆地方史志先河。邓缵先死于-,为戍边壮烈捐躯。邓缵先故居爱国廉政教育基地由邓缵先故居、邓缵先纪念馆、邓缵先雕像广场、清风廊等多个廉政文化景观组成,让前来参观的广大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自觉增强廉洁意识。2011年11月,邓缵先故居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2月……[详细]
  电白郡、县城址位于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俗称旧城。年代为南朝至明。遗址面积17万平方米。整体分内外两重,平面呈回字形。东靠环山,西面临河,南向平川。外城墙东西各长411米,南北各长418米;内城墙东西各长286米,南北各长262米。城墙用土夯筑,外侧加砌青砖。内城墙底宽12米~14米;外城墙底宽13米~15米。墙高6米~7米。内、外城之间为护城河,宽12米~15米,深5米,并引入鉴江河水。城四面设有城楼,门宽2.8米。城内出土许多刻字城砖,文字有“高州”、“长见太平年”等。还有菊花纹瓦当、石狗形门砧、倒莲状插石等。在深1.5米处迄今已出土1000多公斤碳化稻米,俗称“陈仓米”,说明这里设有粮仓。……[详细]
  罗沙岩遗址位于封开县河儿口镇庙边村后山,洞口朝西北,距地面2米。年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期至晚期。1978年8月发现,1991~1993年2次发掘。遗址第二层出土一枚人牙齿化石,属晚期智人;24件打击石制品,原料为安山岩,器身有啮齿类动物啃咬痕迹,器类有刮削器与石片;有少量动物化石,经铀系法测定,年代为距今2.24万年±0.16万年。第三层出土7件砾石打击石制品,原料为石英细砂岩,器类有砍砸器;也有少量动物化石,经铀系法测定,年代为距今4.8万年±0.5万年。第四层出土3枚人牙齿化石,属早期智人;还有丰富的动物化石,经铀系法测定,年代为距今7.9万年±1.5万年。罗沙岩遗址的动物化石共有8目44个种……[详细]
  道滘大坟俗称万人坟,位于东莞市道滘镇金牛坊村北。清顺治四年(1647年)三月二十八日,明末抗清英雄张家玉与道滘东莞义军首领叶如日等率军在道滘抗击清兵,殉难者数千,张家玉的祖母、母、妻、叔、妹等亲属数十人也为清兵惨杀,乡人将众遗体合葬于此,故称大坟。道光六年(1826年),道滘举人叶安济牵头,捐得白银千多两重修大坟,并砌上花岗岩石板,同时亲撰“大坟”等三通碑刻。1987年道滘政府曾拨款维修,并安排专人管理,现大坟面积450平方米,保存完好。张家玉(1615~1647年),字玄子,号芷园,东莞市万江区村头村人,29岁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兵科给事中、兵部尚书等职。死后,被赠封东阁大学士、吏……[详细]
  节度陈公祠,是为纪念 桥头立村始祖陈誉而建,始建于南宋末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公祠坐东南向西北,为三间四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积1142.24平方米,砖木石结构,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结构,碌灰瓦筒,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木雕、彩绘、壁画、陶塑工艺精美。公祠首进外置一对威武的石狮子,大门两侧的对联可大致知晓桥头村的历史,两侧各有一青云巷,前廊两侧设麻石塾台,门额嵌“节度陈公祠”石匾,正脊为陶塑博古脊;二进为三开间牌楼,歇山顶,灰塑牛角脊,正脊立鳌鱼,垂脊立陶塑狮子,明间门额匾刻“名宦乡贤”,中间两柱脚有抱鼓石;三进设有屏门,灰塑博古脊,左右八角拱门边廊;四进后堂摆设陈氏祖先神台。节度陈公祠历经清……[详细]
  康王庙位于东莞市石排镇横山村上宝潭自然村,又名灵应祠。据光绪十四年(1888)《重修灵应祠碑记》记载,康王庙始建年代不详,雍正年间、道光八年(1828)、光绪十四年重修。原为祭祀玄天大帝北帝的庙宇,后摆放康王神像,始称康王庙。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至初九抬康玉出巡,民众活动丰富多彩。平时逢初一、十五,其他乡民到康王庙参拜,进香者甚多。庙为三开间三进四合院落式布局,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结构,宽12.7米,长33.77米,面积约429平方米。康王为宋朝龙捷指挥使康保裔,在抵抗金兵牺牲后-为“威济善利孚应英烈王”。现存建筑保存良好,首进屋正脊陶塑工艺精美,正面有“光绪戊子年”、背面“宝玉号店造”铭文。庙内……[详细]
  淇澳抗英遗址位于唐家湾镇淇澳岛淇澳村,含天后宫、古炮台、白石街。鸦片战争前夕,英、美鸦片趸船泊踞淇澳岛金星角,以此地为0鸦片驿站,并常涉淇澳村骚扰村民。1833年10月13日英国鸦片贩子与村民发生武装冲突。l5日,英国人率其他外国人向村内开枪开炮,愤怒的村民聚集在天后宫前,用火炮还击,鸦片船队以失败告终。据传,战后英国人赔偿白银3000两,淇澳村民用赔款修缮被炮火损坏的天后宫,并供奉阵亡的神炮手蔡义,铺筑“白石街”,以铭其事。淇澳抗英遗址见证了中国人民自发地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一次胜利。天后宫重修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建筑面积292.75平方米,正殿供奉天后娘娘,左右次间分别供奉金花夫人、……[详细]
  国立中山大学乐昌办学旧址位于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1940年至1945年国立中山大学迁址到乐昌分散在武江两岸办学,理学院在肖家湾村委会塘口村、文学院在陈家坪村委会罗家头村、校本部、研究院、先修班在老街居委会,工学院在三星坪村委会、法学院在武阳司村委会等地。国立中山大学乐昌办学旧址包含塘口村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旧址(朱氏宗祠)、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遗址、裴家湾国立中山大学先修班旧址门楼、和平街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旧址广同会馆、铁岭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旧址、三星坪村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旧址(朱氏宗祠)、三星坪村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旧址(沈氏宗祠)、三星坪古道(含新村凉亭、三星坪码头、八里排普济亭、寨子下村观音岩……[详细]
  金锁排灯塔位于上横档岛东侧金锁排礁(即上、下横档岛之间桥墩下)。该礁石在-战争时称饭萝排,-战争前,林则徐在上横档岛和此礁上与东莞靖远台间安设木排铁链,可开可合,成为虎门要塞拦江截舰的“金锁铜关”,后因在其上安桩建拦江铁排而被后人称为金锁排,面积约0.0004平方公里。在珠江流域一带,小的礁石被称为“排”,大一点则称呼为“礁”,再大点则是像舢板洲的“洲”,之后便依次是“围”“沙”。金锁排灯塔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为当时广州海关建造。初期使用煤油灯作为光源,之后改用乙炔灯。1987年7月改造,方塔上加白色圆形玻璃钢塔,高13米,改用新型灯具。金锁排灯塔是广州最早航海灯塔,对于了解广州……[详细]
  东山书院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城东山状元桥畔,是广东名校——东山中学的前身。梅州东山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为当时嘉应(今梅州)知州王者辅任内所建,距今已有二百六十余年历史。建筑占地1642平方米,建筑面积2655.5平方米。书院由主体建筑大门楼,前堂、中堂、后进共三重,两横栋屋组成。东山书院是梅州古老的书院之一,由王者辅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创建,已漫越了二百六十多个春秋。东山书院为“三进二横”的建筑结构,其前吸周溪水之清新,后袭东山岌之灵秀,邻傍状元桥之重彩。乾隆年间,梅城境内共建有九间书院,城中有四,即培风书院、东山书院、崇实书院和周溪书院。如今梅城仅存东山书院。从古老的……[详细]
  梁家庄园 位于罗定市黎少镇榃濮村,泗纶河与泷江河交汇河口。建于清光绪年间。庄主梁胜泉是清咸丰年间暴发户,后成为地方豪绅。梁家拥有万多亩田产和100多家商店,民国36年(1947年)就有婢女126人,长工无数。庄园占地6万多平方米,共建造26座大屋和6座炮楼。庄园内养有一批师爷和保安营。庄园主体建筑三进,院落式布局,风火山墙,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九大厅、四直巷、二横巷,总面积7465平方米。以通巷将纵列厅房隔开,各进又以两条横巷贯通。庄园所有道路用石板砌筑。正立面有三大门四小门,门外筑3米高石墙砌成高台地坪,离河岸40米。河岸砌0头。屋后右侧是鱼塘,左侧是一排四列三进院落式建筑,分成两组建……[详细]
  安堂林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安堂社区双桂大街86号对面,始建于清顺治年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该祠堂坐北向南,三间三进带左右偏房,面阔19米,进深48米,建筑面积约940平方米。硬山顶,龙舟脊,素胎瓦当。花鸟木雕檐板,山墙内部为蚝壳砌成。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七架,前设三步廊。廊下为木雕漆金花卉、鸟兽梁架,柁橔上雕龙云图案。次间设塾台,门前有石台阶及石狮两对。中堂为“双桂堂”,面阔三间,进深十三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后堂进深十三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内设神龛,挂祖先画像。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书写着姓氏的历史渊源,让人感受到他们变迁、发展的轨迹。宗祠……[详细]
  南海平地黄氏大宗祠,是佛山黄氏祠堂文化中一个代表性特色的民间宗祠,无论从历史、文化、艺术、建筑、工艺、民间习俗等都有着丰富精彩的人文内涵,是黄氏祠堂文化研究和宗族传承保护的重要瑰宝。据《平地村志》记载:黄氏始祖黄适中,是南宋末年的官员,在平地开村定居至今已800余年。“崇始堂”里,一副对联很清楚地交代了黄氏族人的来历:祖籍溯龙游九百载积厚流光到此里居成四社,孙谋诒燕翼卅二传枝分衍派至今谱牒纪三房。平地黄氏建村之后,历经数辈之努力,逐渐发展成合理完善布局的大规模村舍。而根据黄氏大宗祠现门额刻记:大宗祠始建于明代,当年平地黄氏族人为了供奉及祭祀先祖,处理族中事务,凝聚乡情,供众人休闲娱乐,举办各种……[详细]
  民国 陆丰 陆丰县总农会旧址位于陆丰市东海镇六驿村林氏宗祠(俗称林厝祠)。建于民国初年。为两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抬梁式梁架结构,硬山顶建筑,建筑面积328平方米。1923年4月,彭湃到陆丰筹备总农会,住在六驿村林氏宗祠,在农运积极分子郑重、张威等支持下,很快便组成了陆丰县总农会筹备委员会。继而深入城内的马街头、仙桥头和附城农村向农民宣讲革命真理,很快获得了农民的了解和信任。7000多户农民自觉加入农会,会员达3.5万人。6月23日,召开了陆丰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成立陆丰县总农会,选举彭湃为总农会会长,郑重(郑镜堂)为副会长,会址设在林氏宗祠。彭湃还亲自为大会设计总农会会旗和制订农会纲领,明……[详细]
  “流沙会议”旧址即“八一”南昌起义军南下部队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旧址,位于揭阳普宁流沙新河东侧。“流沙会议”旧址原为基督教堂,清光绪16年建,为贝灰木平房结构,有前厢房、天井、后大厅、侧厅等建筑物。1927年9月23日,“八一”南昌起义军南下部队抵潮汕,10月1日,前敌委员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恽代英、李立三、-、聂荣臻等和工作人员从汕头撤至流沙,驻于教堂等地。3日,从揭阳前线撤出的起义军抵达普宁,贺龙、叶挺等也赶到流沙。汇合后,由-主持,在驻地教堂侧厅召开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会议初步总结了起义以来的经验教训,贯彻0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解放后,郭沫若、……[详细]
  陈少白故居位于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南华里。由陈少白自行设计。故居分两处,隔河相望,以自桥连为一体。桥的一边是白园,另一边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居所。始建于1929年,1931年落成,占地面积两亩许。自少白逝世后,其家居多旅居外地,楼宇日久失修,渐显颓败。1991年春,外海镇政府拨出巨款?对白园和园内的莎萝坪、粥锅亭、瞻云台等建筑,以及三合院和院内的亚字楼等都一一进行了修复,并在故居内设立陈少白事迹陈列馆,陈列大量名人字画及历史文物。使故居还其原貌,焕发青春。1995年5月,陈少白故居被定为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4月,被定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交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