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华表石摩崖石刻位于德庆县回龙镇。华表石,又名锦石山、锦裹石。明万历初年,瑶民-,明王朝遣两广总督凌云翼亲率大军在罗旁一带平定瑶乱。平息后,见罗旁对面之石山,如巨大华表直插云天。于万历七年(1579年)时已升任南京兵部尚书的凌云翼,命人在石山南崖峭壁上刻上“华表石”三个大字及四行题款128字以纪功。字距为0.7米,题款小字,楷书阴刻,每字高0.24米,宽0.21米,内容为:“钦差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道带管盐法兼巡抚广东地方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今升南京兵部尚书太仓凌云翼;钦差总督两广口口兼理粮道带管盐法兼巡抚广东地方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临武刘尧诲;巡按广东监察御史内江龚懋贤;巡按广东监……[详细]
  简氏别墅位于佛山城区臣总里。建于民初,是著名华侨商人简照南兴建的别墅。有门楼、主楼、后楼、西楼、储物楼、花园等建筑,占地面积约3400平方米。建筑物以仿西洋式又中西合璧特征,以钢筋混凝土构筑。主楼高二层,为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府邸式建筑,首层为中央大厅,两侧厢房,地面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砖砌成图案,窗是磨砂的刻花彩色玻璃,图案是中国仕女、玉兰和花鸟,典型的中国气派。楼梯全用柚木,栏杆却是西洋式,二楼楼面铺水泥做的花阶砖,还装了天花板,具有明显的西洋风格。主楼和后楼以天桥相连接,便于交通,和主楼不同的是后楼的外墙全用一色水磨青砖,仿清代当地宅第的建筑。窗使用当地常见的砖雕装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详细]
  双龙村大夫第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双龙村。建于清光绪(1875——1908)年间,是李氏十八世马来西亚华侨晋郎公兴建。为二堂三横一杂屋。坐西向东,高台基,夯筑,灰瓦面,土木石结构。系梅县传统客家民居建筑形式之一。总面阔55.2米,总进深27.35米,面积1556平方米。该第坐西南向东北处设卷棚顶外门楼,呈“歪门正厅”,木雕垂花、雀替。门前设步级台阶、门坪。正门楼设四架梁卷棚顶,面阔三间,门额署“大夫第”,设门当户对。木雕狮形柁墩,雀替、挂落。门楼壁画、墀头、檐楣等彩绘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上堂人字梁架,前檐廊卷棚顶,木雕墩、雀替、挂落等,书卷彩塑,木雕屏风。左横屋、右二横屋设操手,与外门楼……[详细]
  曾氏大宗祠位于深圳市新桥街道新桥社区。始建于元代,后历经重修。目前的建筑规模成于清乾隆、嘉庆间,为五开间四进三天井的建筑群。总面宽21米、总进深50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包括大门、石牌坊、中厅、后厅、亭、廊等,是新桥、新二、上星、上寮、黄埔等地曾姓的总祠。大门额刻“曾氏大宗祠”,对联为“天下斯文宗一贯,古今乔木第三家”,内有“诗礼传家”及叶名琛所题“保障一方”木匾。中厅上挂“大学堂”。前厅与中厅间是三间三楼式的石牌坊,雕琢精细的花岗岩石砌筑而成,正面额书:“大学家风”,北面额书:“片石流辉”。前额表彰其远祖曾子的功绩。将曾子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学论视为传家之宝。后额记载番禺小龙始祖曾仕行、新……[详细]
  桂洲文塔,即聚奎阁,其所在便是如今的容桂振华居委会文塔公园,半坡草坪,一园绿树,新开的花儿随径通幽,俨然现代人一休闲佳所。据说这文塔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为生活在宝带河边的胡氏家族兴建的风水塔。乾隆年间,胡氏家族科举功名鼎盛,出了六个武进士,一个文进士。文比武少,遂筑文塔。以河为观,以塔为笔,寄意子孙后代勤读诗书,博取功名,光宗耀祖。亦传此塔是因两姓争风水斗法而建,以塔顶铁针夕阳阴影刺螺山一坟,破其风水,使之成为废地云云。然这塔最令人感叹之处却是其题额。塔共七层,高34.2米,每层各有题额,由下向上依次为“飞出上青霄”、“秀甲狮阳”、“聚奎阁”、“题名处”、“涵高下”、“风鸣”、“灵……[详细]
  兰芳楼建于清光绪(1908年),是“总理医政”徐华清出资修建的学堂,房间木门全部有精美雕花,楼阁式中堂在五华较少见,兰芳楼对研究五华古建筑和徐华清史料有一定的价值。兰芳楼(原学堂)位于五华县安流镇楼江村,建于清代。座西南向东北,灰、沙、石、土坯砖夯筑墙体,木、桷、桁悬山瓦顶;面宽五间,二进深,左置一横屋;深18.2米,宽26米,中通、回廊、四合院式布局;前设晒坪、半月形水池。总面积:占地约1236平方米,建筑约473平方米。兰芳楼由徐华清出资建造,历经几度修缮。楼内石柱抬樑,各式樑架及构件雕刻、彩绘、壁画图案等保护基本完好,牌匾等文物保存数件。2014年1月公布为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详细]
  邓拔奇烈士故居座落在怀集县甘洒镇永富村委会高富村中心,建于1805年。坐北向南,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传统式平房。面阔三开间。总面阔21.89米、总进深11.53米,占地建筑面积252.39平方米。邓拔奇(1903年—1932年),又名邓岗,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两广党组织的领导人之一。他出生于怀集县甘洒镇永富村。1922年秋,考入厦门大学。1924年,到广州参加革命。1927年,担任中共广西特委书记。1932年,调往广东东江特委工作,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2001年,邓拔奇故居被定为全县中小学“德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3年,邓拔奇故居被县法工委定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2004年……[详细]
  揭阳许氏宗祠位于榕城区西马路中段,距离石狮桥约150米,是潮州后七贤之一许国佐(号班王)的曾祖父许守愚(号蒙泉)为奉祀玉滘公等列祖所创建,始建成于明朝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祠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为灰、石、木结构,三进三厅五开间两天井两火巷布局,主座保留有大门、三山门、拜亭、中厅、后厅,保存完好,结构完整。堂内三山门,相传为御赐敕建,是许氏宗祠一大特色,为潮汕祠堂所仅见。祠堂东北侧有许国佐为其亲祖母余氏建造的庶祖祠(堂号“追远堂”),俗称“阿婆祠”,约建于明朝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是揭阳地区尚存的唯一一座建造于明代的婆祠,也是揭阳地区建造时间……[详细]
  镇溪祠古戏台位于侯公渡镇宋田新屋东侧约300米处的镇溪祠内,建于明代,曾经过明清至民国时期多次修缮。目前祠内保存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石香炉一个,清代碑刻6块。镇溪祠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夯土与青砖筑墙,悬山式顶,穿斗式梁架,悬空式木结构戏台;面宽8.4、深6.5米。用木板相隔成屏风式前后台,中间有一小门出入,戏台两侧以及回廊有栏杆。戏台顶上绘云龙图。戏台与庙堂相对而立,中间有一块空坪,地面铺设鹅卵石。戏台与庙堂两侧的厢房设有一道半园砖劵门和圆光劵窗相对应。以厢廊连接相通,使整座建筑联成一个四合院式的整体。该戏台是我县境内目前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戏台。其建筑结构具有典型的江浙地区建筑……[详细]
  高州市中山纪念堂位于广东省高州市中山路,市委大院内。1934年,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建。中山纪念堂采用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将中国民族传统与西式造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独具风格的纪念建筑物。该建筑是广东省内保存不多的纪念堂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中山纪念堂为楼房式钢筋混凝土建筑,分前、中、后三部分组成。前楼分三层,中楼和后楼为两层。总进深39米,总横面长18.6米,主楼占地面积725.4平方米。法国工程师设计。纪念堂顶部为硬山顶式,用三角钢架结构组合支架承托瓦脊,瓦脊四周有裙墙遮挡,窥看不到脊面。中山纪念堂采用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将中国民族传统与西式造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详细]
  宗山书院牌坊位于潮安县金石镇中离溪畔。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行人司司正薛侃为其师王阳明建。四柱三门石牌坊,通面阔7米、高约6米,坊额刻“宗山书院”,背镌“仰止”。宗山书院坊,在金石镇塔下村中离溪畔。明嘉靖十一年(1532)行人司司正薛侃为其师王阳明建。正德十二年(1517)薛侃得中进士之后,遂以侍养归,此间他师事王阳明于赣州,并归语其兄薛俊,俊遂率群子侄从之,自是王学盛于岭东。嘉靖三年(1524)薛侃因母殁乞归,后筑室讲学于桑浦山麓,为其师王阳明建祠立坊,祠已圮毁,仅存此坊。坊高约6米,宽约7米,三开间二层全石结构,梁柱榫卯接合,坚稳高峙,古朴壮观。坊额刻“宗山书院”,背镌“仰止”。薛侃……[详细]
  李坚真故居坐落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黄金镇径双村蕉头窝,李坚真故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并曾在2005年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点”。李坚真故居是我国著名的妇女运动先驱、华夏女杰李坚真成长成才、参加和开展革命工作的策源地,她曾在蕉头窝居住长达20余年,现已成为广东省境内尚未开发的一个非常具有人文价值和自然景观价值的处女地,是一个未开发的“小九寨沟”。故居坐西向东,是泥砖结构的平房,面积约500多平方米,由“独脚门楼”和左右两边的“锁头屋”组成,内存放有李坚真部分生活用品和两封家书。故居的门坪下面有一口古井,井水清甜可口,泉水终年不断。古井旁边有一棵由李坚真亲……[详细]
  在双喜山连州市二中校园内,有一座青砖青瓦结构的19世纪西洋式两层瓦盖房默默耸立着,这就是惠爱医院旧址,当年红七军的伤病员曾在这里治疗。它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是美国长老会在连州风景区双喜山上建的基督教建筑群(包括男医局、女医局、礼拜堂、基督教学校)之一,至今已达百余年。因年代久远,原惠爱医院10多处老屋已拆旧建新,仅存的此屋作为纪念物而保存下来(原男医局),占地面积278.77平方米,高10.2米,长25.12米,宽10.9米,地面、楼面与走廊均以木板铺就,四周走廊围有古式木制栏杆;顶层为0。1996年8月,连州市政府批准将“惠爱医院———红七军伤病员治疗处”列为市(县)级革命文物……[详细]
  唐绍仪故居位于唐家湾山房路99号,是两间两层并连成一座的楼房,阔12.3米,深11.6米,右间建于清代,为唐绍仪祖父所建,左间扩建于1929年,为唐绍仪本人所建。1980年被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唐绍仪(1862_1938)广东珠海唐家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1874年至1881年官费留学美国,回国后历任清政府天津海关道、外务部右侍郎、署邮传部尚书、铁路总公司督办、奉天巡抚等职。1905年挫败英国企图将西藏从中国0出去的阴谋。辛亥革命时代表袁世凯参加南北议和,主张共和,为推翻清朝作出过突出贡献。1912年3月至6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总理。1917年参加0军政府。1919年充南方总代表……[详细]
  明番禺莲花塔原名文昌塔,位于广州市番禺莲花山。据清乾隆年间《番禺县志》载:“明时有南海庞端业生员郭等冒认税山,招商开采,伤地脉,人文罹厄,万历四十年(1612年)邑举人李惟风、刘如性、林彦枢、崔知性、梁瑛告官封禁,复建浮屠其上,今呼石砺塔”。因塔雄据珠江口,外来船舶以此为航标。塔平面呈八角形,青砖砌筑,为壁内折上楼阁式塔,外观九级,内分11层,高48米,每层平座和腰檐均用菱角牙砖叠涩挑出。柱梁、额枋均涂朱红色。首层外边长3.6米,内边长1.24米,西北方向设门。每层有收分,高宽递减,壁内砖砌宽0.73米的步级螺旋而上,每层开有门通风采光。原塔每层楼板为杉木。1981年旅居澳门同胞何添、何贤昆……[详细]
  陈瑸故居原为三间土坯墙茅草房,陈瑸出生于此,位于雷州市附城镇南田村。陈瑸42岁出任福建古田知县后,不带家眷,他的家眷一直住在这里。陈瑸虽在外当官,但心系乡梓,为让家乡父老乡亲免遭海潮之害,任福建巡抚时,上 书-朝廷拨款5300两白银,同时将自己在福建巡抚任上节省下的养廉银中捐助5000两白银让家乡人民修建南渡河大堤。南渡河大堤至今仍发挥着挡护海潮,捍卫素有“雷州粮仓”之称的东西洋22万亩良田的作用。陈瑸逝后,百姓感其恩泽,仰其廉洁高风,盐工率先捐资,各家各户捐赠砖木和瓦片在原址上重修成砖瓦房。2004年春,再次修葺。故居坐北朝南,三间五房形制,占地160平方米。正门为三星门,门顶镶嵌圣旨褒扬“……[详细]
  罗福星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蓝坊镇大地村罗屋,由罗福星祖父罗耀南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坐东南向西北。由禾坪、堂屋、横屋等组成,为四横杠式围屋布局,总面阔35.20米,总进深34.20米,共计房屋66间,占地面积约120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56平方米。硬山顶、灰瓦面、三合土夯墙。正堂的设置方式采用在四杠横屋其中三杠的一层穿杠而成三堂,有别其它杠式围屋的正堂与横屋同向设置的方式。2012年11月按原貌对故居进行全面修缮。故居内陈展有图片、文字等内容,展示抗日复台爱国志士罗福星光辉的一生。2011年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增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萧向荣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新东村。萧向荣故居“双桂第”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坐西向东,为三堂四横一围屋式客家围屋建筑,占地面积约355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20平方米。2016年至2018年,石扇镇共计投入145万元对萧向荣故居及部分纪念设施进行修缮、建设。2021年4月,石扇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投入482万元启动了萧向荣故居修缮及周边环境提升工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故居中路、左右一杠横屋、后围屋整体进行修缮,并整体提升修缮周边基础设施石扇镇正积极谋划在故居内进行萧向荣生平事迹的布展项目,着力将萧向荣故居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擦亮‘中……[详细]
  赣粤边红军独立师第三团团部旧址位于南雄市乌迳镇孔江村委会枫坑村,建于清代,坐西向东,砖木结构,硬山顶盖灰瓦,青砖和土砖混砌,面宽四间19.6米,进深8.1米,占地面积159平方米,二层。20世纪30年代初,在粤赣边活动的赣粤边红军独立师第三团转战南雄乌迳孔江村一带,在枫坑村王先耀住屋楼上设立团部,红军在枫坑村驻扎了一个星期,期间,发动群众,宣传革命,红军宣传队在王先耀住屋内外墙壁上写下大量革命标语,现在仍保存有20余条。旧址房舍由王先耀一家居住至今,房舍现状如旧,状况良好。现存旧址房舍墙壁上保存的红军标语均以黑墨水书写,主要内容有号召贫农起来组织贫农团,打倒地主豪绅和鼓动-士兵来当红军以及反对……[详细]
  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梅菉旧址位于吴川县梅菉镇先锋街的营盘。为高州镇台下设专管梅菉的分府,内驻兵勇,门外有马房,故称“营盘”。建于清末,两进院落式,砖木结构,通进深24.4米、面宽三间19.8米,两边为厢房,建筑面积383.2平方米,门前有一广场约200平方米。1926年初,中共党员黄学增受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的派遣,以中共南路特派员和农民运动特派员的身份前来梅菉,领导南路15县及梅菉、北海两市的革命斗争。1926年3月7日,以黄学增为主任、韩盈为书记、苏其礼为委员,在此成立了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与中国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南路特别委员会于营盘合址办公。目前,旧址建筑物外形尚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