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博爱青莲寺位于博爱县鸿昌街道办事处九街。年代为清。 博爱青莲寺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青莲,是佛教经典中最美丽的花朵。《大藏经·阿含部》说她是水花中的第一:“一切水花中,青莲花第一”;又把她比作僧尼严格修行的标准:“一切善法中,不放逸第一;”还把她比作佛眼:“佛眼犹若青莲花,超过日月百千倍。”慧远、慧永只在佛教经典中知道青莲花,怎奈今天看到真实的青莲花,心中非常高兴,于是,就在荷塘之畔搭建了窝棚,朝夕观赏,歌颂经卷。鄈城僧众、居士捐资修建起一座寺院,慧远、慧永遂以佛教所赞赏的青莲,命名为青莲寺。释昙始,是刘宋时的高僧。关中(陕西)人。号白足和尚。出家后,常显神通。晋孝武帝太元(376~39……[详细]
  黄叔度墓位于正阳县城西北隅,县教体局院内。墓冢高2米、周长26.3米、东西长8米、南北长8米。墓南向,前有古墓碑两快,东侧为唐碑,西侧为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立碑。现墓基一圈砌有高0.5米的护墓墙,墓地有翠柏7棵。明清之际,祠墓多次维修,现祠祀渐废。唐碑,素面,高2.4米、宽0.76米、厚0.17米。碑阳面正中题镌“汉黄叔度墓”五个大字,每字大0.4米见方;碑左下侧题刻“颜真卿书”四字,每字大0.10米见方。均系“颜体”楷书,浑厚雄健,刚劲笃实,历千百年而笔锋峻厉,墨韵犹存,实为不可多得的颜体题镌之大字碑。碑帽早失,碑座长方形,无纹饰。现在碑阴及两侧砌有护壁。清碑,立墓前西侧,系清乾隆……[详细]
  丹朱墓位于范县西南25公里辛庄乡北,濮城东4公里丹朱村(丹徐庄),该古墓系4000多年前尧帝之子丹朱之墓。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郑玄云:“帝尧胤嗣之子,名曰丹朱,开明也。”)帝尧胤嗣之子,名曰丹朱”。另据《濮洲志》和民间传说:丹朱系尧的儿子,尧年老禅让帝位时,因丹朱性情刚烈,脾气暴躁、尧帝未能把帝位传给儿子丹朱,而传给了舜,舜在范水一带封赐给丹朱一块疆土,让其治理。丹朱虽然性情刚烈暴躁,但治理田地还有一定的本领,他带领范水一带的部落人们耕耘播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烧陶制器,建偃朱城池(黄河南旧城)使这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发展。通……[详细]
  洛阳金元故城遗址位于洛阳市老城区,金以洛阳为中京,在隋唐洛阳城东城的遗址上另筑了一座新城。这座新城历经金、元、明、清四代。金洛阳城为中京,是金正大初年在北宋初王曾判任河南知府时所筑的城基上重建的。《元河南志》载:“金初仍宋制,正大初以河南为中京,改河南为金昌府。筑城,东据瀍水,南接东城之南郭,西亦因东城之西郭,北缩于旧(城)一里。”洛阳城均宋土城,规模约为城的二十分之一。而元代洛阳为河南府,其地位不如金代的中京。明清两代仍继续沿用金元洛阳城。明洪武六年,明威将军陆龄督众将其筑成砖墙,并开挖城壕。城墙高4丈,壕深5丈。城墙上开有4门:东为建春门,西为丽京门,南为长夏门,北为安喜门。城门上建重楼,……[详细]
  兴佛寺位于巩义市河洛镇七里铺村委东北1000米的莲花山顶上。南依横岭,北临黄河,邙岭青葱,风景如画。该寺创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关于其建寺原由在《重修兴佛寺创建配殿山门功成碑记》碑文中可略有所见:“兹为往来通衢要路,去大河未远;洪波巨浸泛滥无常,当建兴佛寺于山上,收敛风气,砥中流而过险阻,俾居者有平土之乐,行者无道阻之患。”兴佛寺原有山门、十王圣殿、大雄宝殿等,今仅存大雄宝殿。清康熙13年扩建地藏十王殿,清康熙56年重修,乾隆11年建钟楼,以后屡次增修。历经数百年,寺内建筑渐遭破坏,山门、钟楼、配殿等,均在“文革”前被毁。现仅存的大雄宝殿,座南朝北,东西长11.2米,南北深8.20米,硬……[详细]
  寨湾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大口乡曹寨村寨湾村(自然村),分布于该村东北和东南两片,总面积约12.8万平方米。 遗址北段东临沙沟河(现为沙沟),南临铁村农田,西临村级公路,遗址内基本为农田,地势平缓,遗址平面略呈长条型,东北西南长约500米,总面积约5.3万平方米,地面散落大量的陶片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夹砂灰陶、夹砂褐陶,纹饰有绳纹、蓝纹、方格纹、线纹,器形有罐、盆、鬲等。 遗址南段西侧为一泄洪沟,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地势较为平缓。在断崖上发现有多出灰坑,形状不一,有袋状、长方形等。灰坑内包含物丰富,有陶片和少量的烧土颗粒。在地表散落大量陶片,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泥质黑陶及夹砂灰陶等……[详细]
  马庄遗址 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在濮阳经过了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到三、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三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其中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具有文化面貌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遗址存在,前者以西水坡遗址为代表,后者以马庄遗址为代表。龙山文化的绝对年代在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在这一时期,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社会结构也经历了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重大转折,并最终迎来了中华文明的曙光。 马庄遗址位于濮阳市华龙区西南部约5公里。地表为一大土丘,高出周围农田3米,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00米,总面积25000余平方米。经考古发掘,清理出房基、墓葬、窑址……[详细]
  天主教南堂时代:1924年-1948年地址:商丘市睢阳区中山南二街34号1924年2月16日,西班牙神甫陈明礼由开封来到商丘,在商丘县城平等五街、中山南二街27号成立商丘教区。以后又先后创办了虞城、宁陵教堂、朱集教堂、夏邑、永城教堂。在创办教堂的同时,教区还在商丘县城内先后开设了婴儿院、男、女修道院、诊疗所和光启小学。随着传教活动的发展,商丘县已成了教务活动的中心,成为天主教商丘总堂。总堂为教区主教座堂,是教区主教、神甫执教奉神所在教堂。总堂除负责商丘县城内教徒的宗教生活外,另有若干神甫在总堂处理教区事务。在规模和神职人员数量上属教区各天主堂之首,在教务、行政、外事、经济等方面均为全区天主教的……[详细]
  花山寨会议旧址,位于河南省光山县城西南20公里的南王岗乡花山寨村。1934年11月11日,0鄂豫皖省委在此召开第十四次常委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长征。1934年11月10日,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到达光山城西南的花山寨,和鄂东北道委书记郑位三、0中央来人程子华胜利相会。11日,0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在花山寨西南的一个小村庄里召开了第十四次省委常务会议,郑位三、程子华等参加。会上,程子华传达了-代表0中央和军委对鄂豫皖根据地的指示。-对红军二十五军出路问题指示说:“中央已经决定了红军主力要作战略转移,去建立新的根据地,这样部队就能得到发展。同时能把敌军主力引走,减轻根据地的压力。根据地的敌军减少……[详细]
  文庙大成殿 清 信阳 文庙,位于信阳市浉河区。文庙大成殿始建于元代,清代修复。是信阳市区仅存的古代建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传说是孔子周游列国时的讲学之地,也是儒家思想发源地之一。 据《信阳县志》记载,文庙始建于元代,明、清历经修复,规模宏大,蔚为壮观。计有:大成殿五楹、东庑八楹、南庑八楹、明伦堂五楹、启圣祠三楹、土地祠三楹、神厨三楹、戟门三楹、棂星门三座。此外,还有尊经阁、敬一斋、学正训导宅,以及义路坊、礼门房、全声房、玉振坊、大成门、沣池、下马碑、照壁等。但自民国以来,多毁于兵,现只剩下大成殿。 大成殿五楹通长17.7米,其中明间4.7米……[详细]
  寨卜昌村古建筑群位于博爱县苏家作乡寨卜昌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免费参观。 寨卜昌村背靠太行,南濒沁河,依山傍水,寨卜昌村古建筑群是明代迁至此地的药王卜昌、油王卜昌、乔卜昌共-筑而成的封建地主村寨。现存建筑少数建于明末清初,大部分为清乾隆、嘉庆和道光年间修建。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清代民居建筑群,二是古寨墙、寨河、石桥。河南焦作博爱寨卜昌村古建筑群 寨卜昌村古建筑群清代民居建筑,主要包括12个院落和1座祠堂。其中1号院为二进四合院,现存4座20间。2号院3号院为主挎平行式二进四合院,现存2座16间。4号院现存5座22间。5号院现存5座19间。6号院现存7座27间。7号院现存4座16间。8号院……[详细]
  郑州宝龙冠军溜冰场位于郑东新区农业东路与九如路交汇处西,是国内首家连锁真冰溜冰场馆。冰场总面积2400平方米,采用全套进口制冷系统,顶级的清冰设备,使冰面随时保持光洁如镜,被国家队队员、国际著名选手赞誉为可以与国际大赛的比赛冰面相媲美。冰场内特设的安全护栏,给初学者以更安全的保障。透明开放式的健身练功房使溜冰爱好者们在滑冰之余,还可以进行舞蹈、形体及力量方面的练习,从而达到全面均衡的健身目的。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们在此体会到溜冰的乐趣,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溜冰爱好者加入到这一高雅、时尚的运动中来,他们中最小的仅有3岁,更有年近花甲的老人,有相当一部分学员经过专业、系统地培训,已经掌握了比较高难的滑……[详细]
  庙街遗址位于济源市庙街村西,面积约75万平方米。夏少康及其子帝杼、周武王之弟原叔曾在此建都城,故名原城。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与济源县文化馆对原城遗址进行试掘。在遗址西部开挖探沟两条,一为东西向,一为南北向,均长10米宽3米,发现文化层厚约1~3米。按土质土色将文化层划为四层:第一层为耕作扰乱层。泥质灰陶居多,夹砂陶灰陶次之。形器有鬲、、碗、豆、盘以及绳纹板瓦、筒瓦、瓦当等。石器均为磨制,有刮削器、石斧、石镰、石箭头、石球等。骨器有锯齿镰、蚌镰、尖状器等。分属龙山文化至汉代多个时期。第二层为战国文化层。出土了大量形器,有瓮、盆、豆、纺轮、陶片等。纹饰以绳纹为主,方格纹少量。另外还有石铲、……[详细]
  白寨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白寨村南的须水北岸,遗址东西长700米,南北宽400米,面积28万平方米。时代包含了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商代和东周。遗址中部有一条南北向小冲沟,长450米,将遗址分成东西两部分。沟东文化层较厚,厚1.5~2米,其东南部250×120米的范围内经过取土,文化层遗留不多。沟西没有普遍文化层,其东北部的断崖上有一宽10米、深2米的大灰坑,内出花边罐、缸等陶器残片,另见一片二里岗上层陶鬲残片;中部断崖上见到一直径1米、残深0.15米的灰坑,内含较多的草木灰,另见一仰韶红陶钵残片、二里头夹砂缸残片;西北部发现一板瓦坑,直径1.5米,深0.7米,板瓦内面为布纹,外面为绳纹。……[详细]
  盘龙岗遗址 新石器时代 潢川 盘龙岗古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东南,信阳市所辖的豫东南的中心,距潢川县城西南处30公里的江家集乡姚楼村。该遗址座落在大别山北麓,紧靠层峦叠嶂的环山怀抱之中,面临潢川东干渠、白露河支流,与商城县的鄢岗村一水之隔。 盘龙岗遗址整体被江、姚乡级路切断一分为二,所以近年来又叫前盘龙岗,后盘龙岗。遗址整体呈椭圆形,其间凸凹起伏,盘绕丘陵与平原大地之间,高处似龙头昂首,低处犹巨龙摆尾,故以盘龙岗而得名。该遗址偏南处有灰坑两处内涵兽骨,破碎陶罐、蚌壳。西南出土磨制光滑的石斧、石凿、石箭头、鼎腿、鬲腿。当地农民在暴雨过后,经常拾到圆形石弹视为龙眼,石凿……[详细]
  邵公碑楼位于灵宝市区东南17公里苏村乡东里村,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立,距今已有175年历史。碑文记述了邵自省、邵自强兄弟二人为颂父亲邵全仁资宏量大、恤孤赈贫的功德所立。1978年被灵宝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月入选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灵宝市文物志》载:邵公碑楼为砖砌庑殿式建筑。楼顶由三座仿古屋脊组成,中间的一座较高,两边的较低,均为庑殿顶式建筑。四条垂脊高高翘起,脊上饰有立兽。三座檐下均有砖雕图案,中间为福禄寿图,左边为富贵图,右边为松鹤图。内嵌石碑一通,碑高1.03米,宽0.70米,圆额。石碑两面阴刻楷体,正面刻“邵公神道碑 大清道光十五年立”,背面……[详细]
  庄周墓位于民权县城东偏北约25公里老颜集乡唐庄村东。墓地有石碑1通,高约2米,宽约0.75米。碑上部为圭形顶,下有长方形碑座。碑身正中楷书“庄周之墓”四个大字。原墓冢被平掉,新近又封起一个园锥形的墓冢,高约1,8米,周长5米左右。陵园内碑林有石碑108块,为各级领导、中外专家学者、海内外庄氏宗亲颂扬庄子而立。庄子为道家,与老子并称为道家之祖。……[详细]
  耶稣教堂位于濮阳县城东关街路北,即今濮阳县三中,坐北朝南,与路南华美中学教学楼相对。耶稣教为基督教新派,19世纪初传入中国,光绪末年传人濮阳,但无多大发展,直至1912年,美籍传教士博清洁携妻博玛利亚及医护人员十一人来濮后,耶稣教活动才活跃起来。博氏等人来濮后,于东关购地修建教堂,1917年竣工,面积约800平方米,呈平面十字形。前为钟楼,高三层,长形玻璃窗,尖顶,顶上四角立有方柱,建造别致,左右有耳房,呈圆形,有木梯可攀楼顶。中为圣堂,即小礼堂,周有五彩玻璃窗,北端设祭台,东西有侧门,可通两厢。每逢礼拜,神甫高坐其上,教徒跪拜于下,诵经唱圣歌,嚷嚷之声,响彻满堂。耶稣教在濮阳除传教外,还开办……[详细]
  开封纪念塔又名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坐落在开封市中山路南段,开封火车站西北方向350米处。此塔高二十余米为六棱石砌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下宽上窄,下层直径约二米有余,塔外形颇似一个硕大的杀手锏直刺云天,塔前立有一人高的石碑,上 书“阵亡将士纪念碑,开封市重点文物”等字样,塔后则另立一块同规格的前些年的修缮记事碑。塔上层高约十五米左右,其六面应有碑文的,但却被白灰覆盖,中下层各面为嵌入的青石碑刻,但可见有明显的改刻痕迹,原碑文被凿去,以新刻文字取而代之却又未添墨描绘,再则工匠水平低下,不是按常规的把石板磨平再刻,即旧痕未平又撰新字,而使人难以辨认,经细心揣测,方记下如下碑文,中层为:爱科学,爱……[详细]
  时代:元地址:博爱县城南三公里清化镇北朱营村樊哙庙大殿座北向南,元代不厦两头造建筑。其面阔三间(8.70米),进深三间(8.60米)。整座建筑座落在1米的高台上,粗犷简洁。建筑前置月台,六级台阶。大殿置前廊,前檐柱为小八角石柱,柱头砍杀,有柱侧脚和柱生起,莲花覆盆柱础,柱上雕花卉图案。檐下置四铺作单下昂内转五铺作异形栱。大殿前檐当心间补间铺作两朵,次间各一朵,后檐当心间补间铺作一朵,次间无补间铺作。补间铺作栌斗为瓜楞斗,壁内依次为泥道栱、泥道慢栱、柱头枋和正心榑。材宽8厘米,昂嘴扁瘦,厚3厘米,呈琴面状。昂后尾带翘,上置交互斗和卷云栱,耍头后尾带翘和挑斡直至老檐檩下单栱铺作,挑斡下刻成卷云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