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代:元地址:博爱县东南15公里金城乡白马沟村白马沟观音寺,始创年代不详。据康熙五十七年《重修观音寺佛像记》载“覃怀河邑迄东三十余里白马沟镇古有观音寺,不知创自何时,仅存至正年重修迄我朝”。白马沟观音寺现存建筑依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布局,现存古建筑依次有阎王殿、中佛殿、大佛殿和配殿,另外还有北魏大石佛像一尊,明清碑碣石刻十余件。中佛殿,面阔三间(11.00米),进深三间(8.70米),单檐悬山顶木构建筑,屋顶覆以灰布筒板瓦。檐下斗栱为一斗二升交卷云式蚂蚱头,明间平身科两攒,次间各一攒,柱头置三间通长的平板枋,柱头上未置斗栱,直接承托七架梁头。前檐角柱有明显的柱生起和柱侧脚。殿内置三架梁、五架梁……[详细] |
![]() | 琉璃桥位于河街南端,全长13.5米,宽6.2米,高6.5米,是南阳工艺最精湛的一座桥梁,以结构壮观和桥上“三奇”而享有盛名。桥下设三孔,每孔上端刻有石龙,龙头西而龙尾东,远望时似游龙戏水,乘风破浪,活灵活现。因该桥造型奇特,玲珑如玉,故名“琉璃桥”。琉璃桥”位于南阳老城区东南隅河街南端,横跨护城河上,创立于明代中叶,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南阳知府朱遴重修。明代以来,“琉璃桥”一直踞于北京通往南方及云贵川的驿道上,是南阳重要的交通枢纽。“琉璃桥”东侧为温凉河与白河的交汇处,是一处良好的深水码头,水陆交通便利,是当时南阳最繁华的水陆联运码头之一。“琉璃桥”为三孔石拱桥,桥长13.35米,宽6……[详细] |
![]() | 纪念祭祀孔子的祠庙。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因此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代以后称为“文庙”。始创年代无考。宋·元祐四年(1089年)重建。历经多次重修、扩建。其原有建筑有灵星门、戟门、泮池、大成殿、东西廊庑、明伦堂、尊经阁等。现仅存大成殿和明伦堂。大成殿为文庙主题建筑,面阔5间22.2米,进深3间12.3米。庑殿顶,覆盖绿琉璃瓦,原殿顶脊兽在“文革”中被拆除。大成殿三面环墙,墙厚80厘米余,为大砖垒砌。方砖长48厘米,宽24厘米,厚13厘米,上有明代“正德拾年武陟县造”和“怀庆府修武窑造”字样。 文庙大城殿建筑结构严谨,木构件粗大,是市内仅存的庑殿顶建筑,至今还保留元代建筑的实物和……[详细] |
![]() | 洛宁香山寺位于洛阳市120公里,在洛宁县罗岭乡罗岭村,在山之半腰,群山环抱,环境幽雅。2008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说洛宁香山寺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早于洛阳白马寺(一说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洛宁香山寺是佛教寺院,早年香火兴旺,在当地很有名气,在附近省市也很有名。后由于战乱等原因香火渐稀。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这里是罗岭村小学,成为不太受重视的寺院。小学搬迁后,香火得以延续。“法幢正宗祖庭”是香火历2000年的原因。如今,寺院内2000年龄的柏树是寺院的宝贝,柏树称扭劲柏,原有三大枝,有一枝原在房顶上,上世纪一次大风将其折断,巧的是,折断的树枝并没有伤及房屋,而是落……[详细] |
![]() | 元次山碑位于平顶山市鲁山县高中院内。为唐代刺史、诗人元结(719~772年)墓碑。碑铭原立于鲁山县城北青条岭泉坡元结墓地,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将碑移于此并建保护亭。碑亭为方形攒尖顶灰筒瓦顶建筑,元次山碑位于亭内。元次山碑系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63岁时为好友元结亲手撰写并书丹的悼文。全文以寸半见方的楷书写就,字迹浑厚雄健,遒劲秀拔,气势磅礴,充溢着宁折不弯的浩然正气。是颜体的代表作品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次山碑为青石雕刻而成,碑额缺失。碑身为长方体,高1.9米,宽0.95,厚0.28米,右下角残缺。碑文四面环刻,也称四面碑,正背两……[详细] |
![]() | 围山银矿 又叫桐柏银矿至今为止,桐柏银矿仍是我国四大银矿之首。位于朱庄乡馆驿村境内的桐柏银矿,不仅储量大,而且品位高,堪称中国第一富银矿。国家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长沙博物馆等博物馆和学府的展品(自然银标本)都来自桐柏银矿。围山银矿遗址,分布于银洞坡和破山洞两地。在银洞坡发现古采坑和矿洞21个,破山洞发现较大古矿坑12个;在银洞坡山下馆驿村一带普遍可见古代冶炼留下的炉渣。而破山脚下的围山,也发现了炉渣、瓷片,而且通过附近的馆驿河的横断层,可以看到当年采矿冶炼的炉渣一层一层的分布情况。围山银矿的发现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全国文物普查。1983年南阳地区文物考古队张维华了解的情况是:本区古代采冶史……[详细] |
![]() | 白朗墓位于平顶山市石龙区大刘村西、关庄北山之阳。白朗墓系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规模最大的旧式义军领袖白朗之墓,墓呈圆形,高1.5米,周长25米。土、石、水泥结构。墓前有一高2.5米的石碑,镶嵌于典雅别致的碑楼之中。墓冢北依黑虎山,南眺玉带河(关庄河)。198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朗(1873—1914),字明心,农民出身。1911年10月率众起义。1912年4月攻克禹县,提出“打富济贫”口号,义军发展6000余人,最多时达2万余众。曾称“中原扶汉军”,为配合孙中山二次革命讨袁,义军打起“扶汉讨袁”旗号,转战5省,历时4年。1914年8月回师河南,在临汝(今汝州市)、宝丰交界……[详细] |
![]() | 老君洞位于登封市区北五公里太室山南麓半腰间,背依太室山中峰。老君洞洞高两米,深4米,宽3米,为唐代初年隐逸居士潘师正所开凿,洞形像鸡卵,亦称“鸡卵洞”,因内奉老君像,后称老君洞。唐代以来,在老君洞周围陆续增修了一所道院,分东、西两院,房舍100多间。两院东西长188米,南北宽64 米,面积约为12032平方米。东院为主体院落,从大门至后殿共三进院落。主体建筑为无极老君殿、无极老母殿等。无极老君殿座落在东院的最后,清代末年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大式硬山出前檐黄琉璃瓦覆顶。殿内施有两根合抱的对称盘龙木柱。无极老母殿东侧顺山房为千佛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硬山出前檐灰筒瓦覆顶,棂门槛窗,前檐……[详细] |
![]() | 八里庙治黄碑刻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考证,明朝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黄河在新乡八柳树决口,洪水直冲张秋镇,沙湾一带运河河道被冲毁,南北漕运的大动脉失去了作用,朝廷先后派工部侍郎王永和、督御史洪英等治理河道长达七年均失败而归。景泰四年(1453年)十月,代宗皇帝命徐有贞为左佥督御史,治理沙湾河道。徐任职后,到沙湾相度水势,“逾济、汶,沿卫及沁,循大河道,濮、范以还”,对地形进行实地勘查,最后采取了置水门、开支河、浚运道,“塞、疏、浚”并举的治河三策,于景泰六年七月竣工,解除了沙湾漕运受阻之患。河水北出济漕而阿(东阿)鄄(鄄城)郓(郓城)曹(曹县)间,出田百数千……[详细] |
![]() | 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部旧址是河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乡市卫辉市苍峪山大峡谷西段狮豹头乡柳树岭村西头,主体建于十九世纪末,1943—1944年曾作为第七分区临时司令部,领导了汲县、林县、淇县等广大豫北地区的抗日斗争,谱写了一曲曲抗日杀敌的壮烈战歌。皮定均司令部旧址坐东朝西,硬山式灰瓦顶,为11间石砌单层民房组成的四合院,由过道、南屋、东屋、西屋、院墙组成,总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具有典型的山区建筑风格。旧址外北侧存放了三口石磨,讲述了皮司令带领广大军民自给自足,丰衣足食。大门门楼窗楹上还存有皮司令亲笔书写的“毛主席”三个字,简朴大方。南屋内展板对皮定均司令员的生平事迹进行了介绍,……[详细] |
![]() | 杨廷宝故居亦称杨家大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南阳旧城区解放路南端,是我国著名父杨鹤亭是民国时期南阳的第一位知府。杨家大院同北侧的泰古车糖公司、徐家大院等 共同构成南阳市目前保存比较好的民居建筑 杨家大院现有处院落,其中最完好的一处院落还保留有两进院,这两进院占地 座,门房、厢房、过厅、上房等均保存完整,院落之间为巷道分隔并连通,尽管房屋陈旧,但每一处房屋皆印着历史的痕迹。 门房临街,现大部分被居民辟为门面房, 但屋顶仍保留着历史建筑的风貌。墙壁、屋顶、门庭柱子等基本上是原始风貌,但因被南阳色织厂幼儿园占用,墙上 门庭柱子下面均有雕刻精美的石礅,却在幼儿园维修房屋时用水泥包裹。 杨家大院及相邻的……[详细] |
![]() | 张庄遗址位于泌阳县赊湾乡王闫村委张庄南。西邻高庄,南距边庄200米,北距张庄100米,东为一条南北向的公路。遗址南北长620米,东西宽560米,中部略高,南部及西部为一蜿蜒的小溪,遗址中部有东西村村通公路直达高庄,南北有横向小土路连接张庄与边庄,遗址总面积347200平方米。在遗址表面,有大量的陶片,陶色以灰陶为主,红陶次之,另有少量褐陶、黄陶、黑陶。纹饰以绳纹为主,篮纹、手捏纹次之,有个别镂孔。陶器绝大部分轮制,个别手制,陶制一般夹沙夹蚌,部分陶器外有白色陶衣;可辨器类有鼎、罐、碗、壶、盘等。石器有石铲等。在遗址东部有一红烧土区,推断应为遗址作坊区,陶片众多,并伴有瓮棺葬一座。在遗址的西部,……[详细] |
![]() | 西街村传统民居位于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西街村。年代为清。西街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西街村在元代已现雏形,形成于明洪武年间。西依交通要道大运河(卫河),南有供人祭祀的浮丘山,村内“古时官道”纵横,600年来,该村一直是浚县的行政、经济、商业、文化中心,为浚县的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村内传统建筑数量庞大。文庙、王爷庙、浮山寺、白衣阁等祭祀点繁多;明城墙古遗址、古井、运河码头等景点星罗棋布;“岁寒双秀”、“云溪燕语”等奇景被列入浚县八大景,百年以上古树名木有10多棵;另外,村内社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日前,该村被评选为全国传统古村落。11月1日,记者深入该村……[详细] |
![]() | 玉帝阁位于偃师市山化镇寺沟村(凤凰山南麓),曾是北宋行宫会圣宫的一部分,俗称“红庙”。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康熙四十二年重修。玉帝阁屋面为歇山顶屋顶。坐北向南,底部长宽均约7.5米,成空心四面体,下宽上窄,分两层呈宝塔状,砖木结构。屋面筒瓦覆顶,下层正面做出装饰性屋檐及六组砖雕五踩斗拱,南边正中有一拱形门。阁内部有木制楼梯通往上层,上层墙壁四周均彩绘有明代人物肖像画,神态饱满,颜色鲜明,但由于年代久远,部分有脱落,南边正中也开一门,门框上部两侧雕龙形饰,门上方有一青石质明代石匾,上 书楷体“玉帝阁”三字。阁内顶部檩、梁结构复杂,四角斜梁上皆彩绘,梁下有一高约3米的木制屏风帘支撑……[详细] |
![]() | 清凉山遗址,位于夏邑县城西南的马头镇魏庄村西北约500米处,现为南北宽40米,东西长55米的梯形堌堆,遗址顶端约2300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遗址。2000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凉山遗址原为一高出地表6米多的堌堆,明代在堌堆上建一规模较大的清凉寺,故俗称此堌堆为“清凉山”。1974年至1987年,河南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郑州大学、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先后进行了四次调查。1988年秋,北京大学考古系、郑州大学历史系、商丘地区文管会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察,并于同年9月至11月对该遗址进行了联合发掘。这次发掘,获得了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除发现了河南龙山文化……[详细] |
![]() | 【邵雍墓】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南约35公里处伊川县平等乡西村西部的紫荆山中,墓地东临伊水,西依紫荆山。周围群峰拱围,草木茂盛。墓地境域偏僻,静谧幽,确实为风水宝地,安乐佳城。现状邵雍墓坐北面南,墓前石系清乾阡七年(1742)嵩县知徐玑督工于旧坊遗址新修而成。石梁横连四柱上筒苡状,犹如房俏。石梁两头各一石龙头,有吞云吐雾、气壮山河之净,石梁之下嵌精石,中书楷体字“安乐佳城”,既描绘墓地物华天宝之地利,也表述墓主修身处世之哲理。邵雍墓地现存建筑物有石坊、山门,飨堂等,四周建有围墙,并保存有石雕,石刻。石坊位于邵雍墓南,距山门20米。由青石砌成,底柱四根,呈正方形,底柱之座双侧均有石墩夹持……[详细] |
![]() | 新乡尊胜陀罗尼经幢原位于新乡市卫滨区平原乡东水东村原东水东小学院内。西明寺造像碑北24分钟14.8公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乡尊胜陀罗尼经幢修建于唐代开元年间。2013年7月17日上午8点45分,新乡市文物局接到卫滨区教育文化体育局报案称经幢被盗并已报警。7月19日上午,公安部门在卫辉市太公泉镇芳兰村找到经幢构件等石刻。经过新乡市文物局专业人员认定,确属被盗经幢,其构件完整,至此案件成功告破。成功追回的被盗尊胜陀罗尼经幢,现保存于新乡市平原博物院内。2013年5月,新乡尊胜陀罗尼经幢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新密禹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郑州市新郑市具茨山(风后岭)主峰东崖下驼窑史家村史江水的老宅院内,建于1945年。旧址坐北向南,位居附近住宅的最高处,现存建筑均为石券窑洞,平面呈曲尺形。北崖下券三间石洞,最东部为厨房兼炊事员住宅;中间窑洞为一区区长吴建三和区干队队长马明辰住室;西端窑洞为县长宋登贤、政委王实虚住室。西崖下券两间石洞,北部窑洞为区干队战士住宅,南部窑洞为警卫员及秘书吴海彦住室。旧址东部崖下现存有一眼水井,当地百姓称为“八路井”。沈旬之同志领导的八路军独立团,在旧址东南一公里处的土门沟南四条土洞驻扎。1944年7月,我军著名将领皮定钧司令员、徐子荣政委率领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从……[详细] |
![]() | 黄华塔林,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西七公里处的城郊乡黄华村,座落在黄华谷觉仁院,分上下两处塔林。黄华神苑,即黄华山或黄华谷,位于林虑山主峰中段东侧。清乾隆十七年(1752)《林县志》载:“野老云,每岁晚秋黄花(多为野菊花,花与华音谐)满谷,故名。”这里人文景观众多,佛塔耸峙,史传为佛门道教圣地。觉仁院始建于隋代,规模宏大,古朴典雅,金碧辉煌。千年道观王母祠气势宏伟,玉皇殿巧夺天工。黄华塔林有两处,即下塔林和上塔林,两处共有和尚墓塔十六座,系元、明、清建造,型制分别为石构喇嘛式和幢式塔,数量居豫北之冠。下塔林位于觉仁院西,存石塔七座,有幢式,喇嘛式等造型。其中有元天历二年(1329)建造的 “第三……[详细] |
![]() | 四面佛造像碑位于汤阴县城东28公里的任固镇白龙村,1978年公布为汤阴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四面佛造像碑,是用一块巨大的青石四面雕刻佛的造像,碑通高2.7米,宽0.75~0.85米,佛像高1.85米,佛像左侧刻有题记“四面大象主汲郡功曹刘树枝侍□佛”。四面佛为释迦牟尼佛的站立造型:佛身穿通肩裟衣,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施“无畏印”,表示解除众生苦难。佛像的正面及东西两侧面背光上边饰火焰纹背光,向内浮雕19尊化佛;后面背光边饰火焰纹,中间浮雕8身昂首振臂,腾空而上的飞天像,内雕一周11尊化佛,基座四周三层还雕有约160尊或坐或站的化佛。四面佛造像碑雕刻技艺精湛,衣……[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