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桃花岛庄园位于临颍县固厢乡北1公里107国道东侧,许昌以南15公里,属临颍县固厢乡,隶属固厢粮油贸易有限公司管理,公司目前正全利打造田园生态类游玩景区。总占地面积6000亩地,采摘占地120亩,-占地2000亩,花圃苗木占地3000亩,特色种植800亩。未来再流转5000亩。空气清新、环境幽雅,花香鸟语,使人心旷神怡,是都市人放松心情、体验淳厚乡情的理想之所。交通极为便利,是集住宿、餐饮、娱乐、会议、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高档度假村。1、餐饮温泉酒店:定位休闲,特色,品味为主题,以临颍城镇及周边城市的中等或中等以上的主力消费群体,以家庭商务聚餐、周末度假的定位吸引消费者,通过多元化具有竞争力的优势舒……[详细] |
![]() | 河南女子师范学堂旧址位于开封市鼓楼区中山路北段64号(今河南大学中山路校区),其前身为中州女学堂。1907年4月,河南学务公所议长李时灿及员绅郑思贺、张嘉谋、阎永仁、李鸿筹等集议,筹办女子学堂,呈准立案,定名为“公立中州女学”,经费由官绅乐助。1908年初,租旗纛街民房为校舍,3月招生,4月开学,李鸿筹为该校经理,后改称堂长。这是河南省女子教育的正式开端。该旧址现存建筑一座,坐西朝东,呈U字形建筑布局,占地面积618平方米,建筑面积1236平方米。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砖混结构,墙体以青砖垒砌,屋顶覆机制红瓦,建筑有前廊和柱子,门为拱券门,山墙为风火山墙,具有显著的开封地区建筑特色。鸦片战争后,中……[详细] |
![]() | 中共平原省委旧址,建于1949年至1950年,1952年11月原平原省撤销后,由新乡地区行署接收,第二年成为新乡地区党校。1959年11月划党校西部平原省省委旧址主楼为豫北宾馆。中共平原省省委旧址自1950年建成至今已经历五十余年。 中共平原省委旧址建筑群现存建筑有主楼一座、辅楼四座,坐南朝北。主楼为平原省省委-办公楼及省委办公厅办公楼,平面呈“十”形,占地面积1242.64m2,建筑面积为4056.08m2,其主体建筑主楼分为两部分,中间部分为四层平屋面,两边为三层平屋面;两侧次楼为两层坡屋面。通长84.74m,主楼一层地面、楼梯间、卫生间及次楼地面均为水磨石,次楼楼梯间及二层以上……[详细] |
![]() | 下村冶铁遗址位于太山庙乡下村自然村南部。遗址上现残存冶铁炉7座,除5号炉为地上建筑外,其余为半地穴式结构。炉壁用岩石,炉室有圆形和方形两种。7座炼炉的共同特点是内径大,炉室高。从凝结的炉渣中可见到极为清晰的木炭痕迹。其中6号炉为“炉身”结构。炉西边墓葬里曾出土过绳纹砖,炉北、东、西地面上散存不少瓷片、陶片及砖瓦,瓷片中以白瓷为主,青瓷次之;器物有碗、盘、碟、罐等。断崖上出土有宋代陶器和砖瓦。此外,遗址西南龙脖子山以西朱砂铺沟和以南的蜘蛛头山,都出产铁矿石,古坑道遗迹至今犹存。从炉室的建筑结构和材料组成看,与河北省磁县北宋炼炉、林县铁牛沟宋代炼炉相同;与徐州利驿、郑州古荣镇、巩县铁生沟、鲁山望城……[详细] |
![]() | 董天知故居,位于郑州市荥阳市索河街道城关行政村南街自然村,坐东向西,初建于明清,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原有建筑分为前后2个院落,共有房屋7所(均为硬山式),曾经年久失修,房屋破损严重。2005年7月,荥阳市人民政府拨巨款,对故居进行复建,初步恢复了故居的原有面貌。复建后的故居,布设了董天知事迹展览,共有3个展室。2009年6月,被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董天知(1911-1940),原名大文、旭生,河南荥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被捕入“北平军人反省分院” (即草岚子监狱)。1936年8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同……[详细] |
![]() | 启圣阁又名春秋阁,位于巩义市芝田镇益家窝村西北。西临,东距山根20米,南北为伊洛河冲积平原。由柱上楹联可知此建筑最晚建于清嘉庆癸亥五月四日,该区域原为伊洛河重要渡口,原巩县八景之一。启圣阁所在地原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大王庙,大殿内供奉河大王黄守才,启圣阁是河大王庙的附属建筑北配殿,也-秋阁,内供奉三国关公。1935年秋,洛水大涨,将大殿、南配殿等冲毁殆尽,只有关公殿(启圣阁)屹立不动。关于启圣阁的创建年代,久来难以考证。2011年巩义市文物部门在大运河申遗对沿岸的考古调查中,新发现了碑刻三块:《创建启圣阁麟经殿福财禄贵寿喜并建增神祠碑》、《江苏山阴县陆扬州府扬河通判张公神道碑》、《墓表》,从这些碑……[详细] |
![]() | 张公艺墓位于孙口乡桥北张村南200米处。1963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张氏林地碑记载,原墓园广20余亩,松柏参天,仰视不见天日。墓前有石坊3座,石碑10余通。清光绪年间黄河屡次决口,墓园被冲毁,坟墓、石坊、碑碣淤埋于地下。其后人在墓址上堆起一座土冢,高12米,底直径3米。张公艺,唐代名人,郓州寿张县(今河南省台前县)人,生于公元578年(北齐承先二年),卒于公元676年(唐仪凤元年),历北齐、北周、隋、唐四代,寿99岁。据记载,张公艺幼年有成德之望,正德修身,礼让齐家,立义和广堂,制典则、设条教以戒子孙,是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姑婉媳听,九世同居,合家900人,……[详细] |
![]() | 来安寨位于汝州市寄料镇郭沟村。年代为清。 2016年1月22日来安寨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来安寨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寄料镇郭沟村西南山顶之上,面积40860平方米。来安寨的基座始建于明代晚期,后因匪患日益严重,当地富豪为躲避战乱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在原有基础上构筑而成。来安寨的平面呈椭圆形,依山就势而建。东、南两侧面临山崖,寨高不足2米;西、北部为缓坡地带,墙高在6--7.1米。整个寨体均就地取石,平排叠垒,墙体下宽3.5米,上宽2.1米,上部外垒垛墙。环寨墙内侧有一条宽约3米的兵道,用以兵丁过往。来安寨辟有二门:北门(拱極门),南门(挹翠门)。两门之间由一条3……[详细] |
![]() | 乔庄城遗址位于驿城区水屯镇乔庄村南,南北长500米,东西宽440米。遗址平面基本上呈长方形,南北略长,东西稍短,中部隆起,有明显的城墙和壕沟痕迹,平均高出周围地面1~2米。一条小土路从遗址中部穿过。乔庄城遗址虽未经发掘,但从历次文物调查勘探的情况分析,该遗址体系保存完整,有护城壕、城垣、夯土台阶、陶排水管道等设施。遗址文化层厚2~3米,表层分布有大量碎陶片,四周城壕上下坡崖,每逢暴雨之后,还不断有遗物出现。考古工作者在此采集的标本较为丰富,有板瓦、筒瓦、陶制瓶口、陶豆、壶、缸等。在附近的付庄村内,文化层内出土有空心子母砖、陶瓮等,还发现3个直径为0.26米、节长为1.2米的陶水管道。据村民说,……[详细] |
![]() | 汝南北关石桥又名宏济桥,位于汝南县城北门外大街,宏济取广济万民之意。宏济桥始为木桥,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知县雷宗始创石桥,嘉靖年间知府黄似华重修,易名博爱桥。现为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宏济桥为五孔联拱式石桥,南北长55米,东西宽7.3米,高11米,其中河身桥面长55米,两端雁翊桥面各长10.5米,东西宽7.3米,高10米,桥面为青石砌成。两侧各有25根望柱,大多为明代遗物,有8根是清代制作。望柱高1.2米,横断面为正方形,每个宽为0.3米至0.31米。柱顶部均雕有石狮,狮下雕刻行夏莲座,座下镌有荷叶墩。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挺胸昂头,仰望云天;有的双目眈眈,凝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顾盼嬉戏……[详细] |
![]() | 月台瓷窑遗址位于新密市西北约二十五公里处,牛店镇西约7公里处的月台村境内。东西长1000米,南北长1500米,总面积150万平方米。遗址分布在月台河两岸和与月台河相连的沟壑两侧。在月台河南岸的高台地,经调查发现有仰韶至汉代的遗迹。2006年底发现了该瓷窑遗址,并于2007年试掘窑址两个,一个为方形窑,窑东部有三个烟囱,中间直,两边斜向中收。窑壁较直,用砖砌成。西部被现代房屋压住,未清理清楚,在其周围发现大量的瓷片,有黑瓷、酱釉、茶叶末等。另一个为一长条形窑,在西部有五个形制相近的土洞,似烟囱,窑底发现有几块陶罐的残片。文化层厚度为0.2~0.5米。从一些断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瓷片堆积层。地上暴露……[详细] |
![]() | 湖南郭遗址遗址位于侯集乡湖南郭村南一个小型台地上,南面尚有一岗,名大岗。大岗之东、南两面均临故河道,东北面故河道现名洄河,又名裴王运粮河,遗址北部压于村下,经调查,遗址呈椭圆形,总面积十五万平方米。遗址自西向东至洄河滨,地势渐低,地面上可以看到许多直径三到五米左右的灰坑,坑中灰土掺杂着兽骨、陶片、红烧土等。六十年代末,遗址中部被村民挖为土坑,烧土块等文物标本。使遗址破坏严重,文化层大量暴露,出土文物以陶器为主,主要有红陶、彩陶、黑陶等,制法多盘筑法和捏制,黑陶为轮制,泥质红陶多素面。彩陶分红、白、黑三色,图案有网纹、白底酱色天象纹,纹饰与舞阳阿岗寺、郑州大河村出土的彩陶相同。陶鼎多夹沙红陶,体……[详细] |
![]() | 位于淇县城西5公里朝阳山半山腰处,寺依山建造,绝壁而生,飞檐凌空,遥望如空中楼阁,故名悬空寺。该寺北靠朝阳山,青松翠柏及奇花异草在太阳光照射下,如彩凤当阳,翠盘捧日,故称朝阳悬空寺。据明、清《淇县志》记载,朝阳山原为殷故宫,是殷纣王冬季设行宫采暖的地方。东魏武定七年在此创建寺院,建筑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十分壮观。朝阳山后有著名的清凉庵。这里绿树成荫,清净凉爽,是殷纣王当年消夏避暑的地方。穿过庵西凌空飞架的石拱桥,经21个台阶,穿越一自然溶洞,便到了清凉庵。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住持僧海阔所立《碾子沟清凉庵恩准执照碑记》中言及此庵修建曾得到皇帝恩准。庵后崖壁上有一清澈见底的山泉,久旱不竭,……[详细] |
![]() | 十里铺遗址位于上蔡县城南5公里处邵店镇十里铺村南500米。遗址高4米,南部有断壁,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550米,南北宽200米,近11万平方米,保存状况较好。1986年,十里铺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5月,曾经对十里铺遗址进行了试掘,并开挖了三个探方,出土的有房屋遗址以及石器、陶器、骨器和墓葬,为研究河南龙山文化提供了不少资料。发掘发现:房屋多是圆形的,也有方形的,均分布在遗址岗地南坡,房门朝南向阳,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普遍喜欢阳光,另外出土较多储存粮食的陶器以及煮酒用的陶器。从出土较多的兽骨发现,当时人们除经营农业之外还从事渔猎和畜牧,兽骨中发现有较多鹿骨,说明……[详细] |
![]() | 陶母岗遗址位于太康县城东南4公里的于庄村和韦庄村之间,北距老涡河2公里,南距兰河1公里,遗址属商、周、汉文化。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陶母岗遗址是一高岗,最高处距地面8米,东西长160米,南北宽82米,面积约为13120平方米。陶母岗遗址保存基本完好。岗上东部是陶母岗学校,西部是树林,北部边缘因取土稍有破坏,呈陡立状断崖,高7米。断崖处遗迹遗物丰富,暴露有灰坑、墓葬。文化层厚约6米。地面上散存的遗物主要有陶片,也有石器、蚌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原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周口地区文物科曾先后对陶母岗遗址作过调查,这是一处内涵遗迹遗物丰富的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详细] |
![]() | 沁园遗址,位于市区东北15公里的化村与留村以南的高岗上。东汉明帝刘庄之女致,永平三年(公元60年)被封为沁水公主。据传,因沁水公主的花园建在此岗上,故名。后为窦宪所夺。唐宰相裴休在园北建化城寺,沁园为寺之花园。金代为官僚游宴之所。 1987年11月,原新乡地区文物普查工作队在化村西南2米高的土岗上调查,发现有陶钵、陶瓮、石锤、贝壳等残存遗物,文化层深约1.5米,东西长80米,南北宽40米。接着,又在紧邻化村的留村东南,发现一高约1米的土岗中有石斧、石镰、石铲、石凿,以及灰陶片、彩陶片、白衣彩陶片等。此遗址系沙壤土质,呈长方形,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80米。1984年11月原济源县文物普查组赴……[详细] |
![]() | 婆子山摩崖造像位于泌阳县象河乡庞庄村婆子山,符合北魏至隋时期石窟“宜山栖穴处”的要求。摩崖造像位于婆子山山坡北侧,属伏牛山系余脉。北侧为佛沟,内有佛沟溪。东距象河街5公里,泌许公路穿越象河街,西邻方城县境2公里,东距2.5公里的象河关山脉凹口的平畴,东北15公里为桐柏山系的五峰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婆子山秉伏牛山系风貌,风景独特,顽石处处,若伏牛、若走兽、若斗鸡、若亭阁,溪水常清,松柏、灌木盎然,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该处造像有造像石、窟前遗址和禅僧精舍构成。共有佛像菩萨、罗汉、力士、人物等造像90余尊,分雕在四处立石上,绝大部分分布在1号、2号立石上。主题内容有三世佛、多臂观音、列像龛、说法图……[详细] |
![]() | 邓州杏山楚长城位于河南省邓州市杏山旅游区杏山山区,此处属杏山村委会管理。邓州杏山楚长城分布于杏山山区的几个山头之上,主要有大山、朱连山、严山、老君山、清泉山等,主峰朱连山海拔470米,其余山峰海拔在200—400米之间,杏山山脉主向呈东西向,山脉之北是丹江库区。邓州杏山楚长城总长度约30公里,长城墙体在数个山头蜿蜒延伸交汇,形成平面近似圆形状的大山寨。另在每个山头之上还设有小山寨,其中面积在5000—20000平方米的大型山寨内有数排整齐分布的石屋遗迹(其中朱连山山寨内有石屋四排近百余间)应是兵营遗址。目前已知的大型山寨有三处,分别分布于朱连山、严山、大山山顶,小型山寨或关堡遗迹约有60处。邓……[详细] |
![]() | 岳家庙也叫岳家祠,庙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大虹桥乡沁河河畔的岳庄村,占地面积2.3亩(1500平方米)。祠内供贡飞祖,始建年代无考,遗址为清代建筑,有山门、大殿和忠烈祠三座,均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灰瓦顶,山门门首悬有横匾,上 书“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四边框雕二龙戏珠。院内有秦桧等铁制跪像五个,1958年毁坏炼了钢铁。2003年以来,岳霖后裔捐资整修了岳家庙内的忠烈祠和中大殿,塑岳母刺字、岳飞及云、雷、霖、震、霆、银瓶公主等木雕像,陈列有岳飞、岳云等抗金将领英勇杀敌故事的展板和石刻。塑造了秦桧等五个泥制跪像。现在的岳家庙,已经开发成为武陟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岳庄村的文化中心。岳庄村现居住有岳飞……[详细] |
![]() | 鹤壁市淇县黄洞乡纣王殿村,位于豫北太行山深处,有着“一脚踏三县”的地理奇观。村落群山环拥,山清水秀,犹如一处世外桃源。一座石头古城悬空山腰,城中道路曲折缠绕,千回万转,犹如迷宫,被游人称作“石头城”。相传3000多年前,殷纣王帝辛在此屯兵练武12年,便是从此湖取水酿酒。此外,纣王殿村的马军峪、杀人台、皇姑庵等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无不演绎着殷纣王的传说。据记载,殷纣王曾在这里屯兵训练,积蓄力量以图大业。纣王为了把掠来的奴隶训练成能够打仗的将士,同时又为防止奴隶逃跑,便选择了今天纣王殿村所在的山谷。这条山谷四面环山,只有东面两条山溪交会处有一个山口可供出入,而这山口三面靠山,一面临崖,山高谷深,地……[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