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李岗遗址,这处遗址叠加了自龙山文化时期起始,包含岳石文化、先商文化、早商文化、晚商文化在内的数个文化层。因遗址蜿蜒逶迤,形状若龙,当地俗称龙行岗。对李岗遗址的考古,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了,考古工作者多次到此进行调查,并先后将遗址定为县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河南二队与商丘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的考古专家再次来到李岗一带,此次考古勘查发掘的目的是了解豫东原始社会末期和商代早期文化的有关问题;通过调查,发现这是一处龙山文化和殷商文化遗址(《1977年豫东考古纪要》)。到1986年,李岗遗址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岗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存……[详细] |
![]() | 龙山岗遗址又称黄楝树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黄楝树村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文物保护项目之一。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委托,并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发掘面积9000平方米。遗址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其中新石器时代堆积范围约14万平方米。在遗址西部断崖剖面发现较多新石器时代遗迹,以此来看,遗址西部遭河水冲刷等后期破坏较为严重,遗址面积原来应该更大。遗址堆积较为丰富,包含有明清、宋元、汉代、西周、王湾三期文化、石家河文化、屈家岭文化、仰韶时代晚期(朱家台文化)等时期遗存。其中,以新石……[详细] |
![]() | 冶炉城位于西平县城西南约37.5公里冶炉城村,为棠溪涧所环绕,面积约35万平方米。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冶炉城,在西平县城西七十五里,战国韩铸剑处,晋於此置铁官,唐元和十二年,李塑遗将破吴元济于嵖岈山,进取冶炉城,又破西平是也。”《汝宁府志》载:“冶炉城,在西平县城西七十五里棠溪旁,晋置铁官于此,址犹存。”两千多年来,冶炉城虽历经沧桑,城址早已废弃,但故城轮廓仍在。通过勘探得知,城内文化层一般厚度2.7米,内含陶片、红烧土块灰粒、石块等,从上部裸露文化遗物陶片看,陶片陶质以泥质陶为主,陶色以灰陶为主,纹饰均为绳纹,可辨器型有瓮、盆等。城墙周长1340米,城墙上宽18.5米,基宽255米,残高……[详细] |
![]() | 太行区第四专区及焦作市党政军机关旧址位于焦作市中站区龙翔街道办事处十二会村。年代为1939—1948年。 太行区第四专区及焦作市党政军机关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1946年10月12日,国民党对焦作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焦作地区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太行区第四专区及焦作市党政军机关转移至十二会村。太行区第四专区旧址(1946.10-1947.4),位于十二会村西北角一农家院中,为四合院,坐东朝西,全为石木结构。北、东、南各3间,平顶,西屋为两间,南一间作为大门。现北屋、西屋尚存当年机关-留下的桌椅、板凳、油灯、床铺和取暖、做饭的煤火及炊具,还有当年-留下的板胡、党章、子弹等物。焦作市委、市政……[详细] |
![]() | 赤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城关。有国道312、省道S216、信叶高速可达。旧址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众多的革命旧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且为典型江南明清园林庭院建筑,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97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批准为信阳市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年,河南省6位文博专家联名推荐,河南省文物局专题向国家文物局申报赤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张家花园)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家花园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至清代光绪十五年(1889)扩建为廊阁相连、亭榭通幽的园林庭院,占地约一万平方米。1929年5月6日商城起义一举成功,同年1……[详细] |
![]() | 位于正阳县南15公里的铜钟镇建安村一带。护城河四周遗址依然可见,南面及西南面城垣土基尚存,古城四边各长1000米,面积一百万平方米。遗址现大部为耕地,省道219公路从遗址上穿过。建安城始建于北魏,为其南疆军事重镇,南北争夺义阳(今信阳),建安曾屯重兵,以扼三关,隋统一天下,建安城废坠。清嘉庆十五年《重修建安铺前后殿宇并装塑神像碑记》上载:“真南40里许,有庙曰建安铺,其左有城曰建安城,城古而庙犹存……建安者汉献帝纪年之号也,庙以建安名,亦犹寺以显庆名,开元名耳。缅其时群雄竟起,魏与吴争锋尤甚。此地南达武昌、北通古许,想士卒往还,每练甲于此,故今大雨后,行人犹往往得金镞。父老相传:斯地旧设武职,……[详细] |
![]() | 荥泽县城隍庙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西大街路北(原古荥轧花厂院内)。其西侧、北面紧邻荥阳故城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清康熙三十七年因避河患由荥泽旧县西迁至今古荥镇,荥泽城隍庙也随之迁至此地。现存大殿、月台、明嘉靖、万历年间碑刻两通、清代乾隆年间铁香炉一尊、寝殿基础等。城隍庙大殿,坐北朝南,单檐歇山式建筑,为明代建筑,清代重修,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屋面覆以琉璃瓦,脊饰黄绿相间式琉璃,正脊两端置蟠龙大吻。平面呈长方形,柱网左右对称布局,明间面阔3.5米,次间面阔3.5米,稍间面阔2.2米,通进深10.1米。檐下施七踩斗拱,绕殿檐下一周,斗拱下为平板枋和大额枋。主体建筑由18个木柱支撑梁体,明间两根金……[详细] |
![]() | 杞县私立大同中学旧址位于杞县城内金城大道中段。进步知识分子孟昭朴、孟昭渠于1920年初,利用其父孟广乐(号-)时人孔庙(学)奉祀官之便在杞县孔庙开办了一所私塾,专门招收追求进步的13至18岁的中小学生和其他私塾学生。这批学生后来大都到北京、南京、开封等地求学。1924年夏。原私塾学生、在南京读书的马沛毅经郓代英介绍加入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回杞县开展建团工作,1925年5月下旬成立共青团杞县特别支部,张海峰任书记,直属团中央领导。8月,张海峰、靳予九等人入党,成立了中共杞县特别支部。后又建立了杞县地委和杞县县委。1926年2月1日成立杞县农民协会。1927年5月,河南省农协主席肖人鹄、豫东……[详细] |
![]() | 石佛滩摩崖造像位于博爱县城西北约9公里的太行山南麓山崖下,造像分布在南北长约100米,高约20米的悬崖峭壁上,共有佛龛59座,造像82尊,铭记4方。龛高约0.2-1米,上部呈半圆弧形,两侧雕刻立柱。大部分龛内雕刻有一佛二菩萨,其中一龛内的佛刻技艺精良,刀法细腻,线条流畅,阿弥陀佛面部丰腴俊美,神态慈祥,两侧菩萨长帛飘动,一幅世俗妙龄女郎形象。在一方铭记下题记:唐开元二十一年,可知为唐代作品。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耕织图石刻共20幅,均系线刻。分别刻在四块长210厘米、宽30厘米的磨光条石上。在画石的间隔部位,用卷出纹和花鸟图案填充。画石共分两组,第一组为耕图;耕地、运苗……[详细] |
![]() | 苏进故居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苏进,生于1907年。1925年参加西北军,曾任排长、连长、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手枪团副团长等职。参加过北伐战争。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15军127团团长、44师师长,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总队长,红军大学参谋科科长,特种学校训练处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苏进根据党的指示在新疆迪化组织西路幸存的干部、战士训练,亲自撰写战例,编写翻译教材,为培训干部做了大量的工作。后任陕甘宁边区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八路军120师359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苏进任东北民主联军铁道司令部司令员、铁路护路……[详细] |
![]() | 七七工作团诞生地位于桐柏县城关镇新华街53号,北纬32017′,东径1130,原为一处明代建筑群。此纪念地原为桐柏县文庙,是清代以前供奉孔子和科举时代做为试院之场所。始建于宋,重建于明成化年间,此后又在清乾隆四十二年及公元1992年经过两度维修。据《桐柏县志》记载:桐柏县文庙全部建筑有照壁、牌坊、状元桥、泮池、大成殿及东西厢房,由于在文革中遭受破坏,现仅存大成殿和东西厢房共三座建筑,以及文庙月台前的千年古树汉峙虬柏两棵。七七工作团于1938年9月16日在该文庙诞生,此工作团是当时我党在国民党七十七军军官训练团担任教育长的朱大鹏同志指挥的革命武装团体。七七工作团在桐柏近一年的时间里,曾先后组建了……[详细] |
![]() | 前嘴石窟又称武公祠石窟和千佛洞,位于淇县城西北18公里前嘴村东武公祠西。洞窟凿在不甚高大的山岗脚下,窟门向南,面对夺丰水库,门高1.11米,宽0.86米,门楣上部两侧凿有洞眼,原来可能装有前檐,今已不存。门两侧雕二力士,怒目束帻,赤膊饰帛,腰系战裙,赤足站立,肌肉隆起,筋骨毕露,像貌雄伟。窟内平面近方形,J顶,面阔1.87,进深1.83,高2.1米。后壁中部凿一大造像龛,本尊为释迦牟尼,高0.74米。头及手已残,螺髻,后有圆形顶光,周饰莲花,颈稍长,肩宽而圆,身着贴身通肩大衣,内束裙,衣纹褶叠覆于座前。右手前伸,左臂下垂,结跏趺坐在长方形须弥座上。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弟子头部已残,后有圆顶光,……[详细] |
![]() | 岳飞先茔位于县城东古贤乡南周流村西南角,建于明景泰年间。现占地12690平方米,有墓冢3座,古柏9株,碑刻9通。为岳飞之曾祖成、曾祖母杨氏,祖立、祖母许氏,父和的安葬处。原有拜殿、仪门、供台、庑殿20余间,“文革”中均被毁。197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筑围墙保护。1999年,修建岳母祠和孝娥祠。2000年恢复山门、大殿、拜台等建筑,大殿内塑有岳飞像。2013年3月26日,在全国多地隆重纪念岳飞诞辰910周年之际,位于岳飞故里汤阴县的岳飞先茔景区正式对外开放。近年来,汤阴县高度重视岳飞文化建设,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指挥部,下设“三岳”综合开发项目组,专门负责岳飞庙、岳飞先……[详细] |
![]() | 建于明末清初,是阳武县(1950年3月,原武县,阳武县合并取首字定名为原阳县)最大财主的一处私宅。因房主人为夏姓,故称“夏家大院”。1949年原阳解放时,夏家已经“绝后”,只剩一位“寡妇”支撑家业,故当地又把这座院落称为“夏寡妇院”。夏寡妇的丈夫名叫夏绵祖,字瓞生,号绳武,生于请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二十四日,卒于民国十三年(1924)五月初九日,年仅二十六岁,未留下后代。夏寡妇的丈夫夏锦祖在堂见中排行十四,晚辈俗呼夏寡妇为“十四婶”,约1956年去世,年近60岁。夏绵祖之父名叫夏联奎,字捷三,教授文林郎,癸已科(1893)举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三月二十七日生,民国七年(1928……[详细] |
![]() | 陈星聚纪念馆是在陈星聚墓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位于漯河市临颍县台陈镇,史料记载,陈星聚墓园建成于1889年,由于当时清政府念他“劳瘁不辞”,与台北建设相始终,特追封他为三品通议大夫,赐予他“御赐祭葬如例”的安葬待遇。墓园修建时间长达4年,占地约1650平方米,南北长55米、东西宽30米。1889年墓园落成时,墓前有华表、碑碣,墓道两侧为石刻造像,石人、石狮、石马、石羊、石猴等姿态各异。园内古柏森森,庄严肃穆。1958年和1965年,陈星聚墓两次遭到破坏,目前仅存一块完整的墓碑和一块断裂的神道碑。2007年9月17日,新华社一篇题为《台北首任知府陈星聚的墓园亟待修缮保护》的文章引起了省委书记徐光……[详细] |
![]() | 天宁寺座落于大伾山东山腰,始建于北魏(386—534年),以后历代曾数次重修。天宁寺历史悠久。元代以前,天宁寺名大伾山寺,座西向东。明代始称天宁寺,改为座北向南。清道光年间又改为原座向。现有殿宇30余间,占地面积2600余平方米。道光间建山门5间,门额横书“天宁寺”三字。门前是平台,台下有“七十二磴”,系登山石阶。石阶两旁的地下曾出土东晋时期的石雕狸羊一对(现存河南省博物馆)。天宁寺现今的布局为东西南北相交的“十字”形。东为正门,内塑“哼哈”二将。南为地藏殿,北为天藏殿,殿内原塑四天王像。中院南北为厅,系禅林僧舍,西为藏经阁。阁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面阔5间,进深3间。高约2丈,分两……[详细] |
![]() | 文庙大成殿即黉学堂,位于鹿邑县城内紫气大道北县委院内。大殿座北朝南。据清代光绪版《鹿邑县志》记载,鹿邑文庙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9),为归德守观志能创建,后毁于兵。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知县韩 重建。崇祯末又为流寇所焚。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知县闵三元复建。康、乾、嘉、咸各朝均有修葺。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县人集资又予翻新。文庙原有两庑、戟门泮池、太和之气、万古日月牌坊、棂灵门、大门、屏墙等建筑,是一处规模庞大的县府学宫。大成殿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皇帝所颁御书匾额。今仅存大成殿,为清代建筑。大殿面阔五间23.50米,进深三间14米,……[详细] |
![]() | 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青莲青莲位于铁铺乡境内鸡笼山中的一个山凹里,是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光山县花山寨召开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并决定红二十军走后,由尚在皖西的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领导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留下一部分武装重建红二十八军。红二十五军于11月16日从何家冲出发后,留下方永乐负责寻找高敬亭传达省委花山寨会议精神。方永乐、徐基成率领罗山独立团于1935年2月1日在皖西与高敬亭会合,向高敬亭传达了省委的指示。2月3日夜,高敬亭在太湖县凉亭坳主持召开会议,将罗山独立团和红二一八团合编重建红二十八军。红二十八军军旧址现存房屋16间,……[详细] |
![]() | 蜘蛛山造磨作坊遗址位于西平县西南55公里处的蜘蛛山东北麓崖壁上,南为红石岭布0山,山北为公地沟、棠溪涧之源头。棠溪河向东流经洪河注入汝河,属淮河流域的三级水系,地处伏牛山余脉浅山区。造磨作坊遗址现存古人凿取磨石坯遗迹3处,其中明显一处在直径1.33米平石上,现存呈半圆形均匀分布凿槽9个,槽长12厘米、宽4厘米、深5厘米,槽距12厘米,并有两处自坡顶东南下方滑送石磨的滑道,滑道为全石。宽4~5米、长30~40米,呈60度斜坡,两滑道上下相距40多米。在磨场上方30米处,有一长10米、高3米、宽10米的石棚,石棚两壁上刻有三行共22字行书题记,题记自右(西北)向左(东南)竖书三行,文曰:太和元年董……[详细] |
![]() | 善义堂清真寺位于鼓楼街南鹁鸽寺10号。西邻马道街、南邻铁佛寺街。寺坐西向东。清咸丰年间西北五省回民起义,遭到左宗棠等人的镇压。部分起义群众陆续迁入开封,至同治间已有300余家。这部分移民善于经商开始大多经营贩马,所以开封人称之为马客伙后来部分在开封经营商铺。他们的宗教活动原来在文殊寺,以后因教派不同,就筹划自建清真寺。为避清廷耳目,仿同乡会馆之格局,用设义塾名义,呈请当局。祥符县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颁发告示:查该商民等捐资设塾,实属善举,足见仗义疏财,足堪嘉尚,已批准立案办理。自此动工至光绪十三年(1887年)前后13年始告完工,共用银19300余两。共建成大殿十楹、拜殿七楹、两厢讲堂十……[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