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旅游

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徐家沟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即墨市移风店镇徐家沟村西南100米处。遗址北、西是大沽河,南部有一条东西向小路从遗址穿过。1979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00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遗址所处地势较高,土质松软,呈灰褐色。路沟的两侧暴露有灰坑、灰层等遗迹现象,地表散见有石器、陶片、红烧土块等遗物。石器有刀、簇、铲等。陶片以泥质黑陶为主,其次为夹砂灰陶,另有少量的夹砂褐陶。以素面磨光为主,纹饰少见,主要有弦纹、附加堆纹、刻划纹等。陶器大部分轮制,制作规整。可辨器形有罐、鼎、盆等。遗址现为农田,保存较好。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乡节孝坊位于金乡县金乡镇清真街。年代为清。 2006年12月7日,金乡节孝坊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节孝坊位于金乡镇清真街南端路东,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是本县生员李石磷妻周氏所建的“勒褒节孝”牌坊,主体高度为11米,宽6米。节孝坊主体建筑分为五部分,由上至下第一部分是仙鹤牡丹图,牡丹花盛开,仙鹤起翅飞舞;第二部分用楷字书写四个大字“勒褒节孝”,书法苍劲有力;第三部分雕刻楼阁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技艺精斟;第四部分刻“生员李石磷妻周氏节孝坊”;第五部分雕“二龙戏珠”图;两侧立柱饰云纹、仙鹤图。现存节孝坊主体建筑较完整,两侧飞檐及两边的石狮均已损坏。……[详细]
  理明窝摩崖造像位于东平县斑鸠店镇六工山之阳半山腰处,呈“一”字形东西向排列,长14米,共有大小造像49尊,均为唐代造像。其中最高者176厘米,最小者仅有10厘米。造像分三个时期,第一期“长安之年”造像,主要为阿弥陀佛三尊大佛像。均著双领下垂式衣,质薄贴体,面相丰腴,眉眼细长,身体上宽下窄,呈现出强健的力度美感。头光为双层桃形火焰纹并施彩绘,内层有化佛七尊。第二期“开元八年”造像,除形象稍逊于第一期外,特点基本一致。第三期“咸通十四年”造像,衣纹呈粗泥条状,头似圆球,身体面相圆胖,面容较丑陋,体现出唐代造像走向衰落的特点。理明窝摩崖造像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从傅振邦故居的规格中可以看出其一生简朴的秉性,的确如史料记载所述,但因傅振邦战功卓著,百年后朝廷赐以御葬,其墓地规格之高在山东一带却实为罕见。墓地入口处是雕刻精美的石牌坊,进去后两侧是各四排松林,沿牌坊通向坟冢的甬道两旁分别对称矗立着旗杆、石人、石马、石虎、石羊、石龟(龟背上立有石碑)。坟冢后面是半月型围墙,围墙后是杨树林,墓地西北侧有看墓人住的房子。傅振邦棺“破四旧”时被从墓中挖出,棺分内外两层,外层成方型,中间灌以松香,内棺中用灯心草填充(用以吸潮)。尸首被拖出时完好无损,面目如初,但拖出棺材后很短时间便须发脱落、体液流出,后尸首被移到原坟冢以北十几米处掩埋。……[详细]
  【高戈庄遗址刀】属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胶南市藏南镇高戈庄村南300米处,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坐落在两条南北向小河中间的高台地上,当地群众称之为“南棚”。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内涵丰富,文化层厚0.5~1.5米。地表散见有陶片、石器、兽骨等。遗址中采集的人工遗物主要是陶片和石器。陶片中以夹砂黑陶为主,其次为泥质黑陶和夹砂灰陶,另有少量的泥质灰陶。器表大多素面,其中泥质陶多磨光,纹饰主要有弦纹、附加堆纹、锥刺纹等。陶器大多轮制。可辨器形有鼎、罐、鬻、器盖等。石器有斧、刀、凿、镞等。遗址现为农田,保存较好。……[详细]
  灵鹫禅林位于港沟镇西邢村,是著名的四大灵鹫寺之一,属济南以东第一佛门圣地。传该寺建于唐朝初年,李世民率军东征,屯兵于此。见这里人杰地灵,便在此修筑了“武圣堂”。某日午夜,李世民在武圣堂前沉沉睡去,忽听一阵奇异叫声。睁眼一看,但见一只流光异彩的美丽大鸟停留在武圣堂前,停栖片刻后又扶摇直上。李世民认为是神灵显现,不久打了胜仗。此后,李世民重修武圣堂,并将其改名为灵鹫寺。清代乾隆皇帝前往泰山封禅时曾路经此地,住进灵鹫寺,与当时寺中圣僧佛果讲经,深为折服。后佛果募捐重修灵鹫寺。……[详细]
  孔继涑墓位于曲阜城西南9公里、大柳村以南。1791年(清乾隆五十六年)孔继涑始葬于此,后来子孙也随葬此处。林地约50米见方,现有墓五座,东起第二墓为孔继涑夫妇合葬墓,墓室为石椁,石灰灌浆,外面的封土呈圆丘型,墓前石碑楷书阴刻“至圣六十九代孙候补内阁中书谷园先生墓”。东起第一墓为其嗣子孔广廉夫妇合葬墓,第三墓为孔继涑三个侧室的合葬墓,墓前均有石碑。第四、五墓无墓碑。这个墓群1966年曾遭严重破坏,1986年修复,公布为曲阜市文物保护单位。(1)位置:曲阜市时庄街道大柳村。(2)保护范围:以各墓为中心向外延10米。(3)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100米。……[详细]
  博山区孝妇河西岸桑园村的高阜上,曾为公园路小学的分校。??院落为正方形,长、宽均10米。大门1间东向,为联拢式建筑。门内北屋2间、南折为二门现已拆除。进门为正院,西大殿3间前出厦,上覆琉璃瓦、五脊六兽,殿内雕梁画栋金碧绘画依稀可辨;南北厅各3间为砖瓦建筑,东宫厅3间,前檐下有如意支撑,后檐倒垂联拢,前后墙上部皆系木?稚龋?下部以石基垒砌,高约2米余,现前墙已改换为砖墙,庙内整个建筑尚完好。庙内石碣全泥以石灰,无从考查修建年月。据《淄博琉璃志》载:该庙系明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六日,邑人领袖孙延寿、徐应元、李世立建炉神庙(修建炉神庙碑文拓片)。山东淄博市……[详细]
  冯李汉墓位于齐河县焦庙镇冯李村南300米处,1997年11月26日冯李村民用土时发现。当时村民挖出南北向墓道券顶,暴露出镶嵌的画像石,后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钻探测定,该墓边长40×40米,砖石结构,规模宏大,有十几个墓室,由纵横墓道相连。墓中央有一大厅,由四根雕有图案的圆型石柱支撑,墓壁镶有大量画像石。据其规模、风格、型制、画像石等初断为东汉晚期王侯墓葬,距今约1800至1850年。我县正积极申请上级部门对该墓予以保护性挖掘,此墓对鲁西北东汉时期的历史研究有重要意义。2006年12月7日,冯李汉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姑子顶遗址:位于富官庄镇何家庄子村南约一公里,为高台地遗址,高出地面约3-5米,文化堆积厚约1-3米。该遗址出土有石斧、石刀、石锛、石镞等,陶器有夹砂器物残片、鼎、鬹、盆等器形,又有豆、罐、鬲、壶等。早年曾出土汉代铜壶,九十年代又发现东汉铁器窖藏出土,铁鼎、铁镢、犁铧等物。经对出土众多的各类遗物进行综合分类研究,该遗址最早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存,次之为商、周之际,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晚期为汉代文化遗存。该遗址时代跨越较长自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汉各代一直有人居住在此。2006年12月7日,姑子顶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鱼山堌堆遗址是商、周、战国、汉代遗存,现存面积三千平方米,文物堆积厚约八米。因位于鱼山镇政府驻地,随以“鱼山堌堆遗址”而得名。1982年春,金乡县文化馆文物组配合市文物局对遗址进行了勘查和试掘,发现大量有价值文物。上层出土了鼎、盒、钫、壶、盘、俑等青灰质陶器组合,属于汉代文化。器型规整、器壁均匀,表面和底部常有规律的轮旋纹和同心圆切割痕迹。纹饰精美,彩绘鲜艳,极具艺术性。下层出土了鬲、瓮、盆、杯等灰陶器和铜制兵器,属于商文化晚期。现大部分遗址被鱼山镇粮所覆盖。1992年6月12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文峰山摩崖刻石编号:总序37时代:北魏地址:烟台市莱州市文峰路街道宋家村东南云峰山(原公布地址掖县南十里公社林场)保护内容:保护范围内的所有窟龛、造像、经幢、碑刻、附属构筑物、古树名木及其他各类文化遗存。保护范围:见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编号170分类号7。建设控制地带:见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编号170分类号7。……[详细]
  济宁戴庄教堂位于任城区李营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明末清初济宁著名画家戴鉴的别墅,后转卖于清官僚李澍建为私家园林。现在戴庄花园包括荩园、教堂建筑,是我国宗教建筑保存较为完整的独一无二的整体建筑群,包括教父墓地、圣堂、修道院、神父办公楼、修女楼、钟楼。其中戴庄教堂于1883年(光绪九年)由德国天主教神父福若瑟开办,是鲁西南的传教中心,在国内外影响巨大。游览整个园林,有移步换景之妙,既有南方园林之精秀,又有北方园林之庄穆,在周围西式建筑的映衬下,形成南北兼容、中西合璧的独具特色。地址:济宁市任城区李营街道办事处游览时间:大约1小时……[详细]
  晚清,茌、博两县的教育实行科举与新学并行,农村有私塾,县城设县学、书院和考棚。两县的县学均始于宋,晚清各有县学1处,分别设在县城文庙(博平的文庙在现在的粮所旧址)。至晚清,茌、博两县共有书院3处:博陵书院,在博平县城内,其他无考。仰山书院,建于乾隆二十年,址为今博平西街小学旧址。茌山书院,建于道光十四年。仰山书院和茌山书院内设考棚,以备科举取士。仰山书院在现有的原址上翻建,重现昔日风貌,是古典风格的书院格局,内设碑廊,置古今名人碑刻,记述博平的风物人情、历史渊源,是体现博平历史展现当代风采的一个窗口。内置假山驳岸、修池建桥,建成古典园林式人文院落。……[详细]
  张养浩墓位于山东济南。东临西泺河,西临清河北路,南、北河塘相抱。墓为土筑,高1.9米。墓地有亲属墓葬4座,有明清所立墓碑4方,石雕石狮2尊,“四奇石”之一的“麟石”1块,石龟1尊。墓地植有松柏、杨柳等树木,森林秀蔚。张养浩墓1979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式辟为公园。张养浩墓公园在墓葬墓碑面向一池人工小湖,四周垂柳荫荫,芳草碧波,虽然临近公路,车众繁杂,但公园内翠幽清静,常有老幼携手踱步,惬意非常。2011年5月,据说附近近几年会修建北湖,北湖将南通大明湖、北连小清河,水屯北路将从园内经过,把张养浩墓包含其间,成为北园大街附近最大的园林湖,期待北……[详细]
  堠堌汉墓 (又名青龙山)位于聊城城西北35公里斗虎镇堠堌村西,山下有一青龙山小学 。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堠堌汉墓冢为圆形,高16米 ,底围长350米,占地约3000平方米 。《堂邑县志》曾载:“堠堌冢在城北五十里,大邱崛,土花斑斓,相传是古冢。” 堠堌汉墓系人为堆积,其表面有多种陶片,可识器形有东周的陶罐,汉代的陶瓮、陶罐、板瓦、筒瓦,唐代的莲花瓣圆瓦当等。在堠堌汉墓南、西南侧断面上可看到夯土层,每层10—15厘米。据考证,堠堌汉墓应为东汉清河王刘庆之墓。2006年12月7日,堠堌汉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五里冢遗址在城区西南,五里冢村北30米处。冢为台形,东西长83米,南北宽31米,台高2.3米,为一阜状。出土有石斧、石镰等新石器时期的遗物;有骨锥、鹿角、卜骨、陶纺轮、鬲足等商、周两代的遗物;还有汉砖、唐罐等。址西侧和南面,已露出汉砖墓壁。经省社会科学院考古队考察,石斧、石镰等出土处鉴定为龙山文化遗址。遗址的发展和遗存,突破了山东省新石器时期文化分布界限,扩大了认识原始社会物质文明的视野,对研究当地历史有一定价值。1956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宣布为乐陵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2月23日,被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九龙山摩崖造像石刻,位于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东约百米处,九龙山中部山体的西南山坡上。石刻刻于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龛6处。自南往北,第一龛为卢舍那佛像,刻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年),第二龛雕菩萨立像一尊,第三龛雕菩萨一尊,第四龛雕文殊菩萨乘坐狮子之上,第五龛刻普贤菩萨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龛刻立佛一尊。九龙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龛造像的凿刻方式,反应了中原北方地区佛教造像窟龛的发展演变过程,是研究当地风俗民情和石刻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1985年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财贝沟墓群】 为东周时期墓葬群。位于城阳区夏宝街道办事处安乐村西侧一条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米,深5米的大沟内,北接源头河。东南400米处,即为商、周时期的霸王台遗址。常有人在沟内发现陶器、铜器、玉器等文物,故俗称“财贝沟”。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后,曾派人来盗掘文物。建国后,沟内多次出土铜鼎、敦、舟、戈、剑及贝币等文物。1974年,在沟西侧断崖距地表约1.5米处暴露一墓葬,出土了一批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青铜器,有腹饰窃曲纹的鼎、腹内饰鱼纹的盘、提梁壶及舟、豆等。1992年,财贝沟墓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源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即墨市留村镇石源村西,坐落于群山环抱的盆地状地带上,南临墨水河,因地势较高,当地群众称为“西城子”。1958年修水库时发现。该遗址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600米,面积约60万平方米。土质松软,呈灰褐色,文化层厚2~3米。遗址地表散见有陶片、石器、红烧土块、兽骨等。陶片以泥质黑陶和夹砂灰陶为主。多为素面,纹饰少见,主要有弦纹、刻划纹、附加堆纹等。陶器大多轮制。可辨器形有鼎、盆、罐、盘、碗、杯等。石器有斧、铲、锛、凿等,多为磨制。遗址现为农田,保存较好。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