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石矾塔在云霄县城以东约20公里的漳江入海处的小礁上。清康熙九年(1670年)云霄邑绅陈天达创建,后倾圮。嘉庆十九年(1814年)云霄同知薛凝度募款重建。塔身平面八角形,空心楼阁式石塔,高24.81米,底座周长22.2米,逐层收分,共七层,各层均设拱门。塔内有石梯旋至顶,塔顶立一石雕葫芦。二层门额上镌薛凝度题“斯文永昌”,挺拔秀逸。塔右石崖壁上有古朴苍劲的“健笔凌空”四个大字,为云霄邑绅周情题镌。石矾塔与塔周险岩奇石浑然一体,矗立汹涌波涛之中,与将军山遥遥对峙,交相辉映,在万顷波涛之中突兀而立,宛如中流一柱,气势非凡。攀登远眺,远山如带,海天风物,一览无余。……[详细]
  龙峰泰山庙年代:清座落地点: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龙峰社区简介:明崇祯三年(1630) 始建,历代有修,现存建筑保留清代风格。坐西北朝东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由山门、披榭、二殿、戏台、两廊、拜亭、大殿、临水宫等组成。大殿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屋面,殿内供奉温康两都统及十二元将(即十二生肖)等神祗,两廊有保稷、五谷、瘟疫等十四司神像彩绘及泥塑。二殿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两侧墙壁上默绘有清代包括台湾府在内的福建十府两州都城隍壁画。保护范围:四面围墙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龙峰泰山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点头妈祖宫年代:清座落地点:福鼎市点头镇海乾路简介:明代始建,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建,乾隆二十年(1755)重修。占地面积527.5平方米,由正辕门(八字门)、亭阁、天井、厢廊、正殿等几个部分组成。正辕门为重檐悬山顶木质构造,正殿斗拱、雀替、梁枋用料粗大,雕刻精美。宫前大埕开阔,旗杆通高近10米,由石座、双层石斗和石柱组成,中斗四面刻有“天上圣母”四字,并镌刻“光绪二年丙子季秋吉旦”和“十五都扆山点头社公建”字样。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点头妈祖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位于鼓浪屿虎巷8号。遗址坐西南朝东北,系砖木结构两层西式洋房,占地面积150平方米。该楼建于民国9年,为南洋华侨的私人住宅。民国19年8月,中共党员曾志遵照中共福建省委指示,以私人名义租用该楼二楼作为省委机关秘书处、宣传部和省军委的办公地。民国20年3月25日,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遭到国民党当局的严重破坏,省委组织部长兼秘书长杨适、宣传部长李国珍、机关工作人员梁惠贞等8位同志被捕,先后英勇就义。该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鼓浪屿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旧址周边各外延10米。……[详细]
  玉新书院位于榜头镇龙腾村过坑自然村。始建于清末,2000年重修。坐北向南,通面阔16米,通进深13.85米,总面积222平方米。沿中轴线由门殿、天井、正殿组成。门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抬梁结构;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悬山顶,抬梁土木结构。建筑小巧结实,为清代风格。特别是名画家李耕1950年在这所作的壁画“十殿阎王”和“儒道释夏”等共14幅作品,是本书院最重要的文物价值所在。供奉“三一教主林龙江先生,年内正月初一、中秋节祭祀较隆重。玉新书院是当地书院的典型代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玉新书院壁画2009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洋竹径雨伞楼位于华安县高车乡洋竹径村,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元代,现存为清代建筑。土楼坐西朝东,系内外双圈的单元式土楼的变异形式,外环直径27米,内环直径13米,占地面积3155平方米。外环高3层,设32个开间,在东、南两个方向留有通道大门;内环高2层,含通道合计18个单元,各单元自备楼梯上下,均为单开间。内环设天院,卵石铺地,内外环各开间设简易的木构梁架,板瓦屋面,屋檐内外深挑。土楼建在山坳中相对孤立的山包上,削峰而筑,外环因顺山势跌落而低于内环。2013年,洋竹径雨伞楼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土楼外环各外延30米。……[详细]
  中共同安县委旧址位于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山亭社区山亭自然村,年代为1928-1935年。简介:原为颍川陈氏宗祠,始建于宋代,清代重建,后辟为侯亭小学校址。建筑为土木、砖石结构,占地约280平方米,含前、后两落大厝。1927年“4·12”--政变后,中共同安县党组织遭受破坏,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派周少梁赴同安以侯亭小学校长身份开展党组织恢复工作,并于1928年春在这里秘密成立中共同安临时县委。1928-1935年为中共同安县委所在地。2018年,中共同安县委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南外墙各向外延伸15米,北至公路。……[详细]
  万寿观位于仙游县鲤城街道办城内社区仙游一中校内。宋建炎年间由宋龙图阁学士后裔傅歉授创建,明洪武年间重建,后代屡有重修,2000年仙游一中学校集资整修。坐北朝南,通面阔37.4米,通进深63.2米,总面积2363.68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仪门、天王殿、天井、拜台、玉帝殿、左右庑廊,天井右侧为傅氏乡贤祠。天王殿悬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前二后四)。玉帝殿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木构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十一檩。玉帝殿前有一对石雕龙柱。驼峰精雕花卉,与其它木构件均彩绘贴金。观内左右庑廊留有五对宋朝时期对联。现存建筑保留清朝建筑风格。万寿观现为仙游一中校史展……[详细]
  扶摇关帝庙年代:明~清座落地点: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扶摇村简介: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始建,清顺治十五年(1658)、清光绪十年(1884)两次重修。依山而建,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2平方米。主体建筑共两进,面阔五间;主殿前檐石柱,是清光绪十年扶摇村的台湾杨氏乡亲从台湾捐资定制的。附属文物主要有瑶山顶部明代寨堡镇安寨、山麓13座陶窑遗址等。保护范围:扶摇关帝庙: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镇安寨:寨墙外侧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2009年,扶摇关帝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后山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岭腰乡后山村乐平溪上,始建于明代,现建筑为清嘉庆己未四年(1799年)二月重建,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于1969年和2001年两次重修。该桥为典型木拱廊桥,桥长41.5米,宽5米,净跨度32米,孔高8.4米,廊屋高4.5米,除桥两头的两处高大桥墩由石头砌成,以做桥的支力点外,桥的主体部分均由古杉木交叉搭拱建成。桥面上立柱72根,建桥屋17间。桥的东、西两边建有栏板并覆以三层雨披。桥屋横梁及方椽上原绘有字画,因年代久远已模糊不清。据桥屋主梁上文字,该桥在清代重建时主墨木匠为宁德师傅李正满和张新佑;石匠也系宁德师傅苏成贵和苏成祥。……[详细]
  中共漳浦县委机关旧址位于漳浦县马坪镇后康村庵仔自然村,年代为1928年。简介:旧址原为侨办马坪育才小学,土木结构,建筑面积616平方米,由前厅、天井庑廊、正堂,加左右厢房组成。1917年华侨陈照馨将山仔头祠堂加以扩建,设立育才小学。1927年,一批共产党人在此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农会组织,建立农村党支部,领导农民进行反抗苛捐杂税等斗争。1928年,中共中央特派员来到马坪,召开中共漳浦县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共漳浦县委。2018年,中共漳浦县委机关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详细]
  牛田东路军指挥所旧址位于光泽县华桥乡牛田村,年代为1932—1933年。简介:1932年11月至1933年10月,中央红军开展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于该村设立了军事指挥所、兵站、红军医院和-械所等。指挥所旧址,坐南朝北,由大门、前厅、正厅、上厅等组成,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东侧围墙保留有“武装拥护苏联”等多条红军标语。附属文物牛田红军亭,是当年红军休息场所,南北走向,单间,长5.3米、宽4.2米、高3.6米,砖砌外墙,梁架搁墙,硬山顶。2013年,牛田东路军指挥所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旧址周边各外延20米。……[详细]
  “孝友无双”木牌坊位于鹤塘镇区中心位置,为节女黄九姑而立,建于明历壬了年秋(1612年),至今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一次。198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亦已拨款重修一次。1986年,古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木牌坊为杉木结构楼阁式骑坊建筑。原四大桂三间三楼阁。其高约九米左右。台基占地面积53.5平方米。中间为单檐王脊顶。下有泥塑人物,花鸟等各式木刻图案。上层用如忌方斗托拱,层层出挑。以承托栋檐受力,次间为单檐悬山顶,脊下有彩绘。重型独特,构造奇异。此乃祖先巧匠大师巧夺天工之佳作。……[详细]
  云霄将军庙遗址位于云霄县莆美镇前埔村,年代为唐。简介:唐中宗嗣圣元年(684)始建,宋徽宗时(1101—1125)敕建为威惠庙,系唐代首祀开漳先贤的官庙。因设在陈政入漳军队的下营驻地,又称下营庙,俗称下南将军庙,现存建筑遗址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1997年进行考古探掘,发掘面积62平方米,在地表清代基址下揭露出宋代建筑遗迹,出土有唐宋遗物。2013年,云霄将军庙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至前殿前檐滴水位外延30米;北至后殿后檐滴水位外延20米;东至厢房东山墙外延30米;西至开元寺主殿西山墙滴水位外延20米。……[详细]
  红四军前委旧址赖家祠位于龙岩市永定区凤城街道九一中路110号,年代为1929年。简介: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通面阔13米,总进深21米,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单进廊院式。分前后两厅,两侧为厢房,后厅高两层,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1929年5月25日至27日红四军第二次入闽时在此设前委指挥部,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同志居住于此。25日晚,毛泽东在此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和中共永定区委的联席会议,并成立永定区革命委员会。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红四军前委旧址赖家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碗碟墩窑址位于将乐县万全乡竹舟村八担自然村,年代为宋。简介:窑址主要分布于金溪北侧以碗碟墩为中心的四座山坡上,窑址面积约35000平方米。主要产品有青瓷、青白瓷和酱釉瓷,器形有碗、碟、盏、执壶、谷仓罐、炉、盒、杯等,窑具有垫座、匣钵等。产品胎质洁白细腻者和青白釉带乳浊者居多,亦有少量呈影青色。青釉瓷釉色以青黄、青绿为主,酱釉瓷以酱红色、酱褐色为主,少量呈酱黑色。窑址年代为北宋中晚期至南宋。保护范围:东至三号窑址所在山坡的东侧,南至金溪,西至二号窑址西侧寺庙,北至-窑址北面山坡。2018年,碗碟墩窑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云林院八角井位于闽侯县荆溪镇上洪坑村,年代为宋。简介:井凿建于宋熙宁七年(1074),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圆筒形井壁用青砖丁顺叠砌,直径2.5米,深约7米。井台用梯形石板铺设成圆形井台。井口上围以八块带榫卯的大石板拼成的八角形井栏,每边长1.2米,高0.76米,对角距2.7米,外径约3.13米。井栏外壁七面阴刻楷书铭记募缘僧人、施主芳名及造井日期,字径约0.11米。井构砌严整,体量大,有明确纪年和募缘题刻,是我省迄今所登记最大的砖石结构宋井。2013年,云林院八角井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井台各外延20米。……[详细]
  凌霄塔,俗称江家渡塔,位于福安市城南江家渡村后的旗顶山(文笔山)上。风水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崇祯四年竣工。塔石构八角七层楼阁式,修复前,因雷击而余六层,残高二十二米。现已修复七层及塔刹。1984年10公布为县级保护文物。2007年4月维修,2008年10月竣工。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补充资料:江家渡塔,位于福安市城南文笔山上。整座塔为石构,八角七层,楼阁式,现存六层,残高22米,基座以块石垒砌,高0.4米,对角宽8米,塔身每层以长方形块石顺砌,转角用层高相等的条石立砌。一、二层塔身高3米,层层收分。每层层檐由三层石叠砌,高1米,檐出0.8米,檐面向下斜成坡面。第……[详细]
  鼓浪屿杨家园位于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年代为民国。简介:杨家园四幢洋楼由菲律宾华侨杨氏家族于二十世纪初先后建成,四幢洋楼为一整体,内有小巷可通,各有花园配属,其供水设施先进实用,为鼓浪屿之最。杨家园建筑均为外廊式建筑,尽管建于不同时期,建筑的样式也不同,但四座建筑在外装修方面有共同的特征,即都采用清水砖墙配水刷石仿石构件,追求红砖和白色仿石的色彩、质感对比。整组建筑结合地形、地块边界条件,收放围合,空间灵活。保护范围:东、北至鼓新路,南至安海路,西至厦门二中及英华书院围墙。2018年,鼓浪屿杨家园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福圳民居位于尤溪县中仙镇坪寨村,年代为清。简介:清同治九年至光绪十一年(1870—1885)建。坐北向南,平面呈曲折型。由前小道、碉式角楼、主厝、厢房、四重护厝、书院、书斋、回廊、粮仓、牲口栏、厕所、建厝工场等组成;共有一书院、一工房、三座碉式角楼、十八厅、二百六十二间房,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主厝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抬梁、穿斗式梁架,悬山顶。此民居系民居、土堡相结合的大型防御性乡土建筑。2013年,大福圳民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面至南北走向的山边,南面至山垄田北岸,西面至村道边,北面至后山南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