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熊、范二烈士专祠位于安庆市沿江东路,与迎江寺相邻。该专祠原为慈云阁,建于康熙三年(1664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建为英果敏公祠。民国元年,安徽省政府为祭典民主革命烈士熊成基,范传甲,改为“熊范二烈士专祠”。该建筑造型古朴典雅,气势宏伟。熊成基(1887-1910),清末民主革命者。字味根,江苏甘泉(今扬州)人。江南炮兵学堂毕业,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在哈尔滨谋刺载询被捕遇害。1902年入安徽武备练军学堂,后入南洋炮兵学堂,毕业后分配在新军第九镇任炮兵排长,后调任安徽新军混成协马营……[详细] |
![]() | 廖河戏台位于安庆市宿松县北浴乡廖河村。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重修,整座戏台由四根边长为40厘米的大方木柱支捧,于方柱上端3.5米处穿梁铺板成台面,正面横梁上有“大雅元音”金字匾额。面积32平方米。顶部为歇山顶抬梁式结构。戏台为廖氏祖先所建,初称“报赛神台”,主要供族内青年子弟演唱“目连戏”。以酬神祀祖,后形成黄梅采茶戏,成为三省五县艺人荟萃献艺之地。该戏台对研究黄梅戏等地方戏曲的源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为前后两台两层,占地……[详细] |
![]() | 亳州在清朝初、中期建有30多个商业会馆,第二个在亳州建会馆的商人是徽商,皖南卢州帮、名叫詹潢建,以他为首的徽商在亳州市何家巷建了“古淝公所”,现在存有大门、大殿、偏房等建筑。现为亳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詹潢建于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在城北二里的三障庵购买义地三亩,以作为徽商的义坟用,说明当时在亳的徽帮人数已不是少数,而且有了盈余,商业扎下了根基,他们依做胡筝、徽墨、歙砚,加上宣州的宣纸即做文房四宝的生意而出名,当然还以经营药材为主。后来徽商生意大了、来亳州经商的人员多了,“古淝公所”的地点显得……[详细] |
![]() | 安徽省图书馆是国家举办的综合性省级公共图书馆,它座落于合肥市风景秀丽的包河河畔。安徽省图书馆创建于1913年2月,前身是安徽省国立图书馆。1953年4月在原皖北区合肥图书馆的基础上正式建立安徽省图书馆,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1962年12月迁至合肥市包河公园西侧,建筑面积达6345平方米。1981年建成七层书库大楼,建筑面积增至13900平方米。1998年10月,在原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2001年10月,2.3万平方米的新馆扩建工程竣工。扩建后的总建筑面积达到3.69万平方米,设计阅览座……[详细] |
![]() | 宿州基督教福音堂位于宿州市埇桥区大河南街45号。原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在清末派遣传教士建,是皖北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基督教堂建筑群体,中西结合。宿州基督教福音堂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1917—1922在宿期间最初居住于此,其作品《大地》描写的是当时宿州人民-的场景。福音堂整体建筑坐南朝北,东西长70米,南北长77米,占地面积5390平方米,由大门厅、男客厅、女客厅、大礼拜堂、小礼拜堂、牧师院、钟楼等组成。大礼拜堂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教堂院落之正中为大门厅,门厅两侧竖立抱鼓石和镌刻图案的画像石。大门东西两边有……[详细] |
![]() | 中江塔巍然耸立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上,半依闹市半偎江,古人誉之为“江上芙蓉”,系芜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江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续建落成。楼阁式砖木结构风水宝塔,八角五层,每边长4.1米。塔高43.7米,其中塔刹高10.16米。每层四窗,错置相间,每窗左右各设一灯龛。塔内结构一至二层为壁内折上式,石梯盘绕。三至五层为空筒式,木梯依壁。门窗塔壁,精雕细刻。墙面各边均嵌有砖雕,尤以1~2层圆形欹柱两侧的砖雕雀替最为突出。1987年经省考古研究所组织维……[详细] |
![]() | 琅琊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5公里处,一座被称为陆上蓬莱的琅琊山上。据清光绪年间《募修滁州琅琊山开发律寺大雄宝殿缘起》记载:“琅琊山名自晋始,晋元帝为琅琊之称。山在滁城西南十里许,势伟拔,起伏绵旦,与丰山、花山争奇竞秀,而琅琊之名尤著,深岩邃谷中,修竹、清泉别饶佳趣。陡山之巅,南望大江如匹练,江以南诸山出没,隐现于烟云杳霭中,盖淮东胜境也”。山中茂林修竹遍布,林壑幽深,景色宜人。山中还隐映着唐代古刹琅琊寺和宋代建筑醉亭,集宗教、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于一体,成为滁州市著名的旅游胜地。琅琊寺建于唐大历……[详细] |
![]() | 黄田洋船屋位于泾县榔桥镇。经过四季风雨和历年霜雪,至今,洋船屋风范依旧,古韵依存。那青砖黑瓦于陈旧清幽间诉说着历史的曲折幽深,见证着主人的聪明才智。追寻洋船屋那散发出的独特魁力,你会被一种美所深深感动。洋船屋在泾县黄田乡境内,其外形酷似轮船,人们称之为洋船屋。在清朝中期,上海等港口才刚刚出现洋船,而在交通闭塞的黄田山区,就已造出了设计精巧、结构别致的洋船屋,堪称是件奇事。洋船屋,又名笃诚堂,建于清道光末年,其四周围以高墙,两侧开有深渠,围墙及屋体皆仿轮船外形依地势而筑。“船头”呈尖角状,院墙的尖……[详细] |
![]() | 佛图寺摩崖石刻位于太湖县城西北20公里寺前镇佛图村佛图组村境内大尖山上。公元316年晋代天竺高僧佛图澄云游到此并建佛图寺而得名佛图山。佛图寺摩崖石刻分布在寺四周的石壁上。佛图山,山高险峻,摩崖石刻众多,部分石刻因年久风化,不可尽辨。其中,以明代石刻尤为引人注目,最为突出的要首推明代哲学家罗汝芳和太湖知县李盛英、清代太湖县知县王大谟、清初诗人马人龙等。清乾隆县志载,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曾到佛图山游览,并留有诗赋石刻,惜年久现难以寻觅踪迹。清人王大谟书《游佛图寺》诗,位于入山口路径右侧的“屏风石”,长7……[详细] |
![]() | 《辞海》给牌坊下的定义是:“又称牌楼。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一般用木、砖、石等材料建成,上刻题字。旧时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道路口,用以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很显然,牌坊具有表彰、纪念、导向或标志作用。假如让时间倒流40年,江村路口至水口巍巍然挺立着6座牌坊。用江村老人的话说:聚秀湖是方砚,象山宝塔是彩笔,村头的一排牌坊恰是笔架。除此以外牌坊集中的地方与棠樾一样建在江氏宗祠前,横跨老街一群6个,那阵势谁见了不肃然起敬。父子进士坊位于旌德县江村老街上,是江村牌坊的侥幸留存……[详细] |
![]() | 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位于泾县桃花潭东北,建于明嘉靖年间,坐北朝南,五楹三进,仿皇家祠堂兴建,规模宏大,建筑面积约3524平方米(含偏房,总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传说,1607年,翟氏家族出了一名叫翟国儒的文武状元,被明万历皇帝封为镇抚大将军,翟大将军奉命在云南平定叛乱,平叛结束凯旋而归时,被0臣害死。为了表彰他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万历皇帝特赐“忠孝堂”匾一块,此事轰动江南。后许多地方纷纷仿建翟氏宗祠,但没有一个祠堂的规模能与翟氏宗祠相比。祠前有石柱、抱鼓石和石狮,祠内有前厅、天井、享堂和……[详细] |
![]() | 姚元之旧馆,坐落桐城市北街小学内。姚元之(1776~1852),字伯昂,号荐青,桐城人,嘉庆进士,画家,官至左都御史。其旧馆现存三组建筑:前楼、东西厢房、后楼。前后楼之间,东西厢房,中成院落,称为“前院”。后楼后,有长方形院落,称为“后院”。整个建筑长45.75米,宽20.48米,总面积为936.96平方米。前楼面积为132.34平方米,系前后廊式建筑,木构架保护完好。楼分五开间:明间长6.7米,宽4.25米,面积为28.48平方米,两侧次间,均长6.7米,宽3.9米,面积为26.13平方米,两……[详细] |
![]() | 吴氏是皖南名门望族自北宋迁居以来,人文蔚起,堪称泾县第一家,茂林吴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代表着家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宗祠主体五楹三进,建筑面积1131平方米,吴氏宗谱记载,明崇桢已卯年(1639)湖广布政使吴尚默倡建。1941年新四军撤离皖南时,在此祠召开告别大会,又为革命遗址。是现存宗祠当中,唯一称“大宗祠”的,是茂林吴姓的祠堂。祠堂大门上的横额“吴氏大宗祠”五字,为明邑庠生吴国抡所书,书法苍……[详细] |
![]() | 敦履堂坐落在绩溪县上庄镇上庄村中,距县城39公里。应是上庄村仅有的一栋明代民居,因而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它的存在,为世人研究上庄村的社会历史状况、明代徽派民居的建筑法式与特征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998年5月,敦履堂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敦履堂距今已有好几百年了,看起来有些破旧,但梁柱结构还是好的,足以证实古人有着很高的建筑水平。这栋房子有280平方米,当年建造花去了两年时间和一大笔钱,在上庄村的民居中要算高档的了,没有经济实力是做不起来的。敦履堂房主祖上是经商世家,就像所……[详细] |
![]() | 周瑜墓原址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汇口镇,后因桑落洲崩岸,搬迁到了宿松县圭山。明代解缙考证周瑜墓在安庆宿松,出自《吉州周氏考》“考其陵墓在今之安庆宿松”,《文毅集》有诗曰“皖水青林绕墓田”。北宋司马光《五代史记》“瑜葬宿松,即墓为祠,子孙居其旁者,犹数十家”。明代解缙《吉州周氏考》“考其陵墓在今之安庆宿松”,《文毅集》有诗曰“皖水青林绕墓田”。公元208年,周瑜曹操会猎于赤壁,火烧赤壁最终改写了中国的历史,三国由此形成。210年周瑜在西征的途中倒下了,在其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未解之谜。周瑜墓在何方呢……[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