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昌溪庙坦及水口安徽省歙县忠烈庙建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越国公汪华)及其第八子(汪俊,村人尊称“八老爷”)该庙共分三间。正间供了汪公大帝两尊忠臣烈士父子神像,庙前广场即庙坦,500平方米,用各色石英石、云母石铺缀成“鹤鹿同春”、“丹凤朝阳”、“连升三戟”等图案为全国罕见、昌溪仅有,对研究徽州古代古村落建设历史和水口文化有较高的价值。位于庙坦的正前方就是昌溪的古水口,形成于元朝的末年。村外大塘坑、小塘坑两股清澈的溪水穿街过巷,在庙坦融汇后形成优美的“S”形(也称为八卦形)溪流,注入昌源河。……[详细] |
![]() | 太湖祠建成于明代,祠长40米、宽17.5米,两边建有“议事厅”、“-区所”、戏台和其它配套建筑。总占地面积约为1100平方米。太湖祠主厅内的两根楠木大柱柱围达5.1尺,大门枋上有明太祖朱元璋御笔题赐的“第一世家”匾额。太湖祠前有可容七八千人的广场,每逢二月十八、十月十八日(昌溪人祭拜汪公大帝第八子的盛大节日)、春节,广场上搭花戏台演出村人自导自演的节目。太湖宗祠的建筑手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集中反映了建筑布局、形制、工艺、技术等各方面的高超水平,对研究徽派古建筑乃至中国建筑历史具有重要价值。20……[详细] |
![]() | 弦歌里廊桥建于明代,0-建于清代,是黄山区保存完好的唯一的廊桥。该建筑为一进三开间二层0-,面阔13米,进深6米,高7米,占地面积66.825平米。其下石拱桥2米高、4米长、6米宽。阁面东南,巷棚硬山式,两旁有封火墙。主楼一进三开间,木架结构穿斗式,黟县青大石块砌,圆柱方梁。无隔板,外墙石灰二楼三间,中有隔板分离。观音阁是黄山区保存完好的唯一建于桥上的廊桥与佛阁相结合的古典建筑,外观是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东侧立有三块石碑,记载了当时修路、补桥、兴修水利的功德,对研究本地的历史文化,具有较高史料研……[详细] |
![]() | 温泉牌坊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年代为清雍正五年。岳西县温泉镇牌坊村,因境内有一座高大的贞节牌坊而得名,这古老的贞节牌坊有着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相传清朝康熙年间,这个风景优美的小山村-着储志瑞一家,妻子聂氏在储志瑞病逝后,洁身自好,节衣省食、开荒种粮、纺线织布,独自抚养一双儿女,将其子储贤培养成为朝廷的太学生,其女也嫁入官宦人家。为旌表聂氏,府县官员联名呈报皇上,皇上下圣旨册封,恩准为聂氏建立贞洁牌坊,历经三年建成并保留至今。2012年,温泉牌坊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详细] |
![]() | 皋陶墓位于安徽六安城东7.5公里、六安至合肥公路北侧15米处,东北35米处为皋陶祠旧址。皋陶被孔子列为上古“四圣”之一。《史记·索隐》载:“六安国六安,咎后偃姓所封国”,故六安有皋城之称。皋陶墓为圆形土冢,周长97米,高6.2米,墓顶平面直径4米,上有黄连木一棵,形同华盖,墓前有清同治年(1869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手书“古皋陶墓”碑刻一块,碑高1.82米,宽0.92米。1981年公布为六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入《中国名胜大辞典》。……[详细] |
![]() | 老芜湖医院旧址为全国最早的西医院之一,含有单体建筑4栋。内科楼砖木结构,平面不甚规整,但很严谨。建造于1924年,1936年才竣工。老芜湖医院旧址平面是“凹”字形,面阔74.70米,通进深52.355米,建筑面积5474.24平方米。院长楼位居弋矶山半山腰,紧邻长江。坐西朝东,布局灵活,屋顶四角攒尖式。专家楼位居院长楼西侧,两楼相邻,灰砖净缝砌筑墙体,四坡屋顶,红色机制瓦屋面。沈克非、陈翠贞旧居位居弋矶山东部半山腰上,二层楼外加局部B层,红砖净缝砌筑墙体,现为歇山式红色筒瓦屋顶,砖木结构,以砖墙……[详细] |
![]() | 北平城遗址位于涡阳县城东六十四华里,曹市集北四里。北平城是汉朝的山桑城。又称为红栗城、红城子。东汉末年,封文钦为山桑侯于此,所居之地俗称北平城。《水经注》说:北淝水东南流经山桑邑南,俗谓北平城。《寰宇记》说:北平城在临涣县西南四十五里。此地的位置,与史书记载相符合。北平城迄今城址尚存,呈方形,长宽均五百米,面积四百亩。城墙高出地表二米以上,最高处0-七五米。城厚五米,现在墙脚宽十五米。原城墙四角建有戍楼,东西有二门,门宽七米。城外有护城河,距城墙三十米,河宽十五米,深0-五米。……[详细] |
![]() | 蜈蚣岭梯田及大队部旧址位于安徽省歙县璜田乡蜈蚣岭村。始建于1958年冬,由大会堂和村委会办公楼组成。蜈蚣岭梯田及大队部旧址建于1958年冬,歙县为响应“向大寨学习”的号召,修建梯地茶园近千亩。20多年来,全村800余亩梯地发展成集体连片,形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高山石砌茶园。蜈蚣岭梯田及大队部旧址由大会堂和村委会办公楼组成。大会堂平面呈“山”字形。东西开门为三层二进土木结构,大会堂主构造为16柱四廊,大会堂会场宽12.5米,深20米,平面呈斜坡,座席分上中下三层,二层为村委会办公场所。保护范围:梯田……[详细] |
![]() | 金氏宗祠位于东至县花园里乡金家村。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全称南溪金氏大成祠,由金和璧为首的二十公矢勤矢慎,敛费厘规,以成盛举。该祠三进深,抬梁兼穿斗式大木构架,建筑面积981平方米。共有顶梁柱88根(不含瓜柱),最大柱子粗(周长)1.7米,高9.1米,最大磉礅周长2.65米。中进明间宽6米,次间依次渐窄。梁枋、敞卷、余轩、雀替、磉礅,细部制作(含雕刻)玲珑剔透,整体组合气势恢宏,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保护范围:东至公路……[详细] |
![]() | 济美坊坐落于马鞍山市当涂县湖阳乡大邢村大巷正中,东临烟波浩荡的石臼湖。该石坊为双柱牌楼式,高7.63米,坊的正背面坊额正中镌刻两的楷书大字“恩荣”,两面横匾上均有“济美坊”三字。在坊的背面横匾两恻刻书有“直隶太平府知府丁懋儒、同知陈所敏、通判胡汝砺、推官刘垓、当涂县知县张宏纲,为弘治丑科进士江西布政使父邢珣、嘉靖壬午科乡进士福建浦城县知县邢植、嘉靖壬辰科乡进士山东省御史山东都转运史男邢址,大明万历元年酉正月吉日重立”等字样。保护范围:坊周各10米。建设控制地带:坊周各50米。 ……[详细] |
![]() | 大通天主教堂钟楼位于铜陵市郊区大通镇胜利街156号。1872年,西班牙人在此创办天主教会。现存的天主教堂钟楼竣工于1936年,是一座罗马式的建筑,由西班牙人、芜湖洋码头总堂的神父纪纳德负责建造。钟楼坐东朝西,俯瞰长江和大通镇城区,整体呈四方立柱形,青灰砖、料石垒砌,边长约为5米,高度约19米,分上、中、下三层,高大的束柱、半圆形拱券门、坚固的墙体。从墙面残存的痕迹判断,当时连接钟楼东墙应有其他房屋建筑。保护范围:文物本体10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30米。……[详细] |
![]() | 包氏宗祠位于安徽合肥肥东县解集乡大包村。为北宋名臣包拯的家族祠堂,南距包拯出生地小李蛮村(原名小包村)仅2公里。始建于宋,现存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建筑。祠堂处在群山环抱之中,景色秀丽。奇特的是,一般宗祠均大门朝南,唯该祠是大门朝北。相传包拯因严惩恶吏得罪朝中权贵,权贵屡向皇帝进谗,诬包拯图谋不轨。包拯为表白忠心,故将家族祠堂大门朝北,以示“子子孙孙,永不面南”。现存宗祠4进,青砖小瓦,正厅居中陈列有《包氏宗谱》、《包孝肃议》及包拯画像。祠堂附近有不少有关包拯的传说遗迹。……[详细] |
![]() | 苏家埠战役纪念园,位于安徽省六安市横排头水库边,占地160亩,投入700万元,分为徐向前元帅广场、苏家埠战役纪念馆等,许继慎纪念园位于裕安区青山乡,投入500万元,占地20亩,园内有许继慎将军汉白玉雕像、纪念馆等。1932年3月22日到5月8日,徐向前元帅在六安市苏家埠镇指挥红四方面军与国民党军开展了浴血奋战,为鄂豫皖地区的革命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镇东南朱家大院为红四方面军苏家埠战役总指挥部旧址,现辟为陈列馆,徐向前元帅为之题词。战役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苏家埠战役纪念……[详细] |
![]() | 位于源潭镇三河村红星组的胡氏宗祠,属“陶正堂”这支郡望上的遗产,始建于清代中期,晚期扩建,分前后三进布局,通面阔约32.3米,进深9.9米,占地面积约320平方米。现存厅堂3间,建筑平面坐西朝东,大门前造作木栅门,穿斗式五架梁,两侧廊房已毁,其它构件保存状况较差。胡氏宗祠在一进天井处砌硬山顶、“倒山座”式照壁,并在门楣上端从右向左浮雕“居仁由义”、二进照壁浮雕“霞蔚云蒸”等吉祥文字;四壁墨绘“生化”图案;中进前廊卷棚,梁坊上饰彩绘,金柱上凸雕“倒扒狮”撑拱,内檐部分装饰颇具特色。……[详细] |
![]() | 洪庄老屋位于源潭镇三妙居委会洪庄组,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建筑平面以明五暗七状布局,座西朝东,青砖勾白缝,齐檐封火墙,面阔20.5米,通进深40.7米,占地面积约835平方米。前至后进呈梯式增高,在二进处设置照壁。照壁左右隔墙与中厅连成一体。看面墙磨砖,顶部斗拱疏朗。洪庄老屋原建筑规模宏大,因年久失修,大部分房屋倒毁,现仅存中轴线上的三厅二井一照壁。整个建筑风格深受徽派建筑影响。该建筑中厅面积最大,顶部卷棚五架梁采用台梁式结构,厅内立6根大圆柱,柱础为鼓形与方形,饰花卉纹。……[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