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徽州历来重视祠堂和祭祀。因为这是“慎终追远”,不忘“木本水源”的具体表现。隶属古徽州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绩溪,古民居、古祠堂随处可见。坐落在绩溪县城曹家井39号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氏宗祠,以它独特的魁力吸引着八方来客。周氏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进行了扩建和修缮。原来两堂北面有濂溪书院、桂花厅、瑞二公祠、特祭祠,祠堂南面有文昌阁,因历史原因现都已不存。周氏宗祠由影壁、门楼、庭院、廊庑、正厅、庭院、寝室等七大部分组成,寝室已被后人改为平房,现存建筑面积为1156平方米。周氏宗祠规模宏大,蔚……[详细] |
![]() | 芜湖圣母院旧址位于市镜湖区吉和北路65号第一人民医院院内。1933年西班牙人设计监造,是芜湖市今存规模较大的教会建筑之一。圣母院由芜湖天主教会创办,1933年西班牙人设计监造,是芜湖市今存规模较大的教会建筑之一。共有两幢建筑,西边是修道院,与东边天主堂公署合称“圣母院”。建筑为券廊式建筑,平面类似“工”字横摆式样,东西对称,中楼南向外凸。面阔77.47米,进深32.75米,包括架空层共四层,建筑面积4217.36平方米。主教楼券廊式建筑,两层楼,底部有架空层;通面阔27.85米,通进深15.78……[详细] |
![]() | 赵文楷墓位于安徽省太湖县望天乡华光村。该墓原为石灰桐油夯筑,圆形。高1.8米,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骸骨由雁平运回太湖,与妻妾合葬于景宁乡人形山。建筑格局原为石灰桐油夯筑,圆形。高1.8米,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艮山坤向。有碑,高1.65米,上 书--“皇清诰封授中宪大夫显考介山老大人之墓。”文物保护1982年,县人民政府定赵文楷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被收录于《中国名胜词典》。1984年,该墓由县文物管理所修葺。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详细] |
![]() | 施从云墓位于桐城市金神镇。墓地坐西向东,面积480平方米。墓区平面呈方形,墓碑正面镌刻“施从云烈士墓”,下款刻“桐城县人民政府立”,背后镌刻其简历。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施从云(1880—1912),字燮卿,桐城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毕业于保定将弁学堂。初任督官,继任陆军管带。武昌起义,革命军遭清军围攻,施从云等为解武昌之围,在滦州率军起义,成立“北方革命政府”。施任总司令,王金铭任都督,冯玉祥任总参谋长。起义军后遭清廷镇压,施从云被杀害,年仅32岁。是年,其遗骸由三兄扶柩南归,安葬家乡……[详细] |
![]() | 花亭湖遗址群位于安徽安庆市太湖县寺前镇塔镇村和天华镇横路村、黄镇村。花亭湖为一座人工湖,属长河中上游,湖底下曾经是星罗棋布的湖泊,适宜人类-生存,湖区有新石器至商周时期古遗址54处,形成庞大的古遗址群,最具代表性的有柳河遗址、虎形坪遗址、姜家凸遗址、铜鼓凸1、2、3遗址。遗址文化层厚度一般为1.5—3米,遗址上部较为平整,文化内涵丰富,器物标本种类齐全,品种繁多。如鼎足、鬲足、器耳、纺轮、器口沿、网坠、石球、石锛、石斧、石刀等,陶片纹饰主要有绳纹、附加堆纹、兰纹及刻槽纹等。陶片以夹砂红陶为主,夹……[详细] |
![]() | 汪华墓位于安徽省歙县城北3公里的云岚山。俗名“汪墓祠”。唐永徽二年(651)营建,墓依山南向,根据地形建有巨大的环形扶手,中为圆形封土,墓前原有拜台、神道、翁仲、牌坊等均毁于文革。墓地依山南向,正对府城,左右冈峦屏护。墓前右为享堂,二进五开间,飞檐高瓴,壮丽堂皇,现仅存遗址。左为家庙,两进,有左右廊房,现部分毁坏。原先还有神道、翁仲、牌坊,现皆不存。墓穴在唐末曾遭掘毁,今呈封土堆积。今墓遗址尚存,墓前右为汪王墓祠遗址,三进,现仅存地坪遗址;墓前为忠烈王庙遗址,三进五开间,现存遗址和部分门屋,门屋……[详细] |
![]() | 储氏宗祠位于安庆市岳西县中关镇湖响畈,年代为清末。据史料记载,“储氏宗祠”清咸丰癸丑年(公元1853年)始建,历时4年完工,虽距今已有152年,但保存基本完好。其建筑属典型的徽派风格,白墙青瓦,高檐翘角。祠堂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寓“门对青山,窗含绿水”之意;实木铆榫结构,分三重五进,进门正中为大厅,大厅前后均有天井,厅后过天井即为神堂。大厅影壁上 书--一联曰:“读圣贤书当作仁人志士,听祖考训即为孝子慈孙”,以勉励子孙勤学苦读,争当爱国报国的栋梁之材。整座建筑呈轴对称型,左右均为房屋,现存共36……[详细] |
![]() | 乐成桥位于旌德县三溪镇三溪村。俗称“三溪大桥”,又称南河桥。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清初为洪水冲毁。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众人集资重建。全长156米,宽6.20米,桥面至河床高9米。桥孔净跨度尺度不一,中孔为11.50米。桥面两侧设有石质栏杆。乐成桥横跨徽水河,南忱狮子山,北架三溪老街,仅次于歙县太平桥,被称为“千里皖南第二桥”。明正德二年(1507)、造石桥五洞,凉亭一所,因名其桥为“通津桥”。清嘉庆《旌德县志》载:“南河桥在县北三溪,距县三十里,诸水聚汇之所。明嘉靖……[详细] |
![]() | 贺氏启六公祠位于安庆市宿松县凉亭镇东山村。座北朝南,面阔31米,通进深41米。贺氏启六公祠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5年)。扩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明三暗五,正屋三进三开间,东西各有厢房12间,各厢房之间有天井回廊相连接,总建筑面积达1271平方米。宗祠屋面为悬山顶铺小青瓦,屋内山墙用穿斗式梁柱构架。殿堂为四柱抬梁式五架梁,柱头施插拱、丁头拱,明间与次间立柱上端用额枋穿连,使各开间梁架形成一个整体。柱础为青石八方须弥座,每方饰浅浮雕花草纹。地面由麻沙石板和石条铺砌.-二三进依次增高半米……[详细] |
![]() | 汤池果树窑址位于庐江县汤池镇果树村河西村民组。窑址座落在虎尾山,窑址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左右。该窑烧制的器物,以黑釉为主,釉色明亮细腻,器物在庐江、舒城、枞阳、巢湖等地唐宋时期墓葬中均有出土。窑址座落在虎尾山,分南、北两座,两山之间有一条大道,两山麓有窑门、窑砖、窑灶、窑具,堆积大量器物残片,堆积层离地表20至40公分不等,窑址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左右。两山之间以及附近不仅经常挖到本地窑厂烧制的器物残片,还能见完整的柱子、钵子、壶、碗、盂、杯等。该窑烧制的器物,以黑釉为主,釉色明亮细腻,器物……[详细] |
![]() | 新四军淮上行署旧址现有始建于民国初年的房屋20间,总建筑面积308平方米。旧址原为当地富商王文彩的住宅,1940年7月,新四军在此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淮上行署,下辖怀远、凤台、蒙城、宿东、宿南5个县,是当时行署办公所在地和行署领导人-起居之所,建立后为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军政素质的干部和军事将领,是英勇的淮上儿女不屈不饶抗击日寇,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历史见证,是宝贵的革命历史遗产。抗战期间,彭雪枫两次进军淮上,开辟淮上抗日根据地,中共在龙亢设立淮上地委。1940年,豫皖苏边区党委移驻龙亢,改称豫皖苏边区……[详细] |
![]() | 冯村进士坊,石牌坊名。位于绩溪县浩寨乡冯村。四柱三门五楼,花岗石结构。高8米,宽8.2米,进深2.米。正面上层有恩荣匾,下层额坊正中有进士第三字,落款小字:钦差巡抚南直隶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使王恕,钦差巡按提调学校监察御史戴珊、翟谦与巡按南直隶监察御史崔渲,赐进士及第翰林编修曾追为戊戌春闲同年冯溶书。背面落款:徽州府知府王勤、经历张聪、同知张英、知事袁顺、同判娄宗、照磨王憋、推官杨宣、检校谷英与绩溪知县吴迁、主薄张进、县函江筏、典史程刚、儒学教渝李痪、巡导涂寅,大明成化己亥岁七月吉日立。现为……[详细] |
![]() | 王氏故宅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大北街100号。该宅始建于清代,主楼为三开间三进深二天井二层木结构建筑。南北开间平均为9.26米,东西进深为20.67米,门前坦开间为9.05米,进深为3.35米,后院开间13.29米,进深为8.48米,厨房开间为3.83米,进深为5.92米,偏房开间为2.78米,进深为4.05米,石板阶梯宽为1.32米,长4.05米,共占地面积为373.91平方米。整体建筑造型古朴大方,体现了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王氏故宅梁架结构及梁枋和木构配件,简朴大方,具有徽派建筑的风格特征……[详细] |
![]() | 春申君陵园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李郢孜镇境内。陵园背山面水,北靠八公山山脉的赖山,南邻瓦埠湖,距李郢孜镇政府西50米,其封土高19米,底径87米,占地总面积7000平方米。1979年10月,安徽省考古队对该墓进行了考察,1992年谢区政府为黄歇墓立了碑,2000年动工兴建“春申君陵园”,同正式对外开放。……[详细] |
![]() | 方祠文昌阁坐落于华阳镇梨尖角县工业局内。坐北朝南,面阔、进深各三间,占地20平方米。重檐歇山顶二层建筑,高9.5米,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现仍保存原貌,是方氏家族存放谱牒、文稿及祭拜文昌帝君之所在。文昌阁平面正方,象征四方如意。墙体封至阁高的三分之二处,向外挑出下层屋檐。二楼四周有可启闭的槛窗。木结构采用抬梁、穿斗两式结合之做法,山墙柱通顶,明间一、二楼柱子错位归安。雀替、梁驮、斜撑等均饰以精美雕刻。结构严谨,小巧玲珑,线条奔放,明快轻松。198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绩政【……[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