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尚宾坊位于黄山市歙县,年代为明。建于1476年。双柱单间三楼,白麻石质。南面额坊镌京闱乡贡进士江衷之门10字,月梁镂鲤鱼纹饰图案,上枋镂双凤朝阳图,栏板镌尚宾二字,北面月梁镂牡丹纹饰图案,额枋镌风云庆会四字,上枋镂双鹤翔云图形。八角柱护斗板八出,栏板上下四出云朵。其转角处用斜拱和枫拱,保存了中国金元时斜拱形制。现为歙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原县学宫、今歙县中学大门右侧,建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花岗岩石料,双柱单间三楼,开间约3米,高约5米,南面额枋上镌“京闱乡贡进士江衷之门”十字,上枋镂双……[详细] |
![]() | 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位于亳州市涡阳县青疃镇大袁庄,年代为清。属清代后期建筑,均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建筑均为砖石砌墙,小瓦覆顶,设计错落有致。其中故居现有房屋40余间,祠堂现有房屋10余间。房屋主人袁大化是清末爱国将领,曾任漠河金矿总办、清河道、山东按察使和新疆巡抚等职。2012年,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袁氏宗祠。保护范围:祠堂四周围墙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10米至祠堂东侧的南北沟东岸,南200米至原祠堂以南的鱼塘,西10米至……[详细] |
![]() | 濮家墩遗址,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大王乡林楼村濮家庄。为一台形地。南北长65米,东西55米,高8.3米。文化层厚5.1米,海拔25.4米。为新石器时期遗址。1985年5至10月间,安徽省地市文化部门三次勘查,确定为濮家墩遗址为新石器时期遗址。1985年12月,被公布为滁州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濮家墩墩东有条已成为耕地的大川,长约15公里。墩面向南微倾,与地面约成30°度夹角。墩身西北部有90°断面,可见五至七层不等的文化积压层。采获石器5件,其中狩猎工具长方形、梯形的石石奔、不规则圆形、有棱刃较利的……[详细] |
![]() | 熊成基安庆起义会议旧址位于安庆市三祖寺街20号。熊成基安庆起义会议旧址亦称炮马营起义会议旧址,位于三祖寺街20号。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共2进,占地120平方米,由前厅、后厅、厢房、天井组成。原大门已拆改,西侧原有屋与旧址相连,也已拆改。建于晚清,为怀宁白麟畈杨氏世族公产,专供家族孺童来安庆参加县府试住宿,时称“杨氏试馆”。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六日下午,清安庆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趁南洋各镇新军在安徽太湖县举行会操、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之机,于此举行紧急会议,决定当晚举行起义,公……[详细] |
![]() | 新阳城遗址位于安徽省界首市城区西北17公里处,俗名尹城子,占地136亩,遗址略高于周围平地1.5米。1998年新阳城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城存在于春秋至三国时期,历时达1000年之久,因地处中原,是兵家必争之地,屡遭战争洗劫,自成一部兴衰史。其城春秋为蔡国属地,时称莘邑,《左转·庄公十年》:“荆败蔡师于莘”,即此。秦置为新阳县,隶陈郡。新阳得名于新水《水经·颍水注》:“新沟自颍北东出,县在水北,故应劭曰县在新水之阳。”“新”、“莘”音同,新水原名当作莘水,秦既以莘改……[详细] |
![]() | 余蟹形老屋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余井镇建军村胜利组。该屋始建于清代早期,座西朝东,因宅基仿佛蟹形而故名。该屋始建于清代早期,座西朝东,因宅基仿佛蟹形而故名。余蟹形老屋门厅与中厅向左偏移,中厅至后厅呈一条中轴线。中厅、后厅两侧分别有洞门与两厢连接,门厅与中厅以封火墙相连。前厅至后厅之间均设过厅天井。靠天井砖砌精美的塞口墙(正面称照壁),照壁墙体勒脚,水作墙面,镶边凸出。中厅宽大,面阔三间,进深八椽,前廊带船篷轩,后檐廊采用勾连塔增加进深。厅内五架梁抬梁与穿斗两式合用,彻上明造。桁间牌科雕饰云纹,纵……[详细] |
![]() | 登封桥位于黄山市休宁县,年代为明。登封桥坐落在休宁县,为登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齐云山的必经之地。桥亦因此成为吉祥之地,俗谚称登封桥上望一眼,--远瞩福不浅;登封桥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桥被洪水冲毁,片石不留,黟县西递村人胡学梓独资重建。民国年间,由县民捐输大米三万斤整修。该桥八墩九孔,桥墩船形,拱孔间距14米,桥长147米,宽8米,高9.5米,两端引桥各长16米,全以青石砌成。桥面平铺条石,两边立有0.9米高的石栏杆,拱圈为半圆形固端拱。桥上昔有亭、庙,今已毁。……[详细] |
![]() | 杜氏宗祠位于池州市贵池区茅坦乡茅坦村。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杜氏宗祠是杜姓迁居贵池的祖祠。杜姓,位于古代贵池杜、李、姜、章四大姓之首。据《杜氏宗谱》记载:杜氏祖先本姓祁,为尧的后裔,虞时为陶唐氏,夏为御龙氏,商为豕韦氏,周为唐杜氏。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改封唐,其子孙于杜城(陕西京兆)杜县。杜氏到了汉代,杜固为西汉御史大夫,便成为杜氏的远祖。汉、魏、晋、唐数百年间,杜氏祖先世代为宦。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年)任池州刺史。传到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杜……[详细] |
![]() | 宋山古墓是1998年5月4日公布的安徽省省文物保护单位。时代为三国·吴,位于马鞍山市雨山乡。1987年省考古听对此墓进行了发掘、该墓由甬道.前室、两个耳室、横室、通道和一个单后室组成,结构复杂。墓全长近18米,墓砖侧面印有模印阳纹吉语“富贵万世”、“富宜贵至万室”和五铢钱纹。墓内出土青瓷器30余件,其中青瓷鸡首壶是六朝瓷器中的精品。此墓规模大.对研究三国时期东吴文化风俗有重要意义。东吴时期,凡葬在今马鞍山采石周围地区的上层贵族大墓一种专用特有的铭文砖。这里是东吴贵族墓葬地。宋山墓出土有两件鸡首罐……[详细] |
![]() | 六安观音寺塔位于六安市黄大街观音寺内,俗称南门锥子,与多宝庵塔南北相峙,有“双塔摩青”之喻。《六安州志》载:为唐武德年间(618―627年)僧人元通化缘而造,原名浮屠寺塔,宋代重修,改现名。塔身九级,高27米,平面六角形阁式造型,砖石结构,实心,基层每边宽3.9米,高4.3米,塔顶有铜质塔刹,40年代坠落。塔身正面向南,基部有高1.5米、宽0.85米圆拱塔门,门旁嵌有明万历八年(1580年)修补塔门碑一块。塔身各级装饰斗拱、假门和花窗等砖雕,分别嵌有清嘉庆年间捐修纪年瓷碑,三级以上嵌有彩瓷佛像或……[详细] |
![]() | 太平军攻城图壁画位于安徽省绩溪县旺川。位于安徽省绩溪县旺川太平天国壁画的一个支祠内,这座名“九思堂”的曹氏支祠内曹立恒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据有关资料分析,“九思堂”竣工不久,就成为太平天国将士的宿营地。“九思堂”内的壁画就是当时太平天国将士在这块土地上留下的写照。这组壁画,其中主要的是“攻城图”据有关专家的考证和有关资料表明,“攻城图”是太平天国将士攻克旌德的真实记录。是太平军战士宿营九思堂时的真实笔迹。除攻城图外,其他几壁绘画,也从不同侧面讴歌了太平天国这场伟大的农民战争,高高擎起、迎风飘扬的……[详细] |
![]() | 周氏祠堂(又名敬爱堂)位于宁国市胡乐镇胡乐村下中川。始建于清道光戊申年(1848年)七月戊子日。这是一座廊院式祠堂,也是一座最能体现徽州文化特色的大型建筑。祠堂长37.5米,宽17.2米,共有木柱76根,每根木柱上都刻有对联,建筑面积1145平方米,房屋坐北朝南,分为前、中、后三进。该祠堂是在清朝“神童”周赟祖父辈们手中建造的。周赟7岁能诗,9岁作《六声图》,12岁考中秀才,时称“神童”。他首创的《六声韵学》得到清廷兵部尚书曾国藩赏识,奏请清廷授以二品教官。该建筑是目前宁国市境内规模最大的清代古……[详细] |
![]() | 琴溪古窑址位于泾县城东北14公里处的陶窑村。村西有凤凰山,北为虎容山,南有龙山,东有白云山,东北有青龙山,西南有窑笔山,均为不太高的丘陵。村西3公里处,琴溪河由南向北流入青戈江。陶窑村及村南的径县陶瓷厂,至今还在用龙窑烧造缸瓦陶器。村内及四周到处散落着陶片,村西南200米处的龙山脚下,一大片陶器堆积尤为瞩目,面积达数百平方米,厚度达6米以上,村北的虎容山南坡山脚,也有面积很大、堆积很厚的陶窑址堆积,较村西的时代要早。从这些窑堆积往上到虎容山坡腰部,遍地分布着古代青瓷片。从虎容山向东,也有一片范围……[详细] |
![]() | 许氏宗祠及听泉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绩溪县家朋乡石勘头村中央。许氏宗祠面积为335平方米。该祠坐东南朝西北,面临涧溪。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硬山式屋顶,-封火墙。方砖墁地。棱柱,丁头拱,垂莲柱,荷花驼峰,卷云叉手,月梁下肚饰以雕刻。该祠系明中叶以前所建。是传统徽州至今仍保存的明代祠堂建筑的上品,实为罕见。听泉楼与许氏宗祠相隔十米许,占地面积30平方米,听泉楼分上下二层,基脚呈长方形,面临涧溪,设美人靠,并悬挂匾曰“听泉”,歇山式屋顶,中部有腰檐,可登楼凭眺。其雀替、斜撑、驼峰饰以雕刻。面临涧……[详细] |
![]() | 黄山塔位于当涂县城北五里的黄山之巅,始建于南朝刘宋,现为赵宋遗物,198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山塔西为陡壁,南为山顶、树林,北为树林,山上林木葱葱,松柏苍翠。2004年4月,该塔根据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定的“恢复原状”的维修方案进行了维修,2005年5月,维修竣工。黄山塔为楼阁式佛塔,砖木结构,平面为八边形,外五层,内九层,高27余米,外一层一檐一平座,檐下设斗拱。该塔从西北面劵门上塔,内部架梯而上,每层设一劵门及壁龛,层与层间楼板相隔,以正方形交错至顶,墙体多为……[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