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旅游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振新纱厂,又称无锡第四棉纺厂、无锡四棉纺织限有限公司,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1906年创建,是中国近代、现代的一个纺织工厂。其旧址位于其旧址位于健康路南段、古运河南岸,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沿革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夏,荣瑞馨在上海北京路寿圣庵宴请工商界人士。期间荣德生出示章程,建议在无锡开一纱厂,得到叶慎斋、张石君、鲍咸昌、徐子仪等人赞同,众人提议新厂名为振新,由上述等人及荣氏兄弟为发起人,集资30万元,7个发起人(荣宗敬、荣德生、荣瑞馨、张石君、张云伯、叶慎斋、徐子仪)各认3万,其余分头招募,最终筹集到的资本额为27.08万元,并用28亩地作为基础,向瑞生洋行定购英国道白生牌纱机。次年……[详细]
  约园位于兴隆巷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全园占地近0.67公顷,俗称赵家花园,系明朝官府的养鹿场。清乾隆初,为中丞谢旻的别业,名曰谢园。后为清史学家、诗人赵翼之孙赵起购得,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改建,葺而新之,定名约园,含“约略成园”之意。道光、咸丰年间盛极一时,奇峰异石为全邑之冠。当年园中花木扶疏,清流回环,池边罗列奇石,每石题一峰名,有“灵岩”、“绉碧”、“玉芙蓉”、“独秀峰”、“巫峡”、“仙人掌”、“昆山片影”、“玉屏”、“朵云”、“舞袖”、“驼峰”和“飞来一角”,成为著名的约园十二峰。全园大致分为三大景区:西部为四面环水的绿洲,旧名“西园秋实”;东区聚约园精华,面积约占三分之二,以池……[详细]
  秦大士故居   秦大士(1715——1777年)字鲁一,涧泉,是乾隆十七年南京两名状元中的一个(另一位黄思永)秦涧泉自幼聪明,10岁时即能写出八股文,少年时书学欧阳询、柳公权,即小有名气。  他一向淡泊名利,致力于学,官至侍读学士,景山官学总裁,书称其“名儒硕德,望重一时”,乾隆二十八年,秦涧泉退休在家,于长乐路故居的后花园种植柏、梓、桐、椐四木,取意“百子同居”,世代书香相承。  秦大士故居先是宰相何如宠的府邸,后是状元府,成为南京明清两代府第建筑的代表,世为罕见。原有九进外带书楼,楼字高挑开间阔大,南京长乐路59号的厅堂是南京现存最大的古民居厅堂,仅木柱直径就达40厘米,极为宏伟。因世事更……[详细]
  文庙大成殿,位于丰县县城解放路西首北侧,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亦称孔庙,始建于唐代,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迁建现址,占地十余亩,宫室近百间,建筑雄伟壮丽,为祭孔之地,历代多在此兴学育人,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成殿是文庙的标志性建筑,座落于文庙中心,面阔五间18.9米,进深三间12.2米,面积230平方米。单檐九脊歇山顶,黄色琉璃瓦屋面,抬梁式木结构,24根立柱支撑大殿,莲花座鼓形石柱础,上有斗拱,木扣连接负重屋面,透花饰件雕刻精良。大殿内正中神龛供奉孔子塑像,两侧为四配,东位面西的是复圣颜回、述圣孔伋,西位面东的是宗圣曾参、亚圣孟轲。殿内外悬两块匾额、三……[详细]
  葛成墓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太监孙隆受派到苏州增税,私设税官,擅立关卡,横征暴敛,民怨沸天;又逢水灾,桑蚕无收,丝价腾贵,机户杜门罢织,万余机匠失业,哄聚填街塞巷,一场以手工业工人为主体的抗税斗争-触即发。葛成(1568-1630),苏州丝织工人。万历二十九年六月初三,他在玄妙观手执蕉叶扇,一呼而千人响应,千人奋挺出,万人夹道看,若狂三昼夜,焚毁税官居室,杀死税官黄建节等,吓得税监孙隆逃窜杭州。又将为虎作伥的地痞汤莘等打死,一时人心大快。所到之处,纪律严明,不取群众一线一物,不及无辜一人。当取得-胜利,正待复工之际,官府派兵镇压,四处搜捕为首者,葛成挺身而出承担责任,被关押13年。出狱……[详细]
  李宗仁公馆南京李宗仁公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473平方米。位于鼓楼区傅厚岗30号(原68号)。该宅院原系国民政府军委会办公厅副主任、首都-厅厅长姚琮(1891-1977年)于1934年7月建造。该处现为江苏省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院内,松樟楝桐,扶疏掩映,水池假山,赏心悦目。计有门房一幢,楼房一幢,平房二幢。公馆主楼为西式带0的三层楼房,砖混结构,并建有地下室。木地板,钢门窗。一楼内廊,气势不凡;二楼阳台,轩敞明亮。青平瓦屋面,青砖清水外墙。两幢平房建于楼后,有走廊与之相连。整个住宅四幢22间,总建筑面积227.1平方米。1937年8月9日,中央和红军代表应邀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两人就住在姚琮公……[详细]
  梁简文帝萧纲庄陵,位于丹阳市荆林乡三城乡刘家庄附近,其南60米处为梁武帝萧衍修陵。萧纲系粱武帝之子,太清三年(549)五月梁武帝卒,萧纲即位,于大宝二年为侯景所害。次年,元帝萧绎尊为简文帝,庙号太宗,葬于庄陵。陵向东,已平。陵前有萧港,可通陵口镇运河。陵前神道存石兽天禄一,北向,仅存前躯及左前足,身高3.16米,左前足五爪上张,足之下连接石板残部,厚0.26米,有双翼,伸颈昂首,翼膊上方有两片羽翅向前翘起。有别于其他齐粱石兽。口角边有茸毛,垂胸长须及翼部纹饰与齐明帝萧鸾兴安陵前石兽相似,颇富装饰意味。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南朝(551年)丹阳……[详细]
  宝应学宫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小新桥25号。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明、清均重建。大成殿于1992年重修。主要建筑有迎秀门、状元桥、泮池、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磊英堂、文昌祠、尊经阁、鼎甲坊等,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宝应县城的孔庙、大成殿,历经宋、元、明、清四代,曾两度毁于战乱,后经重建、增建,直至清代中叶巳成为一组完整的、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其范围东抵朱家巷,西至县南街,南临迎秀门,北止学墩巷,占地共约五十多亩。其周围城河环绕,石桥临空,南频秀水,北倚“高峰”。当时的迎秀门、状元桥、泮池(即孔子的砚台池,后又称做养鱼池)、棂星门、鼎甲坊、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磊英堂、文昌祠、尊经阁、天魁亭等建……[详细]
  杨泗洪生于1847年,字锡九,号茂龄,宿迁城彤华街人,自幼习武,好打抱不平,后弃学从军。在宿迁城南项王故里东侧,古老的大运河西畔,沿着东关口西田间的羊肠小道,跨水沟,过小桥,一段迂回辗转,斗折蛇行后,便会看见,一片苍松环抱、绿树掩映之中,一座赭红色的牌坊拔地而起,赫然矗立,其后静卧着一座占地数亩,简朴肃穆的墓地,这里,长眠着清末中日甲午战争中抗倭保台、为国捐躯的宿城籍民族英雄杨泗洪将军,这就是著名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公墓。杨公墓从1895年杨公壮烈殉国在此埋葬后一直为土坟,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多次专项拨款,重建墓地。特别是自1990年以来,修建规模不断加大,先后改土坟为砖……[详细]
  施耐庵墓位于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1957年和198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两次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施耐庵世居兴化(杨新《施让墓志铭》“鼻祖世居扬之兴化”),明洪武三年(1370)病逝于淮安寓所,其孙施述元扶柩归里,葬于白驹场施家桥。《兴化县续志》载:“县境合塔圩内施家桥葬元隐士施耐庵”。元明时期的白驹场施家桥及合塔圩内施家桥,皆今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自明代以来,历年清明节前后,施氏后裔都从四面八方聚集施家桥,在祖茔前举行隆重而简朴的祭祀活动。明初所建施耐庵墓,历经数百年沧桑,到抗战初期,淹没在蓬蒿野草之间。1941年,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第三任县长孙蔚民在坚持敌后抗日、组织军民反扫荡的艰苦……[详细]
  恒源畅厂旧址位于常州市钟楼区三堡街141号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原常州第五毛纺织厂内),北临京杭大运河。现存有办公室、老厂房等民国时期建筑,占地面积346.375平方米。办公楼位于大门入口处,始建于1936年,抗日战争期间焚毁,1946年重建。建筑坐南朝北,面向运河,面阔五间,前后三进。总宽21米,总进深45米,西侧另有宽1.58米的廊檐,总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98平方米。第一进砖木结构,二层,进深10.6米,檐高6.7米,脊高9.8米,每间宽3.8米,东为楼梯间,宽1.46米。此进整体为江南民居风格,两坡屋面,硬山式,西部装饰增加了罗马柱、门窗套等欧洲建筑元素,结构上使用“人”字形……[详细]
  泗阳汉墓多,尤其三庄汉墓成群,传说有“七七四十九墩”,查实为47处。分布在橡树、三李、夫庙等村,南北长十数里,东面宽六七里,它们成5组分布,均以大墓为中心,大墓的占地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上世纪六十年代,田野考古调查,初步认为这些汉墓群大墓应为泗水国王的王陵,周围的土墩墓为贵族和-的陪葬墓,组成面积大、数量多的王陵区汉墓群。这些汉墓均有规律地分布在一条南北向的轴线上,其南端连接泗水国首邑遗址——城遗址。建国以来,南京博物院、华东文物工作队及各市县文物考古专家对江苏境内的汉墓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发掘了包括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扬州高邮神居山广陵王墓、邗江县甘泉二号汉墓等在内的大量汉墓,取得了一系列……[详细]
  曾园,原称虚廓园,俗称曾家花园。占地20多亩。这里原为明朝万历年间监察御史钱岱筑“小辋川”园林的部分遗址,于清同治时为曾家所购置,由清光绪刑部郎中曾之撰(号君表)营建为家园。光绪九年(1883年)始建,至二十年落成,至今已有120多年。向为江南著名古典园林。曾之撰之子曾朴曾为清光绪时内阁中书,为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其所著历史文学小说《孽海花》脍炙人口,鲁迅鉴为“结构工巧,文采斐然”,与《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行记》并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名闻海内外。曾朴并曾翻译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莫里哀等多部作品,盖使曾园名声大振。曾朴曾在园中度过他的少年和晚年。虚廓园的得名,源于《……[详细]
  郑板桥故居,位于江苏省兴化市东城外郑家巷7-8号。坐北朝南,前后两进,有正屋坐南朝北房3间,另有门楼、小书斋、厨房各一间。故居内陈列郑板桥生活用具及郑板桥书画复制品,研究郑板桥的资料等等,堂屋条台上立有一古铜色郑板桥全身塑像。1983年全面修缮。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馆基本陈列为“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就”。陈列“昭阳郑氏家谱”、板桥老人的遗物、7种版本的《郑板桥集》、板桥墨迹的复制品和照片以及有关的研究论著、资料和剧本、金石、传说故事等。郑板桥纪念馆是中国历史人物纪念馆。1983年11月为纪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而建立。位于江苏省兴化市城区。该馆藏品1181件,其中郑板桥书画墨迹33幅,金农……[详细]
  掘港国清寺是江海平原著名佛寺,曾受过皇帝的敕封。唐朝初期,崇尚佛教。唐太宗曾下旨:“交兵之处,各建寺刹,招延僧侣,法鼓所振,变灾火于青莲;清梵所闻,易苦海于甘露。”唐元和年间(806~820),天台山(今浙江省内)国清寺天台宗第十祖、著名法师行满奉命,在时为海防门户的掘港按天台山国清寺风格建筑佛寺。所建佛寺也取名国清寺。建寺期间,行满法师亲手在新落成的大雄宝殿后植银杏两株,其树枝繁叶茂,绵延千年。新寺庙入寺有照壁一座,进山门便是天王殿,殿正中是一尊大肚弥勒佛,背面是韦驮菩萨。东西两侧四大天王造型独特,为江苏寺庙所罕见。出天王殿,天井正中安放宝鼎一座,铭曰:“佛是心”。两侧各有深井一眼,西井称“……[详细]
  翁同龢及其父翁心存、兄翁同书的墓,在常熟虞山白鸽峰下谢家滨附近的坡地上。翁同龢是清末维新派的支持者之一。字叔平,常熟人。中日甲午战争时反对李鸿章求和,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支持康有为维新变法的某些主张,企图实现光绪帝亲政,光绪二十四年(1898)被慈禧太后罢职。戊戌政变后被下令革职,1858年到1904年间,著《翁文恭公日记》,所记多是同、光年间的重大政治事件(共40册,1925年由商务印书馆印行),并著有《瓶庐诗文稿》,都是研究近代史的宝贵资料。其父翁心存、其兄翁同书死后同葬于常熟故茔。这座故茔,是翁心存为葬其母张太夫人而筑的,现主墓有三冢,中间单葬张太夫人,左为体……[详细]
  新四军受降地旧址位于高邮城区熙和巷70号。1945年12月19日,华中野战军打响了高邮战役,第八纵队指战员在司令员陶勇指挥下,向高邮城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发起进攻。至12月25日夜,攻城部队经过激烈的战斗,攻进日军城防司令部,日军大队长岩崎眼见败局已定,遂同意投降。随即举行驻高邮日军受降仪式。受降仪式是在日军“洪部”(现公园礼堂)灯光黯淡的大厅里举行的。12月25日深夜11时,新四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副主任谢云晖在部队护卫下,威严地进入日军司令部,以新四军代表身份,命令日酋岩崎大佐传令各部,立即解除武装,交出武器,无条件投降。岩崎大佐解下身上的指挥刀放在桌上,向韩念龙行军礼后,双手捧着日军……[详细]
  在高淳老街东端,有一组高大轩敞的清代建筑,这便是有名的吴氏宗祠。这组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它依地形而建,门朝官溪河,背靠老街。布局分为前进正门(戏楼),中进享堂,后进祭殿,间设天井,侧有厢房。建筑面积计820多平方米。首进部分为三开间,有上下二层。底层南向开设正门,门外两侧砌“八”字形罩墙。青砖叠砌,麻石做基,左右各安置一块圆形抱鼓石。尽显肃穆庄重的祠堂本色。进入正门,转一个方向看此建筑,才发现它是一座戏楼,是吴氏族人欢聚娱乐之所。将大门与戏楼合二为一,可见当年设计者匠心独运。戏台设在二楼,用屏风木板隔成前、后台,俗称“天壁”,以便前台演戏,后台化妆。扇形门额上左书“出将”,右书“入相”,为演……[详细]
  陵口陵墓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陵口陵墓石刻南朝丹阳县陵口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口石刻  丹阳陵口镇东有一对高大的石麒麟,此处就是南朝齐,梁两代陵区的总门户,称为齐梁陵口。陵口现在仅存一对残损的石麒麟,东为双角天禄,西为独角麒麟。两只石兽相距约百米,中间隔着一条小河。陵口石刻为现存体积最大的南朝陵墓石兽,长、高度均达到4米,宽约2米,总重量约为30吨。两座石兽腿部均已残损,现在用石块支撑着。头部也有不同程度残损,天禄的头部曾经用石料补修过。从陵口石刻的雕刻风格来看,与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的风格很象,高大饱满,颈……[详细]
  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位于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寨门村诸巷,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系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任、留美博士诸水本教授的西式私宅。抗战时期,无锡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与苏南人民的抗日斗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苏南地区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抗战爆发后,日伪军重兵控制这一地带,国民党也派出第二武装忠义救国军到苏南,力图恢复对这一地区的控制。而在无锡广大城乡,也涌现出了大批的抗日武装,到1938年上半年,共有游击武装39支。在这种情况下,上级党组织派王承业(又名王仲良)到无锡重建县委。县委以梅村为基地,重建党的基层组织,改造地方游击武装,逐步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