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瞿景淳墓位于虞山西麓赵家浜,墓枕山而建,面对尚湖,独居虞山两峰之间。原规模壮观,气势宏大,设翁仲、兽、亭、坊等石刻,亭内置御祭碑,后皆毁。1986年及2001年两次大修,渐复旧观。现占地约1600平方米,墓冢直径4米,高1.5米,围以罗城,外设拜台。墓道长达90余米,两侧置近年移立明代所刻石兽、翁仲等,冢后竖碑镌文“明赠尚书瞿文懿之墓”。瞿景淳(1507-1569)字师道,号昆湖。常熟藕渠人。幼聪慧,8岁能文。明嘉靖时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为人清廉刚直。曾奉敕往凤阳封郑王子朱载堉为世子,拒受重礼。倭寇犯江南,他从江南赴京见大学士严嵩,揭发总督胡宗宪坐拥重兵,御倭不力……[详细] |
![]() | 原国民政府华侨招待所旧址位于中山北路81号。该建筑始由我国现代著名建筑学家范文照设计,建于1930年,1933年竣工。系中国宫殿园林式传统古典风格建筑。其主建筑坐西朝东,楼高三层,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钢混结构,朱红方柱,雕漆画栋,飞檐翘角。民国年间,最初为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招待所,1947年后改为营业性质机构,是当时南京的接待外交人员的涉外宾馆之一,也是当时国民党政军商名流汇聚之场所。抗战胜利后,这里一度为国民党军队的先遣部队——前进指挥司令部所在地。南京解放后,刘伯承、宋任穷等中共高级领导人先后在此接待科学文化和工商界代表,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后来一度更名为江苏省招待所、省人大常委会办……[详细] |
![]() | 徐家湾遗址位于塘桥镇花园村境内徐家湾。遗址原为一高地,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1985年5月和8月,苏州博物馆和沙洲县文化馆联合发掘,发掘面积425平方米,发现墓葬13座、灰坑18处、房基3座以及水井、水沟、灶台等。出土文物280余件,其中墓葬出土文物166件,探方出土文物103件,采集文物20余件。出土的器物有锛、斧、钺、刀、凿、耘田器、石球、箭镞、纺轮等石器,有璜、玦、管、耳坠等玉器,有豆、罐、鼎、壶、杯等陶器,还有彩绘石球(石弹)、彩绘石镞各一件,并发现红烧土、兽骨、稻谷等。出土的14颗稻谷经浙江农业大学游修龄教授化验分析,其中籼稻5颗、粳稻9颗。这种籼粳型稻谷并存的现象,同崧泽、罗家角等遗……[详细] |
![]() | 神墩遗址位于溧阳市社渚镇孔村,这里虽然偏僻,却是苏皖两省通衢之地。几经辗转,记者终于看到神墩的真面目:外观为平原地带高出四周地面1至2米的长条型土墩,东西约150多米,南北约200米,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在现场,南京博物院考古专家田名利告诉记者,神墩遗址的文化层平均厚度为1.5-2米之间,发现了距今7000-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时期相对完整的氏族公共墓地,共清理墓葬252座,婴幼儿瓮棺葬16座,房址10座,灰坑102个,沟1条。同时还发现了距今5300-5000年的良渚文化墓9座和距今3700-3300年的夏末早商时期灰沟遗存1条。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铜器等文物和动植物标……[详细] |
![]() | 陈裕光旧居始建于1920年,由陈裕光的父亲陈列明所建,1941年以后归陈裕光所有。该建筑坐南朝北,大门向东,西式风格,砖混结构,楼高三层,另有地下室一层,计有房24间。解放后,该建筑曾为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曲钦岳等人所居。基本上保持着原有风貌,保存状况较好。1989年,陈裕光去世后,该建筑房产权归其子女所有。1995年7月12日,该房产捐赠爱德基金会所有。翌年,该建筑经过修整后,为爱德基金会使用。现保护状况较好。陈裕光,号景唐,1893年3月7日生于南京。祖籍浙江省宁波,随父迁家南京,1905年入南京汇文书院附中求学。1911年入南京金陵大学化学系。1922年夏后,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长、化学……[详细] |
![]() | 泰兴孔庙(学宫)位于泰兴古城中心偏东北位置,这一地块人文集中,是泰兴千年文脉所在,也是泰兴古城最富精气的地块。小南海东侧,地形南北狭长,北至内城河,南至仙鹤湾,东西两侧各有一条水系,孔庙环水而居,似乎立于水上。小南海东岸,孔庙北端地块三面环水,如一水中半岛,且位于泰兴城池龙首位置,又形似龙头,巧夺天工,这一半岛被誉为“龙首岛”。孔庙是古代供士绅祭祀孔子的儒家文化圣地。孔庙紧邻权力中心县衙,反应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占有统治地位。孔庙也称学宫,因为它在古代作为生员读书深造的学府。古代泰兴孔庙规模宏大,形制全备,主要建筑有鲲化池、奎文阁、牌楼、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等,这些建筑从空中俯看如文……[详细] |
![]() | 西溪遗址,位于宜兴市徐舍镇溪东村西溪自然村(又名西村)。该遗址于1984年文物普查中发现,2002年10月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溪遗址中心区域为一高出四周农田二米的长条状高地,东西长300余米,南北100余米,面积近5万平方米。遗址的南、北、西三侧有河流呈半环状环绕,为西溪遗址的先民在生产、生活、对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极为便利的自然条件。为进一步了解西溪遗址的内涵,并完善太湖流域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文化谱系,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宜兴市文管会分别于2002和2003年对该遗址进行了试发掘和第一阶段主动性正式发掘。通过发掘,证实……[详细] |
![]() | 刘氏五之堂刘氏五之堂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中社区姜家巷13号,原五之堂有东中西三条轴线五之堂,现存五之堂为西轴线五之堂,建于清嘉庆年间。现存五之堂,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座北朝南,前后五进,每进五间,前四进前有廊轩,第五进为双层0。东侧有厢房一排6间,共有房间36间。窗、梁、廊檐雕刻俱精。第一进门楣上原有匾额曰“太史第”三字,文革时匾牌被毁。五之堂建筑均为清中期特征,梁架为“月梁”,两层楼房梁架雕刻精细。外墙山尖砖雕装饰考究,下檐有一方形镂空砖雕。刘氏先祖于明正统(1447)年,从苏州迁到宝应,此宅为十二世祖刘彦矩(太史第)的住宅,以《中庸》问政篇中“博学之、审问之……[详细] |
![]() | 津逮楼原位于甘熙故居东南角的花园内,太平天国时期毁于战火。是甘家建造的一座藏书楼。明嘉靖年间最有名的藏书家范钦曾在浙江宁波建了一座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密藏春册以避火。甘熙认为“春册乃诲淫之具”,与古人书籍放在一起是对古书的亵渎。“惟闻天一阁北方有隙地……取生水之意,此实有至理”,所以甘福仿造天一阁式样,在大板巷盖了一座上下各三楹,座南朝北的藏书楼,以“津逮”命楼,意为“求知的入门之路”。……[详细] |
![]() | 文徵明墓文徵明墓,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绘画上,师法沈周,典雅秀丽,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在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文徵明墓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元和镇文陵村,掩隐在一片郁郁葱葱的香樟、柏树林中。墓前有一呈半月形的照池,犹如墨池,故墓地像一块端砚。墓地还有象征“印”的土丘、象征“墨”的石柱、象征“笔”的墓道、象征“砚”的青方石。墓道两边还分列着四尊石兽。墓前石坪居中处竖立着……[详细] |
![]() | 城隍庙工字殿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城隍庙工字殿明洪武三年(1370)苏州市景德路包括“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说”碑,清嘉庆二年(1797)立位于景德路94号,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三横四直图》碑)。苏州城隍庙宋元时在子城西南隅,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就古雍熙寺基(传为三国东吴周瑜宅址)新建苏州府城隍庙,即景德路今址。历经明弘治、嘉靖、清顺治、康熙、乾隆年间多次重修。咸丰十年(1860年)仪门毁,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俯城隍庙之东西两翼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分别创建长洲县城隍庙、吴县城隍庙,左右对称,合成一大建筑群……[详细] |
![]() | 赵信隆酱园店,窑湾甜油、酱产于江苏省新沂市窑湾镇,有500多年的历史。由赵信隆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座落在窑湾古镇西大街,四道宅院.六十六间房,青砖瓦房,酿造用缸百余口,以生产当地特产“甜油、豆瓣酱”为主。甜油酿法是在每年春天取小麦熟面块遮光高温发酵,待面块生出乳黄色菌性线绒,将其从室内搬出在通风处晾干,放入露天大缸内加水浸泡。白天阳光暴晒、夜晚月照晨露。立秋之后,从缸中的滤筒内取出的杏黄色液体叫甜油。甜油酱香浓郁,色泽清澈,鲜美爽口,体态浓厚,集鲜、甜、浓、香于一体。加入了甜油的凉菜、生鱼虾不仅味道异常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大大改善了人们的饮食健康。清乾隆三十年(公元一七六五年),甜油由当地官员邳……[详细] |
![]() | 横塘驿站位于胥江和大运河交界处。是苏州通往石湖、太湖等地的水路要隘。苏州横塘驿站原是一座水陆驿站,为古代传递官府文书以及往来官吏中途歇宿之所。现仅存一亭,为清代建筑,其它馆、楼、庑、台已不复见。驿亭为原驿站大门,西南临水,呈平面方形,南北各辟一门,东西各开一窗,四角四根石柱,南门前左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灯悬待月邮亭远映胥江”,边题:“同治十三年六月”。为苏州古驿中仅存的一个。苏州横塘驿站目前除亭子外,楼、庑、台等已不复见,这座亭子是原驿站的大门,建于清代,面南背北,临水而筑。驿亭呈长方形,四角有石柱四根,南北各有木柱两根。六架梁,九脊板瓦顶。四周筑砖墙,南北各辟一门,东……[详细] |
![]() | 唐寅园(唐伯虎文化园),即“唐寅墓园”,位于苏州市区西南,解放西路和西环路口。整个墓园环境优美,国内庭院规整,建筑朴实,景物清幽。唐寅园一进门便是“江南四大才子”的照壁,进去后有“才子洗扇”景、“金蟾”、状元门,以及一幅唐伯虎自创的字悬于门前,之后是唐伯虎的“桃花庵”碑文,下有唐伯虎根据“桃花源记”自建桃花庵。唐寅,字伯虎,是大家熟知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是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唐寅擅长山水,又工画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为后人推崇。园内有清水磨砖贴面双阙式大门,刻有“唐寅墓园”四字,向北过东西门厅、石驳方池和花岗石二柱冲天式牌坊,即为桃花仙馆、梦墨堂、六如堂等组成的唐寅……[详细] |
![]() | 扬州麦粉厂旧址位于在便益门街、运河西岸,建于上世纪30年代。扬州麦粉厂是扬州近代工业起步的见证,俗称为扬州早期两爿半工厂之一。大楼建筑中西合璧,南向,砖木结构,面阔九间,进深四间。现保存有该厂当年使用的一台德国西门子发电机。该建筑是扬州仅存的近代工业遗产。麦粉厂位于便益门外古运河西岸高桥南街2号。前身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创办的高邮裕亨麦粉厂,1931年因高邮城遭洪水,戴姓业主将厂址迁移扬州,并易名为扬州面粉厂兴记股份有限公司,建砖木结构五层楼厂房一座,时为扬州城的第一高大建筑。抗日战争期间为侵华日军控制,为其磨制军粮。新中国成立后,扬州麦粉厂成为扬州粉面工业主要厂家,1954年9月公私……[详细] |
![]() | 朝墩头遗址位于高淳县固城湖东约3公里,南距胥溪河2公里。遗址呈台形,1989年发现,现存面积约l万平方米。当年,南京博物院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发现墓葬17座,灰坑8个,出土可复原的遗物近500件。遗址文化堆积一般厚2米左右,包含新石器时代和周代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经历了早、晚两个时期。早期陶器以红陶为主,器形有鸭嘴形足鼎、壶、圈足豆等,还有石斧、石锛、石铲及玉雕饰品,时代相当于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期,并延续至良渚文化中期。晚期陶器以灰陶为主,器形有扁足罐形绳纹鼎、束腰袋足甗、浅盘高柄豆等,时代相当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周代文化遗存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并有几何印纹陶……[详细] |
![]() | 南京六合文庙始建于唐朝咸通年间,是南京江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占地8000平方米,规模居全国第五。六合文庙又名学宫,历代废兴不一,咸丰八年(1858)庙毁,同治九年(1870)在原址重建。文庙主体建筑为大成殿,另外还有奎星亭、照壁、泮池、灵棂门、戟门、东西庑、崇圣堂、明伦堂等古建筑,总面积为8000平方米。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九日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第四批省级文保单位。整个文庙建筑群以它独特的建筑结构和雕刻艺术闪烁着艺术的光彩。几个世纪以来,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奎星亭及北面的万寿宫,连同古城墙已成为人们心目中六合古城的象征。奎星亭正六边形三层塔式木结构,原筒瓦屋……[详细] |
![]() | 华蘅芳故居位于北仓河北岸进步街,总占地面积4842.79平方米,建筑面积3177.89平方米。原有七进,现存墙门间、小厅、敦惠堂、前厅、堂屋、正厅。原为清早期建筑,太平天国年间大部分毁于战火,后由华蘅芳之父华翼纶重建。华蘅芳(1833-1902)近代杰出科学家、数学字、翻译家,洋务运动的实践者,我国近代科学的先行者和传播者。字若汀,无锡荡口镇人。1865年,上海创设江南制造总局,他多所筹划。在翻译馆开设后,他负责译述数学、地质学等书籍。先后在上海格致书院、湖北自强书院和两湖书院任主讲20年,造就数学人才甚多。他曾与徐寿合作,于1865年制造了我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第一艘军舰,又自制氢气球。……[详细] |
![]() | 张云鹏故居紧挨五柳堂,占地近600平方米,建于光绪年间,前后四进九间,四周围墙,正门朝南。进门见小池,左首为雅室,内置古物字画,右进回廊与后院相连,后院有半亭、亭台、月亮门等建筑。主建筑面阔三间,砖木结构,雕花门窗,花园内置元宝石、八仙门墩、双龙戏珠条石、石桌、石凳、假山等,种植花草树木数十种,如紫藤、爬山虎、翠竹、腊梅、桂花、月季、黄杨等。尤其是一棵百年香圆树与古井形成“橘井流香”意境以及一个半亭与芭蕉构成的“听蕉小筑”景观,格外地引人入胜。进入这座老宅,给人一种曲径通幽、小巧玲珑、雅致含蓄,文化底蕴深厚的感觉。张云鹏(1900—1958),又名翼元,镇江名医,出生于中医世家,1923年加入……[详细] |
![]() | 同松药店宝应同松药店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学墩社区南大街54号,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取同心同德,松柏常青之意。1965年,药房后面增筑了药材加工间。现存店铺和药材加工间共三栎房屋,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建筑面积247平方米。药店店铺坐西朝东,前后两进,均为上下两层楼房,中有过廊相连。第一进面阔四间,进深七檩,硬山顶,屋面小瓦,室内梁架稳固,一楼铺闼门已改成玻璃门,室内装修;二楼雕花格扇门窗保存完整,门外梁架雀替木雕精美,室内木地板等完好。第二进面阔四间,进深五檩,硬山顶,屋面小瓦,梁架完整,室内木地板、木楼梯等保存完好,惜一楼也已装修,后山墙南端有福祠痕迹。药材加工间坐北……[详细] |